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凤城夜话】讲述:千秋台上的祝文和千秋台诗那些事.....

时间:2024-01-01

那么问题来了,千秋台镌刻 刘秀的祝文是顺理成章 ,为什么还要镌刻李标的诗呢?在里面有什么奥妙呢?首先我们看看这块碑是什么时间立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8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讲述:千秋台上的祝文和千秋台诗那些事.....

千秋台上雕刻的祝文和李标的千秋台诗背后的故事

在河北省高邑县刘秀公园的千秋台上矗立着一块石碑,正面是刘秀登基的祝文,背面镌刻着明朝首辅李标咏诵千秋台的七律一首。那么问题来了,千秋台镌刻 刘秀的祝文是顺理成章 ,为什么还要镌刻李标的诗呢?在里面有什么奥妙呢?

首先我们看看这块碑是什么时间立的。

2013年4月1日上午阳光和煦,春风吹拂。10时许,高邑县刘秀公园在巨大吊车的隆隆声中,一块新刻的刘秀登极《祝文》花岗岩碑石被安放在千秋台上。

当时的高邑县委书记李锡海、原政协主席陈金锁亲自指挥安放碑石。高邑县文广新局领导、石家庄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宋素军处长参观了立碑现场。

碑石正面为刘秀登极祝文,背面为明朝李标描写千秋台的诗。

千刘秀(前6—57年),汉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父亲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后裔,九世皇孙。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帝刘玄公开决裂,六月二十二身为萧王刘秀在河北高邑城南1公里处千秋台登基称帝,之后迁都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开创了“光武中兴”的辉煌,从而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刘秀登基的时候,时年31岁,正是大好年华干事业的好时机。正所谓三十而立。这时候,他已经进行了有名的昆阳大捷,攻破了王寻王邑,在河北,打败了王郎铜马,黄河以北基本是已经统一。这时的刘秀作为三军统帅,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在高邑登基,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号召。

刘秀公园的刘秀雕像

再 看看李标的诗,

(明·李标)

鄗城古邑几时开,汉业千秋尚有台。

大陆关河宜北望,太行形势自西来。

深秋禾黍皆成穗,雨后田园半是苔。

白水真人何处者,高天吟眺独徘徊。

先说说李标这个人。李标,字汝立,河北高邑人。明末内阁首辅,礼部尚书、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李标为官清正,性耿直,敦大礼,顾大局,明辨是非曲直,敢于直言谏君,明史赞他“克保令名”,“每事持大体,以风节显”。

远眺的刘秀雕像

他是在崇祯手里得到重用的。1627年(天启七年)庄烈帝朱由检(崇祯)即位,十一月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630年(崇祯三年)韩旷退,李标复为首辅,累加少保、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1638年(崇祯十一年)五次上疏归里得请,告老还乡;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十二月五日戍时病逝,享年62岁。

他为官时,正值明朝崇祯时期。内忧外患。

内部,当时朝内党派林立,朝臣们或依附阉党,或自命清流称东林。或纽于地缘勾结为齐党、浙党、宣党等。各派之间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倾轧、攻击,很多大臣不思朝政,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朝庭上下已是非常混乱,“国势日衰、腐朽日盛、终至不可收拾”。李标中立无党,非常厌恶这些党派间无休止的纷争,他意识到,内乱必然要受外欺,他向皇上提出“要以和平为国家培元气”,党派斗争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并向皇上进谏,用人不能看这党哪派,要看他的才能和品德,再根据实际情况来提拔和罢免。

外部呢,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称汗,国号“金”或“大金”,改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公布名为“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起兵反明。[6]天命四年(1619年),后金与明朝的第一场关键战役萨尔浒战役爆发。]

此后后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而明朝相对于后金处于被动局面。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重兵围攻沈阳。后金终攻克沈阳城。同年,后金还成功攻取辽阳,并下令迁都辽阳。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又决定迁都沈阳,后来改沈阳为盛京。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是为宁远之战。然而宁远在明军将领袁崇焕的防守下久攻不克,后袁崇焕采用红衣大炮,将努尔哈赤打成重伤,不久逝世。

