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御史抗命救活万人 却因一句话 遭到了王夫之的批判

时间:2012-01-17

为了加强地方管理,汉武帝设置绣衣御史到各州郡去平息暴乱,许多任职的绣衣御史为了能迅速解决问题,就简单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以暴制暴惩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汉武帝中后期,因为常年的对外战争以及征敛,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暴乱。为了加强地方管理,汉武帝设置绣衣御史到各州郡去平息暴乱,许多任职的绣衣御史为了能迅速解决问题,就简单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以暴制暴惩治“暴民”,动不动就诛杀上万人。

在这些被派往各州郡的绣衣御史之中,有一个例外,就是王贺。王贺到魏郡上任后,既没有发兵击杀“暴民”,也没有对那些执法不力的官员进行处罚,而是采取怀柔的方式,劝说那些反抗的农民“暴民”们放下武器、回归乡里,通过这种怀柔的方式,王贺让数万人免于荼毒。

王贺不杀一人便成功地稳定局势,可是汉武帝却认为他不称职,将他免官。被免官的王贺不但不觉得委屈,还自嘲地和别人说:“我听说挽救数千人的性命,子孙就会有封爵,我挽救了数万人,后世应该会有因此兴旺发达的吧?”

后来,王贺的孙女王政君果然成为汉元帝的皇后,汉元帝驾崩之后,她的儿子又成为汉成帝,王氏一族开始显赫。再后来,王政君重用侄子王莽当政,王贺后世的兴盛达到了顶峰。

自古以来,许多史家学说,多认为人生的兴旺荣耀,没有无缘无故,而是需要行善积德,甚至几辈子的修行积累,才会有后世的兴旺繁荣。

所以古时候有颜氏看到叔梁纥一家已经做好事做了好几辈,“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估计他的子孙就要兴盛了,就把颜家女儿嫁给叔梁纥,后来叔梁纥果然生了个儿子,名叫“孔丘”。

所以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也曾经感慨地说:“我经常率领百万之众的部队,可是却没有随意杀过一个人,我的后世也一定会有兴盛的吧?”后来他的孙女邓绥成为东汉王朝第四代的皇后,而后临朝称制十六年,把艰难前行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重回正轨,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的女政治家。

还有像西汉的于定国父亲于公,自认为管理诉讼的时候积累了许多阴德,所以子孙会兴旺。果然于定国官至丞相,于定国儿子于永也官至光禄勋、御史大夫。五代时期南唐的刘景宏,活人数万,自认为“不遇于时”,但是后世必然会有发达的子孙,果然三代自后,有刘沆成为北宋丞相,子孙都显耀发达……

按理说,像这种前世积德,后世享福的事迹,是劝人以善的好教材,应该是人们争相传诵的故事。可是,明代末年的大儒船山先生王夫之,却对这些人做出了批判,说王贺积德想要子孙兴旺的行为并不可取。

在王夫之看来,像王贺这种做了好事,自己又念念不忘,是“市沾沾之恩,而怀私利之心”的行为,是“挟善檄天”的心理。把给大众百姓的一些恩德当作买卖,心里怀着的却是自私的行为,施舍阴德是为了求得回报,求得子孙的兴盛发达,所以这种挟持善良求得老天保佑的心思,是“挟善以求福于鬼神,俗之偷也,不可救药矣。”

在王夫之看来,做好事做善事,应该要有纯粹的心思,而不能够挟持私人的买卖。所以,王贺积善活人,是一场怀有私心的行善,虽然让王家有过兴盛,却也启导了王莽这种谦卑待下,假做好人的“伪”、“诈”行为,并因此导致王莽家族被灭族这种恶果。

所以,像王贺这种满脑子想着“子孙兴旺”而挟持私心行善的行为,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一生参加抗清活动,并以“大明遗老”自称,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甚至在困顿病患之中,也不愿意接受清廷的馈赠。

他的思想议论,自然也是深刻高明,见解非凡。

然而有时候,越是身在高处,见解宏深之人,对人们的要求,也就越容易求全责备的多,宽容体谅的少。

记得从前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乾隆皇帝下江南,站在镇江的金山寺上,指着长江里来往穿梭的船只,询问左右:“江中有几条船?”纪晓岚反应最为机敏,回答说:“两条。”皇帝奇怪,便问道:“哪两条?”纪晓岚说:“一条叫做名,一条叫做利。”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的本性,或许都是有私心的多,无私的少;这世界上的人,也总是做凡夫俗子的多,立志做圣人的少;这世界上的行善,大概也是挟有私心的人多,而做好事不挟私心的人少。

