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接受中国环境报专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生态强省打

时间:2016-01-23

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到吉林省考察,对吉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吉林全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

吉林省委书记 景俊海

吉林省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理论之源、动力之源、方法之源,推动深思细悟、细照笃行,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开辟的生态文明道路奋力前行,不断推动开创美丽吉林建设新局面。

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到吉林省考察,对吉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吉林全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尤其是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省以来,为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吉林省委召开十一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强省建设工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也是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吉林省作为生态资源大省,将如何谋划好“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何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吉林样板?记者专访了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景俊海。

中国环境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吉林省考察,都对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请您谈谈吉林省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

景俊海: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和真理力量。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五年三次视察吉林均着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肯定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明确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吉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之路要坚持走下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尤其要保护好黑土地、长白山,把这笔无价的财富保护好,留给子孙后代”,这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吉林省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理论之源、动力之源、方法之源,推动深思细悟、细照笃行,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开辟的生态文明道路奋力前行,不断推动开创美丽吉林建设新局面。

一是抓学习,坚持深学细悟、学用结合。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案头卷、工具书、必读本,严格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通过省委常委会会议、领导干部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专题研讨班等多种形式,分阶段、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一系列学习贯彻活动,推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主体班次“必修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切实增强自觉践行的原动力。

二是深谋划,强化顶层设计、跟踪落实。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逐条逐项进行梳理,纳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总施工图”“分施工图”机制,以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五化”工作法层层推动落实,确保上下贯通、一抓到底、形成闭环。对标对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审视、完善、提升吉林生态环保工作思路举措,制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谋划一汽新能源汽车、西部“陆上风光三峡”、东部“山水蓄能三峡”、万里绿水长廊、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一批重大绿色发展项目。今年7月28日,省委召开十一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强省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系统形成了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更好、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更优、城乡人居环境更美、绿色发展创新活力更足、区域生态安全系统更稳的生态强省目标。吉林省还确定每年9月26日为“吉林省生态日”,凝聚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广泛共识和磅礴力量。

三是压责任,推动领导带头、上下联动。调整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省生态安全工作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省能源安全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把生态环境成效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88项指标体系的子目标,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组织修订《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法》,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评,进一步夯实各地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

四是强攻坚,突出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始终把解决吉林生态突出问题作为检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努力向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交出满意答卷。强力推动东辽河流域治理,130个先期实施项目全部建成,6个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并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强力推动查干湖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2020年整库区水质达到Ⅳ类,氟化物浓度同比下降20%以上;强力推动长白山违建高尔夫球场和别墅问题整治,高尔夫球场和187套违建别墅全部拆除,704公顷违规建设用地全部收回,生态修复240公顷;强力推动黑土地保护,制定出台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与中科院联合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常态化举办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把每年7月22日设立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坚决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中国环境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和改革措施。吉林省接受历次督察后,有何体会?

景俊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制度安排。“十三五”期间,吉林共接受两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我们坚决把接受配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采取省委常委包地区、省政府领导包部门的“双包保”机制,高位、精准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67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或基本完成64项,剩余3项长期任务正在按序时要求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辽河专项督察5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或基本完成50项,剩余1项长期任务正在按序时推进;交办的14216件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已办结14191件,办结率99.8%。在接受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中,我们由衷感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政治体检”,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提供了强大推力。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情况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督促指导各地党委、政府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主动聚焦调标、校正偏差,不断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把脉会诊”,为我们立行立改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难得机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狠抓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以督察问题整改助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督促指导各地集中攻克了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精准开方”,为我们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高度关注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去产能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情况,推动各地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制度温床”,为我们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格局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注重标本兼治、立足长远,督促各地巩固提升整改成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健全责任、监管、市场、信用、法规政策等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构建了党政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治党利器”,为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弘扬优良作风提供了重要抓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始终坚持“严”字当头,紧盯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和“一刀切”等突出问题,通过边督边改、案例曝光,有效传导压力,形成警示震慑,倒逼各地把功夫下在平时,推动“严新细实”蔚然成风,加速了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效能提升。

中国环境报:“十三五”期间,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不足?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景俊海:“十三五”是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期,也是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攻坚期。五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推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具体可以概括为“五个持续”。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降至31微克/立方米,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有望超过92%;地表水“十三五”48个国考断面全面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3%,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土壤环境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2%,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今年1-8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7.6%,“吉林蓝”成为生活常态。

