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姓氏文化探源——乔姓文化渊源及乔家大院

时间:2013-03-19

姓氏文化探源乔姓姓氏释义1 会意。从夭,从高省,高亦声。夭,象人大行走的样子。本义:高2 高耸。多用以形容树木乔,高而曲也。说文乔,繁体乔字从夭从高。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姓氏文化探源

乔姓

姓氏释义

(1) (会意。从夭,从高省,高亦声。夭,象人(大)行走的样子。本义:高)

(2) 高耸。多用以形容树木乔,高而曲也。——《说文》

乔,繁体乔字从夭从高。乔字属于夭字族。在夭字族里,夭字都是声符兼义符。夭字族汉字都与身形丰满、肥壮之义有关。乔就是“向上圆曲凸起”。而且乔还是一种姓氏。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为黄帝守灵之后裔,属于以地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记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名为氏,称为桥氏。

桥氏改为乔氏,大致是在南北朝的北魏王朝后期。据史籍《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期有太尉桥玄,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王朝晚期任平原内史。北魏孝武帝元修因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而逃出朝廷,桥勤追随北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政权。

有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其姓氏桥的“木”偏旁,变成“乔”字,取“乔”之高远之意。面对强权,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氏为乔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乔氏正宗,是为陕西乔氏。该支乔氏与桥氏同宗同源。

源流二

源于匈奴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汉朝时期匈奴民族中有大族丘林氏、当于氏、韩氏、栗籍氏、沮渠氏、兰氏、乔氏、呼衍氏、须仆氏等部落,其中的乔氏为匈奴贵族姓氏,后与汉族人的乔氏相融,浑为一体,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乔噶木克氏,世居科尔沁。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aogamuk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乔氏。

⑵蒙古族乔噶穆特氏,亦称齐岳噶穆特氏,世居喀喇沁。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yogam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乔氏、齐氏等。

源流四

源于傈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傈僳族乔氏,源出傈僳族刮饶时氏部落。

傈僳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族称最早见于唐朝时期,并沿用至今。傈僳族与彝族、纳西族的关系密切,源于唐时的“乌蛮”。公元八世纪时,傈僳族先民居住在金沙江两岸。公元十六世纪中叶,因反对掠夺、压迫和躲避战争,大批傈僳族在头人的带领下迁徙到怒江地区。

傈僳族现有人口为五十七万五千余,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分散居住在附近州县和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语言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傈僳族在历史上先后使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傈僳人创制的音节文字,还有一种是新中国成立的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新文字,现已在傈僳族人中推行。

傈僳族过去信仰原始宗教,公元二十世纪初传教士进入后,少数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过去傈僳族人居住在偏僻遥远的高山上,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刀耕火种原始农业和狩猎为生,到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保留着明显的氏族社会残余,仅怒江地区就有虎、熊、猴、蛇、羊、鸡、鸟、鱼、鼠、蜂、荞、竹、菜、麻、柚木、犁、霜、火十八个氏族名称,这些名称取自他们所崇拜的图腾汉化称谓。

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傈僳族荞氏族的分支刮饶时氏部落统改汉姓为乔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还有少许乔姓后人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而来。

历史人物

乔致庸

2006年播出的由陈建斌、蒋勤勤主演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里面的男主角乔致庸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乔家第四位当家人,他创办的乔家大院被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让我们走进山西晋商这段历史,看看乔致庸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一代晋商翘楚。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清朝末年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

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一生娶有6妻,因乔门中有不许纳妾的家规,都是续弦。电视剧中的陆玉菡是虚构的,6妻中没有陆氏,6妻留下6子11孙。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他执掌家业时,“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家资千万,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财势跻身全省富户前列。

资本愈见盈厚,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而激流勇退,将商务全权委任长子及长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世要以“信”为重,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乔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让人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子孙要注重节俭,不可贪图安逸。而“在中堂”后来败落的直接原因是战争爆发。1938年,大片国土沦陷,“在中堂”自然在所难免。

乔家的商业得以超常规发展,还因为乔致庸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马公甫,本是复盛公字号里的小伙计,雄才大略的乔致庸识出他是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让他当 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给包头商界留下谚语:马公甫一步登天。马荀,本是复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赚回不少银子。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

阎维藩,本是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的经理,给一个下级官吏支垫白银十万两帮其升迁,结果此人升为汉口将军,其胆识为同行所称道。后因与总号有左,辞职还乡,消息传至乔家,乔致庸慧眼识人,派儿子从半路接到乔家,待以上宾之礼,聘任阎维藩为大德恒票号总经理。他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

乔致庸治家很严。其家规有: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这些家规既杜绝了祸起萧墙的根由,又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证。乔致庸先后娶过六位妻子,但都是续弦。乔致庸将《朱子格言》作为其儿孙启蒙必读之书。他常告诫儿孙戒“骄、贪、懒”三字。并教育儿孙“唯无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知欲圆、行欲方”;“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若儿孙有过错,则责令跪地背诵《朱子格言》。如浪费粮食,则命跪诵若干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到承认错误,磕头谢罪。

