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红楼连环画 瞧这构图设色 真是名不虚传

时间:2013-02-28

与红楼梦相关的创作有许多,用现在的话讲,这叫二创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从清代面世以来,《红楼梦》已经有两百多岁了,地位自是不用多说,不仅是现在,它出现的那个年代,其名气和影响也是超然的。

与《红楼梦》相关的创作有许多,用现在的话讲,这叫二创。网上有很多讲解《红楼梦》的,就那种文字为主的,不知道大家在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配图。

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用到插画,比如下面这个样子的:

工笔重彩,笔法精细,设色浓丽,这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而且看着画风,年代也不会太晚,不知道有没有人关注过这个。

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第一次排印《红楼梦》的时候,里面就配有二十四页绣像人物图了,可以说红楼的绘画史是与其出版史同样长久的。

在清代,为红楼作画的大有人在,而且形式多样,有章回情节性插画的,也有连环画形式的,比如王钊的《红楼梦写真》。

但要说其中最杰出的,那就是孙温的全本《红楼梦》了,对,就是上面那几张画的作者。

孙温不是什么知名画家,如果不是这套画册流传,甚至没人会提起他。他大约生于清嘉庆戊寅(1818年),是个民间画师。嗯,是高手在民间的典范。

不知孙温是出于什么目的绘制这本画册的,大概率是基于热爱,因为这套画册足足花费了他36年的时间,比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还要狠,简直是为爱发电天花板。

耗费的心血如此之大,结果也是值得的。这套红楼连环画现在是他那个时期现存唯一的大型彩绘本连环画,篇幅宏伟,已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充分受到了重视。

红楼里的群像描绘非常精彩,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个个形象丰满,文字运用到了这种程度,曹雪芹不知道收下了多少膝盖。而基于文字改编而来的绘画,其实也是要下一番苦功的,尤其是当那么多女性角色聚在一起的时候,对任何一个画家来说都是个挑战。

孙温的红楼画册是比较全的,共有230幅画面,人物直接就达到了3700个以上,难得的是每幅都精心绘制,所以尽管在已经出现了很多有关红楼绘画作品的晚清,孙温的这套工笔重彩绘本也依旧能脱颖而出。

不过孙温的这套画册倒是‘走红’得比较晚,到2004年的时候才进入公众视野。它是1959年由上海博物馆调拨给旅顺博物馆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它的流传过程很难考证,基本就这么一句话了。

04年以前,旅顺博物馆也专门做过展览,不过受限于种种条件,最终传播影响不大。直到04年,这套画册在国家博物馆展览,被多家媒体报道,这才终于迎来了春天,之后的每一次展览就更顺利了。

孙温版画册充分引起了大家的注意,05年的时候,刘心武在他的《红楼望月》中谈到了这套画册——“霜前月下谁家种:孙温画(红楼梦)评析”;知名红学家周汝昌也极珍爱它,还为每幅画都配了题句。

孙温的这套红楼画册亮点很多:内容全面、工笔重彩、造型准确等等,他画的不是单个人物或简单场景,而多是以一种俯瞰式的大全景展现,服饰就不用说了,陈设古玩、花卉树木、亭台楼阁、珍禽走兽,等等,都是详细刻画的。

由于图画众多,这里就简单挑一个来说。以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这章来说,孙温在画里采用了“俯视角”形式,这也是这套画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视角,以居高临下俯瞰,展现全景画面。

俯视角若是不注意,其实也容易造成构图、内容单一的情况,所以孙温就常用建筑物来搭配。把完全开放的空间围成半封闭或封闭,这样还能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这一节中,人物和场景都挺多:“只见李嬷嬷拄着拐棍,在当地骂袭人”、“可巧凤姐正在上房算了输赢帐”、“后面宝钗黛玉随着,见凤姐儿这般,都拍手笑道”、“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莺儿说道”。

有骂人的、被骂的、劝人的、拉人的,这么多的情节要展现在一幅画里面实属不易。于是孙温就用了全上空俯视角。

他截取了房屋的一个切面,右边是房屋主体,能看到里面的情景,对面是围墙以及之外的建筑一角,而人物全被放在房屋和围墙组成的空间里,如此观看的视野变窄,而画面的立体感却增强了。

因为是俯视角,所以我们能看到屋内的情况,袭人在哭,宝玉在劝;中间是黛玉、宝钗等人在和外面的凤姐作别,凤姐领着李嬷嬷走,丰儿拿着李嬷嬷的拐棍;然后最上面那三个,在哭的就是贾环,他掷骰子输了,被莺儿说哭,宝钗正在劝着呢。(嗯对,这里宝钗出现了两次)

