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网络语言 人为制造的社交屏障?

时间:2009-05-03

nsdd是你说得对,xswl是笑死我了,ssfd是瑟瑟发抖这样的中文缩写,对于成年人来说,幼稚得很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2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内卷”“躺平”,人们大概都知道了是什么意思,但已经流行一段时间的“yyds”,确实给不少人造成了理解障碍——失去了中文对词意的承载,“yyds”让人满头雾水,虽然通过搜索,最终知道它不过是“永远滴神”的中文读音缩写,特别容易理解,但一道无形的交流鸿沟,已经被挖得很深了。

“nsdd”是“你说得对”,“xswl”是“笑死我了”,“ssfd”是“瑟瑟发抖”……这样的中文缩写,对于成年人来说,幼稚得很。但在成年人完全不了解它们的同时,发明它们的00后却窃窃自喜,觉得成年人变得“蠢得很”……新的网络语言,正在形成一种人为制造的社交屏障,正在将网络用户划分为不同的、完全没法交流的群体。

可以确认的是,网络已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实社会正在向线上转移,许多人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已远远超过现实中与人交流的时间。如同线下的青少年,正在竭力与成年人社会保持距离一样,线上的年轻人,也正试图通过制造“语言迷局”,来将“非我族类”拒之门外。

受这股巨大的潮流影响,网络社交用语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敏感的含义,这些社交用语,在表面上起到的是“密钥”的作用,用来打开陌生人的大门,在深层次里,却是对人性的一种最为敏感的触摸——为了节省彼此的时间,新一代网民,用一种不断被制造出来的新语言和新情绪,来进行更精准的交流。

比如前段时间,大家热衷于讨论的一种交流方式:你发出一个信息,如果对方给出的回复只是一个“嗯”字,你就会觉得这是冷淡、敷衍、不屑,而如果对方的回复是“嗯嗯”两个字,你则会神奇地觉得,对方是在赞同你,热情地回应你,用很可爱的虚拟面孔面对你。这在过去的语文世界,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正是神奇的网络交流,让两个字的叠加,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效果。

同理,像“嗯”与“嗯嗯”的区别那样,网民对问号也变得非常敏感:一个问号会让一个人产生不安,两个问号就会让人产生焦虑,三个问号则有可能让一个人抓狂,而如果打出更多问号,比如七八个或十个,则有了不满与反抗的意图与成分。这真是匪夷所思——看来,线上生活不但改变了人们的大脑,也改变了人们的情感。

简单的字词与标点符号,承载不了人们丰富而厚重的情感,有多少删除、拉黑、屏蔽等“网络冷暴力”行为,在无数个角落里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出于对别人感受的顾虑与尊重,网民发明了另外一套语言,专门用来线上交流,包括淘宝客服们无往不利的“亲”,包括被使用最多的“呲牙”表情与泛滥的电子玫瑰花,还有工作群里职员们回应给领导的“收到”,这些字词貌似简单,但堆积在一起,就是一条条情绪洪流,如果你不懂使用或者拒绝使用,则很有可能被抛到岸上。

网络用语的模版化或者说模式化,具有功利的一面,它对于提高交流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几个字词,几个表情符号交换过后,双方就能基本确认,是否气场一致。这个特质也决定了线上交流的本质是脆弱的,假若一个人正在开车,只能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简单回复,甚至没法用一个表情收尾就要加油起步开走,那么对于另一方而言,可能大脑在处理刚接收的信息时,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疑虑。

过去经常讲,我们习惯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当中,讲究见面,追求面对面交流,最起码也要打个电话,让更能细腻传达情感的声音,通过耳朵进入内心。但发展太过迅速的互联网与社交媒体,一下子几乎将所有人置身于网络——这个庞大的陌生人社会,许多关系的建立、情感的交流,都要重新梳理,有的人会很快适应,成为网络达人、活跃分子,而那些对线上社交不以为然的人,却不得不遭受一次次的碰壁。

生活可以分线上与线下,身份可以有现实和虚拟,但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人性的本质。人都喜欢被重视、被尊重,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一来一往当中,人的距离就近了。相反,如果一个人习惯得寸进尺,那么也很容易在网上遭到迎头暴击。网络生活在现在以及将来,都是现实生活的翻版,一个可以在现实生活里与人融洽相处的人,大概率也会在网上受欢迎。

有一些自称“社恐”的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却异常活跃,这可能不是“社恐患者”的个人问题,而是其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出了问题,这个时候线上社交的魅力就彻底显现出来,它比现实生活更能真实地折射一个人的心灵境况,两相对比,线上社交还是比现实社交多了诸多方便,少了不少麻烦。

