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又是温州人!成语“一筹莫展” 源于南宋名臣蔡幼学的一句名言

时间:2009-06-17

如果你细究出处,会发现它与南宋名臣、温州人蔡幼学有关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8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一筹莫展”,是中国人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

如果你细究出处,会发现它与南宋名臣、温州人蔡幼学有关。

《宋史 蔡幼学传》中提到,宋宁宗即位,诏求直言,蔡幼学在上奏中,有“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之语。

这句话成了当时广为传诵的名言,后来演变为成语“一筹莫展”。

蔡幼学被誉为永嘉学派的中流砥柱,官至兵部尚书,在温州历史上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

更为传奇的是,他曾师从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陈傅良,18岁时与老师同赴京试,双双得中进士,蔡幼学还夺得会试第一名,被称赞“青出于蓝胜于蓝”。

蔡幼学晚年曾居住在城区三十六坊中的庆年坊。据说庆年坊原名庆贤坊,蔡幼学与“庆贤”名实相副,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后来这里因谐音演变为庆善坊,明代以“喜庆丰年”之兆又改成“庆年坊”并沿用至今。

18岁会元屈降“下第”

蔡幼学(1154—1217),字行之,瑞安新城里(今莘塍)人。

蔡幼学自幼勤勉好学,人如其名,以文鸣于时,曾师从著名思想家陈傅良、永嘉大儒郑伯熊,蔡幼学后来还娶了郑伯熊的弟弟郑伯英之女。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18岁的蔡幼学与老师陈傅良同赴京试,师徒俩双双得中进士。更值得夸耀的是,蔡幼学还拿了第一名“会元”,被赞“文过其师”。

陈傅良对他的一生影响极大,蔡幼学称自己“未冠从公(陈傅良)游,朝夕待侧者且十年,公爱而教之”。除了学识,蔡幼学身上也一以贯之与老师陈傅良一样的刚直不阿的性格。

蔡幼学一时声名鹊起,誉满京城,还深受当朝芮烨、吕祖谦等大臣的赏识。连宋孝宗也听说了蔡幼学的名气,准备通过廷对,“将置首列”。

但是蔡幼学的敢于直言,从他仕途之始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因此与“状元”擦身而过,也因此青史留名。

蔡幼学对当时外戚张说受孝宗宠信,独揽朝政、专权用事,而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等皆随波逐流的状况深感不满,在廷对时慨然针砭时弊。

这让孝宗大为不悦,宰相虞允文更对他怀恨在心。结果,“状元大热门”蔡幼学不但没有再次拿下第一,反而名次被列为下等,被派往江西广德军担任教授。

几年后,朝廷广征贤才,蔡幼学被南宋著名政治家、当时任参政知事的施师点举荐到朝廷任职。孝宗皇帝也表示赞同,并好奇地问:“他几岁了,为什么取名幼学?”

施师点回答说:“孟子云:‘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故名幼学,字行之。” 意思是,人应该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孝宗沉思片刻后回答,已到壮年,可以让他施展抱负了。于是授予原定的官职。

宦海沉浮,不改本色

蔡幼学由此入朝为官。重新入京后,他依然不改直言本色。上朝伊始,就向孝宗进言,认为靖康之耻未雪,境土未复,不能受苟且妥协的议论和萎靡不振的习气影响。这一次,孝宗听进了蔡幼学的建议。

此后,他历事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三朝,但“敢于直言”的品质贯穿一生。“一筹莫展”的成语就是他因直言留下的。

宋宁宗即位后,诏求天下直言之士。蔡幼学上奏说:

“陛下欲尽为君之道,其要有三:事亲、任贤、宽民,而其本莫先于讲学。比年小人谋倾君子,为安靖和平之说以排之。故大臣当兴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当效忠,而以忤旨摈弃,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自非圣学日新,求贤如不及,何以作天下之才!”