当然,作为一套大型的连环画,孙温所采用的也不仅仅是俯视角这一构图,更多的时候,他是多种视角结合的,这个就要大家亲自去体会了。

虽然孙温在一些地方的功力不及其他绘画大家,但这流丽生动、精巧细致的画风也是雅俗共赏,且无论是绘景还是画人,艺术成就都很高。

另外还有个绘画特点是,孙温的笔法受到了西方宫廷画风的影响。总体上仍是以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为主,但同时也融入了明暗、透视、光影变化等西法。

比如人物面部的描绘,不同的人物其面相皮肤明暗、深浅不同,年长者色调较深,年轻者色调较浅,还有衣服上的颜色深浅也会根据不同身份、情形区分。

清代传教士很多,绘画界中西融合的情况很普遍,这倒是不足为奇。但是由此形成的中西合璧式的新型重彩工笔画,典雅细腻,艺术效果也相当突出。

其实简单来讲就是,孙温的这个版本人多场面大,构图布局合理,画得还细致,这就是孙温这套《红楼梦》跻身于红楼画册之冠的原因了。

《红楼梦》面世以来,文字版众多,繁杂得让人不知道选哪版,但孙温的这套连环画册就没那么纠结了,这套要复制起来不容易,毕竟原作本身就十分精致,要还原很难。不过,总还是有人以最大限度去还原了原貌,对于每个红楼迷来说,这确实是不可错过的珍藏版。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红楼连环画 瞧这构图设色 真是名不虚传》,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北京高考语文再次考《红楼梦》 这道题与往年不太一样

北京高考语文再次考《红楼梦》 这道题与往年不太一样

...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我们先不解析这道题,熟悉北京卷的同学都知道,此前的三年,微写作...

2017-09-18 #经典句子

文化开封|《清明上河图传奇》手绘原稿在汴展出

文化开封|《清明上河图传奇》手绘原稿在汴展出

...龙巷杜孟模故居《金秋古韵名家收藏书画展》展出的大型连环画《清明上河图传奇》手绘原稿,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和强烈反响。“《清明上河图》告诉了世人不同于强汉盛唐的另一种盛世繁华,此次《清明上河图传奇》...

2013-06-06 #经典句子

统编小学语文五上第27课《我的“长生果”》学习重难点解析

统编小学语文五上第27课《我的“长生果”》学习重难点解析

...助表格提纲结构图等形式梳理信息。书的类型: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大部头小说。阅读:扩展了我的想象力,锻炼了我的记忆力,增强了我的理解力。作文:构思别出心裁,落笔与众不同,要写真情实感,借鉴模仿,创...

2024-01-20 #经典句子

醉美重阳 | 50幅菊花图 50句菊花诗!

醉美重阳 | 50幅菊花图 50句菊花诗!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这一天也是法定的“老年节”。古人有重阳节登高、赏菊...

2023-09-10 #经典句子

曼妙山花汇笔端 文俶《秋花蛱蝶图》赏

曼妙山花汇笔端 文俶《秋花蛱蝶图》赏

...蛱蝶图》的艺术特色:在写生基础上作大胆的艺术提炼。构图简洁,左下角的为绿叶白花,橘色的黄花非常耀眼,花与花穿插有致,在这一丛花的旁边有一条小溪穿流而过,清澈的溪水欢笑地流向远方;右上方在灵洞奇异的湖石...

2013-02-04 #经典句子

昶逸人文|那些与茶相关的中国传世名画「明代卷」

昶逸人文|那些与茶相关的中国传世名画「明代卷」

...形象地表现了文人雅士幽居的生活情趣。仔细看来,画面构图严谨,别出新意,用笔工细精致,画风清劲秀雅,兼融元人笔墨,景物开阔,意境清幽,层次分明,代表了唐寅独特的艺术风格。明·文征明《品茶图》较之唐寅的画...

2015-04-20 #经典句子

美术研究|美术学|雅好与时玩——明末文人对画绣的品鉴及收藏!

美术研究|美术学|雅好与时玩——明末文人对画绣的品鉴及收藏!

...有国阁女子精于针黹,以摹仿书画为能事,绣品的题材、构图、设色均近于书画。因此,画绣常被载入书画论著,《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中均著录了不少古代画绣。朱启钤在《刺绣书画录》(1)中,将画绣的题材分为法书...

2007-08-06 #经典句子

融南·北学院派文人画风——陈亚非人物画艺术品鉴

融南·北学院派文人画风——陈亚非人物画艺术品鉴

...集、全国中国人物画全集。曾于全国二十余家出版社出版连环画两百余册;出版《当代中国名家画集——陈亚非》等个人画集十余册。为国家邮政总局设计并发行《中国豆腐文化节电话磁卡》和《二十四节气邮资明信片》 。多...

2008-05-0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