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三十六坊中哪几个坊“文气最足”?它们记录下古代温州的文风鼎盛

时间:2010-05-22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犹太人的商名举世瞩目之前,温州是一个被视为出读书种子的地方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4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温州三十六坊今天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温州自古重视教育,文风鼎盛。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犹太人”的“商名”举世瞩目之前,温州是一个被视为“出读书种子”的地方。直到清末民初,浙江省内仍流传:“做生意靠宁波人,打官司靠绍兴人,读书靠温州人”的说法。

温州人对读书的重视,也体现在这座城市的各个方面。早在北宋的三十六坊中,杨蟠就非常重视榜样的作用,将其中6个坊从“歆艳”、“掖导”出发来命名,也就是树立令人羡慕、仰慕或者奖掖引导的榜样。

戴栩在《重建三十六坊记》中写到,三十六坊中,“歆艳以儒英,掖导以世美、梯云、双桂、儒志、棣华”。

这6个坊为何“文气最足”?这些坊巷中又走出过哪些名人雅士?

1、儒英坊

位置和得名:南起公园路,向北转西,至兴文里,今县学前一带。而儒英坊的得名由来,与古时永嘉县学设在此地有关。

永嘉县学又称永嘉县儒学,宋元祐三年(1088年),知县吴君平始建。其址在永嘉华盖山麓(今县学前)。“儒英坊”便是因为设有儒家英才荟萃的“县学”而得名。明代这里曾改名为“聚英坊”,当时以举人任秀卿为首的文人雅士经常在县学教谕署内的聚英堂里聚会交流,因此儒英坊渐渐被谐称为聚英坊。民国期间,因位于县学之前被改名县学前,并沿用至今。

元代柳贯《永嘉县新学记》一文中写到,“温州治永嘉,今永嘉为上县,而温州为大府矣。府有学,县亦有学”。

明正德四年(1509)县学学宫图

据现存历代《永嘉县志》《温州府志》所载统计,明清两朝五百年间,永嘉县学修建多达37次,规模不断扩大。明弘治十年(1497年),知县林廷瓛更新县学,周围购民间地,甚至“广学前街,各阔六步,取道经文湍河,架桥其上,名兴文桥,直冲千佛寺前,抵通逵,立坊曰兴文。街东达华盖山麓,立坊曰擢秀、儒林”。可见今兴文里也与县学有关。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最后一次重修,形成了大成殿、崇圣祠、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棂星门、泮池、文昌阁、明伦堂、仪门、博文约礼斋、教育署、青云馆及土地祠、训导署等在内的大规模建筑群,为浙东一大县学。

敬一箴

正如明代李东阳《永嘉县学奎光阁记》中提到,永嘉县学“历代之人才弗绝”,用儒英咸集命名的儒英坊可谓非常贴切,也确实值得让人“歆艳”。

今县学前军分区内,有一口名叫“奎壁井”的古井,是古时“二十八宿井”之一。“奎壁井”俗名叫“双井缸”,相传旧时此处为县学训导署,该井处在宅门外,一半是供应署内使用,一半供应百姓生活需要,故人称“双井缸”。

县学前中段,有一条短而狭小的小巷——花园巷,因东侧有县学的一个花园而得名。花园巷虽然不长,但保留着完好的民国风貌,老墙头上偶尔有凌霄花怒放,行来别有一番清幽景致。

花园巷南面的转角,有一座古朴的老屋,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老屋的砖雕门台上,生长着一棵老榕树,榕树与门台在百年的时光中已经紧紧拥抱在一起。

县学前西端还有一座“花园巷基督教堂”,建于1877年,是温州市区教堂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处。

2、世美坊

位置和得名:南起百里东路,向北转至大墨斗,在百里坊北面。世美坊在明时俗称小米巷,清朝更名为世美巷。

“世美”之名,可以从《左传》的“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追溯其由来。唐代大儒孔颖达疏:“世济其美,后世承前世之美。”《宋史》记载,宋理宗在宝祐四年(1256)十一月下诏:“开国以来勋臣之裔,有能世济其美而不世其禄者,所在州郡以闻。”

