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把彝族文化融进木雕里——布拖艺人王必成与他的文化传承路

时间:2012-12-13

工作时的王必成。一堵堵堆放整齐的木墙。布拖县城出城往西走只用十分钟,便能看到一座占地面积颇大的厂房,上有一块古朴的木牌,用烫金色写着三个大字: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7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工作时的王必成。

一堵堵堆放整齐的“木墙”。

布拖县城出城往西走只用十分钟,便能看到一座占地面积颇大的厂房,上有一块古朴的木牌,用烫金色写着三个大字:彝之源。厂内宽阔的场地里堆满了木材,形成了一堵堵“木墙”和通道,在这如同迷宫的通道中东拐西走好一会儿,有一座简单的木屋,曲木阿拉就坐在屋里,手中雕刻着一副浮雕版画。

曲木阿拉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彝家汉子,看上去像一个运动员一般强壮,他的手掌也很宽厚,刻刀在他手里握着,仿佛一件小巧的玩件。但是他的手却又如织女般灵巧,刻刀随心而动,随形而变,一削一点、一划一锉,木屑纷飞,木板上一个彝族英雄弯弓射箭的模样浮动起来,栩栩如生。

曲木阿拉的汉族名字叫王必成,他自己解释,是“有梦想必须达成”的意思。

他心中就有梦想——用木板承载彝族文化,将文化变成艺术品,将艺术品变成商品,再将商品变成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媒介平台。

一颗梦想种子:伴着木头书卷的成长岁月

王必成是土生土长的布拖人,从小便在舅舅家的家具厂中玩耍长大。童年时光,身边堆着的是如山一样高的、散发着松香味儿的木头;眼中所见的,皆是老师傅们用锯子刻刀,化腐朽为神奇,把巨大的木材变成一件件精巧的家具。

王必成觉得这特别酷特别神奇。所以儿时最大的乐趣,不是和同龄玩伴拍“洋画”、打弹珠、玩过家家。而是蹲在地上,静静看着木匠师傅们干活,认真观摩着木头的变化。

念小学之后,他开始拿起了锯子和刻刀,一边摸索一边向木匠师傅请教,学习木工技艺。

或许是多年的耳濡目染让他天赋异禀,从刀枪棍棒的制作到人像花鸟的雕刻,他总能出人意料的做到造型扎实,形象逼真。而亦或许是他未背负生活的压力,未经过社会风霜的拍打,更是褪去了几分按部就班的匠气,多了几分随心洒脱的灵气,做出的东西比老师傅们更具有想法,更生动有趣。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王必成的技术越来越好,他除了木头和刻刀,又多了一个爱好,彝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

他一边热爱,一边感到惋惜。心中想:“一部部彝文经典中,珍藏着优秀的文化,美妙的故事,却只能在民族内部口口相传。有什么办法,才能将它们传播开?”

带着疑问他不断的思考,并幻想:如果将传统文化和木刻雕塑、木刻版画结合起来,以木头为载体,融入彝族文化创造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品,让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那该多好啊。

但长大成人后,有了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想法,随着家乡朋友一起南下,到了广东深圳开始务工生活。

早出晚归,辛苦工作,并未让他放弃曾经的梦想。30岁以后,王必成和朋友开厂,让他的眼界和思路更加开阔。每当他看着电视机里曹佃祥的剪纸、徐安碧的陶器、李连顺的脸谱时,心理那颗小小的种子,冲动着、挣扎着想要破芽而出。

这种情绪越来越强烈,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应该仅仅是“生活”。他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传承彝族民族文化的一份子。

“这才应该是我的使命。”

2014年,王必成32岁。在工厂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却毅然离开。

告别了打拼多年的深圳,他带了行囊回到了家乡布拖,重新拾起了书和刻刀,以及梦想。

奋斗催放花蕾:走在实践文化产业融合路上

回到家乡后,王必成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筹备成立了布拖县彝学会,专门从事彝族文化研究、传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并探索产业和文化相辅相成的发展之路。

2015年,布拖县展开交通大会战,建设扩宽公路,道路两旁的树公开拍卖。王必成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将木材全部买了下来,并开办工厂彝之源,专门从事木制加工。

“艺术产业先要有收入才能够立足和发展。”王必成说,木材运到工地,客户需要什么,工厂便生产什么,从房屋的木雕屋梁装饰,到家具木柜桌椅;从彝族木制漆器加工,到小装饰工艺品的制作。

经过几年的发展,王必成的木材加工工厂,凭借着真材实料和手艺可靠,在县内外家喻户晓。新婚的男女整套整套的在这儿定制家具,有农户建设新房,也长途跋涉来找到王必成定做装饰。

“我们一年要消耗3000立方左右的木材,年产值能达到800万元。”王必成说,做商业产业为了养活一个工厂,而工厂“活下来”的目的,是彝族艺术工艺品。

在工厂发展的同时,他斥巨资引进了最先进的机械,从省外聘请了最优秀的木雕手艺人,创作了大量浮雕、根雕、版画非遗产品。将大量彝族神话传说、劝人向善孝顺的克智、玛牧特依等内容融入到作品之中,让诸多彝族文化在除了彝文书本记录以外,也有了新的承载。

“我们秉着保护、传承、开发的宗旨,整合各方面资源开发出了独具独色的新产品。”王必成说,“彝族浮雕版画”把古老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制作成系列版画。配上文字描述更能生动形象的表达产品文化内涵,向外宣传布拖的文化底蕴。

在这一阶段,他的工厂每年亏损达到七八十万元,有人劝王必成,“老老实实搞产业商品挣钱多好,非要做这些亏钱的买卖。”

