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佛教修心十法:依任何一法修持 足以圆融无碍!此文较长望珍惜!

时间:2009-09-20

一:觉照。谓做功夫时。平常绝念。堤防念起。一念才生。便与觉破。妄念觉破。后念不生。此之觉智。亦不须用。妄觉俱忘。名曰无心。故祖师云。不怕念起。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一:觉照。

谓做功夫时。平常绝念。堤防念起。一念才生。便与觉破。妄念觉破。后念不生。此之觉智。亦不须用。妄觉俱忘。名曰无心。故祖师云。不怕念起。只恐觉迟。又偈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此是息妄功夫也。

——————

解释:平常绝念之意,指的是平时做功夫时,并非不起念,而是假如我们起念时,心中有真假之念、善恶之念、是非之念、毁赞之念等等二元对立之念起时,只需自己能觉察到,一觉察到,妄念自消!不用再去找个真心!若有个找真心的妄念出,则再觉之照之,自然妄心起念的所谓真妄俱消,此时不用求真,当下就是真!若再起念找真,则不是了!此为觉照功夫,此门深入进去,妄心与觉照消殒殆尽,自然全体真心现!

二:休歇。

谓做功夫时。不思善不思恶。心起便休。遇缘便歇。古人云。一条白练去。冷秋秋地去。古庙里香炉去。绝廉纤。离分别。如痴似。方有少分相应。此休歇妄心功夫也。

——————

解释:不思善不思恶,并非不知善恶是非!而是知善恶是非,当善恶是非这种二元对立心建立的时候,这种是非心一起,立刻放下,遇善缘也好,恶缘也罢,当下便不执着于善恶这种相心,如此,以一种情怀,横推天地,不建立亦无舍弃!不求真亦无舍假之心,当下即是净土!

三:泯心存境。

谓做功夫时。于一切妄念俱息。不顾外境。但自息心。妄心已息。何害有境。即古人夺人不夺境法门也。故有语云。是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又庞公云。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此是泯心存境息妄功夫也。

——————

解释:泯心存境,指的是,于一切外境不用空其相,只于自己内心善恶是非二元对立处,不执着,内无执着粘着,以此心应缘接物,与外境浑然一体!我执即消,则与外境浑然一体!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此时自然真假不二!

四:泯境存心。

谓做功夫时。将一切内外诸境悉观为空寂。只存一心孤标独立。所以古人云。不与万法为侣。不与诸尘作对。心若著境。心即是妄。今既无境。何妄之有。乃真心独照。不碍于道。即古人夺境不夺人也。故有语云。上园花已谢。车马尚骈阆。又云。三千剑客今何在。独计庄周定太平。此是泯境存心息妄功夫也。

解释:此种功夫首先空其外境,一切人事物统一看成一个空境!自己的身亦为空境,那么此时举世只剩下一心而已!万相万法销陨,心亦不可得!心相无二无别!此时,心若有粘着是非善恶处,即是一念妄心起,一念扫之,则念消体现!

五:泯心泯境。

谓做功夫时。先空寂外境。次灭内心。既内外心境俱寂。毕竟妄从何有。故灌溪云。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净裸裸。赤洒洒。即祖师人境两俱夺法门也。故有语云。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又云。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此泯心泯境息妄功夫也。

——————

解释:心境不立的功夫!外境毕竟空寂、内心寻心了不可得!则内在一时销陨!只剩下坦荡荡、孤明明一颗心!然又不立善恶,不执善恶,此心当下即是全体!

六:存境存心。

谓做功夫时。心住心位。境住境位。有时心境相对。则心不取境。境不临心。各不相到。自然妄念不生。于道无碍故。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即祖师人境俱不夺法门也。故有语云。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又云。山花千万朵。游子不知归。此是存境存心灭妄功夫也。

——————

解释:存心存境,不空心不空境,心不取境,境不扰心!心不取境,经常不扰心,指的是于好坏之境时,心不被好坏之相束缚缠绕,于境不取不拒!内不被好坏之念转,外不被好坏之境牵,当下一如!

七:内外全体。

谓做功夫时。于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内身外器、一切诸法。同真心体。湛然虚明。无一毫异。大千沙界打成一片。更于何处得妄心来。所以肇法师云。天地与我同根。物与我同体。此是内外全体灭妄功夫也。

——————

解释:内外全体息妄的功夫,内空其心,外空其相,则内外皆是虚明湛然之境,若空,则一切空,若有,则一切有!哪里有妄心存在的余地!提起放下无非一真之境!然此时切不可再立一个真,再立一个真,则又陷入对境之中了!

八:内外全用。

谓做功夫时。将一切内外、身心、器界、诸法。及一切动用施为。悉观作真心妙用。一切心念才生。便是妙用现前。既一切皆是妙用。妄心向甚么处安著。故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志公十二时歌云。平旦寅。狂机内隐道人身。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此是内外全用息妄功夫也。

——————

解释:一实相观的功夫!只要起心动念,全部认定是真心的妙用,行坐住卧无非真心起用,游山玩水无非真心流转,此时哪里有妄心的存在!一起念,便是真心现前、而内心真妄不立,久久纯熟,自然真妄俱消!同归真如!