乔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挂在内宅门上,以教育其儿孙,其对联称: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福非惜财,缘惜福为抬高身价,乔致庸也喜好结交官府,这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晋商的封建性的一面乔致庸生活在封建时代,在他身上同样有着结交官府,抬高身价之追求。乔家所结交的官员,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州府县治。清光绪以来历任蒙、疆、陕、甘的封疆大吏,本省抚、道、县几乎都和乔家有着交往。其做法是先由商号经理笼络联系,再渐渐过渡到乔致庸财东。据说大德通票号经理高钰与赵尔巽、赵尔丰私交甚厚,通过赵氏兄弟又结识了端方、张之洞等封疆大吏。

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 ” 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光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在理家上,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要以“信”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掐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又诫“骄、贪、懒”三个字。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为准则,把它当作儿孙启蒙的必读课,同时写在屏门上,作为每日的行动规范。儿孙如若有过,则令跪地背诵,如犯抛米撒面之错,便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复诵读,直到认错为止。然后再作一番训教,最后犯者谢赦,慢慢退出。乔致庸还把他亲拟的对联着人写好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儿孙,注重节俭,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

历史再辉煌也终究只是历史,如今乔家的后人都已移居海内外各地,只留下富丽堂皇的乔家大院,向世人默默地展示着家族往日的辉煌,所谓是“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今日的我们透过那厚重古朴的建筑,精心装饰过的一砖一石和一草一木,依旧能感受到乔家六代人两百年间的发展兴亡,感受到晋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姓氏文化

宗祠楹联

为官厚宽有仁;铃政声望犹高。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进士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子安石执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宋绍圣初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他宽厚有仁,屡典刑狱,雪活甚众。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尚书乔宇,字希大,乐平人。成化进士。武宗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宸濠反,宇严为警备,宸濠遂不敢东。世宗初为吏部尚书,铨政清一,声望日高。

壮士同偕小凤;淑女俱配乘龙。

全联典指三国时期吴国的名人乔公之女大乔、小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乔,原作桥。

乔公女生成国色;碧玉奴死报主恩: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乔公生二女,都有国色。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冯翊人乔知之,武后时官至左司郎中。有婢女碧玉(又名窈娘),貌美又善歌舞,被武后的侄子武承嗣夺去。乔知之又怨又惜,作《绿竹篇》以表达感情,暗地里转送碧玉。碧玉看了,感愤而自杀。

传承姓氏文化 弘扬中华精神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姓氏文化探源——乔姓文化渊源及乔家大院》,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姓氏文化之复姓探源——欧阳

中国姓氏文化之复姓探源——欧阳

中国的社会结构自古以来就是家国天下,而家,便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以血缘为纽带,以姓氏为区分,建立宗族秩序,家,成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家——从家庭进而到家族,姓氏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分前提,是血缘...

2010-03-20 #经典句子

姓氏文化探源——欧姓

姓氏文化探源——欧姓

姓氏文化探源欧姓传承姓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欧姓是现在较常见姓氏。汉族、怒族、水族、瑶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都有此姓氏。今天带大家走进欧姓的世界。姓氏起源根据传说和文献记载,欧姓主要...

2009-05-01 #经典句子

姓氏文化探源之申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姓氏文化探源之申姓文化起源及其历史名人有哪些?

申姓氏起源及其文化渊源十分复杂。下面和各位先聊聊起源。源于姜姓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上古周朝子孙后裔申吕,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南南阳市北),随后建立申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世...

2008-04-24 #经典句子

姓氏文化:这个姓氏源于北方 盛于北方 听着却像南方的!

姓氏文化:这个姓氏源于北方 盛于北方 听着却像南方的!

苗——源于北,盛于北[寻宗探源]1.据《姓氏五书注》所载,上古有名医苗父。有说法认为,苗父即为苗姓人的始祖。2.出自芈姓,为伯棼之后,以地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左传》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春...

2023-09-23 #经典句子

姓氏文化:姓韦的人最勇武果敢 讲究节义

姓氏文化:姓韦的人最勇武果敢 讲究节义

韦——勇武果敢,讲究节义[寻宗探源]1.出自彭姓,为颛顼高阳氏大彭氏之后裔,以国名为氏。 《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载,夏朝少康当政时,封颛顼高阳氏大彭氏的别孙元哲于豕韦国(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豕韦...

2017-09-12 #经典句子

闫树学:矢志不渝 传承弘扬姓氏文化

闫树学:矢志不渝 传承弘扬姓氏文化

...任山东金丰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经理;2009年创立齐图腾文化艺术工作室。父亲对于姓氏文化的研究起源于对“我是谁”的根源探寻。上世纪80年代末人口普查期间,父亲去永流派出所帮忙录入公民信息,我们的姓氏“闫”并未收...

2024-01-12 #经典句子

探源良渚文明的闪耀“星斗”——梅岭玉遗址

探源良渚文明的闪耀“星斗”——梅岭玉遗址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合作,启动了溧阳文明探源工程。专家学者主题发言《溧阳小梅岭玉矿及周边古遗址调查报告》江苏省考古研究所馆员闫龙通过调查,摸清了小梅岭玉矿矿脉走向,采集了矿脉和矿坑的坐标、照...

2015-05-06 #经典句子

古代越南人“无名无姓” 中华文化如何“入侵”越南的姓氏习俗?

古代越南人“无名无姓” 中华文化如何“入侵”越南的姓氏习俗?

越南由于其身处中华文化圈的特殊地位,历史上曾经被视为亚洲的“小中华”。近年来,随着《还珠格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花千骨》等国产影视剧陆续在越南爆红,汉文化又重新在这片土地上焕发生机。我国的两广...

2012-07-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