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使材料丰富”的作文训练——课堂实录

时间:2011-12-15

编者按:使材料丰富是一个比较宏观的作文训练课题,在这节课上,我只抓一个点,那就是虚实结合,并且将其放在具体的一个情境餐桌上进行训练,力图把作文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64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编者按:“使材料丰富”是一个比较宏观的作文训练课题,在这节课上,我只抓一个点,那就是“虚实结合”,并且将其放在具体的一个情境“餐桌上”进行训练,力图把作文的方法传授,融在写作的“过程”中。实录总计63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实录背景

课题:餐桌上

执教:徐杰

班级:成都电子科大实验学校

整理:胡倩

师:前天老师让大家写了一个小作文片段:餐桌上的场景。有的同学写的是爸爸妈妈给“我”夹菜,有的同学写爷爷奶奶帮我们家做晚饭,有的同学写爸爸妈妈在用餐时谈论“我”考了多少分,还有的同学写在餐桌上和老师做活动。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四个同学写的片段。请他们自己来读读自己写的作文。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

师:第一位,郭艳同学。

郭艳:菜来了,爸爸端着年夜饭的最后一道菜放到餐桌上:“现在我宣布年夜饭正式开始,让我们拿起筷子开吃。”爸爸话音刚落,我的筷子就像离弦之箭飞到了菜盘上。就在我快把菜放到嘴边时,一个严肃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把筷子放下!长辈们还没动筷,你倒先开吃了,马上把筷子放下!”我只好尴尬地把筷子放下了。爸爸见状,笑着说:“孩子想吃你就让她吃吧,干嘛那么拘束呢?”我一边应和着爸爸,一边吃饭。妈妈笑着,无奈地摇了摇头。

师:第二位,徐以宁同学。

徐以宁:“鱼刺卡喉咙了。”我轻声说。一瞬间,全家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我的身上。妈妈立刻放下手中的筷子,两手放在胸前紧握着,放大瞳孔密切关注我每个细微的动作。“快吞几口饭试试。”爷爷奶奶几乎同时说道。我大口大口地吞着饭。妈妈说:“我去拿醋。”(妈妈有一丝慌张)一切风平浪静后,妈妈不敢再让我吃鱼了,怕我又被鱼刺卡了。

师:谢谢徐以宁同学。下一位,汪舒扬同学。

汪舒扬:“考得怎么样?快说说。”爸爸放下碗筷,急切地问。我抬起头,突然想起还没有查分数。我连忙在手机上查了一下,360分,比我的预估差了好多……我沉默不语。爸爸拿过手机,一看,大发雷霆。“你不是说数学能考118分吗?怎么只有108分?”我再次接过手机,浏览错题,不由地双眼一亮,老师批错了!我真的是118分!我指着那道题给爸爸看,爸爸这才笑着向我道了个歉,然后联系了老师。等到我们开始吃饭时,我才发现,饭菜都凉了。

师:好,谢谢汪舒扬同学。最后一位,许欣朋同学。

许欣朋:奶奶一边听我滔滔不绝地讲着学校发生的事,一边源源不断地把美味的菜端上了桌。她的神情好像是要向我们展示她引以为豪的作品一般。做了几道菜后,她又马上盛米饭,把筷子洗干净,放到我的手中。还不忘说一句:“慢慢吃,别烫着了。”说完,她又转身去做别的菜了。做菜时,奶奶不时转过身来,微笑地看着我们。妈妈一遍遍催促着奶奶:“妈,别炒了,会吃不完的,快来吃饭吧!”奶奶嘴上答应了,但手上却依然没有闲着。

师:谢谢许欣朋同学。这四个片段基本上代表了我们全班同学写餐桌片段的情况。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如果你要到其中一位同学家去吃饭,你想去哪个同学家?

生:徐以宁家。

师: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家菜好吃吗?

(生沉默)

师:我再来问一位同学。你想到哪家去吃饭?

生:郭艳家。

师:为什么想去她家吃饭呢?

(生沉默)

师:我想听听大家去他们家吃饭的理由。你想去哪家吃饭呢?

生:我想去许欣朋家吃饭。因为她的奶奶很像我的外婆。她经常不停地烧菜,而且我想她奶奶烧的饭肯定和我外婆烧的一样好吃。所以我想去她家吃饭。

师:这个理由说得很好。许欣朋的奶奶像他的外婆一样,能做很多好吃的菜。看来你喜欢美食。其实,我也喜欢美食。你呢?