九:即体即用。

谓做功夫时。虽冥合真体。一味空寂。而于中内隐灵明。乃体即用也。灵明中内隐空寂。用即体也。故永嘉云。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无记寂寂非。既寂寂中不容无记。惺惺中不用乱想。所有妄心如何得生。此是即体即用灭妄功夫也。

——————

解释:体用一如的功夫!一念起即是体现行,一念消,则是用复体!体就是用,用就是体!体用一如,体就是用,用就是体!久而久之,自然归一境!无所谓真假,若真、一切真,若假、一切假!真假体用俱消,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无二无别,便到家了!

十:透出体用。

谓做功夫时。不分内外。亦不辨东西南北。将四方八面。只作一个大解脱门。圆陀陀地。体用不分。无分毫渗漏。通身打成一片。其妄何处得起。古人云。通身无缝罅。上下成团圆。是乃透出体用。灭妄功夫也。

——————

解释:体用不分的功夫,通身即是一个解脱门!全体即是真,则妄无处立!不立体用,而体用一如了!内外不立体用,亦无寻真之意,则顷刻全体显!全体显,则无分真假,真假体用不立,则归一境了!

已上十种做功夫法。不须全用。但得一门功夫成就。其妄自灭。真心即现。随根宿习曾与何法有缘。即便习之。此之功夫乃无功之功。非有心功力也。此个休歇妄心法门最紧要故。偏多说无文繁也。

大家好,我是悟道馆,关注我,带你走进实相之门!只讲实修,只重实修!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佛教修心十法:依任何一法修持 足以圆融无碍!此文较长望珍惜!》,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佛教中的咒语有什么功德利益?

佛教中的咒语有什么功德利益?

咒语,听着看似非常神秘,你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佛教咒语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听不懂?持诵咒语又有什么利益?佛教最常用的咒语有哪些?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佛教咒语,是一种不能用言语说明的特殊...

2014-09-04 #经典句子

今日是“文殊菩萨”成道日 祈愿众生福慧圆满 六时吉祥!

今日是“文殊菩萨”成道日 祈愿众生福慧圆满 六时吉祥!

今天是1月16日,农历腊月二十二,是佛教里文殊菩萨的成道纪念日。文殊菩萨,是佛教著名的四大菩萨之一,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法王子”,是大智慧的象征,被称为“辩才无碍...

2023-06-05 #经典句子

“禅定”是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

“禅定”是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

【禅】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

2007-08-03 #经典句子

79岁的老僧说:《心经》全篇260个字 其精髓就这三句 净心开智

79岁的老僧说:《心经》全篇260个字 其精髓就这三句 净心开智

...:《心经》全篇260个字,其精髓就是这三句,净心开智。佛教的经书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学问,以及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远远不止以上的内容!如果能够用心研读佛经,必定会活得更加通透,人生也会越来越顺利。很多人...

2023-05-23 #经典句子

《心经》中最容易忽略的1句话 却揭示了佛教的宗旨

《心经》中最容易忽略的1句话 却揭示了佛教的宗旨

《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的大乘经典之一。《心经》仅260字,可谓最短的佛经之一,但是义理深奥,涵盖了佛陀的主要思想。玄奘大师所译的《心经》,文辞顺畅精深,是目前主要流通的版本,该版本《心...

2023-02-06 #经典句子

没文化的茶文化丨浅识佛和禅丨佛法不二 茶禅一味

没文化的茶文化丨浅识佛和禅丨佛法不二 茶禅一味

...么,大概就是禅茶一味之味了。禅宗作为始于佛陀的一个佛教流派,它的核心内容,可以从最早期的古印度佛教去寻找,那么,佛教和禅,到底是什么呢?到这里,问题的主题就暂时脱离了茶,进入了由茶引出的另一个世界:佛...

2009-06-10 #经典句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6.《树和喜鹊》一课一法(建议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6.《树和喜鹊》一课一法(建议收藏)

一课一法一练学一法:用“也”写句子我们在表示同一事物具有两种现象或两种事物具有相同的现象时,常用“也”字连接,如“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举一列:我喜欢看童话书,也喜欢看...

2023-02-01 #经典句子

【每日一法】父母离婚孩子由谁抚养?已满八周岁孩子有话语权

【每日一法】父母离婚孩子由谁抚养?已满八周岁孩子有话语权

1父母离婚孩子由谁抚养?父母离婚以后,孩子该归父亲抚养还是该归母亲抚养呢?孩子的个人意见有用吗?我觉得这个是不是应该要看具体情况,孩子如果太小的话应该就归母亲抚养,孩子大一点的话就可以选择由谁抚养了吧...

2023-10-2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