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山西面食杂谈——古诗词中的阳泉平定饮食文化

时间:2013-07-03

整个面食节展区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共设置展位120余个,将吸引省外展商40家,省内展商80家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4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由饭店协会、山西省饭店业商会主办的第六届(山西)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创建第一城(阳泉)首届面食文化节将于近期在阳泉市桃南中街38号(原西河滩蔬菜批发市场)举办。整个面食节展区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共设置展位120余个,将吸引省外展商40家,省内展商80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熟知山西面食文化的博大精髓,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面食技艺,品尝、享受到山西面食的地道风味。小编将博采众长、采撷名家名篇,推出《山西面食杂谈》系列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今天为您推出由阳泉市作家协会会员、阳泉市诗词曲学会会员、张穆研究会理事、高级工程师郝秦峰(阳泉平定人)撰写的文章:古诗词中的阳泉平定饮食文化

古州平定位于晋冀通衢之上,历史悠久,人员往来频繁。地方饮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平定“三八席”制作技艺还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文献名邦”,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很多诗词题咏,其中蕴含的饮食文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胡麻饭。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通政司少卿的平定人朱绘在《忆州中名胜期松溪李君同游(十首)》中有一首是写药岭山的,诗文如下:药岭春还药草多,云深时听采芝歌。仙厨亦有胡麻饭,刘阮奇踪几度过。诗人回忆了往日游览药岭山时的所见所闻,春风吹绿山野,药草种类繁多,云雾缭绕中不时传来动听的歌声,让人怀疑步入了一处人间仙境。诗中提到的胡麻饭,俗称麻糍,是将上好的糯米经水浸透后蒸熟,放置在石臼中捣烂,揉成小团,再拌上芝麻、白糖等。味道香甜,食后耐饥,是历史久远的地方风味小吃。

诗中的“刘阮”,是南朝刘义庆小说《幽明录》中的人物刘晨、阮肇二人的合称。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剡县(今属浙江省)人刘、阮二人入天台山采药。在山中遇到两位女子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并用胡麻饭来招待。在主人的盛情挽留下,两人在山中住了约半年时间。等他们回到家乡时,发现子孙已经延续了七世。后来人们就把胡麻饭看作是神仙的食物,称其为“神仙饭”。

紫酒。古州六贤之一、元代任国子司业的王构,有一首题咏冠山的诗作:飘渺楼台出翠微,东山豪杰晓相携。云深白石老僧住,花落松庭幽鸟啼。满目风烟嘉水上,千年胜概井陉西。金螺紫酒阳春曲,拼取归来醉似泥。诗人描述了与友人相偕登临冠山,只见山林葱郁,楼台飘渺,花落鸟啼,云深僧居。远望州城,嘉水如带,满城烟树,文气氤氲,可谓是井陉以西的一处名胜之地。面对美景,何不把酒临风,慷慨吟唱?诗中提到的紫酒,是以优质桑椹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味道酸甜可口,醇厚纯净,还带有桑椹特有的果实芳香,被誉为果酒中的上佳品类。紫酒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载入史册。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8年),西域于阗国国王李圣天,就曾经用紫酒宴请来自中原地区的晋国使团。《新五代史》中记载道:“以蒲桃为酒,又有紫酒、青酒,不知其所酿,而味尤美。”

据有关资料介绍,自酿紫酒的方法是,将新鲜桑椹洗净,控干水分。玻璃瓶洗净消毒后晾干。把桑椹放进瓶里,放上冰糖,加满酒。密封好口后放置阴凉通风处,过3个月后即可过滤饮用。我国紫酒的产业化生产在近几年也开始兴盛起来。

豆叶菜。《韩非子·五蠹》载:“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说的是上古尧帝执政时期,生活简朴,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食用粗糙的粮食和野菜煮的羹。其中,藜指的是灰菜,藿指的就是豆叶。可见,人类食用豆叶的历史十分悠久。清代乾隆年间任山西神池县训导的平定人李元正有一首古风《豆叶吟》,收录在《平定州志》中。诗云:山田种豆惧苗稀,田家辛苦怨调饥。输租糠秕剩瓦缶,蓄菜备尝藿与薇。新谷未登场,团团白露瀼。先期豆伤荚,后期叶陨黄。廑怀属少妇,草草理晨妆。相携或三五,一一执筠筐。盈襜非染蓝,越陌且褰裳。行行拾绿野,捋取纤指长。平畴闻笑语,篱落话农桑。夫婿樵唱山如沃,煮菜连宵薪代烛。中妇磨刀切叶细,溪头担浴漉檐际。抱瓮聊度日,尝羹谋岁卒。时和歌帝力,俗朴艰民食。幸值长官清,与我民休息。登盘咬得菜根肥,欢溢香闺回菜色。诗后有作者题跋:晚崧早韭,山中佳味,然应时而供田家岂能遍给?惟兹豆叶葅之瓦盆,历时可久。锄禾当午,农夫挹就风檐,觉尝羹味逾沆瀣。在他省视之,真臭味差池矣。盖太行一带,千里同俗,物关民命,诗告采风。