生:我想到徐以宁家去吃饭。因为她的家人都很关心她。

师:你从她的文字中体会到了她的家人都很关心孩子。如果你去她家吃饭,她的家人也一定会关心你的。你呢?

生:我想到汪舒扬家去吃饭。因为他爸爸很关心他,而我爸爸工作特别忙,平时都没有什么时间陪我一起吃饭。

师:你是觉得他爸爸在吃饭的时候还问他分数,是一种关心。你也希望有这样的关心,是吧?现实生活中,拥有这种关心的同学常常不珍惜,缺失这种关心的同学内心很渴望,不错!

生:我想到徐以宁家吃饭。因为我觉得她妈妈是一个很热心肠的人。我爸妈平时在家的话也总是加班,不怎么说话,她的家庭让我觉得很温馨。

师:你怎么知道她妈妈是一个很热心肠的人?

生:因为她被鱼刺卡了,她妈妈表现出各种关心。

师:好,现在我们来回放一下。(出示片段内容)徐以宁妈妈是不是很关心她?其实,不仅她的爸爸妈妈关心她,她的爷爷奶奶也很关心她。这是一个充满着关心和爱的家庭。原来你们想去她家吃饭,是因为感受到了这个家庭中浓浓的爱意。

生:我想去郭艳家吃饭。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家非常和睦。我的父母亲是很限制我言行的。什么时候动筷子他们都是规定好的,但是在郭艳家就没有那么拘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师:你是欣赏郭艳家充满着民主的家庭氛围,特别是这个爸爸还很宠自己的女儿。看来他们的每个家庭都有你们喜欢的理由。那你们知道徐老师最喜欢去谁家吃饭吗?有没有谁能猜得到的?

生:你刚刚说你也喜欢美食。

师:那有可能去谁家吃饭?

生:许欣朋家。

师:这个同学很会听别人说话。其他同学就没有想起来徐老师刚刚说过那句话。但是,我想去许欣朋家吃饭,绝对不是因为美食。你觉得我可能会喜欢他们家什么样的氛围?我们还是请许欣朋自己来说吧。

许欣朋:我觉得老师可能喜欢我们家有好吃的。

师:除了你们家有好吃的,你觉得我还喜欢什么?说不上来,那我下次去你家就多吃一点。请坐!有谁能猜到老师想去许欣朋家吃饭的原因?

生:我觉得老师想去许欣朋家吃饭,是因为他们家那种吃饭时的温馨。

师:非常好!你是个情商很高的男生。我特别喜欢的就是许欣朋家那种饭桌上的温馨气氛。徐老师的妈妈已经86岁啦,每次我们回老家去,就不允许妈妈干活,怕她累着。但她就坐不住,她觉得能为孩子们做点事儿很开心。于是我们就正正经经坐在饭桌上,她就给我们去热饭、盛汤、盛菜,这种感觉特别温馨。有过这种温馨感受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

师:不错,请放下。但是,我们班有的同学写的是另外的内容:餐桌上,你们的爸爸妈妈横着脸训斥你,爸爸妈妈打冷战,问你要分数,呵斥你没有好好学习、给你上政治课……当然,这些都是常态,也很正常。

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一起来感受许欣朋家这种餐桌上的温馨气氛,一起想办法把她的这个小片段变成一篇大作文。你们愿不愿意试一试?

生:愿意。

师:那么怎么来变成一篇大作文呢?她写了大概150个字吧,一篇大作文要求写多少个字呀?

生:600字。

师:咱们来想想办法。想到办法的请举手。

生:首先应该交代一下今天学校里面发生了哪些趣事,然后再阐述一下为什么要去奶奶家吃饭。

师:好的,你的意思是可以交代事情的起因,对吧?许欣朋这个片段没有起因,可以的,请坐。学校发生的趣事要不要详细地写?

生:不要。

师:你们都很聪明。如果学校里的趣事哗啦哗啦写上个三四百字,就头重脚轻了。

生:应该着重写许欣朋怎样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奶奶太忙了。

师:你的意思是,“我”不能只做一个吃客,还要动手。那么动手的话可以写哪些内容呢?

生:帮奶奶端菜,或者学烧两样菜。

师:你们觉得学烧菜要不要写?

