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从文献中 探究气候的变化历程

时间:2024-01-07

可是近些年冬天好像越来越暖和,越不需要穿厚夹克了,这不只是我这么觉得,朋友也有同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3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记得小时候过年时,天气总是冷飕飕,只有穿着父母亲买的新夹克,感觉特别温暖。可是近些年冬天好像越来越暖和,越不需要穿厚夹克了,这不只是我这么觉得,朋友也有同感。有人说是因为经济富裕了,大家体质增强也就不怕冷了;又有人说是因为工业发达,人口增多,高楼也多起来,因而热散不出去。

近年来,由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至少在北半球,平均温度在这几十年的大趋势是在上升中,是个大范围的变暖现象。这可就不是上面的营养丰富说或高楼增多说可以解释得通的了。于是乎各式各样的新式学说纷纷出笼,有的说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以致地表散热不良。

一、气候变迁

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增加?一定是人类工业活动为了产生能量而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所冒出来的。当然这下子那些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工业,尤其是火力发电厂。另外,也有人指出,气候本来就是变化多端的,您就是不去惹它,它自己也会一直变动,它高兴变冷就变冷,高兴变暖就变暖。

加上大气又是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它的行为顶多让您作个短期预测过过瘾,至于长期预测那就甭想了。这种说法可称为自然变率说。更有人认为,其实地球气候的变动和太阳活动的强度大有关系。众所周知,太阳活动有11年,22年等周期。

而从一些气候资料分析,也可以发现有对应的周期,而且,这些资料的时间序列和太阳活动的时间序列确实有不小的相关性。问题是,也有许多毫无相关,甚至反相关的序列。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提出一个令大多数人信服的机制,来证明这个太阳活动说。

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追究全球变暖的诱因,而是想要来谈谈气候变化这个更广泛的问题:气候变化的证据,这里所关注的时间是历史时期,也就是有人类文字记载时期的气候波动。并且要从我国历史文献中找出一些例子,作为历史时期气候变动的佐证

一般人认为在历史时期(过去几千年),气候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他们认为,把一个地方的天气纪录,例如气温和雨量统计个三十年,求它们的平均值如平均气温、平均雨量以及它们的变率,所得出来的平均气象因素,便是当地的气候。

而这个气候,人们以为是没有什么改变的,现在如此,即便几千年前也是如此。人们当然知道气候会随着地理环境变化,例如,对中国人来说,北方较冷,南方炎热,东方草木葱茏,西方流沙千里等等。但他们以为气候相对于时间则是相当稳定的。

对于住在中纬度地区的人来说,一年四季的变化不外乎是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而住在低纬度如南沙群岛,则是少寒多暖不霜天,木叶长青花久妍,真箇四时都是夏,荷花度腊菊迎年。然而,从历史文献记载中得出的气候状况,和现代的气候比较之下,可以得知,气候在历史时期的确是有波动的。

二、文献中的纪录

人类生活受到大气及气候影响的程度,可以说大到人类自己也没有感觉。因为它们已经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下意识的一部分,因而很少人会特地去注意。可是只要细心想想,不但一年四季的变化,即便每天的晴雨、气压高低、风大风小,在在都影响我们的生活与行为:心情舒畅或烦躁?是否必须带伞,或干脆不出门?要不要开冷气?

现代科技发达,都还免不了受到天气及气候的制约,在古代更是不用说了,只要留心历史文献中关于气候的记载,便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状况。以下来看一些我国历史气候记载的例子。

旱、涝:水灾、旱灾,是古代历史文献中最直接,又最重要的气候纪录。对于古代的农业社会经济而言,气候状况最好是风调雨顺,才能国泰民安。然而,历史上也有许多风不调,雨不顺的时期,这些也往往是社会的大动荡期。

中国历史上大水、大旱的记录不少。一次的黄河决口可以造成大范围的洪水,使百万人民流离失所。黄河决口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上游地区霪雨连绵,河流宣泄不及而造成。当然也有时并非是久雨、大雨,而是水利官员失职扯烂污造成的。因此,在处理这类资料时便要小心,才不会把贪官与气候潮湿这两个因素混在一起了。

比水灾还要严重的是旱灾。东亚季风气候区的特征之一是:一旦旱灾发生,灾区的范围常常比水灾要大得多。有句气象俗谚说:旱一片,涝一线,指的就是这个特征。大旱千里赤,造成的灾民可至千万。土地既不生五谷,饿死、渴死的不计其数,胆子大的就起来造反了。