诗歌记述了采风所见,生动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制作豆叶菜的苦乐情景。田家辛苦一年,交租以后口粮所剩无几,只好沤制酸菜以备饥荒。要到白露节令才能去采摘豆叶,采得早了会影响豆荚,采得迟了叶子变黄,都不行。年轻妇女们清晨草草梳妆,三五成群带着篮筐出发了。顾不得弄脏了衣裙,在田埂上穿行跨越,捋取黑豆(黄豆)的嫩叶,绿野里处处欢声笑语。男子汉们担着柴火归来,歌声在山谷里回荡。晚上煮菜的薪火照亮了农家的院落。妻子磨刀将豆叶切成细丝,放到瓮里发酵。菜发好后担到溪流边洗净,放置在屋檐下控水,然后放到瓮里压瓷。再不断添入浆水,慢慢沤制。人们就靠着这瓮豆叶菜搭配粮食度过时日。虽然社会安定,劳役不重,但因为风俗沿习,民众的饮食还是比较简朴。如果年景好,粗茶淡饭能够饱腹,青年女子们就会容光焕发,十分开心。诗人进而写道,虽然其他富足省份的人会看不起这种山野之菜,但太行山一带风俗相近,民众都把豆叶菜作为饥馑之年的活命食品,倍加珍爱。

豆叶菜是一种用小豆叶或黑豆叶加工沤制而成的酸菜,在本地农村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以前生活条件所限,秋后做过冬准备,沤制豆叶菜是必不可少的。沤制好的豆叶菜,可炒、可煮、可拌,败火消炎,别有风味。

赵科文老师在其板话作品《我所知道的豆叶菜》中写道:“不管你走多么远,故乡味道遗忘难。就是当了大老板,黑豆叶菜忆当年。豆叶菜,大贡献,救过百姓千千万。过去糠菜粮半年,黑豆叶菜不能短。现在生活大改善,吃豆叶菜为解馋。”

愿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一同品味古诗词中蕴含的历史文化。

作者/来源:山西好声音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山西面食杂谈——古诗词中的阳泉平定饮食文化》,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阳泉市树敬老之风 打造慈孝文化新名片

阳泉市树敬老之风 打造慈孝文化新名片

不论是端午香甜软糯的粽子、中秋温情满满的月饼,还是冬至热气腾腾的饺子,逢年过节,矿区苏村社区的老年人总能收到一份来自社区的关爱。近年来,苏村社区积极开展以慈孝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慈孝典型,倡...

2024-01-17 #经典句子

非常值得看一看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目 看过都说好 建议收藏

非常值得看一看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目 看过都说好 建议收藏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戏剧戏曲、国宝非遗、饮食文化等等,均成为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核心素材。非常明确,诗词歌赋是人们养成内在气质的一把钥匙。普通孩子来到江南小镇只会说,好美;像武亦姝这样通晓诗...

2015-11-22 #经典句子

今日夏至 欣赏这十首关于夏至的古诗词 首首精湛 文化气息浓重

今日夏至 欣赏这十首关于夏至的古诗词 首首精湛 文化气息浓重

...,将自己的苦楚向老天诉说的感叹。总之,在农耕文化,饮食文化,诗歌文等等方面,夏至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这一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人十首关于夏至的古诗词,有寄托,有悲伤,有思乡,有感叹,有农耕...

2023-01-06 #经典句子

诗词大会蒙曼点评苏轼“蒌蒿满地芦芽短” 康震都接不上话 厉害

诗词大会蒙曼点评苏轼“蒌蒿满地芦芽短” 康震都接不上话 厉害

...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 悄悄上升。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 古诗词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 成绩拖后腿。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

2023-07-04 #经典句子

从《笠翁对韵》 《声律启蒙》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那些韵律之美

从《笠翁对韵》 《声律启蒙》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那些韵律之美

...之感。押韵:对联的押韵没有要求刻意工整。总结:不仅古诗词讲究韵律,如今很多歌曲为了听后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也会对歌词精挑细选。《青花瓷》—周杰伦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这一...

2023-08-23 #经典句子

孟浩然仙逝 王维写下一首悼亡诗 短短20字却打动无数人

孟浩然仙逝 王维写下一首悼亡诗 短短20字却打动无数人

...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 悄悄上升。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 古诗词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 成绩拖后腿。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

2010-09-12 #经典句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场比赛让人涨知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场比赛让人涨知识!

“你知道古诗中‘摩岁中山标积雪’,摩岁中山是哪座山吗?它就是我们丽江的玉龙雪山。”这是在丽江市第六届“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中的题目。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弘扬...

2013-05-17 #经典句子

白露时节寄情 欣赏古代文人十首诗词 衬托出满满的游子思乡之情

白露时节寄情 欣赏古代文人十首诗词 衬托出满满的游子思乡之情

...天,在白露节气这一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关于白露的十首古诗词,体会诗文背后,诗人寄托的浓厚情意。每一个节气,全国各地区习俗都不一样,但都有共同的目的——纪念白露节气的到来。比如,福州,在白露这一天,人们要...

2017-07-2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