生:不要。

师:学烧菜不一定要写,但帮忙端菜是可以写的。那么,是写“我”帮忙为主,还是写“我”帮忙的时候奶奶对“我”的态度为主?

生:奶奶对“我”的态度。

师:请坐。现在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去做帮手时,“我”和奶奶之间会有怎样温馨的一个小画面。50字左右就可以啦。

(生写4分钟)

师:没有写完的同学暂时不写啦。写完的同学先来读一读。

生:我笑着接过奶奶手中的盘子说:“奶奶,我来帮你。”奶奶笑着点点头。我拿着盘子,奶奶用铲刀把锅里的菜盛出来,也不忘叮嘱两句:“小心点,不要被烫着了。”奶奶虽是这样说,但是手中的动作却放慢了,放轻了,似乎是怕汤汁溅在我的手上。

师:写得多好啊!“我”帮奶奶,奶奶怕汤汁溅在“我”手上,其乐融融的祖孙俩。

生:我见奶奶那么忙,急忙走了上去,说:“奶奶,我来帮你。”我边说边要去端菜。奶奶见状,连忙说:“不要你来,你自己回去吃饭。菜太烫,奶奶自己来就可以了。”说完,她把菜又拿了过去。

师:这个奶奶不肯让“我”端菜,刚才那个奶奶是愿意让孙女端菜。你们觉得哪个好?

生:都好。

师:我就希望你们说都好,愿意让孙女端菜的奶奶好,不愿意让孙女端菜的奶奶也好,因为它们都体现了奶奶对孙女的爱。有没有第三种写法的?

生:“奶奶,我来帮你!”说着,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奶奶身边。“不用不用,我的乖孙子,你一天学习下来这么辛苦,我这一天都还没怎么动过呢,你就让我多活动活动这把老骨头吧,不然我马上就会散架的。”

师:这个奶奶除了爱自己的孙女孙子,还有点……?

生:幽默。

师:幽默感给温馨的祖孙情增添了一点新的味道。我们继续想办法。

生:还可以写自己和奶奶在餐桌上吃完饭之后,一家人在聊天。

师:聊什么内容奶奶最高兴?

生:聊菜好吃。

师:聪明呀!记住哦,以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你烧的菜哪怕不好吃,你也一定要夸好吃。你夸好吃他们就开心,你吃得多他们就开心。你这个想法很好,大家继续来出主意。

生:可以写每个人的心理活动。

师:你只能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写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就不大好理解了。那么,写自己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比较好呢?你说说看。

生:这菜真好吃。

师:这是心理活动。

生:觉得自己很幸福,有一种满足感。

师:可以的。还可以写什么?

生:可以写吃完饭后奶奶和妈妈争着去洗碗,然后,在餐桌旁两个人争吵的时候,我去把碗洗了。

师:这个点子好不好?好。但是,这里也就只有几十个字就写完了呀。你总不能写“我”洗了一只小碗,又洗了一只汤碗,然后又洗了一个锅子,来凑字数吧?

生:可以多写一点细节。

师:刚刚说的洗碗、吃饭时的神态都是细节,但写不满600字的。

生:那可以写“我”有一个弟弟妹妹,然后……

师:这个同学很厉害。他觉得写一个人不够字数,就把弟弟拿出来写。这是个好点子。只是我觉得,写“我”吃鱼,再写弟弟吃鱼,如果字数不够,再写妹妹吃鱼,好像不是味儿……请同学们动动脑筋,仅仅写餐桌上“我”看到的现实的东西明显内容单薄。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丰富起来呢?你来说。

生:我会先写奶奶住在农村,而我们住在城里,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奶奶了。然后再写几个月前或几个星期前,妈妈和奶奶有那么一点小冲突。我们已经有几个礼拜没有回家了,回家时有点忐忑,又有点期待。最后,我们发现在亲情面前所有的计较都没有了。

师:在亲情面前,所有的顾虑都是多余的。

生:然后,由此刻的感想再联想到小时候“我”在奶奶小房子里摇摇晃晃地吃饭,还可以再添一点环境描写。

师:她出了两个点子。一是增加了一个起因,不过一句话交代起因就好,你说的起因太曲折了。二是插入了回忆。当字数不足的时候,回忆是最有用的。她回忆了小时候在奶奶家小房子里的饭桌上摇摇晃晃吃饭的场景。挺好的场景,你们愿意再来试写一下吗?写几岁的时候比较好呢?许欣朋,你来说。

