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乡情散文:冬天喝碗热馄饨

时间:2008-08-13

可见在老北京地界儿,喝碗馄饨该是多么讲究、体面,让人憧憬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9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文:杨晓光

侯宝林先生在相声《改行》中,在模仿京剧名家金少山先生被迫改行卖馄饨时的唱词中唱道:“香菜、紫菜、冬菜、虾米皮子醋白饶……”。可见在老北京地界儿,喝碗馄饨该是多么讲究、体面,让人憧憬着。

说到馄饨,我想起前些年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当年叫秦皇岛人民医院)为一位亲属陪床,每天早晨的早点,我都喝一碗馄饨,吃两个花卷。吃完喝完,积攒了一天的精神头,回头再给住院的亲属买上一份带回病房。

当时也就是现在这个节气,属于深冬,早起天亮的晚,六点半还朦朦胧胧地黑着。我从住院部出来,作为晨练,跑步穿过一条封闭式长廊,就到了医院的北门。迎面一条康乐街,名副其实的食品一条街。卖花卷馒头的、炸饼油条的、煎饼馃子的、面条小米粥的,一溜排开。我对一家摊档的馄饨情有独钟。

天还黑着,路灯晃眼,薄雪花飘飘洒洒。各家小食部生着了炉子,捅着了火,沿街一片烟雾缭绕。当时的市容管理不算严,食品摊档一律沿路的北侧摆摊设点,生炉子、摆桌椅,喊着叫卖,招徕顾客。而我,用馄饨摊主的话说,是风一样“踅”过来的,正襟安坐,等第一锅、第一碗馄饨。

一碗馄饨热气腾腾地端上桌,皮儿薄,馅却不少,汤味厚。小本生意,薄利多销,做到这个份上,不容易。我再自加一勺辣椒油,强化重口味,嗅一下热乎气,激发味蕾苏醒;抿一口热乎汤,唤醒肠胃蠕动的工作热情;用小勺㧟一个馄饨入口,嚯,滚烫的热和辣,一溜歪斜滚下喉咙。也不过半碗馄饨下肚,额头早已是热汗涔涔。

奶奶那一辈老人常说一句话,“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馄饨有味全在汤里”,所以馄饨的好坏不光是体现在面的劲道、馅的饱满,一碗鲜香带着温情暖意的馄饨汤,可以说是馄饨的灵魂所在,而沉潜汤底不露真容,却画龙点睛般提升汤味儿的冬菜,则是灵魂之核。

一次去重庆,我特意到洪崖洞美食城品尝川渝美食。北方的馄饨到了重庆,就是大街小巷人人都爱的抄手。我从一处飞天图案的电梯间,乘电梯到五楼,穿越熙熙攘攘的人墙,来到美女主厨的摊档,点了一份番茄红油抄手。红油抄手,当之无愧的重庆著名小吃,其特点是柔嫩鲜美,汤汁微辣浓香。美女服务员端上桌,番茄和红油混合的汤汁一片通红,汤底的抄手若隐若现,浓郁的色彩感已是先赢一手。喝一口汤,酸鲜微辣,十分开胃,抄手入口更是口感奇妙。原来它的馅料是莲藕和猪肉,莲藕切成细丝,猪肉搅成肉泥,在口中咀嚼的抄手,既有脆感,又有胶感,组合成特有的鲜香口感。临行前,我还不忘买上几袋冬菜调味包。本想在五楼多逛逛,不料出了店转过身,竟然是车水马龙的宽敞街道。好一处别有洞天的所在,仿佛置身于《西游记》所描写的陷空山无底洞!

千里迢迢把重庆的冬菜带回家,做馄饨调汤一调一吃,满不是那回事。怪只怪自己孤陋寡闻了。川冬菜和津冬菜完全南辕北辙,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用有点儿辣的芥菜做的,后者用的食材是大白菜或者卷心菜。两种“冬菜”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蒜味。南方人不爱吃大蒜,想不到发过酵的蒜会变出特殊的风味。“津冬菜”因为加有蒜泥,故又称“荤冬菜”。加蒜发酵是北方人的一大发明,使津冬菜比一般冬菜的品味高出一筹。

天津老味道馄饨,有把冬菜直接剁碎做馅料的,我说的不是这种做法,而是冬菜入汤提增鲜味的那种。我曾在天津北辰一带品尝过早点摊的馄饨。我去的那家馄饨店,门店不显山不露水,房间窄小,食客一多,桌椅就得摆到门外。可是每天到这里吃早点都得排队。店铺的馄饨味道好,汤也是大棒骨旺火熬制而成,汤汁浓厚,入汤调料既有正宗的津味冬菜、三丝,还有自制的小菜免费调汤。我落坐等餐,看见刚捞到碗里的馄饨,热气升腾,生怕烫着,先吸一口香味,服务员大姐话说的爽快:您吸溜嘛,香嘛鲜嘛,您喝口汤,尝尝!

