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不朽的屈原 精神永放光芒 引无数文人来颂扬

时间:2023-12-12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但后来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园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走了,在他的故乡秭归,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在那个“石头城”墙上,刻下了永久的伤痕,而这块曾经写满悲愤和苍凉的土地,却因这位伟大诗人而成为一方热土,从此,长江的北岸不再孤寂和茫然。

端午节因屈原而诞生,屈原因寄托了无限怀念和深思的端午节而常存。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包粽子,赛龙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抚慰着一个忠魂。

穿越岁月的河流,多少仁人志士呼唤良知和责任,挽留忠贞和圣洁。智者用深邃的眼睛审视历史,用沉重的笔墨审阅历史,把一部残破的书写得理性而厚重。文人用敬仰的目光怀念屈原,用优美的笔调赞颂屈原,把一种坚贞的精神发扬光大!

唐代诗人戴叔伦在大历年间(766-779)在湖南做官,期间路过三闾庙,为屈原忠贞正直的精神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戴叔伦说,屈子的冤屈仿佛这汨罗江的水,深不见底,冤情昭昭,众人独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屈子人虽不在,但精神却千古流传。在落日余晖中,秋风萧瑟,枫林声声,斯人已去,一片片影子仿佛屈子精神照耀在大地。

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诗人戴叔伦这首《过三闾庙》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诗句,抒发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

然而,屈子为什么怨,怨什么,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又怎样,诗中并没有和盘托出,而只是描绘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图景,引导读者去思索。江上秋风,枫林摇落,时历千载而三闾庙旁的景色依然如昔,可是,屈子沉江之后,已经无处可以呼唤他的冤魂归来。只能够对屈原的不幸遭遇寄以同情,对他峻洁的人格深表景仰。

在汉代,贾谊、司马迁过汨罗江就曾驻揖凭吊,洒一掬英雄泪。贾谊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而司马迁则在他那“无韵之《离骚》”(《史记》)里写了一篇满含悲愤的《屈原列传》。时隔千载,诗人戴叔伦也感受到了与贾谊、司马迁同样的情怀:“昔人从逝水,有客吊秋风。何意千年隔,论心一日同!”(《湘中怀古》),大历年间,奸臣元载当道,嫉贤妒能,排斥异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戴叔伦来往于沅湘之上面对秋风萧瑟之景,不由他不动怀古吊屈的幽情。

宋代苏轼也写过一篇关于屈原的诗《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当年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无限景仰之情。在这首诗里,作者宣示了自己对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的确如他宣示的一样,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无独有偶,同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写过一首《屈原塔》:

“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临江慷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这首诗和苏轼《屈原塔》的一样,对于在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表示非常惊异。但不同的是,苏轼的《屈原塔》是借屈原精神宣示自己的志向和理念。而苏辙的《屈原塔》则更多表达对屈原为人和屈原精神的敬仰之情。

千百年来,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屈原已经成了文人们精神的领袖。尽管,屈原在岁月河流漂走了,而《离骚》、《九歌》等光辉诗篇,以及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留在中华灿烂的史册上。因此,屈原精神放着光芒,引无数文人来颂扬。归来吧,痛失的记忆,归来吧,舞动的灵魂。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不朽的屈原 精神永放光芒 引无数文人来颂扬》,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夜尽了→天明2023-12-27 11:46夜尽了→天明[内蒙古网友]203.174.7.156
    屈原的精神永放光芒,激励着无数文人前赴后继,让他们为之歌颂。他的影响力是不朽的。
    顶10踩0
相关阅读
“诗歌之父”屈原十大经典名句 看了让人热血沸腾

“诗歌之父”屈原十大经典名句 看了让人热血沸腾

...(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肉体虽然死去了,但精神不死,坚毅的灵魂仍然要做群鬼中的豪杰。颂扬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壮烈精神。3、圣人不凝滞于物。出自(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聪明的人是不受外物限制的,...

2019-11-04 #经典句子

古代文学——论述(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文学——论述(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屈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文学家。无论是在精神方面,还是文学艺术方面,对中国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屈原的精神方面对中国后代文人有着广泛的影响:首先,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南宋朱熹称屈原为...

2017-02-19 #经典句子

屈原爱国诗句 屈原的影响

屈原爱国诗句 屈原的影响

...斗争中坚守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大胆批判现实的精神,向后来的作家展现了出来。《离骚》中有许多诗歌表现了屈原在拳击运动中的爱国精神。

2022-12-01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文学·屈原与离骚3

中国古代文学·屈原与离骚3

...虑而急切的情感状态,失望和愤懑,以及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3.特点几乎都由问句组成,节奏明快强烈全诗基本以四言句为主,间以少量五言、六言、七言四句一组,每组一韵四、《招魂》1.怀王死后,为怀王招魂而作。全诗...

2013-10-11 #经典句子

汨罗江诗话|文天祥的《端午》将屈原名为烈士

汨罗江诗话|文天祥的《端午》将屈原名为烈士

...留取丹心照汗青”名言的文天祥写端午一诗,他则把屈原精神上升到了烈士的高度。倒是在众多的哀怨的歌唱中,让屈原的爱国精神充满阳光气的和血性。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田文当日生,屈原...

2023-11-16 #经典句子

杜甫的爷爷比李白都狂 声称文踩屈原宋玉 书法让王羲之称臣

杜甫的爷爷比李白都狂 声称文踩屈原宋玉 书法让王羲之称臣

屈原和宋玉,这两位在文坛地位非常之高,后世的文人骚客,听到他们两的名字,都要恭恭敬敬地称一声前辈,就像神雕三部曲中的“五绝”一般,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永远不会少了他们的传说。王羲之则是书法界的神话,若...

2019-01-18 #经典句子

屈原精神与端午文化的传承

屈原精神与端午文化的传承

...一个光辉的艺术形象,以《离骚》为代表的充满积极浪漫精神的作品,充分汲取了古代神话的浪漫元素,并将其发展到非凡的高度。后世很多诗人都受其作品影响,感受到他的精神感召,创作出诸多伟大的爱国诗篇。汉代的贾谊...

2019-09-22 #经典句子

端午节 一起品读习近平引用的屈原名句

端午节 一起品读习近平引用的屈原名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今天我们带你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重读经典“原”文...

2023-11-2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