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识茶品 语茶心 显茶汤之美

时间:2014-06-17

荼见:历尽沧桑终有蕴,岁积月累方有成。酡红醇香,恋不舍。脾胃暧昧,耐人味。不分九等喝亦得,解乏去疲沁人心。一啄一饮,莫非前定。一壶陈普话因果…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荼见:历尽沧桑终有蕴,岁积月累方有成。酡红醇香,恋不舍。脾胃暧昧,耐人味。不分九等喝亦得,解乏去疲沁人心。一啄一饮,莫非前定。一壶陈普话因果…

一、.茶艺表演与冲泡好茶的关联

『茶汤之美』是茶艺表达的首要呈现,如果你是从事茶叶买卖,不论你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形容、强调你的茶如何的好,总免不了要冲泡,让被推介者从茶汤中体悟。如果你是茶馆业经营者,投入了大把资金,请人设计了优美的茗茶环境;寻得名师,学得一套完整的冲泡手艺,搜集了各名家的品茗器具,走访各山头茶区买回各式茗茶,最终还是要能冲泡出好的汤头,来彰显你前面的用心。所以说『茶汤之美』是茶艺的首要呈现,而且人人都希望拥有(1)香气扬 (2)水重滑 (3)韵醇美 的境界。二.通过茶的整体结构、主体结构的认知来了解茶品与焙火的关联:

1.影响茶汤特质的几个化学成分分析

⑴.氨基酸:甘之源,香气的前趋物。

⑵.糖类:甜之源,焦糖香之基础

⑶.果胶质:质之源,与糖类、氨基酸类的总和,是茶质厚重的指针。

⑷.儿茶素类:涩之源

⑸.咖啡因,水活性的动力。苦之源。

以上五个化学成分,在茶改场的课程中,已有充分的说明。今天个人想再提的是,感觉上,与茶的制作和烘焙似乎不因其含量低、却影响很大的两个成分:

⑹.水分:在鲜叶上,水分占有75%左右的比重(依老、嫩度有别),但茶叶自身留用不多,都只是通过而已。然这样的一「过客」,却也不白吃白住;在生长阶段,它帮助了光合作用,也促使了体内各成分的形成、累积、运转与分配。在茶的制作(水分是媒介)与烘焙(水分是导体)上,更是发挥了其最大、也最后的功能,之后才身退。其从鲜叶排出的方法是以渗透蒸腾的输送方式为之,先后次序为先叶肉、再叶脉、柄、茎(茎-柄-叶脉-叶肉-体外)。是以茶的制作与烘焙的设计与规划,均不能忽视此项特性。

⑺.脢:脢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在制茶上,绿茶是采高温,迅速破坏脢的活性。红茶则给予适当的条件,激化其活性。乌龙茶则事先压制、后激化,再破坏其活性。这个特性在烘焙上亦有其思考与应用之处。

三.茶叶品质缺点的一些现象(针对半发酵茶)的形成:

1.菁味:主要源自制程中萎凋不当所致,尤以日光萎凋,更是半发酵茶的整个制程上,扮演着承先启后的关键;不足或不均都会产菁味。其原因有:

(1)天气因素,如阴雨天、飘雾、无日光气温低、晚菁回厂太晚等、无法进行日光萎凋。

(2)摊菁太厚,翻菁不匀,形成萎凋不平均。

(3)作业者没有掌握茶菁特性,致使萎凋不足。

(4)利用热风机萎凋不当。

更严重的有摇菁过度、炒菁不足等其成品已不只是菁味而已,应称为『菁腥味』了。

2.苦味:在半发酵茶中苦味是无可避免会存在的,只是程度与性质的不同。形成的

原因为:

⑴.杀菁不足,内含物质无法转化。

⑵.季节因素,温度高、日照强的季节里所采的茶菁较苦。

⑶.品种特性,通常大叶种较小叶种为苦。

⑷.菁叶成熟度,通常嫩叶较苦。

⑸.另有土壤、施肥、树龄、茶园管理等皆会有影响。

一般茶业从事者,较常将苦味分成两类,意即可转苦为甘的『活苦』与久苦不退的『死苦』。

3.涩味:它是茶叶里最讨人厌的味觉。但它对茶的品质与疗效,却有一定程度的贡献。涩为在半发酵茶的范围里与菁、苦一样,不可避免的存在,只是程度与性质上的差异而已。其形成的原因亦大致相似。从业者有把他分成可化退的『涩』,与久涩不退的『咬舌涩』。