蔡幼学的这番话,博得宁宗赞赏,尤其是“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在当时广为传诵。后人把蔡幼学的“一筹不吐”,久而久之说成了“一筹莫展”。

宁宗欲提拔蔡幼学委以重任,但这时候,朝中正是韩侂胄执政,斥“理学”为“伪学”。结果朱熹、陈傅良、徐谊、叶适等—批与蔡幼学交好的大臣,都因受“伪学道党”之累,相继被贬斥出京。

蔡幼学于是也力求外调。庆元五年(1199),他出任提举福建常平。恰好朱熹罢官之后,居福建建阳。蔡幼学不避嫌疑,经常前往拜访,相互探讨学问,评议国事,过往甚密。御史刘德秀以此弹劾蔡幼学,使他蒙冤受牵累,屈居闲职达八年之久。

此后,蔡幼学曾知黄州,改提点福建路刑狱,未行。韩侂胄后来北伐失败被杀。

蔡幼学此后得到重用,先后担任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宝谟阁直学士等职。嘉定十年(1217)又被提为兵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可惜正当他踌躇满志时,这年6月,蔡幼学突然患病,一个月后在京城去世,时年64岁。宁宗皇帝为痛失良臣惋惜不已,赐谥号“文懿”。次年归葬于永嘉洋岙山(今属瓯海)。

永嘉学派中流砥柱

蔡幼学还是永嘉学派忠实继承者与践行者。

他年轻时先师从郑伯熊,又师从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陈傅良,陈傅良还是郑伯熊的学生,两人都是永嘉学派极为有影响力的人物,蔡幼学身上传承了永嘉学派的重要学术思想。

乾道八年(1172年),蔡幼学与陈傅良同中该年进士,幼学试礼部第一,居傅良之上,傅良次之。第二年,陈改用赋,冠监举,而幼学为经魁。“一时师弟子雄视场屋,莫不歆艳”。

值得一提的是,乾道八年可谓是温州士人的“丰收之年”,这一年省试的第三名进士,则是温州平阳人徐谊。温州人包揽省试前三名,难怪后来李心传《道命录》中记载庆元三年有官员议论,“场屋之权,尽归三温人”。

为官后,蔡幼学与叶适、徐谊、曹叔远等交好。

叶适号水心先生,是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与蔡幼学和老师陈傅良关系都十分亲近。叶适曾评价蔡幼学说:“公内负实力,而忧世至深。愤耻复仇,无悠悠碌碌之论;节减与民,无奇奇怪怪之策。所知必立,所立必遂,不前锐而后挫,不外强而中弱。”对于蔡幼学在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更是推崇备至。蔡幼学去世后,叶适为他撰写墓志,并于《祭蔡行之尚书文》中说自己“垂老丧朋,将死离群”,表达对亡友哀悼之情。

南宋著名豪放派诗人、思想家陈亮曾对叶适说过:“吾常与君举(陈傅良字)辩论,往往击案,声撼林木 行之在旁,似若无闻,吾颇讷之。一日参与辩论,横启纵阖,援古证今,厘为十百,紧为一二,抵夜接日,若悬江河,吾谢不能乃已,则复寡言默默如故。”

陈亮这一评价,正好印证了蔡幼学言不妄发,语出惊人的特点。蔡幼学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以滔滔雄辩的口才,不同凡响的真知灼见,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宋史》也称他“器质凝重,莫窥其际,终日危坐,一语不妄发。及辩论义理,纵横捭阖,沛然如决江河,虽辩士不及也。”

作为永嘉学派的继承者和实践者,蔡幼学在史学、文学等方面均较有成就。

蔡幼学善洽《春秋》。陈傅良因分身乏术,无法独自完成其重要著作《春秋后传》,欲从学生中择出擅长之人作其助手,曾说“于诸生中择其能熟诵三传者,首得蔡君幼学”。蔡幼学在诗歌创作上也是别具一格,他的作品“人多称之”。

蔡幼学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关切民生疾苦,敢于仗义执言。特别是对家乡,他怀有深厚的感情。

