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孟浩然仙逝 王维写下一首悼亡诗 短短20字却打动无数人

时间:2010-09-12

两人早年的经历并不相同,但是晚年却都很默契地归隐田野,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孟浩然仙逝,王维写下一首悼亡诗,短短20字却打动无数人!

孟浩然、王维应该算是唐朝最出名的山水诗人了。

两人早年的经历并不相同,但是晚年却都很默契地归隐田野,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少年时便名扬天下,曾是状元郎。

但他的仕途生涯并不顺畅,更倒霉的是安史之乱时,因为才名过盛,而被安禄山逼迫,当了伪臣。

战乱结束后,多亏弟弟为其求情,才免去断头之祸。

遭此一劫的王维幡然醒悟,看淡名利,自此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是他后半生的最佳写照。

而孟浩然和王维不一样,他一生从未做过官。

他在少年时,便游历四方。

然而这并不是说他真的无心功名利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他在40岁左右的时候,曾入长安求仕。

那时他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他和王维便是在此时认识的,志趣相投的两人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友谊。

后来孟浩然仕途失意,无人引荐,只能离开长安,曾专门给王维写下一首《留别王侍御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离开长安的孟浩然,辗转于襄阳、洛阳一带,每日游山玩水,倒也颇为自在。

公元740年,被贬官的王昌龄途经襄阳,顺路拜访孟浩然。

当时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疮,本应清淡饮食,好好静养,但他为了款待好友,设下酒宴,胡吃海喝了一番,最后因食海鲜而引发疾病,与世长辞。

王维听说了这个消息后,想到再也无法和好友把臂同游,大为悲痛,于是便写下一首悼亡诗。

此诗名为《哭孟浩然》,全诗如下: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诗歌开头便直抒胸臆,道出了再也见不到友人的沉痛之情。

老朋友永远地离开了,再也无法相见。

他站在汉水边上,望着滔滔江水,不胜伤感。

这里的“汉水东流”应该有三层含义。

一是绿水依旧,但友人却不在了,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二是指孟浩然的离开就像东流的汉水,一去不返。

三是说自己对好友的思念,就像这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这句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可见一斑。

接着的两句也是景中含情,表现了对好友的无限思念。

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可是还有何人能陪我再游蔡州呢?

孟浩然是襄阳人,所以世人多称其为“孟襄阳”,而“蔡州”也是在襄阳一带。

当时王维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其职责是主持朝廷在南方开展的科举考试,当时他正准备到襄阳和孟浩然相聚,没想到却传来孟浩然去世的消息。

也许他也没想到那年长安一别竟成了永远。

原本他是怀着喜悦的心情,期待这次的相聚,却没想到再见已是天人永隔。

于是,便有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全诗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用典,只是以最直白的话语,表现了对友人逝世的无限哀伤,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就像黄宗羲所言: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

也许这便是此诗可以千年流传的原因吧。

王维的这首悼亡诗,好友因为不爱惜自己乱吃东西而死,这种心情不知你怎么看呢?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炼字”。“炼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 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 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 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语文题目难度也在 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 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 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 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 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 孩子的是 完全不够的

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 也理解不了。

在这里向广大孩子、家长和热爱古诗词的朋友们推荐这套《中国诗词鉴赏》,这套书可以对孩子进行古诗启蒙,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对古诗的理解,来搞定语文题!

并且《中国诗词鉴赏》正式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教育部官方网站倾情推荐!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 联合主办!

融合了一百多位名师的翻译和考题预测。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这套书籍总结了考试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并且标注了常考点以及常考题型。

书中详细梳理了大赛选手的答题,更精心润色了评委点评,将节目中的知识浅显、系统地凝结在书中,供喜爱节目、喜爱诗词的读者翻阅、梳理。此外,书中还添加了与每场主题相关的画作和同主题诗词拓展,可见古人留下的瑰宝,节目中展现的只是万分之一呢!

除了文化上的干货、硬货以外,董卿、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为书籍精心撰写的推荐语,众多节目打造者的良苦用心都收录书中,与读者分享诚意之作的诞生。

现在全套《中国诗词鉴赏》8册只需99元,平均一本不到15元。

这是兼顾知识性、趣味性的诗词书,读者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用收录的题目自测对诗词掌握程度,将自己慢慢修炼成真正的诗词达人!

