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纣王为何杀比干 让周文王食子?原来都与“圣人”二字有关

时间:2024-01-06

所谓忠言逆耳,因此谏的时候就存在生命危险,历史上因谏而死之人数不胜数,但其中最早的、最为惨烈的莫过于比干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4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数千年来,中国文人有一个风骨,就是敢于“谏”,方式可以婉转迂回、也可以直截了当、乃至可以骂谏,目的都是为了劝说君王。所谓忠言逆耳,因此“谏”的时候就存在生命危险,历史上因“谏”而死之人数不胜数,但其中最早的、最为惨烈的莫过于比干。

据《殷本纪》记载,纣王荒淫无度暴虐天下,微子、箕子、祖伊等先后劝谏,但纣王不听劝告,比干说“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于是冒死直谏,这激起了纣王的怒火,他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就将比干杀了,观看其心脏。因此一般认为比干是“因谏而死”,死得伟大死得壮烈,由于这一事件,比干得到敢于直谏与千古忠臣的美名,青史流传,成为后世的楷模。

然而,史书还有当时臣子直谏纣王的记载,语言之激烈犹如海瑞直谏嘉靖说“嘉靖嘉靖,家家(穷得)干净”。大臣祖伊说“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纣王你的罪过太多,又高高在上,还能指望上天保佑你吗?还有“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百姓没有不希望你灭亡的,都在呼喊“老天怎么不显灵呀”,如今老天惩罚没有降下来,你准备怎么办?像祖伊这样谴责加诅咒的直谏力度,基本上古今罕见,乃至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比干直谏的力度不太可能超过祖伊的。既然如此,为何纣王不杀更“嚣张”的祖伊却残忍地杀了叔叔比干?难道比干言辞真的是比祖伊还要激烈?

商朝晚年,虽说纣王在军事上还取得了不少胜利,尤其在攻打东方夷人部族时俘获无数,但由于天灾不断与纣王谎言无道,导致民生凋敝,百姓水深火热,诸侯离心离德,与之对应的是周人部落实力越来越强,对商王朝造成了严重威胁。

于是,微子(纣王哥哥)劝说纣王改过自新,在遭到拒绝后,曾去找箕子与比干商量,探讨何去何从。箕子认为不如逃离,他还劝说微子也离开朝歌,后来箕子离开,在朝鲜半岛建立了箕子政权。但当时比干一言不发,从他劝谏纣王的行为来看,他是主张留下了。尤为微妙的是,比干包容了箕子的“逃兵”行为,并未加以谴责,因此可见比干为人宽容、有涵养,而非一个脾气暴躁、语言偏激之人,否则必然要与箕子争论。由此不难得到一个推论,比干向纣王“谏”时,言辞不会过于激烈,力度更不可能超过祖伊。

既然如此,为何纣王能容忍大臣祖伊,却不能容忍叔叔比干呢?其实,纣王说的“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这一句话已经揭开了真相。

一般来说,领导有四种:庸才却能容人,庸才不能容人,干才却能容人,干才不能容人。其中,庸才与干才是相对于大臣的,有时大臣越能干就越显君王平庸,有时大臣越平庸就越显君王能干。

以《殷本纪》记载来看,纣王属于“干才但不能容人”的类型,自以为是犹如后世的项羽,司马迁介绍纣王时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前一句说的是纣王文武双全,后一段话却是说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人都比不上他,纣王狂妄自大可见一斑,自然也就很难容忍臣子比他智慧、名声比他高了,因此纣王是一位嫉贤妒能的君主。

纣王对比干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因此,比干在当时应该有“圣人”之称,在河南卫辉流传了很多比干爱国为民的传说,也可以佐证比干在当时应该具有非常高、非常好的名声。毫无疑问,比干名声越高,纣王越不高兴,当比干有“圣人”之称时,估计纣王已经怒火中烧了,连他都没有“圣人”之称,而臣子却有“圣人”之称,是可忍孰不可忍!

