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跟这五位古人学写作 掌握文章打动人心的“五个诀窍”

时间:2023-12-04

其中一个朋友提出:能够让人感动的文章,打动人心的文章,就是成功的文章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7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日前,几位从事自媒体创作的朋友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文章,算成功的文章”。其中一个朋友提出:“能够让人感动的文章,打动人心的文章,就是成功的文章。”

那么,问题来了,文章怎样写才能让人感动呢?

我觉得,还是要回归经典,看看历史上的那些不朽名篇是怎样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写作效果的?

一、以忠动人

三国时,作为托孤之臣,诸葛亮不仅要完成刘备的遗愿,恢复汉室,带兵北伐,同时,还要辅佐后主刘禅,尽快担起大任。但是,刘禅是出了名的、扶不起的“阿斗”,继位后受到宦官黄皓等一些小人的蒙蔽。因此,在一次出兵北伐之前,诸葛亮写下《出师表》:一方面,反复告诫刘禅要继承先父遗志,近贤人,远小人,达到兴复汉室的目的。实际上是表达了对少主昏聩无能的担忧。一方面,表达自己对蜀汉的无限忠诚、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日日夜夜,无时不刻,都在考虑怎样完成统一大业。并且,在自己离开朝廷后,对于如何处理宫中之事、营中之事,分别推荐了郭攸之、费祎、向宠等“先帝简拔”、“志虑忠纯”的良实能臣,“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不管事情大小,都应该听取他们的建议。就像一位即将出门远行的父亲,对家里的事,作了事无巨细的安排,对蜀国的那种赤胆忠心溢于言表,请辞恳切,感人至深,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对此,陆游高度评价“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苏轼甚至提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二、以孝动人

晋取代魏、统一三国之后,曾在蜀汉任尚书郎的李密,由于才识出众,被晋武帝以太子洗马的职位征召。但是,李密深知司马氏家族的为人,对其以屠杀篡夺手段取得政权的做法非常不满,对新朝初建、其老臣旧部勾心斗角也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不想应召出仕。在封建年代,胆敢驳皇帝的面子,这不是找死吗?好在李密想了个办法,以自己的祖母刘氏年事已高、需要尽孝照顾为由,写下《陈情表》,表明自己暂不出仕的理由。在《陈情表》中,李密先是回顾自己六个月上丧父、四岁时母亲被迫改嫁的孤苦经历,“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正是祖母刘氏可怜自己“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含辛茹苦进行抚养。再写成年后,家中亲戚很少,“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举目无亲,六依无靠。只有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且呢?他的祖母呢,在世的时间不会太久了,“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正需要他照顾,“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最后,言明朝廷也是讲究以孝治天下的呀,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伦理上的支持,并答应等祖母百年之后,再出仕为朝廷效命,“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李密辞官的理由,突出一个“孝”字。这样,本来是一篇抗旨不遵的表,却写得非常委婉、非常恭敬、非常谦卑,最终打动了司马炎,不仅允许李密“奉养终老”,还对其孝行大加赞赏:“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三、以悲动人

唐朝时,武则天作为皇后临朝主政后,企图自立为帝,进而以武氏集团取代李姓天下,引起李唐宗室及一部分朝臣的不满、反抗。其中,柳州司马徐敬业率先起兵讨伐,其手下幕府、“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展开舆论攻势,不仅揭露武则天各种罪状,“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而且,极力渲染徐敬业军事实力之强大,“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更关键的是,为了争取各地守军响应徐敬业起兵、分化拉拢那些支持武则天朝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一句,写埋葬先帝的坟土尚未干透、可是理应继承大统的幼主却不知被贬到哪里去了”,巧妙打出悲情牌,打动世人、打动朝廷旧臣,取得同情,在道义上、在人心向背上,将武氏集团置于了道德破产的境地。

据说,武则天见到这篇檄文后,也很受触动,认为作者非常有才、相当厉害,并责怪道:“国家有这样的人才,没有提前发现,收罗过来为朝廷效力,却让他流落到江湖,跟着乱党叛逆。这绝对是当朝宰相的过失,作为宰相难道不知罪吗? 这样,通过打悲情牌,即使是讨伐的对象,也不免为之动容,是这篇檄文写作的成功所在。

