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江南物语|清朝首揆于敏中童年在宣平

时间:2024-01-12

然而,宣平弹丸之地,偏处一隅,知名度实在太低,张廷玉等明史·徐阶列传虽未提及徐阶在宣平,但好歹还模糊记载了他在宣平周岁坠枯井三日而苏与五岁过括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6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沈志权

古宣平县署还真是块风水宝地,大明首辅徐阶从这里起步(见本报10月31日晚潮专栏《大明首辅徐阶与宣平》)后200余年,清代乾隆朝文华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汉臣首揆于敏中也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启蒙教育。然而,宣平弹丸之地,偏处一隅,知名度实在太低,张廷玉等《明史·徐阶列传》虽未提及徐阶在宣平,但好歹还模糊记载了他在宣平周岁坠枯井三日而苏与五岁过括苍坠崖挂树不死的行迹,而赵尔巽《清史稿·于敏中列传》却没有记载于敏中在宣平的半点痕迹。

于是,后世介绍、研究于敏中者,或空缺其童年,或胡编一通,尤其是网络文章。如百度“于敏中”条:“于敏中幼承家学,天资聪慧,五岁启蒙,力学《四书》。其母亲课读甚严,经常立在窗下屏息静听其读书。祖父于汉翔亲授《大学》章句,使之能依集注解不谬。于敏中10岁时即通读《五经》,认真评点。”其注释说是依据《清史稿·于敏中列传》,但我查阅检索《清史稿》于敏中本传再三,就是找不到条目所述内容。其实找不到出处,也并不奇怪,因为此时的于敏中根本不在江苏金坛老家“幼承家学”,而是远在数百里外的浙江宣平县署接受三位塾师的启蒙教育。

光绪宣平县署图。

于敏中(1714-1780),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人。清乾隆二年(1737)丁巳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其父于树范,清康熙乙酉年(1705)应试六郡才俊试,钦取一等,召入内廷供奉,充武英殿纂修,参与编修《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子史精华》等书。

据光绪《宣平县志》载:江宁金坛人于树范于康熙末年(约1717年左右)至雍正五年(1727年)任宣平县令,随同到宣平的还有他的弟弟于枋和年幼的儿子于敏中俩兄弟。对此,于敏中在其著述中亦曾多次提及:“余先大人出宰是邦,携予抵任所,遂从游于郑且庵先生之门”(《重修曹门郑氏宗谱序》);“幼时先严赠公出宰宣阳,随任十载,与诸君子游,皆名士”(《郑康成世长兄传》)。“宣阳”即宣平,在宣时间是“随任十载”。由此可见,于敏中4岁左右离开金坛,随父到宣平,此后十年间,在宣平师从郑且庵等先生接受启蒙教育及科举应试教育。

于敏中图像。

在宣平十年,于树范先后延聘了三位塾师,在县署内设堂为于敏中兄弟授业。据吴金宣主编《武义县宣平地方历史文化丛书》考证:于敏中在宣平的第一位老师是俞源的俞文焕,第二位老师是宣平望族午溪郑氏家族的一位名儒——郑之鳌,第三位老师是前湾的潘士纬。而这三位先生都是当时名满宣平的饱学之士,光绪《宣平县志》载:

“俞文焕,字暗章,号居易斋,幼岐嶷,究心经史,试辄冠军……乾隆甲子岁贡,授江山教谕。

“郑之鳌,字士挺,号且庵,贡生。闭户教读时,艺力追先辈,亦能诗,时得警句。魏侯侪周赠‘有果能此道,宗前辈,始可与言’,许郑生之句。所著有《竹箭集》、《怀松轩草》等帙。

“潘士纬,字拱宸,廪生,经魁文韬次孙,性笃孝友,力学好古。师梁玑辰,文词日益工。于邑侯(树范)延入内暑训其二子,次子敏中于乾隆丁巳大魁天下。”