想来在北宋杨蟠之前,世美坊中曾经出过一个值得“掖导”的知名家族。不过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城中曾竖有一处“世美”牌坊,是为了进士叶宗、叶锡和举人叶尹贤立。叶宗、叶锡分别是明洪武和宣德年间的进士。

刘景晨

晚清民国时期,世美巷曾走出一位名人刘景晨。刘景晨(1881-1960),字贞晦,号冠三、潜庐、梅隐、梅屋先生等,早年就读京师学堂,曾执教于温州府学堂(温州中学)。刘景晨家住世美巷1号,民国初期曾任国会众议院议员,被公认为“浙江知名的耆宿”。他一生为浙南教育学术事业、乡邦文献整理和文物保护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敬乡楼书》一至四辑内有三辑即由他经手校点行世;孙诒让参与编纂的光绪《永嘉县志》,也是他倡议补刻的。

3、梯云坊

位置和得名:今小南门大高桥一带。相传北宋时期,此处住着江宁府观察推官薛强立一家。薛强立字成翁,元丰二年进士,膝下三子也都以渊博才学高中进士。因薛家两代进士,子承父业,“接步梯云”,杨蟠便将此地定名为梯云坊,既是奖掖,也是对百姓的一种引导。清代因东头建有一座拱型高桥“梯云桥”,改称大高桥。

上世纪40年代大高桥附近蝉街的水乡风光

南朝宋永嘉太守谢灵运在《登石门最高顶》诗中写到“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则用“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来致敬。“青云梯”渐渐从山岭高峻,如上入青云,引申到比喻高位或前往高位的途径,白居易诗中就有“亦有同门生,先升青云梯”之句。

宋代,梯云坊内有薛家巷,巷中有名宅“薛宅”。梯云坊薛家名人辈出,最著名的是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南宋哲学家,人称艮斋先生。他为学重事功,强调“步步着实”,注重研究田赋、兵制、水利等,开永嘉学派先声。去世后朱熹有书吊其家。薛季宣《浪语集》卷五《梦回》诗中有“忆到梯云坊,哀伤韡鄂丝”之句。

薛叔似(1141-1221),字象先,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兵部尚书、宣抚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居梯云坊薛家巷”。

南宋温州出产的银扣莲瓣形朱漆奁

宋代温州漆器作坊遍布城区主要街道,特别是在“三十六坊”一带,梯云坊也有漆器作坊。

梯云坊一带“高”桥流水,是温州城中景致颇佳之地,清代郭钟岳在《瓯江竹枝词》中写道:大高桥接小高桥,近水楼开红绮寮。笑倚栏杆盼郎过,花桥来往慢停桡。

4、双桂坊

位置和得名:东起解放南路,西至登选坊,今纱帽河和柴桥巷一带。这里曾名第二桥,因为地处瑞安门内第二座桥梁而得名。北宋绍圣年间,王公辅、王公彦兄弟居住在此,绍圣四年(1096)兄弟同登进士第,双双折桂。杨蟠将这里取名双桂坊,以示“双桂并秀”之荣耀。

登选坊 郑家清绘

双桂坊的“第二桥”横跨在纱帽河之上,这一带水网密布,清代曾一度被分称大九曲和小九曲。清代改称纱帽河,因巷中有条小河,中间广阔成正方形,两端狭长,类似古代官员戴的乌纱帽得名。纱帽河北边有一座明代的高公桥,因此那条连接着纱帽河与五马街的小巷也就因桥而得名;南有寨桥,与纱帽河相通小巷就叫寨桥头,后因谐音被称做“柴桥头”,并演变为今天的柴桥巷。

纱帽河44弄于园 郑鹏摄

近代,纱帽河也有两位名人值得一说,一位是现纱帽河44号、近代温州十大私家花园之一的于园主人吕渭英。吕渭英(1855—1927),字永年,号文起,又作“文溪”,鹿城区晏公殿通道桥人。吕渭英曾任福州知府,后官至福建候补道,入民国后担任过广东银钱局总办、广东地方实业银行总理、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总理等职,曾负责过孙中山革命及广东军政府、浙江军政府的开资筹款任务。1909年,吕渭英回到温州后开始投身实业,曾担任温州府商会最后一任总理。他大力推动近代温州实业发展,在民生、文教方面做过大量公益事业,温州进士、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政治家陈黻宸曾言:“温州之事非吕公不可”。