从前,子贡赎回在外为奴的鲁人,却“不取其金”,人们都称颂子贡的行为,说他大公无私,唯独孔子在叹息,害怕以后再也没有人赎回在外为奴的鲁人;子路救了一个小孩,小孩父母回馈了一头牛,子路高兴地接受了,人们都在斥责子路贪财,孔子却高兴地认为,以后鲁国会有更多勇于救助处于危难的小孩的人。

倘若,历史上的王贺、邓禹、于公、刘景宏这些人,一开始行善就没有私心,就没有想着是为后世积善积德,那些被救助的人,还会有那么多吗?而别人一看行善都要有圣哲之心,不要想着自己和亲人,那些为名为利为了子孙后代的凡夫俗子们,还会纷纷去效仿行善吗?

或许,像王夫之这样的圣哲,他看重的是道德仁义,偶尔也会忘却了世俗人情吧。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御史抗命救活万人 却因一句话 遭到了王夫之的批判》,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壶道人”王夫之十句经典语录 字字珠玑 与君共勉!

“一壶道人”王夫之十句经典语录 字字珠玑 与君共勉!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汉族。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一、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出自清·王夫之...

2017-04-21 #经典句子

抗命造句和解释_抗命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

抗命造句和解释_抗命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

抗命(kàng mìng)。近义词有:抗议,违命,违令,逆命。反义词有:遵命。抗拒命令。[抗命不从。]不屈从于命运。[鲁迅《论秦理斋夫人事》:“穷乡僻壤或都会中,孤儿寡妇,贫女劳人之顺命而死,或虽然抗命,而终于不得不...

2023-12-15 #经典句子

大鱼海棠:椿被评为渣女 一句话引来批判 是单纯还是有心机?

大鱼海棠:椿被评为渣女 一句话引来批判 是单纯还是有心机?

大鱼海棠:椿被评为渣女,一句话引来批判,是单纯还是有心机?大家对《大鱼海棠》这部动漫都不会陌生的,在刚播出的时候那就一个火,这部动漫有很多的中国画风,特别能感染人的内心,剧情刻画的是非常形象的,但是女...

2012-01-10 #经典句子

一篇催人泪下 引人深思的乡土祭文!

一篇催人泪下 引人深思的乡土祭文!

...人限时腾地方,根本无回旋余地。在那个年代,舅父知道抗命的后果,于是连夜行动,将一家人挪到了门外巷子的羊圈里,母子六人,就挤在不足五平方的小羊圈里,更为关键的是,生产队硬是将外祖父、舅父木工工具全部收走...

2014-06-03 #经典句子

三毛很精辟的一段语录 却让许多人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绽放了自己

三毛很精辟的一段语录 却让许多人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绽放了自己

...却让许多人找到了生命的真谛,绽放了自己!文字如下: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三毛读完三毛这段语录,可以说让很多人都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三毛这段语录很有意思,虽然...

2015-02-16 #经典句子

毛泽东和粟裕阔别多时 相见后第一句话:好大胆 为何抗命不遵

毛泽东和粟裕阔别多时 相见后第一句话:好大胆 为何抗命不遵

我们都看过很多革命题材的电视剧,比如唐国强老师饰演的红色经典,这些电视作品讲述了我党艰苦奋斗的荣耀历史,全面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故事,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值...

2023-06-16 #经典句子

「看书解闷」唐太宗诗词中两句名言 一句你知 一句怕你不知?

「看书解闷」唐太宗诗词中两句名言 一句你知 一句怕你不知?

...709年—757年),字令威,杭州新城人,唐代名臣。历仕侍御史、睢阳太守。安禄山反,与张巡协力守城,外援不至,城陷被俘,不屈死。《旧唐书》记载:「在安史之乱中,张巡、许远仍坚守不屈,所谓『板荡识忠臣』的道理,...

2014-02-07 #经典句子

简单一点有关奋斗的座右铭

简单一点有关奋斗的座右铭

...出现的时机。10、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11、若是一个人的思想不能比飞鸟上升得更高,那就是一种卑微不足道的思想。12、有一个类型的工作是难用谦卑的伟大的精神忍受,最低微的...

2012-02-22 #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