许欣朋:6岁。

师:好,6岁,“我”刚刚记事时。请你回忆6岁时“我”和奶奶在餐桌上一个温馨的片段。开始动笔写起来。

(生写4分钟)

师:没有写完的同学先停一停,我真不忍心打断你们哪!有请这位女同学来读一读。

生: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6岁的时候,有一次吃饭时我不小心将饭碗打翻了。妈妈立刻指责我:“哎呀,你怎么连吃个饭都不会呢?”我一边哭,一边擦眼泪。这时,奶奶立刻将我抱起,生怕我被瓷片割伤,边检查边对我说:“没事没事,只要没被割伤就好。”检查完之后,奶奶才开始吃晚饭。

师:奶奶立马把我抱起、哄“我”,害怕“我”被碎瓷片割伤。好。你说。

生:我坐在凳子上,叮叮当当地敲着碗。这时,奶奶端着我最爱吃的一盆鸭肉走了过来,边走边唱:“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我赶忙接话:“不行不行,鸭子游走了,那我吃什么呢?”奶奶看着我哈哈大笑,把鸭肉轻轻地放下,走过来拍拍我的头,说:“调皮鬼。”

师:这个奶奶和孙女关系特别好。

生:我小时候经常和奶奶一起吃晚饭。那时的我比较挑食,但奶奶总是很有耐心地哄我吃饭。于是妈妈就上来教训我,奶奶便说:“小孩都是这样,你小时候比她还要挑食呢。”妈妈听了,一句话也没得说了。

师:这个奶奶是护着我的。

生:“这个也太好吃了吧!等会儿我还要吃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我舔着手指,嘴里嚼着粽子边大声呼叫着。“慢点,慢点吃,没人和你抢。你还想吃什么,你和奶奶说,通通都做给你吃。”奶奶面带微笑地对我说。“真的吗?那太好了。”我用我满是油腻的小手拍手叫好。顿时,爷爷奶奶被我滑稽的样子逗笑了。

师:四位同学写的回忆片段,是不是也能体现出家庭的温馨,体现出奶奶对“我”的爱?那么,如果要把这些东西嫁接到这篇文章中来,中间用哪一句话衔接比较好?

生:可以在“微笑”后面接。“这时,奶奶的微笑忽然触及到我的回忆。”

师: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写:这微笑好像是哪里见过的?我不禁回到了我六岁时餐桌上的那一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哪里接呢?大家想啊,奶奶手上的动作都没有停过。“我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

生:“我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不禁想起了以前奶奶为我做菜的场景。”

师:有了这些回忆,文章的确是丰富了一些。但是,字数还不够呀。现在,我算算大概有450个字吧,还差200个字呢。

生:“我”帮奶奶做菜的时候经受了一些挫折。

师:这个刚刚已经说了啊,奶奶不肯让“我”帮忙,或者奶奶愿意让“我”帮忙。

生:可以写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再到奶奶家吃饭的场景。

师:你想到了将来,那就不叫回忆了。叫什么?

生:展望、想象。

师:很有道理。如果现在要你来想象、展望未来有可能发生在餐桌上的你跟奶奶的故事、场景,可能是怎样的?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许欣朋,你来说说吧。10年以后,你差不多工作啦。一个拿工资的小女生,在餐桌上会怎样做?

许欣朋:我要下厨。

师:许欣朋说“我要下厨”。那她是怎样下厨为奶奶做饭的呢?

生:我会想到20年之后。那个时候的奶奶已经很老了,我如果回家的话,会给爷爷奶奶买很多东西。我想给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可能那个时候爷爷奶奶眼睛会看得不是很清楚,讲话可能不是很快,耳朵也可能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我会很有耐心地和他们对话,一句话会说个两三遍,我也不会烦。我还会给爷爷奶奶讲笑话,做令他们开心的事儿。

师:我提醒你一下,“在餐桌上”。

生:“我”在餐桌上跟他们说话。

师:在餐桌上只说话,孝顺得还不够。还可以怎样做?给他们夹菜。甚至于奶奶的手已经抖了,拿不稳筷子了,你还可以喂她。这样的场景才写得好。

生:奶奶眼神空洞地坐在餐桌上,我坐在奶奶旁边夹鱼给她。我笑着对奶奶说:“吃鱼。”奶奶笑着对我说:“吃鱼。”

师:有可能。奶奶年纪大了,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她记得你。好。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这样写:我夹了一块鱼在奶奶的碗里,说:“小心吃,有刺。”忽然,我觉得这话好像曾经听到过。是谁对我说的?奶奶。这样,想象的内容和前面的内容就互相呼应了。

师:有没有同学再想想:再过50年,你做奶奶了,你会怎么办?