对于线上社交的依赖,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市人,开始抗拒现实中的见面,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比如“脑机接口”迈出实质化运用的关键一步,无形中也鼓励未来的人更多地待在家中。出于对虚拟社会发展失控的恐惧,一些社会学家提出,要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来抵御“赛博朋克”时代的到来。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想要拥有,真不是那么容易。想要抵抗,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是破除网络流行语所刻意制造出来的社交屏障——可是这实在有点难,从“火星文”到“yyds”,年轻人制造流行语的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他们只是不愿意与成人世界发生关联而已。所以,想要实现网络社交上的平等与自由,最重要的不是急于破解网络语言密码,而是真诚地放低姿态,去了解年轻人真正想要表达什么,或者干脆与他们一起,穿过网络语言的狂欢表面,去触碰那一颗颗年轻的、同样的不安的、需要给予慰藉的心。

“内卷”“躺平”,人们大概都知道了是什么意思,但已经流行一段时间的“yyds”,确实给不少人造成了理解障碍——失去了中文对词意的承载,“yyds”让人满头雾水,虽然通过搜索,最终知道它不过是“永远滴神”的中文读音缩写,特别容易理解,但一道无形的交流鸿沟,已经被挖得很深了。

“nsdd”是“你说得对”,“xswl”是“笑死我了”,“ssfd”是“瑟瑟发抖”……这样的中文缩写,对于成年人来说,幼稚得很。但在成年人完全不了解它们的同时,发明它们的00后却窃窃自喜,觉得成年人变得“蠢得很”……新的网络语言,正在形成一种人为制造的社交屏障,正在将网络用户划分为不同的、完全没法交流的群体。

可以确认的是,网络已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实社会正在向线上转移,许多人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已远远超过现实中与人交流的时间。如同线下的青少年,正在竭力与成年人社会保持距离一样,线上的年轻人,也正试图通过制造“语言迷局”,来将“非我族类”拒之门外。

受这股巨大的潮流影响,网络社交用语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敏感的含义,这些社交用语,在表面上起到的是“密钥”的作用,用来打开陌生人的大门,在深层次里,却是对人性的一种最为敏感的触摸——为了节省彼此的时间,新一代网民,用一种不断被制造出来的新语言和新情绪,来进行更精准的交流。

比如前段时间,大家热衷于讨论的一种交流方式:你发出一个信息,如果对方给出的回复只是一个“嗯”字,你就会觉得这是冷淡、敷衍、不屑,而如果对方的回复是“嗯嗯”两个字,你则会神奇地觉得,对方是在赞同你,热情地回应你,用很可爱的虚拟面孔面对你。这在过去的语文世界,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正是神奇的网络交流,让两个字的叠加,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效果。

同理,像“嗯”与“嗯嗯”的区别那样,网民对问号也变得非常敏感:一个问号会让一个人产生不安,两个问号就会让人产生焦虑,三个问号则有可能让一个人抓狂,而如果打出更多问号,比如七八个或十个,则有了不满与反抗的意图与成分。这真是匪夷所思——看来,线上生活不但改变了人们的大脑,也改变了人们的情感。

简单的字词与标点符号,承载不了人们丰富而厚重的情感,有多少删除、拉黑、屏蔽等“网络冷暴力”行为,在无数个角落里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出于对别人感受的顾虑与尊重,网民发明了另外一套语言,专门用来线上交流,包括淘宝客服们无往不利的“亲”,包括被使用最多的“呲牙”表情与泛滥的电子玫瑰花,还有工作群里职员们回应给领导的“收到”,这些字词貌似简单,但堆积在一起,就是一条条情绪洪流,如果你不懂使用或者拒绝使用,则很有可能被抛到岸上。

网络用语的模版化或者说模式化,具有功利的一面,它对于提高交流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几个字词,几个表情符号交换过后,双方就能基本确认,是否气场一致。这个特质也决定了线上交流的本质是脆弱的,假若一个人正在开车,只能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简单回复,甚至没法用一个表情收尾就要加油起步开走,那么对于另一方而言,可能大脑在处理刚接收的信息时,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疑虑。

过去经常讲,我们习惯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当中,讲究见面,追求面对面交流,最起码也要打个电话,让更能细腻传达情感的声音,通过耳朵进入内心。但发展太过迅速的互联网与社交媒体,一下子几乎将所有人置身于网络——这个庞大的陌生人社会,许多关系的建立、情感的交流,都要重新梳理,有的人会很快适应,成为网络达人、活跃分子,而那些对线上社交不以为然的人,却不得不遭受一次次的碰壁。

生活可以分线上与线下,身份可以有现实和虚拟,但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人性的本质。人都喜欢被重视、被尊重,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一来一往当中,人的距离就近了。相反,如果一个人习惯得寸进尺,那么也很容易在网上遭到迎头暴击。网络生活在现在以及将来,都是现实生活的翻版,一个可以在现实生活里与人融洽相处的人,大概率也会在网上受欢迎。