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完成全省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部淘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1159台。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全量化处理模式,基本遏制秸秆露天焚烧问题,从今年秋季开始实施全域禁烧。全省6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具备一级A处理能力,重点镇和重点流域常住人口1万以上的114个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持续推进“十年绿美吉林行动”,深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启动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0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2%,湿地有效保护率达到47%。

三是绿色发展动能持续壮大。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发展生态旅游、冰雪旅游、避暑休闲旅游和医药、康养、人参、食品、林产等绿色产业,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谋划打造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2018至2020年,淘汰煤炭871万吨、电力21.8万千瓦、炼钢80万吨、轧钢30万吨、水泥80万吨、造纸7.85万吨。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17%和25.24%。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去年全省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长37.2%,新能源客车占新增、更新公交车的95%。持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探索建立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化肥、农药总用量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2018至2020年全省农膜回收率达到91.3%。

四是系统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组建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加快理顺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深入实施环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生态补偿等领域制度机制改革,推动“放管服”改革服务吉林绿色发展取得实效。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编制完成全省“三线一单”,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有效落实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制度,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五是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凸显。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充分发挥我省气候、森林、湖泊、湿地、野生动植物等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时旅游,深度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做精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和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打造“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和“清爽吉林·22度的夏天”两大旅游品牌,推动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存在诸多短板不足,与党中央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还需进一步稳固。虽然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没有根本缓解,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基础不够稳固,水生态建设恢复刚刚起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亟待有效控制,治理保护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二是环境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健全。受发展水平和财力水平限制,我省环境基础设施投入能力还不足,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等环境基础设施亟待完善,污水收集率不高、雨污合流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个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受建设规模、厂网不匹配等因素影响运行不够稳定。

三是绿色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绿色产业整体规模偏小,清洁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尚未成为主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生态环境隐患还需进一步化解。由于历史布局原因,我省石化、化工等产业大多沿江沿河,虽然近年来我省实施了搬迁改造,但仍有部分企业近水分布,存在着较大的环境风险隐患,加上随着新一轮产业转移,有些化工产能存在向我省转移的趋势,加剧了环境风险防范压力。

五是生态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还没全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等改革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新领域、新课题的研究还不深入,生态修复和治理系统观念仍待增强,统筹推进市场化激励、行政执法的力度亟待加大。

下一步,我们将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落实,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谋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生态强省建设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

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认真抓好生态强省建设各项任务落实,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尽快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厚植吉林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二是打造高质量生态经济发展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全方位全链条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壮大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做优做强绿色农业“吉字号”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冰雪、避暑“双品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努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三是构建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突出抓好秸秆、燃煤、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统筹实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管理。到“十四五”末,全力向优良天数比例95%冲刺,并大幅提高优等级天数的比例。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优于国家考核要求,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四是构筑稳固生态系统安全体系。持续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黑土地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江河源头区涵养林、万里绿水长廊、林草湿生态连通等重大工程建设,夯实全省生态环境稳固安全基础。

五是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度,健全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和跨地区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绿色发展政策措施,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加快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中国环境报:今年7月28日,吉林省委召开十一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强省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请您谈谈通过这一决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景俊海:吉林作为生态资源大省,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坚决扛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的最直接体现。

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具备了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大生态支撑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起点、新征程上推动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到更高位置、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再认识、再深化、再提升、再发展。为此,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一周年之际,为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厚植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吉林样板,吉林省委以全会作出《决定》的形式,对加快建设生态强省进行安排部署。我们感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局的战略意义。

第一,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担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根本方向指引和方法集成。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建设成绩的取得,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运筹帷幄,就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推动建设生态强省,就是要持续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吉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这是我们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政治责任的现实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吉林东部长白山区林海茫茫,是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中部松辽平原沃野千里,是国家粮食主要产区;西部草原湿地河湖纵横交错,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推动建设生态强省,就是要以保护优良生态为己任,推动一以贯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守护好吉林大地的绿水青山黑土地,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好空气,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这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是我省最突出的优势、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品牌,其中蕴藏巨大价值增量、动能增量、品牌增量。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包含绿色发展等诸多内涵的发展,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发展。我们推动建设生态强省,就是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将自然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有效支撑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第四,这是我们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行动。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我们推动建设生态强省,就要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生态惠民、利民、富民成效更加显著,让良好生态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最靓丽底色。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年10月21日 一版要闻)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接受中国环境报专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生态强省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