于敏中天赋异禀,读书过目不遗,又得名师授业,学业大进,十多岁即通读四书五经,且擅诗词文赋。每有课业,于敏中才思敏捷,下笔惊人,业师大为称奇,民间亦传为“神童”。时至今日,宣平民间仍流传着一则关于于敏中的神奇传说:相传于敏中幼时,经常会到迎恩门外三元宫的塾学去与年长的学生切磋学习心得,每经过城隍庙门口,泥塑木雕的城隍老爷都要诚惶诚恐地恭立迎送。后来城隍老爷只得托梦于树范说:“请状元郎少过吾家门前,免得折腾老夫。”但去塾学只此一条路,于树范于是在城隍庙门前修建了一堵半封闭的照壁,把路引到照壁外,从此于敏中去塾学才不再惊动到城隍老爷。而光绪《宣平县志》“灾祥”卷“祥异”类也有类似的记载:“康熙间,县令于(树范)以事诣城隍庙揲茭,夜梦神,语云:‘有状元送汝,盍赋归来乎?’既寤,未解。罢归十余年,子敏中乾隆丁巳大魁,始验其兆。”所谓城隍老爷托梦云云,虽说纯属无稽之谈,但从中也可看出“神童”于敏中在宣平的影响之大。

雍正五年(1727),于树范“因事罢归”。14岁的于敏中在宣平完成了启蒙教育并夯实了科举应试基础知识后,随父回到老家金坛。雍正七年(1729),16岁的于敏中应江宁乡试,中式为举人。乾隆二年(1737),24岁的于敏中参加丁巳恩科会试,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乾隆帝赏识,直懋勤殿,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成为当朝第一权臣,深得上眷。作为正总裁官之一,于敏中还为总理编纂《四库全书》作出诸多贡献。

于敏中状元及第步入仕途之后,未忘宣平的师长、同窗及故友。他亲笔手书“佑启堂”匾额,以赠恩师俞文焕;应同窗好友郑启周(时任嘉兴训导)之邀,为宣平曹门望族郑氏作《重修曹门郑氏宗谱序》;还为郑之恒(字锡公)和郑又元(字康成)分别撰写了《锡公传》和《郑康成世长兄传》。其中,《重修曹门郑氏宗谱序》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于敏中《重修曹门郑氏宗谱序》。

“宣阳郑氏,聚族而居于县治者三,而午溪曹门其最也。余先大人出宰是邦,携予抵任所,遂从游于郑且庵先生之门。尔时,郑君启周与族叔翼臣辈来署就课,与同笔砚者久之。一日,至启周宅,过郑氏庙门,见其规模宏敞,因入其堂而式瞻焉。上列神龛,昭穆秩如也。堂名观德,忠厚贻谋也。中树一额曰‘彝伦攸叙’,又颜以‘肃雍’二字。观于此者,郑氏爱亲之意亦可以想见矣。戊辰春,余承命视学两浙,适启周亦司训嘉禾,校士之暇,启周出手录宗谱一编,征序于余。余见宗工巨匠详哉!言之奚以复赘?援笔成五律一则,以为郑君赠,其额联曰‘衡文新雅化,通德旧书声。’迄于今,南北迢递,予忆郑君亦惟悠游林泉已耳。不谓此翁矍铄,复慨然有事于修谱,与族人议,既定。回念与余嘉禾晤对之欢,总欲以余言为重。噫!余言亦曷足重哉?独念千里邮书,读其词,不啻依依如前日事也。况余学于郑氏之门,世谊久且不谖,余又何辞?夫惟源远者流长,淤泥不染;根深者叶茂,蕃衍而盈。……”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于敏中对宣平的一往情深。因为在这里,有他所敬仰和感恩的老师,有他所怀念的“与同笔砚者久之”的同窗,有他珍视为“世谊久且不谖”的郑氏故交,有他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而所有这些,都化为他心灵深处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宣平,是于敏中蒙昧开启的地方,是他人生启航的始点。