中国明末的小冰川叠加关中地区连年大旱,造成李自成及张献忠聚集流民造反,终结了明王朝的政权。不但正史上有旱、涝的记载,省志、府志、县志等方志上也不少,我们也能从个人文字中看到相关记录,可以说是最方便的历史气候资料

雨、雪:历史文献中不但有水、旱灾情,偶尔也有比较详细的天气纪录。举例来说,清朝宫廷中便有晴雨录的文献,是极详细的探究每日天气纪录,其中包括晴、阴、夜晴、雾等等天空状况,风向,雨之大小及起止时刻。例如,乾隆七年五月份的晴雨米价便有:

二十日晴,东北风,戍时雷电雨起,亥时未止。二十一日,寅时雨止,阴,西南风。酉时雷电雨起,戍时止,夜阴。您如果纳闷这些气象报告是作什么用的,那背后还有更惊奇的!原来这些报告还是密折,是由皇帝委托的心腹,尤其是织造每天观测,然后按月秘密地上呈皇帝。

这制度似乎自康熙时代便开始了,目的是了解该地的晴雨收成,及粮价涨落的情况。一来可以确知社会的民情稳定与否,二来也可以察知各地督抚禀报地方税收时,有无谎报丰歉程度、中饱私囊等事情。所以,这些织造官员,除了表面上负责供应皇家所需的纺织用品之外,背地里还负有皇帝密探的责任,权势自然是不小的。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难怪曹雪芹自小对吃香喝辣的那一套繁华生活精通。有学者曾用江宁、苏州、杭州三地晴雨录的资料,参考北京的晴雨录,复原了十八世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状况,证实这些纪录古为今用的科学用途

三、气温变化

湖川封冻,在冬季较冷的地区,河川湖泊可能会封冻。像威斯康辛州,地处美国北疆,冬季气候严寒,较小的湖泊每年封冻,人车可以直接在湖面上走。但是每年封冻的期间长短不一,也早晚不一。如果有记录的话,便可以约略窥知气候冷暖大概。

麦迪逊的威斯康星大学位于美丽的门多塔湖边,而门多塔湖就保有一百年左右的湖泊封冻纪录,从这些纪录中还真可以看出这一百年来逐渐变暖的趋势!中国历史文献中也有不少河川湖泊的封冻纪录,有的在正史中,有的在方志中,也有的在私人日记里。

例如,清人谈迁在他所着的《北游录》里,就记载着他在顺治十年(1653年)7月底从杭州出发,搭船沿运河到北京。11月7日他抵达天津,而11月18日运河封冻,他只得改走陆路到北京。他在北京待到顺治十三年(1656年),阳历3月7日河冰开冻,他便搭船南返。把他记载的冰封日期拿来和现代纪录比较,便可知当时的冬季冷而长。

其他物候资料,大量的物候资料,诸如候鸟的来去日期,植物开花结果的日期,降霜、下雪之早晚,树木抽枝发芽之迟早也都与气候的寒暖干湿有关。古文献中偶尔也会有此类纪录,也可以搜集用来推测古代气候。例如,《左传》中记载:

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少皞氐以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

郯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郯子是那时的国君(子是他的爵位)。郯国的先祖少皞氏所定的官位都是用鸟的名称来称呼,所以当他被问到原因时,这位郯子就回答了上述一段话。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玄鸟氏司分者也。

玄鸟指的是燕子,即一般的家燕,分指的是春分。少皞之时,大约三千多年前,当时的气候状况是:春分时节燕子会抵达山东。可是在近代,燕子在春分只抵达上海附近而已,必须10~12天之后才会抵达山东。这也就是说三、四千年前,山东附近的气候可能比现代要来得暖和,在春分便可见燕舞晴空了。

四、总结

候鸟如此,其他的物候纪录也能用同样的理解、运用,而求得历史时期的气候状况。上面举了一些例子,指出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可以运用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搜集分析,求得历史气候的大致面目。这些历史气候的序列并不只是为了好玩,而是可以用作气候研究的验证。

