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古代文化常识01:古人是如何纪年的?“花甲”跟纪年有什么联系?

时间:2024-01-07

但其实,文常在高考中,难度层级在识记级别,所以只要把知识专题化、系统化,多动脑,每天积累一点,文常跟成语一样好掌握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内容,但庞杂的内容往往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但其实,“文常”在高考中,难度层级在“识记”级别,所以只要把知识专题化、系统化,多动脑,每天积累一点,“文常”跟“成语”一样好掌握。

在这个系列里,你讲会学习到30个讲次的“古代历史文化”常识,这些都是小编老师所在研发团队多年钻研高考题、模拟题的硕果,我们将全心全意为你备考赋能助力。

第一课,我们从“年岁”开始讲起,聊聊古人是如何“纪年”的?先卖个关子,“年”和“岁”在古代其实是两个概念喔。这个我们将在“彩蛋”环节分享。

一、天干地支与天干地支纪年法

讲到古代纪年方式,不得不提用处十分之广的“天干地支”。

好,那么我们就从这里讲起吧。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一开始的“干支”很复杂,后来简化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jǐ)、庚(gēng)、辛、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丑、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

天干和地支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则,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用于纪年、纪月、纪日乃至纪时。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一个周期完了又从“甲子”开始,所以有“六十一甲子”的说法。于是乎六十岁也叫“花甲老人”。

提到“花甲”,这里讲个小故事: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应邀赴宴的人达三千九百多人。其中有一老叟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帝便以此为题,与纪晓岚对句——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乾隆出了上联。按我国古代纪年法,六十为花甲。“花甲重逢”,即两个“花甲”,为一百二十岁,三七岁月,即三七为二十一岁。这样一百二十岁,加上二十一岁,共为一百四十一岁。上联实在妙不可言。

纪晓岚思索片刻,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俗话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双庆,就是两个七十为一百四十岁,再加一度春秋,就是一百四十岁加一岁,也是一百四十一岁。对句绝妙。

二、皇帝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之事,常改元。“改元”意味着清零,汉武帝也是个“狠人”,前前后后一共改元11次(而且很多年号是底下人拍马屁拍出来的),仅次于唐高宗的14次,位列中国古代历史“改元”榜第二位。

年号一般是两个字的,比如“洪武”“康熙”。也有多个字的。如:三字的有王莽的“始建国”、梁武帝的“中大通”;四字的有唐武则天的“天册万岁”、宋太宗的“太平兴国”等;还有西夏李元吴的六字年号“天授礼法延祚”。

在大家学过的文言中,年号纪年俯拾即是: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至和”是宋仁宗的年号。

童鞋们注意喔,皇帝年号纪年法时常和干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比如:《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法。再如:《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淳煕”是宋孝宗赵眘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年号作为中国古代的创制,自汉武帝以来影响了中国封建王朝以及周边国家将近两千多年。“宣统”是中国古代历史最后一个被承认的年号。

那么,有没有哪个国家年号制度被保留下来呢?还真有。

日本,因其保留天皇制度,故年号沿用至今,2019年,日本“改朝换代”,年号由用了30多年的“平成”,改为“令和”。小编依稀记得那天不少学日语的童鞋发了朋友圈。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

刚才讲的两种纪年方式,在中国古代封建时代很常用,加之可以兼用,故在文言文中“出镜率”都比较高。

下面讲的一种纪年方式,我们读记载先秦时期的作品时,可能见得多一些,那就是王公年次纪年法。

乍看跟皇帝年号有点像,但请注意先秦时期还没有“皇帝”制度。所谓“王公年次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除此之外,古代纪年还有岁星纪年和十二生肖纪年。“岁星”就是木星,古人发现大约12年木星会出现在星空同一位置,于是把一周期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并给他们起上名字。广东民间常说的“犯太岁”就跟岁星纪年有关,这里小编就不赘述了。

今天我们讲了古代纪年的三种常见方式。开头我们问了一个问题,就是“年岁”在古代为什么是两个概念。在这里解释一下:

岁,更多是自然的节律,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是为“一岁”。而年呢,指的更多是民俗,从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谓之“一年”。所以,春节叫过年,不叫“过岁”。

是不是很有意思?

