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时间:2012-04-13

本文共三十三个自然段,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6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为我们还原了李大钊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动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本文共三十三个自然段,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文章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写了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坚持留在北京,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第8~18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写了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第19-29自然段记叙了作者看到的庭审过程: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第30-33自然段写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反映了父亲遇难给家人带来的沉重打击,又呼应了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如,被捕前,作者刻画了父亲的语言—“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在形势险恶、处境危险的情况下,父亲内心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一心考虑革命工作需要,不顾自身安危,表现了父亲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又如,被捕时,父亲临危不惧的举动—“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展现了革命者的沉着镇定。被捕后的庭审,作者用饱含深情而又极其克制的语言描写了父亲的外貌:“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父亲的神态:“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通过描述父亲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又望了望我们”,写出了父亲内心深处对家人的不舍。

本文另一个表达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一是与自己的前后对比。被捕前,一向耐心回答“我”问题的父亲,当“我”好奇地问父亲为何烧毁书籍和文件时,父亲严峻的态度与之前的慈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与亲友对比。亲友劝说父亲离开北京,而父亲却坚定地拒绝,面对越来越危急的局势,亲友与父亲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三是与敌人对比。被捕时,在反动派凶恶粗暴的言行下,父亲始终保持沉稳严峻的态度;法官怒气冲冲,父亲却安定沉着,在正反面人物形象的对比中,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并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显示了革命者的浩然正气。

本文第三个表达特点是前后照应。如,第2自然段中写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在第6自然段中写了“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前后照应,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更加突出当时社会局势的险峻。又如,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特别是两次出现李大钊遇害的日期,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课后“阅读链接”编排的是叶挺将军的《囚歌》。这首诗感情炽烈,气势豪迈,写出了革命者虽身陷牢笼,但依然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表现了革命英雄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仰,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

一、明确学习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二、写字指导

本课的难写字或易错字,如“哼、执”。动笔书写前,要注意观察偏旁宽窄,重点写好部分难写的关键笔画,“哼”不要多加一横,“执”的第五笔不是横折折钩,而是横折弯钩。

三、阅读指导

1、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可以从“回忆”破题导入,引发质疑: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打下基础。借助搜集的资料了解李大钊的生平事迹,了解李大钊所处的社会背景,初步了解他烧毁书籍和文件,以及家人朋友劝他离开北京的原因。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按时间顺序归纳文中写到的事情: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商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坚持留在北京;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

2、关注描写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① 画出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默读课文,带着“李大钊的精神品质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等问题深入思考,画出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在头脑中不断完善人物形象的建构,以此落实课后练习第三题。

如,学习“被审时”这一部分,勾画出“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等语句时,可以抓住“乱蓬蓬等关键词想象李大钊被捕后都遭遇了什么,再抓住“平静而慈祥”“安定”“沉着”等关键词,体会一位革命者在残酷的折磨下的坚贞不屈的内心世界,深入感受李大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

② 学习文中对比的手法,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在关注人物表规,体会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周围人物的言行,在品读中感受不同人物表现背后的心理状态,体会对比烘托的作用。

如,学习“被捕时”这一部分,通过抓住“纷乱的喊叫”“沉重的皮鞋声”“粗暴的吼声”“冷笑”“残暴”等关键词,在朗读中,体会父亲与“匪徒”不同表现背后的不同内心状态,感受李大钊同志镇定从容、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3、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在抓住言行、神态、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品质的基础上,再次关注课文整体,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发现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都谈到李大钊遇害的具体日期,首尾形成一种呼应。在反复朗读开头和结尾的基础上,感受到课文的结尾表现了十六年前“我”得知父亲遇难时的悲痛,课文的开头表现出十六年来“我”对父亲的念念不忘,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欢迎关注“烛光照耀星空”。假如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探讨;假如你对文本有更深更广更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跳水》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返回航行,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

2023-06-05 #经典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腊八粥》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腊八粥》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教材解读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

2023-01-13 #经典句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开篇点题,明...

2011-12-19 #经典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一、课文解析课文共26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刘伯承因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医生沃克开设的诊所就医,拒绝使用麻醉药,强忍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深受沃克医生敬佩与称赞。表现了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

2023-10-21 #经典句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诗的大意是:塞外大...

2023-06-28 #经典句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教材解读和学法指导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教材解读和学法指导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2014-03-18 #经典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刷子李》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刷子李》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一、课文解读《刷子李》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小说集《俗世奇人》,经2019年教育部审定选入五年级下册第14课。课文讲述了手艺人刷子李技艺高超,享有盛名,他新收的徒弟曹小三对有关师傅刷子李的传说半信半疑。...

2016-11-14 #经典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

《人物描写一组》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由三个选自名著的独立片段组成:《摔跤》节选自《小兵张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自《骆驼祥子》;《两茎灯草》节选自《儒林外史》。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嘎...

2022-11-1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