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唐朝人眼中的日本:一个崇尚文化 虚心学习又略显狡猾的小国

时间:2012-04-16

三国志说在东方大海之中有一群倭人,他们建立起了许多小国家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4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对日本国的记载。《三国志》说在东方大海之中有一群倭人,他们建立起了许多小国家。这些倭人尚处于野蛮状态,在汉朝时有三十多个小国的倭人来华夏进贡方物。之后倭人间互相征战,最终拥立了一个共同的女王,形成统一的国家。经常遣使远渡重洋来与魏国通好,这说明汉朝人已经知道日本的存在了。但是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虽然很早,却始终不深。

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倭人又重新立男人为国王,“并受中国爵命,江左历晋、宋、齐、梁,朝聘不绝。”《隋书》记载,隋文帝曾派人到日本去考察当地风俗,使者回来汇报说“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文帝觉得蛮夷不配这样称呼,便说"此大无义理",于是训令其国改之。当时日本的文化还十分落后,史书说其国“无文字,唯刻木结绳。”之后日本从百济国求得汉字版的佛经,才知道文字是什么一回事。

在隋朝之前,中国人一直将日本视为未开化的蛮夷,并没有给予重视。隋炀帝的时候日本国王(推古天皇)曾送国书来长安,里面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炀帝读后感到不高兴,便对胪卿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可见中国人对这个邻居很轻视,将其与小蛮族部落同等看待。然而在唐朝之后,日本的风俗、文化却飞速进步,这体现在唐朝人的著作中。《旧唐书》在讲到日本时,也特别说明日本人有“尚文”的特点。

《旧唐书》是根据唐朝国史来写的,与前代史书相比,在关于日本的记载中,我们发现有一个较为显著的变化,那就是日本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处于没文化的蛮夷状态,反而变得十分崇尚文字、喜好学习。

根据史书记载,武周长安二年,日本的朝臣真人入京进贡方物,其官职相当于中国的户部尚书。这名官员容止温雅、好读经史,给唐朝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女皇武则天在麟德殿接待了他,授其司膳卿,之后送还本国。唐玄宗开元初年,日本又派使者来朝,请求中国授予儒家经典,并由儒士来讲读。朝廷便下诏由四门助教赵玄默入鸿胪寺为师,作为尊师的答礼,日本人献给了赵玄默大幅布,上面题云“白龟元年调布”。这些日本的使者还把身上的盘缠以及唐朝赏赐的钱财都用来购买书籍,然后泛海归国。

其中有一个日本官员名叫仲满,因仰慕中国之风,所以留在了唐朝,改名叫作朝衡。他在唐朝一直生活了五十年,非常喜欢读书,交结了许多当朝名士,是勤奋好学的日本人之代表。

《旧唐书》又说唐宪宗元和元年的时候,日本国使判官高阶真人上书说:“前件学生艺业稍成,愿归本国,便请与臣同归”,可见从唐玄宗开元初年到唐宪宗元和元年,这近百年的岁月里,一直有日本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而到了晚唐开成时期,仍有日本人来朝贡。

日本人给唐朝人留下了勤奋好学的印象,一改之前的蛮夷之风。

宋太宗雍熙元年时,有五六个日本僧人浮海而来,向朝廷进献铜器十余件,并将本国的《职员今》、《王年代纪》呈上,中国人这才能详细了解到日本的历史与风俗。

当时宋朝人向日本僧人打听其国的民风,日本人便回答:“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白居易集》七十卷,并得自中国。”他们的国人能够写作隶书,但不通华言。与中国人使用相同的文字,唯语言不通而已。

《宋史》说这次来中国,日本人收获颇丰,得到了许多中国典籍,包括郑玄注的《孝经》、越王李贞写的《孝经新义》等。日本人又请求印刷《大藏经》,宋太宗下诏给之。当得知日本千年来的天皇都是一个世系时,宋太宗更是感叹说:“此岛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也。”认为日本人保留了古代中国的淳朴之道,没有参杂太多五代时期的狡诈与卑怯,尚有礼义廉耻。

宋太宗的这种观点代表了北宋一些人的看法,例如欧阳修在《日本刀歌》里就写道: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欧阳修在诗句中隐晦地哀叹中国人喜欢自己摧残自己的优秀文化,导致世风日下、诈伪并起,良好的东西都被日本人学了去,颇有“礼失而求诸野”之感。中国人自己把诗书都焚毁了,又禁止人们去阅读优秀的书籍,导致许多人读不懂那些古人的书。而日本人却将它们保存了下来,并且严令不准传回中国,这样中国自己优秀的东西反倒被日本人永远了学去,并且垄断下来。

因此,在宋朝人眼里,日本人非常崇尚文化,喜好学习,在文明的背后也颇有几分狡猾。他们趁中国人糟蹋自己祖先的东西这个机会,把中国古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了去,并且不准再传回给中国,以此来赶超这个强大无比的邻居。