做馄饨的汤必须呛锅,把爆锅料呛出香味来,然后添汤。那一撮冬菜的加入,在提升荤香的同时,赋予了汤底意想不到的厚重回味。做馄饨汤增鲜的食材除了冬菜,还有虾皮、海米和紫菜,这样调出来的馄饨汤会有海的鲜味。另外,制作一碗色香味俱佳的馄饨,葱姜末、香菜、时令绿叶菜、胡椒粉、香醋、盐、香油,也是功不可没。就像陕味儿电视剧《装台》所演的那样:在生活中,就是你给我装台,我给你装台。吃完馄饨以后,把汤汁全部喝掉,鲜汤化美食。享受鲜美的同时,也让体验美食美味的过程特别完美。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乡情散文:冬天喝碗热馄饨》,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乡情散文:烧火炕

乡情散文:烧火炕

文/宋育平 图/网络从农村走出来且上了年纪的人,对烧炕恐怕都不陌生。记得当年有个笑话:有个16岁的西安知青,刚读完两年初中就下放到农村接受劳动锻炼来了,到了冬季,有位好心的大娘看他睡硬板床冻得不行,每天晚上...

2016-02-23 #经典句子

故事|乡情散文:晒谷场的变迁

故事|乡情散文:晒谷场的变迁

"等太阳出来了,你去开下谷。"父亲丢下这句话,就出门了。这可能已经是他早上劳动的第三个小时了,因为起得早,天气凉快,方便干活。我在睡梦中"嗯"了一下,翻身又睡着了。等再次醒来,已经日上三竿,背上的痧痱子像...

2013-05-21 #经典句子

乡情散文:母亲的三句教诲

乡情散文:母亲的三句教诲

文/邢占双 图/网络我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不是什么名门望族,甚至连家族的亲戚都不多。童年的我最熟悉的是那蓝天白云、田野庄稼、草甸河流,耕牛骏马……,在这最自然最淳朴的状态中度过...

2023-11-08 #经典句子

故土   乡情   眷恋(散文)

故土 乡情 眷恋(散文)

春天的雨催生着禾苗茁壮,故乡的路虽说有些泥泞不堪,但我似乎毫无怨言,行走在故乡,那熟悉的村道;那熟悉的房屋;还有那广阔的田野,无不使我触景生情,多走走;多看看,听到亲切的乡音,一颗游子心就此落下。故乡...

2014-09-12 #经典句子

乡情散文:秋天的原野

乡情散文:秋天的原野

秋天是一个收获果实的季节。田间万物通过春夏两个季节的努力,吸收阳光,汲取雨露,历经风雨,历经侵害,终于展现出它们丰硕的果实。秋天的原野是丰厚的、充实的、厚重的、让人心里安稳的。秋天的天空是高远的蔚蓝的...

2009-06-04 #经典句子

乡情散文:美丽的乡村夜色

乡情散文:美丽的乡村夜色

文/邢占双乡村的夜色真美啊。几年前,我家那时还住在乡下的红砖瓦房里,我经常在夜晚时离开电脑前,到院子里走一走,缓解一下写作和阅读的疲劳,欣赏一下乡村夜色。我家的红砖瓦房独门独院,东面和南面是一大片玉米...

2009-04-09 #经典句子

乡情散文:天籁之音——蛙声

乡情散文:天籁之音——蛙声

故乡的蛙声,声乐蝌蚪,属于那一个个夜晚,盛满沟渠,纵横于阡陌。蛙声是岁月的歌,人间的情,是没有思想的小精灵与人类的情感交流,是天上人间最美的精灵之舞。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我,听着蛙声长大,逮着蛙儿玩耍。...

2007-02-09 #经典句子

脉脉乡情入文章——记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临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鸿

脉脉乡情入文章——记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临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鸿

...她,目前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作协理事、台州散文创作委副主任、临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70余万字作品,出版散文集《边走边看》《江南小镇的闲适时光》,主编《杜桥有味道》,3本书均获得...

2007-12-0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