第八子皇太极在一场权力斗争获胜后继位。皇太极随后通过反间计,使得崇祯帝中计,将袁崇焕以“通虏谋叛”等罪名处死。从此后金基本控制了关外。1630年,崇祯杀袁崇焕时,他还竭力为袁辩护。1638年9月,清兵入寇。崇祯帝召宣、大、山西三总兵入卫京师,又三赐卢象升尚方剑令督天下援兵。9月22日,清军再次入寇。清军分二路进至墙子岭、青山口,明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战败而死,中官郑希诏逃走。清军遂长驱直入,兵屯于牛栏山。时明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忧,候代未行。帝乃诏督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诸军入卫。二十四日,京师戒严。11月,清兵绕道入长城,深入京都南,进攻高阳城。12月,洪承畴入卫。督师卢象升兵败钜鹿,身死。时高起潜拥关、宁重兵近在五十里外的鸡泽,不赴援。及闻象升败,起潜惊恐失措,欲西逃,竟率军东逃二十里,遇敌伏军大溃,仅只身逃逸。自请督察军情的枢辅刘宇亮至保定闻败,也仓惶退入晋州,而清军即乘胜长驱直入,分陷昌平、宝坻、平谷等地,京师震动。二十日,崇祯帝下诏徵总督洪承畴率军入卫。陕西巡抚孙传庭为兵部郎督侍援军同行。

当时除了清兵入侵外,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也在冲击着摇摇欲坠的明王朝。1638年1月4日,李自成等部闻洪承畴率军入川,齐聚川北。洪承畴檄川中诸道兵严守要害。农民军据险守川北,久粮乏,承畴以川师诱之,亲率陕兵设伏于梓潼。十三日,自成在梓潼被困,与承畴战不利,率余部走还陕西。3月,李自成率部从川入陕后,自洮州出番地,总督洪承畴令曹变蛟与贺人龙追歼。自成率军与曹军连日苦战,转战千里。番地人稀粮乏,农民军无以得食,力不支,战死、饿死者众。自成洮州败后,率军复入塞,赴岷州及西和、礼县山中。曹变蛟追剿之,李自成等潜伏于山中不出。10月,总督洪承畴大破李自成于潼关南原。洮州兵败后,除李自成亲统的六队,混天星、过天星等先后降明。洪承畴料李自成必奔潼关,与孙传庭定计,设三伏于潼关南原,每五十里立一营,令总兵官曹变蛟追李自成后。李自成军至潼关南原,伏起,军溃,死伤无数。李自成身受重伤,妻女、辎重俱失,仅与刘宗敏等七骑突围,匿于商洛山中。

这首千秋台的七律,可能就写于李标告老还乡的1638年。诗第一联“鄗城古邑几时开,汉业千秋尚有台。”是登上千秋台,想起了汉光武帝刘秀。人家当时在高邑这里发出了进军天下的号召,可是眼下的形势呢,大军压境,国将不国。第二联“大陆关河宜北望,太行形势自西来”,京城被围,“北望”是对京城对皇帝崇祯的担忧,虽然辞职在家,仍然惦记着国家的安危。“太行形势自西来”,是说李自成的起义军在西部川陕闹得很凶。第三联是写景,“深秋禾黍皆成穗,雨后田园半是苔”说明雨很大,是个丰收年,尾联“白水真人何处者,高天吟眺独徘徊”是对统一祖国河山的汉光武帝刘秀的深切怀念。虽然是个丰收年,但是花落谁家呢?丰收的果实要归谁呢?在这种情形下,谁能力挽狂澜呢:看来是不可能了。所以作者一边徘徊一边远眺一边吟诵自己做的这首诗,内心好苦闷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迎来了新的时代。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2亿元,较2011年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4亿元,是2011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4%,增速连续五年稳居全市前列;全部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3.1亿元增长到5.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1年的1.6亿元增长到4.3亿元,年均增长21.9%,可用财力大幅增加。县域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前移40位,五年实现了大跨越。2017年2月16日的党代会报告提出了要“再造一个新高邑”的奋斗目标。报告提出:要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继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以全域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再造一个新高邑”为目标,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路径,强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改革活县、人才兴县四大举措,持续擦亮最美县城、最洁乡村、最优环境三张名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产业新、实力新、形象新的“经济强县、秀美高邑”而努力奋斗。

附录:刘秀登基祝文:

《刘秀传》“公元25年6月。刘秀命人在邑南设坛场,择日受朝,同时燔柴告天,由祝官念祝文说:皇天上帝,后土神只,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服天地之心,下为黎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到,卯金修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再于三,群下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秀敢不敬承?钦若皇天,袛承大命。 祝文读毕,祭礼告终,刘秀缓步登坛,南面就坐,受文武百官朝贺,改元建武,颁诏大赦天下,改邑为高邑。”至今高邑还流传许多王郎 、刘秀故事。

欢迎提供线索

欢迎提供 高邑美食、老照片、传说、典故等 线索,已经采用,即赠送精美礼品!提供线索方式:(高邑在线微信主页面,底部回复:爆料 即可分享上传)

(关注 高邑在线

(高邑综合微信公众信息平台)

来源:高邑君综合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违规 ,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此文观点 不代表本站观点 仅供参考

高邑旅游网 线路推荐.