“日本尚文”是清朝史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的评价,这个评价源于欧阳修说的“士人往往工辞藻”的说法。而《宋史》里也记载说宋真宗咸平五年时,有一个中国商人周世昌乘船到日本,旅居七年后才回国,他带了一个名叫滕木吉的日本人回来。滕木吉能够作诗,但其词简陋。景德元年,又有僧寂昭等八人来朝,寂照不懂中国话,但能够看懂汉字,而且缮写甚妙,凡问答并以笔札。这些来华的日本使者给中国人留下了好学以及尚文的印象,他们熟知中国文化,能够运用的自如。

但唐宋人也察觉到日本人稍微狡猾的一面,例如《旧唐书》说“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又妄夸其国都方数千里”云云。日本人来中国后并未如实讲述其国的情形,而是说得云里雾里,并且夹杂夸大之词。这样,在两国的交往中,日本人学尽中国文化,而中国人对日本却仍是一无所知。多年来都是日本人渡海到中国取经、学习,而中国人却觉得日本野蛮落后、一无是处,始终不肯加深对这个邻居的了解。

这样,勤劳的日本人跨海而来,取走了中国的真经;合群自大的中国人却无视这个渺小的邻居,数百年来仍对它知之甚少,这可谓是中国人之悲哀了。我们不禁又想起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的话来:

“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模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模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模仿’的。‘会模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唐朝人眼中的日本:一个崇尚文化 虚心学习又略显狡猾的小国》,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日本最忠实的小弟 国旗模仿日本 说话只讲日语 还为日军立碑

日本最忠实的小弟 国旗模仿日本 说话只讲日语 还为日军立碑

...,似乎也是说得通的。比如说二战中的泰国和缅甸这两个小国,就因为国家的利益跟随了他的日本大哥,以此来对抗自己国内的英法势力。但到了二战末期,他们却又为了国家的利益果断抛弃了日本,甚至还在曾经的老大背后捅...

2020-07-20 #经典句子

此国讲日语写日文用日本旗 最欢迎日本游客 堪称日本“好哥们”

此国讲日语写日文用日本旗 最欢迎日本游客 堪称日本“好哥们”

...。但这有一个国家可跟他们不一样,这是大西洋里的一个小国,当年被发现那还是人家西班牙人航海偶然瞅见了它,然后直接发展成了自家的殖民地,但它这地理位置实在不行,也没啥油水,所以又被卖给了德国,这战争时期那...

2019-11-16 #经典句子

禅宗:起源于中国 却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禅宗:起源于中国 却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座禅寺,禅宗也很快进入到日本人的生活中,并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禅宗与中国禅宗相比,更加注重实际,而不是理论。日本人将禅的精神运用到了园林、茶道、武士道、文学、绘画等诸多领域。日本禅宗与园...

2023-11-17 #经典句子

这个小国 国旗模仿日本 说日语 旅游业发达 却不欢迎中国人

这个小国 国旗模仿日本 说日语 旅游业发达 却不欢迎中国人

太平洋中部有一个非常小的国家,近年来成为很多中国游客非常乐意去的旅游景点,这个国家就是帕劳。不过来到这里的中国游客,如果留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国家的国旗和日本的国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事实上,这个...

2020-10-01 #经典句子

日本向武汉援助的物资带8字诗句 意为何?其中隐藏着感人故事

日本向武汉援助的物资带8字诗句 意为何?其中隐藏着感人故事

...于其他国家,当时很多国家都依附于唐朝,尤其是临近的小国,这些国家每年都会派使者前来大唐朝拜,而唐朝作为泱泱大国,也会将一些科技文化传授给其他国家,谋求共同的繁荣发展。日本对中国就非常的崇拜,毕竟当时的...

2022-12-26 #经典句子

这帮人大字不识一个 他们是如何学会日语 为日本人鞍前马后的?

这帮人大字不识一个 他们是如何学会日语 为日本人鞍前马后的?

...人,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这些汉奸们几乎全部都是毫无文化的,怎么他们会日语呢?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更别说在学一门语言了。真实的历史完全不是这样的,日军的翻译官几乎全部都是日本人,只有极小的几率...

2014-02-14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唐宋的刺青文化甩日本几条街 只因他的一句话就戛然而止

中国古代唐宋的刺青文化甩日本几条街 只因他的一句话就戛然而止

...气刺青,欲与天公试比高,不服来战呀!唐宋时候的刺青文化也是盛极一时,但是到了宋元之后中国古代的刺青文化却戛然而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刺青文化在社会风气开放的唐朝,那就是一种时尚,如果作为一个风流公子...

2023-07-26 #经典句子

李幼斌因《亮剑》这句台词 被要求道歉 只因日本崇尚武士道

李幼斌因《亮剑》这句台词 被要求道歉 只因日本崇尚武士道

李幼斌因《亮剑》这句台词,被要求道歉,只因日本崇尚武士道说到一部经典的抗日战争剧《亮剑》,大家对于这部剧的剧情应该都历历在目,而这部剧中的主演李云龙也就是李幼斌,相信在说到李幼斌的时候,没有人不认识他...

2009-06-0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