有一些自称“社恐”的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却异常活跃,这可能不是“社恐患者”的个人问题,而是其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出了问题,这个时候线上社交的魅力就彻底显现出来,它比现实生活更能真实地折射一个人的心灵境况,两相对比,线上社交还是比现实社交多了诸多方便,少了不少麻烦。

对于线上社交的依赖,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市人,开始抗拒现实中的见面,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比如“脑机接口”迈出实质化运用的关键一步,无形中也鼓励未来的人更多地待在家中。出于对虚拟社会发展失控的恐惧,一些社会学家提出,要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来抵御“赛博朋克”时代的到来。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想要拥有,真不是那么容易。想要抵抗,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是破除网络流行语所刻意制造出来的社交屏障——可是这实在有点难,从“火星文”到“yyds”,年轻人制造流行语的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他们只是不愿意与成人世界发生关联而已。所以,想要实现网络社交上的平等与自由,最重要的不是急于破解网络语言密码,而是真诚地放低姿态,去了解年轻人真正想要表达什么,或者干脆与他们一起,穿过网络语言的狂欢表面,去触碰那一颗颗年轻的、同样的不安的、需要给予慰藉的心。

来源:千龙网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网络语言 人为制造的社交屏障?》,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透过网络流行语读懂年轻人的期许

透过网络流行语读懂年轻人的期许

...中文缩写以及其他网络流行语,正在形成一种人为制造的社交屏障,将网络用户划分为不同的、完全没法交流的群体。不可否认,在我国9亿网民中,10至29岁群体超过三成,他们既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又是使用网络流行语...

2011-01-11 #经典句子

想说却不知如何说 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 困局如何破?

想说却不知如何说 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 困局如何破?

...成为禁锢“文字失语者”们自由表达的枷锁,他们的日常社交因此被打乱,有人甚至因此陷入了被动的沉默。没有定义的“文字失语”医学领域有一种名为“失语症”的疾病,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造成患者对人类...

2016-12-31 #经典句子

网路语言是什么?有些人为什么很反感?

网路语言是什么?有些人为什么很反感?

现在越来越流行网络语言了, 你只要随便往网上一看,很多都是网络语言,生活中有时也会蹦出就句网络词语,但是有人喜欢这样的事情就有人不喜欢,喜欢与不喜欢都是个人爱好,记得之前和一位作家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

2018-09-21 #经典句子

痛心!科比的画像被损毁 人为故意破坏 一个词语让球迷彻底愤怒

痛心!科比的画像被损毁 人为故意破坏 一个词语让球迷彻底愤怒

...,有些街头也出现了科比角落,热爱篮球的人们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中书写着对科比的纪念。从他进入NBA联盟的第一天,他的一举一动都烙印在球迷们的心中,年少时期的OK组合大战乔丹、艾佛森,到与加索尔联手重夺总冠军,跟...

2010-06-22 #经典句子

伊朗承认了:击落失事客机是人为失误!坠机前最后一句话曝光……

伊朗承认了:击落失事客机是人为失误!坠机前最后一句话曝光……

...很担心仍然留在机场的人。他表示,妻子在离开伊朗前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张自拍,表达了自己的恐惧。伊朗国家电视台称,乌克兰国际航空的波音737客机是因“技术原因”坠毁。伊朗道路与城市发展部长穆罕默德·埃斯拉米指...

2008-09-05 #经典句子

被网友群骂欲轻生:语言暴力和玻璃心的一次合谋

被网友群骂欲轻生:语言暴力和玻璃心的一次合谋

社交媒体上,有关“被网友群骂欲轻生”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按照媒体的报道,事情发生在深圳湾公园,一位26岁女子,因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小视频后,遭到网友的“负面评价”,心理受到打击,家里人也不理解,一时想...

2023-11-09 #经典句子

原本劝人为善的成语 却被无数人曲解成自私自利

原本劝人为善的成语 却被无数人曲解成自私自利

...,更是为社会、为众生。用通俗点的话说那就是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天地诛灭。所以,这个成语的本意是强调做人要加强修养,方能在天地立足。常说“修身治家平...

2020-02-02 #经典句子

肖战顶流实力愈发凸显!但一句话“从来没有人为他精选”破防了

肖战顶流实力愈发凸显!但一句话“从来没有人为他精选”破防了

...足以直观看出影响力和粉丝黏性了,因为娱乐圈基操是看社交媒体发动态前几小时的转赞评情况。可到肖战这里绝对加码了,告黑的庭审现场直播都能达100多万人在线观看……转言之,转赞评尚有水分,可这实打实的直播观看做...

2023-12-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