但王必成却认为,做文化也是做商品——当有一天艺术商品真正做大做强,家家户户都知晓都需要都购买的时候,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真的被发扬光大了,而且同样也能挣钱。

坚持将文化和产品融合发展的想法,王必成和团队在四年的时间开发了30多种彝族文化商品,并在2020年,实现转亏为盈。

在布拖县彝之源文化产业帮扶工坊,各项产品陈列摆放,有厚重的木板浮雕彩绘版画,有形象生动逼真的根雕雄鹰,有小巧的装饰器皿,颜色丰富,让人眼花缭乱,前来参观的人赞不绝口。

在布拖县开展脱贫攻坚号期间,王必成整合各方面文旅资源,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帮扶全县贫困人员解决就业,通过彝之源文化产业扶贫工坊起到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向外推介和推广布拖文化品牌。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车间,农产品、土特产加工包装车间、彝族建筑材料生产车间,旅游工艺品生产车间、电商直播间。为了解决依撒社区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彝之源先后组织了多批次的木工技能培训,内容有制作家具、彝族漆器、非遗手工制品等。人数达500余人,解决依撒社区就业人员达100余人,技术学成后有近200余人前往外地家具厂打工,为贫困家庭增添了不少收入。

“目前打算把工厂打造为富有阿都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将布拖县各种形式的彝族文化都集中进来,形成文化长廊,然后变文化为商品,做实产品,引进电商,做响品牌……”王必成说,搭乘文旅融合的东风,结合乡村振兴,必然再次推动彝族文化和产业相融合发展。

据悉,彝之源文化产业园拟设农民工木工技能培训车间、彝文化主题民宿、餐饮、非遗传承工坊,彝之源农产品、土特产加工包装车间、彝之源酒坊、彝族建筑材料生产车间,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生产车间、电商直播间,计划在未来年创收达到2000至3000万元。(记者 徐箭明)

【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_工作动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把彝族文化融进木雕里——布拖艺人王必成与他的文化传承路》,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四大木雕之一 潮州木雕 多层镂空 很有地方文化特色

中国四大木雕之一 潮州木雕 多层镂空 很有地方文化特色

木雕顾名思义就是在木头上精雕细琢,展示出来的一种民间的工艺。我国主要有四大流派,分别是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广东潮州金漆木雕。这次潮安自驾游,我们其中一个打卡点,就是探访一家木雕博物馆...

2007-01-01 #经典句子

09年就成功出海日本的国漫《子不语》 至今无法完结 令人叹惋

09年就成功出海日本的国漫《子不语》 至今无法完结 令人叹惋

...》的故事发生在小语家的废园中,废园里有着十分精美的木雕,但是由于年久失修,木雕已经破败,梅花断枝,鸟儿断翅……为了修复这些木雕,小语的爸爸找来了一个手艺精湛的老师傅穆爷爷。从玩伴的口中小语得知穆爷爷是...

2017-08-22 #经典句子

残疾雕刻师34年生意惨淡 被高人一句话点醒 销量翻了6倍!

残疾雕刻师34年生意惨淡 被高人一句话点醒 销量翻了6倍!

...,话也讲不太清楚。但他经常笑得很开心:“我很幸运,木雕的手艺可以养家糊口。”因为常年握着斧子、凿子,胡永伍的左手虎口处形成了一个大“窝窝”,像“蹼”一样只有皮没有肉。天一亮,他就推开堂屋的木门,一手拿...

2023-12-15 #经典句子

广州中考第3批录取分数公布!支持儿子读中职 爸爸这句话很“圈粉”

广州中考第3批录取分数公布!支持儿子读中职 爸爸这句话很“圈粉”

...市轻工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民间传统工艺的岭南文化专业-木雕(全日制三二分段)专业。中考考生-杨子鸣:之前没有学过木雕,学过书法,我觉得木雕和书法有共通之处就是要够专注。我这个人挺专注的,就适合这一类专业,所...

2023-10-10 #经典句子

四君子家具:四君子把君子文化融进企业血肉之中

四君子家具:四君子把君子文化融进企业血肉之中

...;“良工”,运用一流的莆田工(精密尾角、槽池和精细木雕及老漆推漆工艺);怀谦逊之心借力“良师”外脑;秉持中华传统君子文化,“良心”得财。正如一对红酸枝顶箱柜,如果要只用几十次能完成的工序,而四君子为了...

2018-07-16 #经典句子

象山的一张文化:名片心雕为上 手雕为下——张德和的艺术感悟

象山的一张文化:名片心雕为上 手雕为下——张德和的艺术感悟

...艺美术师、亚太地区竹工艺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根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竹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工艺美...

2009-11-02 #经典句子

谁还记得初一语文书上的《羚羊木雕》:竟然藏着这样辛酸的故事!

谁还记得初一语文书上的《羚羊木雕》:竟然藏着这样辛酸的故事!

《羚羊木雕》,原名其实叫《反悔》。编者对作者的原文,作了比较大的改动。而这篇小说中竟然藏着这样辛酸的故事!彩蛋:作者对于自己作品,被人大改后的吐槽。(“我”指张之路)我的短篇小说《羚羊木雕》写于1984年...

2023-06-30 #经典句子

冯骥才:“我为潮州的民间文化感到自豪”

冯骥才:“我为潮州的民间文化感到自豪”

...面。潮州文化特色第一点就是色彩特别强烈。例如,潮州木雕跟徽派的石雕、砖雕作比较,安徽的砖雕、石雕偏于素雅,而潮州的木雕却色彩鲜明。第二点就是精细。潮州的麦秆画、抽纱、潮绣都是手工活,却做得那么精美精细...

2024-01-1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