作者简介:沈志权,教授,发表或出版小说、散文、文论、专著200余万字,现居杭州。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江南物语|清朝首揆于敏中童年在宣平》,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ヽ堇梦何夕2024-01-18 22:35ヽ堇梦何夕[天津市网友]203.33.185.175
    @齐鲁清朝首揆于敏中在江南物语中的童年经历带给我很多思考,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探讨深入人心。
    顶7踩0
  2. 齐鲁2024-01-17 14:15齐鲁[湖南省网友]43.249.123.128
    江南物语透过清朝首揆于敏中童年的故事,让我对于那个时代的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顶7踩0
  3. frf2024-01-16 05:56frf[河北省网友]103.41.165.232
    江南物语中对于清朝首揆于敏中童年在宣平的描述非常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顶10踩0
  4. 美姿义乳2024-01-14 21:37美姿义乳[重庆市网友]103.13.198.182
    清朝首揆于敏中的童年经历在江南物语中揭示出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和挑战。
    顶2踩0
  5. 80分幸福2024-01-13 13:1880分幸福[甘肃省网友]218.249.33.108
    江南物语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清朝首揆于敏中童年在宣平的故事令人动容。
    顶0踩0
相关阅读
话说方言——吴语

话说方言——吴语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9000多万。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

2024-01-07 #经典句子

京华物语⑤|铅笔画下的老北京胡同 美翻了!

京华物语⑤|铅笔画下的老北京胡同 美翻了!

...是那些充满市井烟火气息的胡同和四合院。第五期“京华物语”栏目,我们从画家况晗作画、陆原撰文的《树影 鸽子 人:胡同北京的生趣与乡愁》中摘取了精美的图文,透过它们,仿佛可以瞬间穿梭回到那个昔日的北京城。这...

2007-03-01 #经典句子

武侠宇宙中的杭州 就是漫威宇宙里的纽约 | 杭州文学物语

武侠宇宙中的杭州 就是漫威宇宙里的纽约 | 杭州文学物语

...打趣:要是郭靖、杨康平安在杭州出生,无忧无虑成长,江南七怪自然也不会前往大漠。要是没有郭靖和七怪相助,铁木真就会死在扎木合他们手里,蒙古各部也就不能统一。蒙古不能统一,也就不会有什么西征。火药就不会传...

2023-09-16 #经典句子

星空物语//古风唯美句子 哪些触碰到了你

星空物语//古风唯美句子 哪些触碰到了你

...睛甚是好看,没有风也没有月,没有星星亦没有我。9、江南烟雨,我自是愿为风露宵立,皆因你,梦里相依。10、托白云送去我绵绵不断的思念,托清风送去我轻轻的祝福。11、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

2023-01-08 #经典句子

“明朝昏君多 清朝鲜有昏君” 这句话误导了大家多少年

“明朝昏君多 清朝鲜有昏君” 这句话误导了大家多少年

...,清朝皇帝不容易啊,建一两个避暑山庄怎么了,下几次江南怎么了?清朝的皇帝还是很接受大臣的意见的,比如那些汉臣们有什么意见可以提,说点好的,不然那边的宁古塔正缺劳动力呢!明武宗想去南方玩,结果一个身体倍...

2023-07-05 #经典句子

乾隆在路边吃西瓜 回宫后却派手下暗杀瓜农 只因其说了一句话!

乾隆在路边吃西瓜 回宫后却派手下暗杀瓜农 只因其说了一句话!

...量才多了起来。乾隆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吧。乾隆很热衷江南这个地方,曾经六下江南。而且每去一次的花费都比前一次多。乾隆每次去都光顾杭州,还再停留七到十天。以至于杭州的角角落落,乾隆都玩过。比如连龙井、西溪...

2024-01-09 #经典句子

乾隆路边吃西瓜 回宫却要派人杀瓜农 全因瓜农说了一句话

乾隆路边吃西瓜 回宫却要派人杀瓜农 全因瓜农说了一句话

...很多人都会津津乐道,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非常喜欢游览江南,一生之中一共游览了六次江南,而且每次游览江南出行的排场一次比一次大,所花费的银子也一次比一次多,甚至快把国库掏空了,也让当时的百姓们苦不堪言。而...

2020-11-30 #经典句子

袁保飞散文力作推送:江南古镇惠山游

袁保飞散文力作推送:江南古镇惠山游

江南古镇惠山游文/袁保飞编辑/磐石今年中秋节我去了江南名城无锡的惠山古镇。古镇位于京杭大运河无锡北塘段南岸,地处城市西郊的惠山之麓。惠山曾被清朝乾隆皇帝亲自御封为“江南第一山”,更是他一生七次南巡的必去...

2015-12-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