现代的气候研究往往依靠大气环流模式的推算,加入某些假定的气候机制。但是,我们怎能信任大气环流模式?在相信模式的结果之前,我们要用模式去反推过去的已知气候。如果模式无法往古代推算出以前已知的气候状况,您能相信它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状况吗?从这一点便可知复原历史气候真相的重大价值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从文献中 探究气候的变化历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7)
  1. 浪沙2024-01-18 22:05浪沙[辽宁省网友]203.18.208.191
    饱受气候变化困扰的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这些文献中的内容。
    顶0踩0
  2. 伯丘万2024-01-17 05:58伯丘万[内蒙古网友]202.14.88.102
    @清城听涛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更加了解了气候变化的演变过程。
    顶0踩0
  3. 清城听涛2024-01-15 13:51清城听涛[天津市网友]43.247.94.47
    这篇文章引用了大量文献,使得研究的可信度大大提高。
    顶1踩0
  4. 無忧2024-01-13 21:44無忧[上海市网友]43.255.49.193
    通过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顶4踩0
  5. 匿名网友2024-01-12 05:36匿名网友[河南省网友]101.2.173.239
    文献中提到的气候变化历程真是令人震惊,让人感叹自然的伟大。
    顶0踩0
  6. 橘子花开2024-01-10 13:29橘子花开[北京市网友]27.155.180.137
    通过研究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发展。
    顶0踩0
  7. 黑白ㄣ之间`2024-01-08 21:22黑白ㄣ之间`[河北省网友]103.42.182.170
    这篇文章对气候变化历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很有价值。
    顶9踩0
相关阅读
大型档案文献纪录片《记忆》:第19集 吕梁山上的文艺宣传队

大型档案文献纪录片《记忆》:第19集 吕梁山上的文艺宣传队

...态等方面的档案。这些红色档案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真实映照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进一步贯彻落实...

2014-02-24 #经典句子

「走近收藏」珍贵文献展现甘肃歌谣发展历程

「走近收藏」珍贵文献展现甘肃歌谣发展历程

【走近收藏】珍贵文献展现甘肃歌谣发展历程戚晓萍百年沧桑,白驹过隙。一个世纪以前,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北大歌谣运动,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汇聚全国各界学术精英投入到民间歌谣的搜集与研究之中。受此影响,20世纪2...

2024-01-06 #经典句子

《青春之歌》——研究文献

《青春之歌》——研究文献

...,2018[9]王玉婷. 歌剧《青春之歌》林道静的角色演唱塑造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10]王杰.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缝合与裂隙——以《青春之歌》电影改编、小说修改为考察中心[J].文学评论,2018(01):212-[11]赵延红. 《青春之歌》...

2010-10-15 #经典句子

《银河护卫队》——研究文献

《银河护卫队》——研究文献

....西南交通大学,2016.[16]孙珅.多元系统理论下电影字幕翻译探究——以《银河护卫队》为例[J].校园英语,2016(07[17]候德鸷.《银河护卫队》——从“废柴联盟”到“宇宙天团”[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5(08):23-27.[18]赵炜琪. 从功能对等...

2023-12-03 #经典句子

法门寺——研究文献

法门寺——研究文献

...[16]陈祺,陈佳.法门寺及其文化景区佛教文化旅游景观表达探究[J].南方农业,2016,10(07):19-26.[17]赵婧.法门寺出土秘色瓷之“秘色”涵义再认识[J].中国陶瓷,2016,52(03):108-112.[18]路智勇.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用金装饰工艺研究[J].考古...

2014-12-24 #经典句子

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学案)

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学案)

...么样的天气。④原句: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气候。改句: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①组改动的地方有:山—峰峦,水—河川,棉花—雄狮,原句和修改句虽然都用了比喻,但就准确、生动而言,却有...

2023-02-01 #经典句子

@喜爱民歌的你 珍贵文献220余种 等你来看!

@喜爱民歌的你 珍贵文献220余种 等你来看!

...力量。讲座现场,杨红樱用生动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从写作选材中怎样了解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再到探讨现代社会中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杨红樱“童年阅读的意义”主题讲座“让孩子去图书馆、去书店,自己...

2024-01-16 #经典句子

从古人的冬季服饰 看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

从古人的冬季服饰 看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

...光大,此后它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但受到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限制,它只在西北边疆种植,因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沙大、气候干燥、沙质土壤,光照强盛,适合棉花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而沿海地区的区位条件则...

2008-03-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