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及古诗文释义

时间:2010-04-18

必背必默课文内容整理识字2 金木水火土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天和地,日和月,上和下,今和古。意思互为相对或相反。诗句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2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必背必默课文内容整理

识字2 金木水火土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天和地,日和月,上和下,今和古。意思互为相对或相反。

诗句出自:《对韵歌》,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笠翁对韵》这本书很适合课外阅读和背诵,建议有余力的同学背诵。

识字5.对韵歌

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

柳绿对桃红。

语文园地一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拨:划动。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

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弯曲。项,就是脖子。曲项,弯着脖子。歌,唱歌。这两句让人想象出,一个7岁的儿童在对鹅作诗,他指着鹅说: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课文1 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

课文2.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课文3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何:多么。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层层叠叠繁茂葱翠,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一会在莲叶的东边嬉戏,一会在莲叶的西边嬉戏,一会在莲叶的的南边嬉戏,一会又在莲叶的北边嬉戏。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课文4

四季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语文园地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识字 6

画 唐 王维

远看 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时枝头的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这首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识字7

大小多少

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识字9.日月明

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

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识字10.升国旗

中国 国旗 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国歌声中,徐徐升起。

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向着国旗,我们立正,

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语文园地五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呢?

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课文6

比尾巴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语文园地六

前后左右 东南西北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这是一首乐府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语文园地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语文园地八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xié)。

注释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过:经过。斜:倾斜。

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及古诗文释义》,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及古诗文释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及古诗文释义

第一单元1 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

2016-01-01 #经典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及古诗文释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及古诗文释义

第一单元1 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那雪白...

2023-06-20 #经典句子

小学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内附注释赏析 让孩子提前学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内附注释赏析 让孩子提前学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内附注释赏析,让孩子提前学习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全国统一使用,新版教材明面上带来的最大表现便是古诗文的增加。传统文学作品的增加,随着而来的是语文学习难度的变大。其实孩子们诗...

2023-09-21 #经典句子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地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组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地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组件”

...的体现。以教材中整单元古诗文为例,其单元母题包括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山水寄情和第6单元的言志抒怀、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缘事立言、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透辟说理、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缘政忧乐、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

2015-09-17 #经典句子

校园语文教改:新学期统编教材 推动古诗文与文言文教学革新

校园语文教改:新学期统编教材 推动古诗文与文言文教学革新

...一学习“统编教材”,尤其是目前在读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将原来学习的“人教版”教材改为“统编”教材,两种教材有何差异,如何过度学习,通过教材的改变可以看出未来学生需要掌握哪些语文知识,30日,记者采访了南...

2024-01-22 #大杂绘

2020考生必收!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编“初中50篇+高中14篇”

2020考生必收!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编“初中50篇+高中14篇”

...总,大考小考都要考,吃透就拿分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八年级上册重难点、必考点总结,满满提分干货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字词、文学常识、古诗文(含7~8年级上册)

2023-09-24 #经典句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知识清单+同步练习 知识掌握更扎实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知识清单+同步练习 知识掌握更扎实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知识清单+同步练习,知识掌握更扎实今天我们来说说六年级语文第2课《丁香结》这篇课文。《丁香结》课文内容并不长,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多去读几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读、摘...

2023-10-19 #经典句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想“0”扣分 这份必考题+练习保留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想“0”扣分 这份必考题+练习保留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想“0”扣分,这份必考题+练习保留古诗文默写是初中语文考试的必考点之一,在大小语文考试甚至中考中都占有不小的分值比例。而且随着语文教改的逐步推进,教材加重了古诗文这一块地学习,...

2024-01-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