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诗词中常见的36个文化典故 助你读懂诗意中华

时间:2024-01-09

典故不仅可以使诗句表达更加形象,还让诗句含蓄典雅,别有意趣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3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来源: |易启游Xinjiang ID:xj13109918673」

典故,是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典故不仅可以使诗句表达更加形象,还让诗句含蓄典雅,别有意趣。

“双鲤”指代书信?“怀橘”指孝顺父母?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帮孩子读懂诗意中华。

1.咏絮才

《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曹雪芹《红楼梦》

2.比翼鸟、连理枝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3.莼鲈

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采薇

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5.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6.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7.请缨

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汉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8.东山高卧

《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后泛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李白《梁园吟》

9.柳营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细柳营主将周亚夫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鲍溶《赠李黯将军》

10.烂柯

出自任昉《述异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全烂了,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南冠

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骆宾王《在狱咏蝉》

12.汗青

古时写字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3.青眼

相传三国魏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憎恶的人,向上或向旁边看;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14.画眉

《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15.金乌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后以“金乌”代称太阳。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16.楼兰

汉代,楼兰国经常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用计斩杀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7.梦蝶

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亦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18.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殿中,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19.三径

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0.桑榆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影)在树端,谓之桑榆。”后比喻人的晚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1.双鲤

古人寄信,将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后代指书信。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22.黍离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诗人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岂知劳。

——许浑《故洛城》

23.献芹

也说“芹献”,出自《列子·杨朱》,从前有一个人在豪绅面前吹嘘芹菜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

24.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因名斑竹。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刘禹锡《泰娘歌》

25.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26.折腰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薪俸,去向比他官位更高的人献殷勤,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7.楚歌

《史记》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李商隐《泪》

28.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谦辞,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29.辞第

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汉武帝赏赐的宅第。后又以“辞第”比喻为国忘家。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30.鸿鹄

据《史记·陈涉世家》,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时有鸿鹄之志,后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吴潜《八声甘州》

31.抱柱

相传尾生同一女子相约桥下,未等到女子来。河水猛涨,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李白《长干行·其一》

32.怀橘

典故出自《三国志》,陆绩随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用桔子款待。陆绩将两个桔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桔子落地。袁术嘲笑客人为何将桔子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的孝心)“大奇之”。后以怀橘指孝顺双亲。

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

33.还珠

古时合浦盛产珍珠,因太守贪婪,珍珠都转到别的地方。孟尝任太守后,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34.化碧

周敬王时刘文公属下的大夫苌弘蒙冤,因忠于刘氏被人杀于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后遂以“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朱敦儒《木兰花慢》

35.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春夏季节,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清脆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后人以杜鹃叫比喻伤怀、惆怅的情感。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6.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这些典故,隐娘也只知道一些,今天又学习了一遍,诗友们,一起来学习吧!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诗词中常见的36个文化典故 助你读懂诗意中华》,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8)
  1. 荫CC2024-01-19 08:45荫CC[浙江省网友]111.75.207.74
    不愧是中华文化,充满了深邃的智慧和内涵,这篇文章简直是文化的瑰宝。
    顶4踩0
  2. 鉦鈦★ | 萝莉★2024-01-18 02:18鉦鈦★ | 萝莉★[辽宁省网友]220.155.0.84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从这篇文章里获得了关于诗词的全新认识。
    顶0踩0
  3. shmly2024-01-16 19:51shmly[湖北省网友]203.26.12.121
    @等到天蓝在看海╮这些文化典故原来都隐藏在诗词里,真的是知识的海洋啊。
    顶7踩0
  4. 等到天蓝在看海╮2024-01-15 13:25等到天蓝在看海╮[江苏省网友]203.56.187.145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感觉这篇文章就是给我量身定制的,太有意思了!
    顶25踩0
  5. 淡然,忘却2024-01-14 06:58淡然,忘却[国外网友]45.116.155.156
    @俞夫2010这真的是开了我的新世界,从来没有想过诗词里还有这么多文化内涵。
    顶0踩0
  6. 俞夫20102024-01-13 00:31俞夫2010[西藏网友]221.137.168.56
    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原来我对诗词的理解还只是皮毛,有了这些知识,我可以更深入地欣赏诗词了。
    顶0踩0
  7. 水杨花2024-01-11 18:04水杨花[香港网友]43.250.37.77
    @Sarelenya画-沙这个话题太有趣了,这些典故原来都隐藏在诗词里啊,简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
    顶0踩0
  8. Sarelenya画-沙2024-01-10 11:37Sarelenya画-沙[山西省网友]119.75.222.246
    太棒了,我一直觉得诗词中的典故很深奥,这篇文章对我来说简直是救星!
    顶0踩0
相关阅读
古诗词常见的30个文化典故 帮孩子读懂诗词名句!

古诗词常见的30个文化典故 帮孩子读懂诗词名句!

...表什么?3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帮孩子读懂诗意中华!1.斑竹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唐】刘禹锡《泰娘歌》》2.比翼...

2023-12-14 #经典句子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近现代诗词、毛泽东诗词,汲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进行深耕细作、潜心挖掘,让观众深入了解诗词有关创作背景、出处典故、文化内涵、家国情怀。注重用诗...

2007-12-28 #经典句子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解读学习古诗词的当代意义及方法研究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解读学习古诗词的当代意义及方法研究

...词大会》的命题制作,并编选、评注、赏析500余首,跨越中华3000年的经典诗词,将其记录在《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一书中。在《中国诗词大会》热播,掀起全民诗词狂欢的同时,学习古诗词的当代意义及方法,也成为大众...

2023-09-24 #经典句子

刘先银经典点说李定广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 》典藏版

刘先银经典点说李定广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 》典藏版

...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 》典藏版李鸿涛先生出生于古老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河南安阳。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怀着理想、抱负,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2022-11-30 #经典句子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完美收官 董卿教科书式唯美开场白 堪称作文典范!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完美收官 董卿教科书式唯美开场白 堪称作文典范!

...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来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品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丨第二场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曾经“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

2023-11-01 #经典句子

诗词大会主持人龙洋错用辛弃疾的千古名句 康震皱眉又遭观众质疑

诗词大会主持人龙洋错用辛弃疾的千古名句 康震皱眉又遭观众质疑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需要,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

2023-12-04 #经典句子

名著声优对话配音 春花秋月三人影诗词大会……高中语文还可这样上

名著声优对话配音 春花秋月三人影诗词大会……高中语文还可这样上

...,通过抢答的方式角逐胜负。同学们的诗情滂沛如雨,把中华的古诗词延续成一桩桩少年时光里的雅事。苏州十中金阊校区语文教科研与课程开发处主任唐岚提到,高中语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14要求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2023-11-07 #经典句子

没有正确的汉语韵律启蒙 你的孩子永远学不好诗词

没有正确的汉语韵律启蒙 你的孩子永远学不好诗词

...个寻找乐趣的小学童。其次,让孩子真正从心里萌发诗心诗意教育的根是从家延伸出来的,而家的经营关键在家长。我们陪孩子学习诗词,不仅仅是让孩子会背几首诗词,而是经由“诗词”这样一种媒介,带领孩子慢慢去认识和...

2023-09-1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