大家若想加深诗词知识,或者享受徜徉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或者在接下来的第七季中大展身手,或者作为诗词积累,或者当作写诗启蒙,入手一套《中国诗词鉴赏》全套8册的诗词大合集,都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一套在手,铭记心口,可以说以后在诗词的江湖里,是想咋走咋走!

如果你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孟浩然仙逝 王维写下一首悼亡诗 短短20字却打动无数人》,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韵高才短还是清新脱俗 最了解孟浩然的是苏轼 李白还是王维

韵高才短还是清新脱俗 最了解孟浩然的是苏轼 李白还是王维

...品,绝大多数还是会给人一种清旷冲淡的感觉。孟浩然和王维同样都是风格冲淡自然的诗人,同样都善于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描写隐逸生活,应该说,孟浩然可以算是唐朝第一个开始大量创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算是王维的先行...

2023-09-30 #经典句子

孟浩然与朋友爬山 即兴写下一首诗 开头两句就是千古名句

孟浩然与朋友爬山 即兴写下一首诗 开头两句就是千古名句

孟浩然,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歌成就可以媲美王维,和王维并称“王孟”。盛唐是一个浪漫的时期,生活在这样开放包容的时代,唐朝的人尤其是诗人难免有点傲气,这份傲气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特点。孟浩然也是一个...

2023-01-16 #经典句子

孟浩然很有意境的一首诗 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 但是句句惊艳!

孟浩然很有意境的一首诗 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 但是句句惊艳!

...及。其实在当时李白和杜甫并不是很出名,真正有声望是王维、张九龄、贺知章、元稹、韦庄等人,在当时名气要比李白和杜甫高。王维是当时的状元,而张九龄和贺知章担任过宰相,官职高身份自然就水涨船高。我们说李白和...

2023-05-06 #经典句子

孟浩然等友不至 写下一首五言诗 颔联是千古名句 极富情韵

孟浩然等友不至 写下一首五言诗 颔联是千古名句 极富情韵

...友。李白就非常钦佩他,还半开玩笑地说,吾爱孟夫子。王维虽然不愿随波逐流,却还是半官半隐,所以他更欣赏孟浩然恬淡的襟怀。孟浩然还喜欢结交僧道人士,彼此间既诗书往来,又偶尔登门拜访。这位丁大是他的好友,之...

2020-03-09 #经典句子

「小学生必读古诗文」003.《春晓》孟浩然 讲解 翻译 赏析

「小学生必读古诗文」003.《春晓》孟浩然 讲解 翻译 赏析

...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创作背景】孟浩然早年隐居在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字词解释】⑴不觉晓:...

2011-12-11 #经典句子

孟浩然用散文句式写诗 不仅写得巧妙推陈出新 同时句句可见真情

孟浩然用散文句式写诗 不仅写得巧妙推陈出新 同时句句可见真情

...一位很有个性,同时也是极为张狂的诗人,在他的眼中连王维都不入流,可是对于孟浩然却是青睐有加,可见孟浩然的影响力。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孟浩然却不太幸运,四十岁时开始出山,去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屡屡受挫...

2022-12-06 #经典句子

农民诗人孟浩然 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唐玄宗 一句好诗断送了前程

农民诗人孟浩然 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唐玄宗 一句好诗断送了前程

诗人王维的办公室,唐玄宗和王维谈的不亦乐乎。忽然,他感觉到床底下有动静,就停下来。王维明白,露馅了。他赶忙告诉唐玄宗,床底下有个人,是孟浩然。孟浩然怎么会跑到王维办公室的床底下呢?这要从孟浩然参加科举...

2023-06-03 #经典句子

孟浩然归隐前写给王维的诗 句句都透着失落之情

孟浩然归隐前写给王维的诗 句句都透着失落之情

...而归隐南山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孟浩然的这首《留别王维》中,就可以看出一二。这是孟浩然在归隐之前,给他的好友王维写的一首古诗。《留别王维》唐代: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

2023-08-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