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练习

时间:2008-03-14

近代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 A 聂耳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9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近代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齐白石 D. 徐悲鸿

2.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坚持“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该机关报是( )

A. 《新蜀报》 B. 《友声》 C. 《新华日报》 D. 《巴声》

3.鲁迅无情批判吃人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是( )

A. 《狂人日记》 B. 《子夜》 C. 《雷雨》 D. 《骆驼祥子》

4.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

A. 《毕业歌》 B. 《黄河大合唱》 C. 《渔光曲》 D. 《义勇军进行曲》

5.1902年清政府有学堂35787所,1906年猛增到59117所。近代学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 废除了科举制 C. 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D. 传统思想盛行

6.“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是毛泽东对丁玲的称赞。丁玲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

A.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B. 《山乡巨变》 C. 《马桑树儿搭灯台》 D. 《边城》

7.大公报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这表明报刊( )

A. 覆盖范围广 B. 报道及时 C. 存在时间长 D. 内容真实

8.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商务印书馆 C. 《民报》报社 D. 《申报》报社

9.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宜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 陈独秀等以《新育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 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10.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一批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如( )

A.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B. 赵丹——《马路天使》

C.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 郭沫若——《女神》

11.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B. 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C. 电影和报纸已经很普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看到 D. 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12.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清朝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

A. 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 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 科举考试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D. 清政府已经无力支付考试费用

1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A. 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于抗日洪流中 B. 陪着亲友坐火车旅游,并合影留念

C. 从《申报》上看到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的消息 D. 到时装店里定做旗袍、西服

14.1873年,浙江余杭发生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申报》派记者调查采访,并进行连续报道,使此案轰动余杭和京师,对这起冤案的昭雪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反映了( )

A. 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B. 《申报》的主要功能是时政评论

C. 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D. 《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的改革

15.19世纪中后期,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需求 B. 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实用性人才

C. 这批新式学堂均由维新派兴办 D.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16.下列各项中无法形成对应关系的是( )

A. 詹天佑—京张铁路的修建 B.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 赵树理—《狂人日记》 D.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二、材料分析题

17.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和文学艺术的演进是我们认识时代嬗变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曾经对废除科举制做过这样的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二 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Q这个“革命党”。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睡过去了。

——鲁迅《阿Q正传》

材料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黄河大合唱》

材料四 以下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1)科举制始创于我国哪个朝代?废除科举制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2)《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而创作的。从材料二中你能认识到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3)《黄河大合唱》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4)漫画中的“刘邓”代表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教育、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18.《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事件报道)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现象的报道。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英美租界银楼、酒馆、茶食等铺招牌凡有满汉字样者前惟除去“满”字,昨日起则将“满”字一律改为“新”字,如新汉酒席、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颇觉气象一新。

——《申报》1911年11月6日

材料三:1865﹣1895年各主要城市新办报刊统计表

——刘文婷:《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

材料四:一般人论报纸者,以为报纸之使命不外二端: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自表面观之,此二者如能忠诚以为,似已尽报纸之能事。殊不知一报纸之形成,尚有若干潜在之元素焉,兹分述如下:

报纸之大众化。报纸既为社会之缩影,则报纸即为社会所有……报纸之内容既以大众为对象,故所载之消息,应以大众之利益为利益,大众之是非为是非,断不容有一毫私见存于其间。

报纸之教育化。吾人试取报纸读之,自首页以至于终了,其间无往不含有教育之意味,若者为国内政情,若者为国际局势,若者为商业金融,若者为社会琐闻,皆一一显露于眼前……此诚现实之教育读物也。

报纸之时代化。人类生活,故无时无刻不在推演之中,日复一日,进展永无尽期……报纸为时代之读物,自应随时代以进展,尤应领导大众以谋适应时代。

报纸之民族化。中国为一半殖民地之国家,职司舆论之报纸,尤应具有民族化之元素。一方面固应将旧社会的遗留,予以清除,一方面尤须努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完整之使命。

——摘编自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

(1)依据材料一,说出造成“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的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运动的影响。

(2)说出材料二中令中国“气象一新”的革命的名称,材料二的现象体现该革命的哪一项政治纲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3)(人物评价)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的评价。

请你为历史人物选择相符的评价内容,将其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字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报业使命)除了《申报》,中国近代还涌现出一批新式报刊,它们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4)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〇”。

①上海是中国近代报业中心。________

②中国近代报刊都兴起于东南沿海。________

③中国近代报刊主要是外文报刊。________

④中国近代报刊最先由外国人创办。________

(5)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报纸的使命。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D

2.C

3.A

4.B

5.B

6.A

7.A

8.B

9.A

10.A

11.C

12.B

13.A

14.C

15.C

16.C

二、材料分析题

17.(1)隋朝;有利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没有广泛动员农民阶级,缺乏农民基础。

(3)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中;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4)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5)一定时期的教育、文学艺术是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进步的教育、文艺事业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18.(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政治纲领得到实现。

(3)C;A;B

(4)√;√;〇;×

(5)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练习》,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后作业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后作业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当西方国家进行着工业革命,日渐强大起来的时候,中国人依然拿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当西方国家强迫打开中国大门时,这时的有识之士才知道国民的落后愚昧。1905年9月2日,清廷发布上谕:“自...

2024-01-17 #经典句子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

口语交际的学习目标:1.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同时认真听一听其他同学讲的历史人物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按照一定顺序来讲,主要内容要讲详细一些。2.对历史名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积累描写人物...

2015-02-08 #经典句子

生命造句和解释

生命造句和解释

...命危险,到天上去“盗”取火种。(出自: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普罗米修斯)3、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出自: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梅兰芳...

2023-06-03 #经典句子

得到造句和解释

得到造句和解释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出自: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秋天的雨)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出自:统编版三...

2023-01-16 #经典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复习好帮手 含答案可打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复习好帮手 含答案可打印

参考答案1、(1)长歌怀采薇 (2)烟波江上使人愁 (3)大漠孤烟直 (4)静以修身(5)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6)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2、B3、(1)一无所知 危言耸听(2)将“丰富情感”和“增...

2023-11-29 #经典句子

“荆楚大地红旗飘——湖北革命文物图片巡展”走进阳新 全景式展示湖北红色革命历史

“荆楚大地红旗飘——湖北革命文物图片巡展”走进阳新 全景式展示湖北红色革命历史

...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争取和迎接全国解放”五个单元,突破传统的依托单个馆馆藏革命文物办展览的有限模式,首次将全省的红色革命文物有机串联在一起,系统讲述湖北境内发生的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2024-01-12 #经典句子

随着造句和解释

随着造句和解释

...,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出自: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富饶的西沙群岛)2、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出自: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

2023-05-25 #经典句子

不怕造句和解释

不怕造句和解释

...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出自: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冀中的地道战)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出自: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2023-02-0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