▲育德堂奏议 蔡幼学 撰

当年他被施师点推荐入朝时,适逢温州一带洪水泛滥,灾情严重。听到故乡百姓受难的情况,蔡幼学立即上疏奏请赈济。朝廷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请求,使灾民摆脱困境,感恩不尽。

参考资料:

《蔡幼学研究》 论文作者王小平

《南宋兵部尚书蔡幼学:其人虽已没 千载有余情》 马邦城

编辑:汤琰琰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又是温州人!成语“一筹莫展” 源于南宋名臣蔡幼学的一句名言》,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温州老字号景区 开发于东晋 是朱自清散文《绿》中的景致所在

温州老字号景区 开发于东晋 是朱自清散文《绿》中的景致所在

...景致所在,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温州最著名的老字号景区之一。它就是隶属大罗山支脉,距市区约20公里的仙岩风景名胜区。仙岩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相关文史资料和现状遗迹考证...

2009-01-07 #经典句子

谜而又美 充满魅力!探秘楠溪古村 这篇文章值得细细品读!

谜而又美 充满魅力!探秘楠溪古村 这篇文章值得细细品读!

...园建设”决策部署中重点打造的“四条诗路”之一,也是温州的重要文化品牌。为了深入挖掘“瓯江山水诗路”的古城、山水、耕读、名人、百工、红色等文化主题,擦亮诗路“珍珠”,串“珠”成“链”,推动诗路文化的创造...

2023-12-27 #经典句子

南宋的抗元名臣 仅凭诗歌一句 彰显民族气节!

南宋的抗元名臣 仅凭诗歌一句 彰显民族气节!

南宋具有繁荣的经济,却又羸弱的向外族屈辱议和,既造就了很多遗臭万年的奸臣,又塑造了一批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蒙古铁骑踏遍大江南北,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抗元名臣文天祥临危受命,豪情壮志奔赴沙场,在被元军俘虏...

2008-08-17 #经典句子

英雄无畏大公无私的历史名臣文天祥

英雄无畏大公无私的历史名臣文天祥

德祐元年正月,元军大举进攻南宋,宋军长江防线全线崩溃。蒙古铁骑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宋都临安。元军入侵,临安告急。朝廷下诏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捐献家资充作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义军,开赴临安。临安被...

2023-12-27 #经典句子

流传千年的成语“羚羊挂角 ” 居然有个错别字!

流传千年的成语“羚羊挂角 ” 居然有个错别字!

...活在草原或沙漠地区。二、羚羊挂角的典故羚羊挂角是个成语,多在文学评论里出现,所以很多人对它不太熟悉。有人说这个典故出自北宋陆佃《埤雅·释兽》,其实并不准确。小编认为,羚羊挂角应是典出北宋释道原《景德传...

2016-09-16 #经典句子

他是地道的田园诗人 却用最朴素的文字写出最唯美的诗句

他是地道的田园诗人 却用最朴素的文字写出最唯美的诗句

...,原来是他”。是的,他就是那个写了六十首田园杂兴的南宋名臣。范成大是个高产诗人,现存诗近两千首,如果只读他的诗,一天一首,需要五年多。他的诗词写的不错,数量又多,所以在南宋,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

2023-12-20 #经典句子

刘琨与祖逖:成语“闻鸡起舞”背后的真实历史

刘琨与祖逖:成语“闻鸡起舞”背后的真实历史

...原。说句玩笑话,两晋留给我们的亮点恐怕就只有那一堆成语了——“咄咄怪事”、“东山再起”、“王谢风流”、“草木皆兵”等等,不同于之前“成语小王子”曹丕在自己的文艺作品里发明创造出的那些词汇,在两晋时期出...

2007-07-23 #经典句子

范成大告诉您 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 才能展现其鲜活的生命力

范成大告诉您 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 才能展现其鲜活的生命力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我国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他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告诉人们:文学作品只有充分反映现实生活,才能展现出它鲜活的生命力。下面就来说说范成大,是如何将现实生活融入到其文学作品当中的。一.家境...

2011-02-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