吕渭英

登选坊66号,是被称为现代词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词宗”夏承焘旧居。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出生于谢池巷一个普通布商家庭。夏承焘先后曾在之江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担任教授,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耕耘了近半个世纪。夏承焘开创词人谱牒之学,一生治词授业,在诗词领域建树颇多,是蜚声海内外的一代词学宗师。他的《天风阁学词日记》,被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施蛰存称为“半部当代词史”。

1947年西泠印社四十周年雅集。左起:夏承焘、方介堪、马一浮、马公愚、吴振平

5、儒志坊

位置和得名:东起园西巷口,西至解放路,今府学巷一带。杨蟠为纪念邑地“永嘉之学”始倡者,人称儒志先生的王开祖而立儒志坊。南宋时期,高宗赵构在温州期间,曾将原州治当作行宫,将儒志坊的张氏故宅改建为州治。这里一度还成了温州的政治中心。明清时,因巷口建有温州府儒学之故而改名为府学巷。

王开祖(约1033—1065),字景山,温州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翌年在华盖山开讲“永嘉之学”,从者达数百人。王开祖被尊为永嘉学派先行者,著有《儒志篇》流传于世。他当年讲学之处被后世称之为“东山书院”。清雍正十年(1732)巡道芮复传将东山书院移建于积谷山麓。

府学巷中段,有一条名叫“九柏园头”的小巷与公园路相通。巷名的来源据说与明代此地有一处长着九棵古柏的私家花园有关。1937年,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租用这里的黄宅、魏宅为办事处,次年3月两宅打通,改为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两个月后,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机关迁至温州城区,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成为省委的主要交通联络站。

东山书院

府学巷底是积谷山,自古以来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曾有“山之胜甲一郡”之誉。积谷山又名飞霞山、东山,俗称小赤壁,位于北斗九山之口,旧时这里有谢客岩、池上楼、飞霞洞、卧树楼、升仙台、留云亭等胜迹,历来是名人雅士游览佳处,留下众多摩崖题刻。积谷山“冽井”是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就在积谷山西麓春草池边。

6、棣华坊

位置和得名:东起马槽头,西至信河街,今三官殿巷一带。《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人以“棣华”比喻兄弟。北宋同列“元丰九先生”的刘安节、刘安上兄弟就居住在此处。杨蟠知温州时,刘氏兄弟已经声名在外,因此以兄弟友爱,互增光辉的“棣华增映”来命名此坊。

刘安节(1068-1116),字元承,温州人,元符三年(1101)进士。刘安上(1069-1128),字元礼,绍圣年间进士。刘安节嗜学深思,夜以继日,与从父弟安上相友爱。兄弟二人皆以文行为士友所推,同游太学,共同受业伊川之门,号二刘。

林季仲也是宋代棣华坊中的名人,林季仲(1088-?),字懿成,号竹轩,温州人,历官太常少卿。林季仲是许景衡的弟子,也是当时著名的清流人物。绍兴八年(1138)秦桧复相,力主和议,林季仲引勾践事上疏力争,大忤桧意,被罢官。多年后起任婺州知州,后以直秘阁奉祠。

棣华坊俗曰道俗巷或导俗巷。近年来出土的宋代漆器中,有“乙酉温州新河导俗巷”铭文,可见坊巷之名雅俗同时流行。另外,白象塔砖文有“棣华坊太平东巷”,可以推测当年棣华坊还有太平西巷,后来将太平东西巷分出,设为安平坊。

政和五年(1115)

白象塔塔砖

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因此地建有三元宫,民间将三元宫习称三官殿,故巷以殿得名为三官殿巷。三官殿巷是信河街七十二条半巷的其中一条。

棣华坊设立后,确实也起到了掖导的作用,坊内文风鼎盛。如明代棣华坊内就树有三个牌坊,府志记载,昂霄坊为举人黄禄立,步蟾坊为举人金敩立,凌云坊为举人刘邦彦立。

参考资料:

明弘治《温州府志》、明万历《温州府志》

《鹿城人文景观》沈克成、汤章虹著

《鹿城老街坊》 王丹主编

编辑:汤琰琰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三十六坊中哪几个坊“文气最足”?它们记录下古代温州的文风鼎盛》,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胡适书法文气在鲁迅之上?田蕴章:缺少天赋 水平很一般

胡适书法文气在鲁迅之上?田蕴章:缺少天赋 水平很一般

...触了正规的书法教育的,鲁迅先生在家休息时也经常拿出古代的碑帖临摹,这也是鲁迅先生书法比较专业的原因,郭沫若先生曾经评价鲁迅书法“融篆隶于一炉…洒脱而有法度”、“远遂宋唐,直攀魏晋”。胡适也经常用毛笔写...

2023-10-11 #经典句子

看古人如何优雅地表达“我想你” 文气十足!

看古人如何优雅地表达“我想你” 文气十足!

...痛楚,更是一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朝思暮想。在古代,倘若我想你了,就会将你的名字写在孔明灯上,让它告诉天空,不要下雨,因为我会去找你;我想你了,就会背起行囊,在春天的早晨出发;我想你了,就会对着星...

2007-12-28 #经典句子

江心秋月吸引古人疯狂“安利”:文人雅士结伴江心 围坐雄谈索句沉吟

江心秋月吸引古人疯狂“安利”:文人雅士结伴江心 围坐雄谈索句沉吟

王叔杲《玉介园存稿》(明万历年间刻本) 图片来源温州博物馆公众号《江心玩月赋》注:海报底图来源《瓯江送别图》(局部)汪如渊绘 黄瑞庚 供图清朝江心屿地图张宝的泛槎图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晚风。江长飘素练,天净...

2023-12-24 #经典句子

“爱拼敢闯”的温州人 骨子里尊儒重文 一条老街诉说这段历史

“爱拼敢闯”的温州人 骨子里尊儒重文 一条老街诉说这段历史

温州市中心有条商业街,名叫“五马街”,这条街看上去不起眼,其实深扒才会发现,这条街是温州古往今来文风昌盛、商业繁华的见证。他的身世,有点曲折。“太守出乘五马”因而得名“五马”的由来有很多。大书法家王羲...

2012-07-26 #经典句子

靳江河:小家碧玉 文气氤氲

靳江河:小家碧玉 文气氤氲

...其沿途景色。美丽的大屯营镇,靳江河穿流而过。陈杰摄古代因水路运输发达,靳江河所经之处留下了不少美丽的古镇。颇为有名者有大屯营镇、道林镇、东湖塘镇、双江口镇。彼时,大屯营集镇南来北往的商人往来穿梭、络绎...

2011-12-25 #经典句子

原创诗歌赏析:修行人解读文气 才气 灵气和德气

原创诗歌赏析:修行人解读文气 才气 灵气和德气

图源于网络,文章原创。前言:一切以实修为主,我主张三教合一,本人平时打坐以修丹道和禅定为主,生活中以念佛为主。修行并不是一件迷信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要以亲身探索的精神去揭开修行神秘的面纱。佛也好,道也...

2013-12-29 #经典句子

遭抹红连胜文气炸喊告 台媒体人傻眼:没说过的话怎么来的?

遭抹红连胜文气炸喊告 台媒体人傻眼:没说过的话怎么来的?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日前国民党智库副董事长连胜文发文关注新冠肺炎疫苗议题,却被部分人士扭曲成他鼓吹打大陆疫苗,连胜文今出面驳斥,并表态将提告歪曲事实的相关名嘴。资深媒体人黄暐瀚也十分傻眼,直言这些当...

2020-03-09 #经典句子

作者文风与辛弃疾相近 这首词满目凄凉 令人下泪

作者文风与辛弃疾相近 这首词满目凄凉 令人下泪

...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作者抒发抗金抱负,文风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20年前刘过曾抱着收复中原的理想来到武昌,此时故地重游,中原不仅未复,自己反而憔悴不堪。作者感慨时事...

2018-12-3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