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王茂荫祖传“森盛茶庄”那些事

时间:2012-07-25

这森盛茶庄,是王茂荫祖上创办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明清时期,徽州人设在京城的茶庄名肆很多,其中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至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经营于北通州的“森盛茶庄”,是比较著名的一家。这“森盛茶庄”,是王茂荫祖上创办的。

王茂荫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已故历史学家吴晗说:“歙县人多出外经商……王茂荫生长在徽商的社会里。”

“森盛茶庄”创始人王槐康,是乾隆年间徽州人在京城经营茶叶的先驱者之一,他是王茂荫的祖父。

王茂荫的祖居地歙县杞梓里,“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王茂荫曾向世人介绍他的桑梓:“邑民十室九商,商必外出”。明清时期,杞梓里、三阳坑、昌溪、磻溪等地,外出做茶叶生意的人很多。

王槐康,字以和,生于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他兄弟四人,均受过初等教育。槐康自幼英悟,读书多所通解。20岁那年(1774),娶歙南磻溪国学生方世滨次女方文学为妻,方文学小王槐康3岁。婚配之初,兄弟同灶,吃口人多,家境贫寒。为养家糊口,他不得弃儒经商,从族人去京师做茶叶转贩生意,经营徽茶与闽茶。

王槐康有心计,能吃苦,经常浮海往来于皖浙苏闽京津间,茶叶贩销量大。由于重质量,讲信用,生意红火。在京师一带很有声望。最初六年,他每年回家一趟,订购徽茶货源,顺便探亲,但时间不长,又去了京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利用积攒的银两作原始资本,在北通州创设了“森盛茶庄”。

“森盛茶庄”所在的北通州,号称京城副中心,今为北京市辖通州区,位北京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是首都的东大门。王槐康在这里设茶庄,显然看中了区位优势。

王槐康在北通州创设“森盛茶庄”,以闽庄制作,京庄销售,联结南北产销,开展竞争。由于店业草创,业务繁忙,为此他接连五年没回家。终因操劳过度,于茶庄创设的第七年(乾隆五十一年即1786年),病死于潞河,享年仅31岁,可谓天妒英才。

王槐康遗孀方氏守节57载,60岁得旌表,80岁奉旨建坊,84岁而终。她曾自撰《长恨歌》,痛述夫君客殁之苦及自己遭际之艰,并养姑教子各情,缠绵悱恻,往复数百言,闻者无不泪下。这《长恨歌》,是反映旧时徽商妇不幸遭遇的典型材料,惜未传世。

槐康殁后,遗孀方氏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苦度人生,门下产业多荒废,惟“森盛茶庄”赖族人照应得以存世,她每年从茶庄提取银子400两供家用。

“森盛茶庄”第二代店主是王槐康长子王应矩。王应矩,字方仪,号敬庵,人称应矩公或敬庵公,生于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八月二十五日,肖猴。他10岁丧父,“以贫故废学,即任家政”。他没读多少书,很早就继承茶庄店事。徽俗“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商这特有的经历,王应矩一步不少,备尝个中艰辛。他经理“森盛茶庄”,有近半个世纪,花甲之年将店事交给儿辈。

徽商中的很多人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王应矩经商发达后,“克承父志,尤笃于追远报本,修祖祠,置墓田,敦宗睦族,恤孤怜贫,于造桥、修路、兴水利、施医药诸善举,恒以身任其劳,孜孜不倦”。道光十七年(1837)秋,歙县七贤村茶商胡祖福、胡祖禋兄弟捐资铺设歙县三阳至叶村的石板路(横山古道),并建叶村至昱岭关的“关桥”,非德高望重者王应矩董其事而不可。道光二十年,王应矩还主持修建昱岭关至叶村的古道。三阳洪氏姻亲南通州茶商名肆“洪灵椿堂”不仅集体捐银400两,妹夫巨商洪梅庵个人还单独捐银800两。工程竣工,王应矩作《重修横山路记》,歙人许球撰《重建关桥碑记》。

道光十二年,王茂荫以进士及第入仕。此前,他遵父命也管理过茶庄,但时间很短。

王应矩息影家园后,接替他经营“森盛茶庄”店事的,主要是王茂荫弟弟王茂兰、王茂蔼;王家与姻亲歙县磻溪方氏经营北京的“广信茶行”方子青、方汝铸,以及营茶南通的表弟洪本耀等,保持密切联系。