【大话高邑】假如有后悔药,那你最想弥补的是哪件事?高邑人说说吧.....【激情一夏】邢台峡谷漂流+月亮湾一日游 138元【高邑旅游】烟台、威海、蓬莱超值体验三日游咱高邑人独享188元石家庄4月周边经典纯玩一/二日游大汇总(推荐)这个五一游北京,经典线路大放送!五星推荐,天天发!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凤城夜话】讲述:千秋台上的祝文和千秋台诗那些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レ゛洳淉彵2024-01-17 03:04‍﹏レ゛洳淉彵[天津市网友]180.94.111.51
    这些故事真是震撼人心!千秋台上的祝文和千秋台诗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顶6踩0
  2. 小酒缸2024-01-13 22:18小酒缸[澳门网友]103.47.200.21
    千秋台上的祝文和千秋台诗,每一篇都是珍贵的文化瑰宝,让人为之动容!
    顶0踩0
  3. 旧时微风拂晓城2024-01-10 17:31旧时微风拂晓城[青海省网友]103.248.1.129
    我真的无法想象千秋台上的祝文和诗歌竟然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让人颇有感慨。
    顶5踩0
  4. 赤眼⊙.⊙2024-01-07 12:45赤眼⊙.⊙[四川省网友]180.202.252.92
    这个故事真是燃爆了我的心!千秋台上的祝文和诗歌,实在是太动人了!
    顶6踩0
  5. SXS2024-01-04 07:58SXS[湖南省网友]203.34.56.86
    太有趣了!千秋台上的祝文和千秋台诗都是如此的精彩,真是让人沉醉!
    顶8踩0
相关阅读
刘备虽被骂作伪君子 可他有三句话光照千秋 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刘备虽被骂作伪君子 可他有三句话光照千秋 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的最巅峰表达,后世许多人结拜,都按照刘备这一句话来讲述,如今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人结拜仍旧是这一幅场景。而刘备这一句话,也为他自己带来无限好处,有人说就算刘备浑身上下都是假的,但他对两个兄弟的情谊...

2023-12-22 #经典句子

入华十余年 BBC Studios首推中国原创纪录片探讨茶文化

入华十余年 BBC Studios首推中国原创纪录片探讨茶文化

...知道它是如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心的吗?《一叶茶 千夜话》第一集里,你会看到在不同地方有关茶文化的不同叙事。生活在中国云南高山上的德昂族人认为自己是茶的子孙;在峨眉山麓,一位武术传人融茶于武学,在峨眉雪...

2014-07-14 #经典句子

【历史文化名人】一部《三国志》千秋良史才 ‖ 蒲建宇

【历史文化名人】一部《三国志》千秋良史才 ‖ 蒲建宇

...世界和平的纽带。此句出自《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在讲述中美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的“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一语,指出要站得高、看得远,锲而不舍,排除万难,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

2018-03-20 #经典句子

郁达夫奖明天颁 本端专访白先勇:文学艺术是千秋之事

郁达夫奖明天颁 本端专访白先勇:文学艺术是千秋之事

...店2楼会议室灯光通明,人影攒动,传来一位老者的动情讲述。他身着古铜色的中式上衣,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眉宇之间,谈吐之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便是如今年过八十的中国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12月7日晚,他将...

2007-10-25 #经典句子

航拍美图+视频!《夜话柳江》精彩呈现 这场文化视觉盛宴震撼人心!

航拍美图+视频!《夜话柳江》精彩呈现 这场文化视觉盛宴震撼人心!

“半岛柳江河,一城四季花。”11月5日晚,《夜话柳江》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在金沙角水域首演,“山水暖你 壮乡等你——冬游广西”活动至此拉开序幕。70分钟的演出用平实的艺术语言,辅以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舞台技术手段讲...

2022-12-14 #经典句子

《围炉夜话》中的8句名言 醍醐灌顶 让人受益一生!

《围炉夜话》中的8句名言 醍醐灌顶 让人受益一生!

《围炉夜话》主张“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的生存和处世智慧。全书以箴言警句构成,讲述了为人处事、行动观事的策略——使人在这个世界上功成名就且臻于完美的策略。《围炉夜话》中的8句名言,醍...

2018-11-06 #经典句子

网眼看岳阳《南湖夜话》第九期开讲:大咖支招 优化岳阳文旅农融合新生态

网眼看岳阳《南湖夜话》第九期开讲:大咖支招 优化岳阳文旅农融合新生态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欧阳琳)11月25日下午,《南湖夜话》第九期开讲。猪八戒产业服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郑立国以《心无界,路自远——岳阳文旅农融合新生态》为题,分享自身工作经验,并为岳阳文旅农融合发展建言献...

2023-11-28 #经典句子

北京文博丨白塔夜话助力老城保护与复兴

北京文博丨白塔夜话助力老城保护与复兴

9月20日,“白塔夜话”系列活动在西城区白塔寺内举行,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文物局、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致力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文化建...

2023-12-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