对于纣王的心理,比干肯定比较了解,所以一直不愿做出头,不给纣王抓住杀他的机会,但随着局势变化,国势危如累卵,大臣或逃或叛,商朝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时,比干抛弃个人生死向纣王直谏,或许是正好是一次除掉比干的机会,或许又兼有国将不国下的恼羞成怒,于是纣王就将比干给杀了,满足其“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的虚荣心。

纣王对“圣人”之称的嫉妒,是他杀比干的关键原因,而不是无聊地想看一看七窍玲珑心,不杀直谏力度更大的祖伊,是因为祖伊没什么太高的名望,之所以这么判断,还有一条历史可以给予佐证。

当时,商朝以西伯昌(姬昌,后来的周文王)、九侯、鄂侯为三公,纣王杀了九侯、鄂侯后,“西伯昌闻之,窃叹”,姬昌暗地里发了几句牢骚,这肯定不是什么罪过,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崇侯虎知道后告诉了纣王,然后纣王就将姬昌囚禁在了“羑(yǒu)里”。如果以正常逻辑来看,纣王明显过于敏感了,但如果以《史记正义》引用的东汉皇甫谧《帝王世纪》中的记载来看,那么就符合纣王的性格逻辑了。

纣王囚禁姬昌前,长子伯邑考已在商都做人质,职务是为商纣王驾车。纣王囚禁姬昌后,就将伯邑考烹杀,做成肉羹送给姬昌时说“圣人当不食其子羹”,即真正的圣人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但姬昌却忍痛吃下了,于是纣王说“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然后就释放了姬昌。这一记载还是比较可信的,因为《殷本纪》中纣王“见礼眼开”地放了姬昌,与之前对他的“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等评价不太符合纣王性格逻辑,相反《帝王世纪》中的记载无疑更符合纣王性格。

也就是说,当时姬昌有“圣人”之称,这让纣王非常不爽,于是找了一个理由将他囚禁,然后用姬昌吃不吃伯邑考的肉羹来衡量他是不是圣人,结果是姬昌吃了,纣王由此认为姬昌不是圣人,而周国又是一个实力较强的诸侯,不能轻易挑起战争,于是就将姬昌放了。当然,糖衣炮弹与姬昌吃下儿子肉羹可能都发生过,但纣王释放姬昌的关键原因应该是后者,糖衣炮弹只起到润滑剂作用。

总之,纣王杀比干的深层次原因,不是比干犯颜直谏,也不是他充满恶意地想看一看“圣人的七窍玲珑心”,而是比干“名高震主”,与比干一样的是姬昌,不过姬昌通过食子来自污名声,由此逃过了一劫。

不过,尽管比干因圣人之名而死,但他的死也成就了他的圣人之名,刻下了敢于直谏的忠臣形象,至今美名流传。至于姬昌,如果不是周国灭了商朝,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估计“食子”一事会让他在历史上留下极其丑陋的形象。

参考资料:《史记》、《帝王世纪》等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纣王为何杀比干 让周文王食子?原来都与“圣人”二字有关》,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6)
  1. 傲骨2024-01-18 07:59傲骨[黑龙江省网友]183.95.241.111
    @飞乐历史的镜子永远照耀着人性的黑暗面。
    顶0踩0
  2. 飞乐2024-01-16 07:35飞乐[宁夏网友]43.241.115.224
    圣人之道,终究能战胜一切邪恶。
    顶1踩0
  3. 黎開一夏2024-01-14 07:11黎開一夏[湖南省网友]43.246.5.107
    周文王得力于天道,在纣王极端专制下历尽磨难。
    顶0踩0
  4. 东旭2024-01-12 06:47东旭[宁夏网友]203.160.106.180
    纣王之暴行,不忠不孝,败坏了帝王风范。
    顶2踩0
  5. 只爱冰心2024-01-10 06:24只爱冰心[广东省网友]180.94.58.30
    这就是权力腐败的典型案例,可悲可叹。
    顶5踩0
  6. 理性与感性2024-01-08 06:00理性与感性[贵州省网友]103.227.199.62
    纣王真是太无道了,连忠臣都不放过!
    顶0踩0
相关阅读
周文王姬昌的河南情怀 辞世前最后一句话 竟与这个城市有关