咸同兵乱,“森盛茶庄”仍惨淡经营。咸丰八年(1858),王茂荫在《家训和遗言》中告诉家人要留心为小女访人家,“铺内有蓝田玉数十金,亦是坐此用的”。他说的“铺内”即指“森盛茶庄”,存在茶庄中的蓝田玉,是给小女作嫁妆的。同治元年(1862),王茂荫老家的亲人为避兵乱,在流离之际,得到驻扎祁门的曾国藩“远锡多金”的救济,王茂荫在这年端午节后二日致信曾氏:“晚家中虽已焚毁,外间尚有一茶业,舍弟辈勉强支持得来也”,他告诉曾氏“兵饷不敢虚糜,将来在京有需用之处,务请示知,尽管来取,万勿存客气之见”。

王茂荫离世三十多年后,“森盛茶庄”仍然开业,经管人为其次子王铭慎,经营情况不详。

“庚子之乱”发生之年(1900),茶庄毁于“八国联军”兵燹,王铭慎痛心疾首,抱着账薄葬身火窟。“森盛茶庄”从乾隆庚子创设到光绪庚子毁于兵燹,历经120年,先后有四代人经营。

陈平民(休宁)

【来源:安徽网_政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徽茶文化故事征文|王茂荫祖传“森盛茶庄”那些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唤醒晋商基因 传承晋商文化 晋商茶庄遗珍馆掠影

唤醒晋商基因 传承晋商文化 晋商茶庄遗珍馆掠影

...山涉水,穿越戈壁沙漠,开辟了万里茶路,走出国门,把茶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晋商们不仅创造了巨额的利润,也谱写了晋商文化的传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愿晋商基因早日唤醒!愿晋商文化大放光彩...

2008-03-02 #经典句子

陆羽茶交所优秀征文选登丨大国趋势下的茶品牌之路(节选)(上)

陆羽茶交所优秀征文选登丨大国趋势下的茶品牌之路(节选)(上)

为进一步讲好陆羽的品牌故事,弘扬陆羽茶文化的历史底蕴,深入挖掘陆羽的文化底蕴和茶道历史,共同探讨如何完善、提升陆羽平台对产业链的服务能力,共同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市场机制,我们开展了首届“陆...

2007-01-16 #经典句子

华声晨报·八桂小记者前往斗记茶庄品饮普洱茶 学习茶文化

华声晨报·八桂小记者前往斗记茶庄品饮普洱茶 学习茶文化

...桂小记者来到了位于南宁市荣和山水美地的嘉悦茗居·国茶文化馆(斗记普洱茶茶庄),品饮斗记普洱茶,体验茶艺表演,聆听资深茶人陈厚任讲述“茶叶战争”的历史,学习中国茶文化。合影一起读诗,打造都市灵魂驿站探讨...

2024-01-17 #经典句子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在黄山 我只做徽州的一叶芽茶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在黄山 我只做徽州的一叶芽茶

静谧中,它们睁开双眼用小小的惊讶,撩开清晨的薄雾那细微的声音在整个徽州整个黄山的辽阔诗意中铺展开来氤氲中,欲醉未醉似真似幻柔软的,清凉的,醇香的适合打开一首朴实的茶歌一座生机盎然的松萝山已走出凛冽像一...

2024-01-16 #经典句子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茶香陪伴码字路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茶香陪伴码字路

“写作茶作伴,出门景怡情。”转眼间,在机关从事宣传工作、以码字为业已经有15个年头了。诗仙太白能够“斗酒诗百篇”,我等凡夫俗子点灯熬油、码字爬格子,少不了“5+2”“白加黑”地遣词造句、咬文嚼字。有人加班熬...

2023-12-15 #经典句子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古黟黑茶记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古黟黑茶记

心静之时,泡上一壶茶,让身心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之中,仿佛时间停摆。也许正是这种感觉,让我对茶有了特殊的喜好——无论哪种茶,都喜欢试一试,品一品。去年初秋,我到了北枕黄山、南望白岳、四面群山环抱,被誉为“...

2009-05-25 #经典句子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黄山的茶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黄山的茶

细雨绵绵,一片片芽叶在春风的抚摸中萌发成翠绿,郁郁葱葱的乡间茶树显得格外精神抖擞,此时春茶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浑身透着饱满芬芳,散发出宜人香气。中华茶史源远流长,算来起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人不离口到风靡...

2020-02-18 #经典句子

「天诚杯征文」河南胡新春:南方有嘉木

「天诚杯征文」河南胡新春:南方有嘉木

...永恒受难的高岗。波澜壮阔的浮世图景,曲尽悲欢的家族故事,对我们这些未尽人生的人来说,不啻为鲜活的参照。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看家族小说的原因,例如马尔克斯充满魔幻色彩的《百年孤独》,劳伦斯平淡如水的《虹》...

2019-09-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