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焉得仁 都解错了

时间:2007-10-31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令尹子文,是个传奇人物。生于公元前708公元前765年,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令尹子文,是个传奇人物。生于公元前708-公元前765年,比孔子早一百多年。著名的楚国宰相,历经三任。对楚国强大作出重要贡献。

之所以传奇,因此人乃私生子,被抛弃云梦泽荒野,被老虎喂养,后做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

子张问,子文三次做令尹,也没有喜色,三次被罢官,也没有生气,而且还把自己所做令尹的政事,都要一一告知新来的令尹,这个人怎么样?

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孔子说,这个人对国家很忠诚,或者说对自己的职位很忠诚。子张又问,仁不仁呢?孔子说,未智,怎么会得到仁呢?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易经玄通

崔子杀齐国君主,陈文子有马四十匹,都丢掉逃跑了。到了其他国家,说,和我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又到一个国家,又说,和我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子张问,陈文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很清醒。子张又问,仁不仁呢。孔子说,未智,怎么得到仁。

两个故事的具体背景我就不详细解释了,有兴趣的可自行查找资料。

这两个故事的难点在于一句话,未知,焉得仁。

我还记得《论语》5.8,孟武伯问仁,孔子一连说了四句不知其仁也。

这里问仁,孔子说,未知,焉得仁。说了两次。

历来的注解都按到了令尹子文以及陈文子的头上。歪了。全错了。

这里,和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毫无关系。显然,令尹子文和陈文子都是仁人志士,都属于君子。凡是君子,皆为仁者。这是我说的,到哪里都是这个道理。所以问一个人仁不仁,基本是废话,就看他是不是君子就可以了。

未知,焉得仁。若是翻译精确,就是,未得智,焉得仁。

这里的知不是知道的意思。而是智的意思。这是显然的。

智和仁是一对范畴。我不止一次说过。

在《论语》中,多次出现知和仁并列的情况。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在《中庸》中也有,如,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在《周易系辞传》中,也有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这里的藏诸用,即是藏诸智。

而且周易这句话也说清了本篇文章仁和智的逻辑关系。

用仁即是智。所以《中庸》也言,力行近乎仁。

智是不显的,所显都是仁这才是最高明的做法,也是儒家的义理所在。

若是显智藏仁,单纯的用智而舍去仁,则是舍本逐末,所作所为必然有一天会遭到反噬。

孔子之所以说未智。就是说智都不明,如何能明仁呢?

因为仁是内在的,是无法探知的。是属于人心的东西。不可能把人心拿出来看看有没有仁。

同样的道理,就好比果实的种子,若是想看看这个果实的果仁好不好,就要打开外壳,但是一旦打开外壳,这个果仁也就基本作废了,不能再生物了。有人说,可以发芽的。我说的果仁并非是那个果仁,而是果仁中的那个仁。

因此,想要明仁,一个是从此人行为得知,在一个就是从智得知。

用智即是仁。因此,看一个人是不是仁,就要看这个人做事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和目的是不是都符合仁。符合仁,就可以知仁不仁了。

这个做事的方法,手段,以及目的,就是我们所言的智。

因此智和仁的关系也好比我们现在所言的动机和行为的关系系。

其中动机就是那个仁。行为的方法,方式,手段就是智。

动机是不明的。但是行为的方法,方式,手段却都是可以看见的。

因此,就可以从行为的方式,方法,手段来探知这个人的动机是善还是恶。这在法律法理上经常见到探讨此类的问题。

所以,孔子说未知,焉得仁。这个逻辑在这里。是在教育子张如何辨析仁和智的关系。这也是子路所言的,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得闻的一个原因。也可以说有人没有悟到这个性与天道。

这个仁和智是对子张说的。这一点要清楚。和故事的两个主人公令尹子文以及陈文子,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焉得仁 都解错了》,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解读:管氏而知礼 孰不知礼?

《论语》解读:管氏而知礼 孰不知礼?

子曰:“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字...

2014-11-09 #经典句子

《论语解读》: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 焉得知?

《论语解读》: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 焉得知?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4.1字词解释“里”是邻里,本来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就是居住的意思“里仁”就是跟仁作邻居,跟仁住在一起“择”是择居的意思“处仁”就是与仁相处“焉”是疑问词“焉得”...

2015-06-06 #经典句子

《论语》:越厉害的人 杂念越少 越有本事

《论语》:越厉害的人 杂念越少 越有本事

文一藻《论语·公治长》有这样一段话: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我没有见到刚强的人。”有人就搭话说:“申枨不算吗?”孔子对曰:“他贪...

2010-07-28 #经典句子

励志古文座右铭

励志古文座右铭

...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2023-08-16 #经典句子

国学经典 至少背下这些句子

国学经典 至少背下这些句子

...刚。——林则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023-06-01 #经典句子

四书五经名句起名:自带香气的女孩名字 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四书五经名句起名:自带香气的女孩名字 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华,能够勇敢奋斗、大展宏图、云程万里。2. 水乐出自《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女孩子都是水做的,所以将水字作为女孩子的名字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3. 言一出自《论语》: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言一...

2014-03-31 #经典句子

「素材」中国古代名言名句精选

「素材」中国古代名言名句精选

...相反的方面转化。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使他的工具锋利。由此可知,一个人要想胜任工作,必须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11. 躬自厚...

2023-08-29 #经典句子

国学经典名句200句 绝佳的写作素材!(必看)

国学经典名句200句 绝佳的写作素材!(必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46、...

2022-12-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