周文王姬昌的河南情怀 辞世前最后一句话 竟与这个城市有关

周文王姬昌的河南情怀,辞世前最后一句话,竟与这个城市有关周文王姬昌,是《易经》的“三圣”之一,生前曾在河南鹤壁(朝歌)、安阳(羑里城)等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文王,在纣王失政,遭奸臣小人的陷害下...

2023-12-19 #经典句子

纵横全历史| 伯邑考 管叔鲜 周公……周文王儿子为啥不是一个姓

纵横全历史| 伯邑考 管叔鲜 周公……周文王儿子为啥不是一个姓

...子、演绎了伏羲八卦的传奇人物、周朝的圣人+明君,周文王的身上有着太多耀眼的光环!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们也不遑多让。姬发重用贤能,开伐纣大业;周公摄政开疆拓土,制定礼乐制度;即使最不济的管叔鲜也不甘示弱...

2011-02-26 #经典句子

比干挖心后 明明可以活着 为何见到卖菜妇人说一句话就死了?

比干挖心后 明明可以活着 为何见到卖菜妇人说一句话就死了?

大家都知道,商纣王发明了筷子,才让我们现在人的生活如此便利,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很多地方,可是他也是商朝亡国之君,他推行的暴政到现在人们听说了都觉得很是惶恐,最后是周武王一路上去讨伐纣王,纣王在鹿台上自...

2015-09-13 #经典句子

比干被挖心后 明明已活了下来 为何却被卖菜妇人一句话夺去性命

比干被挖心后 明明已活了下来 为何却被卖菜妇人一句话夺去性命

...,微子,箕子以及比干。三贤皆是殷商贵族,也皆都对商纣王忠心不二。但商纣王沉迷酒色,疏远大贤,反而亲罪奴,施暴政。三贤皆都曾直言进谏,最后的结局也大都是心灰意冷。箕子见商纣王日渐暴虐,害怕自己被害,于是...

2024-01-02 #经典句子

崇侯虎第一个就想除掉周文王:报应不爽 出狱后文王第一个灭了崇国

崇侯虎第一个就想除掉周文王:报应不爽 出狱后文王第一个灭了崇国

崇侯虎第一个就想除掉周文王,他对纣王说:“西伯侯现在声名赫赫,边国诸侯都不敬大王您,而去崇拜他了。”纣王听了面色大变,传旨下去,“令西伯侯姬昌限期到朝中问事。”善卜的姬昌,当然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可是商...

2023-12-26 #经典句子

周文王的临终遗言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

周文王的临终遗言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

...活苦不堪言啊!在当时,可谓是“人神共愤”。这时,周文王姬昌看到商朝在商纣王的统治下,国家一日不如一日,周文王就有想法了:你商纣王作为一国之君,竟然不理朝政,还把老百姓害成这个样子,你不配做君王。姬昌于...

2014-10-26 #经典句子

杨吉德大话周易:一句话透露了周文王对身后事的担忧

杨吉德大话周易:一句话透露了周文王对身后事的担忧

...个字,屍指尸体;尸不是尸体。这一个字解错,就改变了文王写这句话的动机,故本文做一下矫正,并探讨其意义所在。《康熙字典》:“朱子曰:古人於祭祀,必立之尸。因祖考遺體,以凝聚祖考之氣。氣與質合,則散者庶乎...

2023-11-06 #经典句子

《图制七》周文王:周朝的一抹朝霞

《图制七》周文王:周朝的一抹朝霞

...取历朝特别是夏商的教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完文王姬昌闭上了眼睛,公元前1056年左右,周朝圣王文王姬昌与世长辞。

2014-12-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