4.闷味:此味与先天无关,纯为制程上的疏忽与不当所致。原因为

⑴.杀菁处理不当,如温度、低时间长、数量多、转速慢发散不适当。

⑵.柔捻至初干尖的处理不当:如未及时解块摊置、摊置太厚、摊置太久未予初干处理等。

⑶.团揉与复火过程得处理不当。如复火温度太高,未及时解块,解块的散热及挥发水分的功能未达。茶球大量堆积,堆放时间太长等。

5.陈杂味:形成原因以储存不当为最,如储容器破损;空间的温、湿度过高;环境污染;受到阳光照射等。如果毛茶干燥度不足,或太慢收入容器等,更加速其陈杂味的产生。设若无前述问题,一般半发酵毛茶,其稳定时间亦不会很长。因时间而产生的氧化作用,都会使茶产生质变。

影响质变的原因:温度、水分、氧气、光线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识茶品 语茶心 显茶汤之美》,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在苏轼的茶诗里 茶品与人品 文心与人心 得到了完美结合

在苏轼的茶诗里 茶品与人品 文心与人心 得到了完美结合

在苏轼的茶诗里,茶品与人品,文心与人心,得到了完美结合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的人格常处于分裂状态,即人心与文心的分离,与此种情形相对存在的就是文心与人心融合为一体的情形则很少见,而能以自己的整个生命来演...

2024-01-14 #经典句子

茶百科|茶汤滋味在专业术语中是这样描写的(建议收藏学习)

茶百科|茶汤滋味在专业术语中是这样描写的(建议收藏学习)

茶汤滋味,是人的味觉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反应。滋味(1)苦味——嘌呤类物质茶叶中含有的嘌呤类物质中咖啡因是主要呈味物质,呈现苦味。它让你精神,也会让你对茶上瘾,欲罢不能。花青素是苦味的来源。(2)涩感——酚...

2013-08-19 #经典句子

喝茶时记住这些专业评语 秒变高手(滋味篇)

喝茶时记住这些专业评语 秒变高手(滋味篇)

...时记住这些专业评语,秒变高手(滋味篇)喝茶时,关于茶汤的滋味,怎么进行专业评语的描述?鲜爽:茶汤味道鲜美,清爽宜人。醇厚:茶汤内质厚重、味道不刺激。厚重:茶汤有压舌感,味道残留度高,内质饱满。回甘:喝...

2023-12-26 #经典句子

一次性把品茶的19个专业术语讲清楚(建议收藏)

一次性把品茶的19个专业术语讲清楚(建议收藏)

...甘是一个由苦涩转为甜味的一个过程。在品茶中,就是指茶汤在刚开始入口时是先尝到苦涩味的,然后随着时间推移,甜味渐渐多于苦涩味,最后以甜味终止的一个过程。此处提醒:喝完茶后,再吞一口凉白开,如果喝的是回甘...

2007-10-23 #经典句子

10个专业品茶术语 让你喝茶

10个专业品茶术语 让你喝茶

...语吧。只有懂得一些专业术语,才能畅饮茶水。1、回甘茶汤中的入口到嘴里的甘甜的过程称为回甘,茶汤的苦味和甜味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味道,这是一种体验。通常,当我们喝绿茶、白茶和普洱生茶时,我们会感到茶汤入口中...

2022-12-07 #经典句子

喝茶常遇到的专业词语 你都知道哪些?

喝茶常遇到的专业词语 你都知道哪些?

...尽甘来,茶叶的味道在口中从苦味转化为甘甜味,优质的茶汤饮用后会有回甘的感觉,从茶叶、香味、口感等指标中也可以判断回甘的强弱。当你喝完一杯茶汤后,还能感受到口腔中的甘甜,说明茶叶的等级较高,反之,茶叶的...

2020-01-18 #经典句子

苦尽甘来是假的?喝茶与生活的差异就在这句话!

苦尽甘来是假的?喝茶与生活的差异就在这句话!

...苦尽甘来这个成语来给自己打气。其实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茶汤中的回甘可能更加合适。茶叶中的某些内含物质,会对我们的口腔带来甜感,这种甜感如果表现在口腔之中就称之为回甜;当甘润的感觉到了喉结以及喉结往下的部位...

2023-05-08 #经典句子

三个角度解读《好嘴杨巴》好在哪?领略鬼才冯骥才的津门语言魅力

三个角度解读《好嘴杨巴》好在哪?领略鬼才冯骥才的津门语言魅力

...骥才先生的小说《真人不露相》,讲述了津门胜地“杨家茶汤”的杨七、杨巴接待李鸿章的故事。短篇中杨七和杨巴的性格特点塑造及其它小人物的描写显示了冯骥才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任何一部小说的人物都离不开语言...

2023-09-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