【本节课知识重点梳理】

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搭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首创,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王公年次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多见于记录先秦历史的作品。【小题检查】

说出下面文段中涉及的古代纪年方式: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2)赵朔,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史记·赵世家》)

(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答案小编会放在讨论区)

【下期预告】

古代是怎么纪月、纪日和纪时的?我们常说“三更半夜”,这是指什么时候呢?我们会在下一期作出解答,欢迎下期收听。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古代文化常识01:古人是如何纪年的?“花甲”跟纪年有什么联系?》,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9)
  1. Eva-并蒂2024-01-19 13:07Eva-并蒂[陕西省网友]124.108.43.156
    古代人的计时方式真的很有创意,我们现在可以学习他们的智慧。
    顶0踩0
  2. fanyibo2024-01-18 03:56fanyibo[青海省网友]45.114.12.252
    学到了一点古代文化常识,非常有意思!
    顶0踩0
  3. ㄣ尐浩しovё2024-01-16 18:46ㄣ尐浩しovё[北京市网友]45.123.204.161
    花甲应该是一种类似于我们现代人的“中年”的概念。
    顶10踩0
  4. 喵喵鱼2024-01-15 09:36喵喵鱼[广东省网友]42.62.180.238
    我想古人是根据天文现象来纪年的,应该是从观察星象开始的吧。
    顶18踩0
  5. 小糯2024-01-14 00:26小糯[河南省网友]103.39.205.67
    古代纪年系统真的很有趣,前人真的很聪明!
    顶9踩0
  6. 绿荫下看蓝天2024-01-12 15:15绿荫下看蓝天[安徽省网友]222.161.63.103
    哇,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古代历法的发展,真的很复杂呢。
    顶8踩0
  7. 天山脚下姑墨人2024-01-11 06:05天山脚下姑墨人[火星网友]203.11.70.77
    古代的纪年方法真的很有意思,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顶32踩0
  8. *尐倩幽幽㏕﹌2024-01-09 20:55*尐倩幽幽㏕﹌[上海市网友]203.14.33.109
    原来“花甲”是用来表示人的年龄的,与纪年是没有关系的哦。
    顶2踩0
  9. a'ゝゝ莫黎ق2024-01-08 11:45a'ゝゝ莫黎ق[重庆市网友]202.149.167.245
    这个问题我一直很好奇,古人是怎么计算年份的呢?
    顶10踩0
相关阅读
古老的“岁星纪年法” 蕴含了古人对天文物候的观察和理解

古老的“岁星纪年法” 蕴含了古人对天文物候的观察和理解

摄提,著雍摄提格,玄黓困敦,这些古里古怪、佶屈聱牙的词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2023-10-28 #经典句子

隶变 是对大篆的一种革命 开启今文字新纪年

隶变 是对大篆的一种革命 开启今文字新纪年

隶书源于战国时期先秦,发展于秦,兴于西汉,盛于东汉

2010-01-01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歌诀汇编(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歌诀汇编(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歌诀汇编古代文化常识歌诀上三皇五帝古中国,六合八荒定九州。炎黄二帝华夏肇,承天景命行禅让。土社谷稷有江山,左昭右穆建宗庙。牺牲

2024-01-19 #经典句子

高考文言文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以及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

高考文言文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以及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

如果不懂这些常识,就会影响我们对于阅读文段意思的准确理解;如果了解这类常识,就会帮助我们对文段的理解请从古代文化常识的角度选出下列与其他三项不

2023-07-14 #经典句子

「精练」部编版2021年中考九年级语文文学文化常识总复习题

「精练」部编版2021年中考九年级语文文学文化常识总复习题

A.沁园春·雪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022-12-04 #经典句子

「知识」中考文化常识梳理

「知识」中考文化常识梳理

表面上看,题型比较单一,实际上考查内容却很丰富

2023-06-20 #经典句子

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之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之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

2010-05-24 #经典句子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训练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训练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2022-11-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