许欣朋:我会给我的孙子孙女去做菜。

师:多好的一个孩子呀!她会给她的孙子孙女去做菜,把奶奶给“我”的爱传递下去。餐桌上的爱是可以传递的呀!所以,我们可以想象10年以后的“我”,20年以后的“我”, 50年以后的“我”……许欣朋奶奶餐桌上给我们的爱就这样滋润着我们的生命。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回忆和想象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回忆、想象的内容,我们称它为“虚”(板书:虚),眼前餐桌上的情景,我们称它为“实”(板书:实)。虚实结合,可以丰富写作内容。所以,写作文不能只写实的东西,还要通过回忆、穿插想象,做到虚实结合。你们学会了吗?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内容。

生(齐读):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师:这话谁说的呀?古代一个叫唐彪的人说的。继续读。

生(齐读):虚实结合就是把眼前写实的生活描写与回忆、想象场景结合起来。

师:再读。

生(齐读):记叙文写作中:虚实结合,可以使材料更加丰富,情感更为深厚。

师: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许欣朋同学的这个小片段变成一篇大作文。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使材料丰富”的作文训练——课堂实录》,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橙果语文课堂实录

橙果语文课堂实录

病句修改,作为语文的保留题目,具有老生常谈、常谈常新、一新就错、知错不改的鲜明特色。同时,它题量不大,分值不高,但常年以3-4分的分值恶心广大小朋友和大朋友。按照“1分压倒1000人”的传说,此题可谓小初阶段征...

2022-11-30 #经典句子

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安恩和奶牛》

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安恩和奶牛》

导入:师:在昆明的滇池,每年秋天都会迎来大批迁徙的海鸥,有一个老人,几乎每天都带着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老人的家境并不富裕,早年因为政治迫害没有了家庭,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唯一的朋友。人...

2023-11-01 #经典句子

张祖庆:《一个豆荚里的5粒豆》课堂实录(文末附教案 课件下载)

张祖庆:《一个豆荚里的5粒豆》课堂实录(文末附教案 课件下载)

「来源: |祖庆说 ID:zuqingshuo_123」张祖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堂实录课前谈话师:各位同学,上课之前两分钟,我们简单地聊一下。天气很冷,大家穿暖和了没有?有没有和张老师穿得一样的?如果穿得一样那叫什么...

2022-12-29 #经典句子

语文作文如何写?技巧与总结

语文作文如何写?技巧与总结

...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分析题意,提炼素材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

2023-07-08 #经典句子

江苏省第21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

江苏省第21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

2020年江苏省第21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活动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南通市启东实验小学 汪东玮师:屏幕上出现了我的相关信息,知道我来自哪里么?生: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师:大家也知道我姓什么...

2023-10-21 #经典句子

高考理 文科生语文必看 理解透了 考试不用愁

高考理 文科生语文必看 理解透了 考试不用愁

...:①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②有效论述的训练③整理与运用材料的训练④强化文采的训练⑤发展等级能力的训练⑥写作提纲的训练复习措施:①专项训练与定时作文的结合。②读与写的结合,阅读时,多读优秀文章,多积累精彩文...

2023-09-01 #经典句子

教育: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10个技巧

教育: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10个技巧

...怎么办?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构成文章的材料,是一篇文章的物质基础,文章的主题要靠这个基础来体现。材料对写文章既然如此重要,那么,社会生活中的材料浩如烟海,我们自己积累的材料也很多,什么材料...

2023-08-27 #经典句子

于漪:学作文 只有规律 才能给我们自由

于漪:学作文 只有规律 才能给我们自由

...要认清题目暗示的体裁特点,三要认清题目暗示的人称。材料作文一要认真审读材料、审读要求;二要根据材料深思,对材料进行消化;三要驾驭运用材料。写文章要千斟万酌,再三修改,才能臻于完善。改文章实质上是改思想...

2023-12-1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