四、以美动人

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后来迁到洪州(现在的南昌市)任都督,在当地的赣江之滨建造了以其封号命名的滕王阁,规制风格很是雄伟。22年后,洪州都督阎伯屿对滕王阁进行了首次重修,竣工后大宴宾客,召集文人雅士举行笔会,对重修滕王阁撰写序文。其实呢,阎伯屿的本意,是想让他的乘龙快婿吴子章借机扬名、闪亮推出,并在事先提前写好一篇经他精心修改的序文。但是,在笔会上,还是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场宾客撰写,人们都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不写。当推让至王勃时,这位年纪最轻的客人却毫不客气,欣然命笔。阎都督十分不满,离座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王勃开篇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都督听后笑着说:“这都是老生常谈了”。下人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又不屑地说:“只不过是一些些旧事罢了。”下人又报:“襟三江而举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这时候,都督感觉确实写得不错,但是沉吟不语、不置可否。接着下人连续来报,阎不由连连点头。当报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时,这位阎都督一跃而起,拍案叫绝道:“奇才,奇才,真是奇才!”在座的其他宾朋也无不叹服。

在这篇序文中,王勃把骈文那种铺排的写法发挥到了极致,多角度、多侧面写了滕王阁的壮美,很多句子成为经典,其中尤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最为大气传神,征服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五、以利动人

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让其它六国非常不安。于是韩国派了一名水工,名义上帮助秦国修灌溉渠,实际上是要消耗秦国的实力。不料,这事被察觉,于是在秦国宗室贵族的强烈要求下,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也就是那些在秦国谋差当官的六国人,李斯当然也在驱逐之列。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不被驱逐,李斯便绞尽脑汁写了《谏逐客书》,劝谏秦皇不要逐客。在这篇奏章中,李斯先正面讲述任用六国“客卿”的重要作用,采取例证法,写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秦国国君正是得益于“客卿”的帮助,才让国家强大起来。再针对秦皇一心想统一六国、成就霸业的野心,讲述如果坚持“逐客”,秦国就不会富强,而且六国其他想来效力的能人志士也都不敢来了,这样无异于“藉寇兵而赍盗粮”,资助敌人,削弱自己。国内力量空虚,又与六国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从而得出结论:驱逐“客卿”,不仅不利于统一天下,而且还有亡国的危险。

这这样,通过抓住秦皇心中的痛点,条分缕析,直陈利害,李斯最终将其说服打动,收回成命,逃脱了被驱逐的命运。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跟这五位古人学写作 掌握文章打动人心的“五个诀窍”》,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I see2023-12-31 21:28I see[国外网友]103.40.212.189
    写作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难题,但是这些建议真的很实用。我一定要好好跟着这五位古人学习,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顶27踩0
  2. 5065906082023-12-18 00:21506590608[新疆网友]203.31.124.59
    这篇文章真是太棒了!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一定能让我们的文章更加有韵味,更能打动人心。
    顶7踩0
相关阅读
好文章开头十种诀窍

好文章开头十种诀窍

俗云万事开头难!文章开头并不难,难的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2016-04-05 #经典句子

提升文笔写作能力有诀窍

提升文笔写作能力有诀窍

2学习写作方法技巧,学习文章结构谋篇布局的方法,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学习确定新颖独特的观点思想

2009-08-23 #经典句子

你还以为莫言那样的高手写作只凭感觉?其实写文有诀窍 人人都会

你还以为莫言那样的高手写作只凭感觉?其实写文有诀窍 人人都会

当时童庆炳以莫言的红高粱为例来讲解,在课堂上问莫言为什么要这样写、用的什么方法、有哪些好处,但是莫言自己却回答不出来

2023-02-05 #经典句子

孔子治国之道:半部论语治天下 三句格言定春秋 古人智慧不简单

孔子治国之道:半部论语治天下 三句格言定春秋 古人智慧不简单

孔夫子论语一书,包含着许多从政的道理

2023-08-29 #经典句子

这些获奖标题吸人诀窍是什么?5条秘诀拟制出领导赞扬的公文标题

这些获奖标题吸人诀窍是什么?5条秘诀拟制出领导赞扬的公文标题

一周后,朋友喜滋滋地跑到公司告诉第一任职,杂志社编辑回电话了,决定近期刊用他的稿件,自己终于实现了文字变铅字的梦想

2023-08-15 #经典句子

看得懂才是好文案——《文案创作完全手册》分享第五天

看得懂才是好文案——《文案创作完全手册》分享第五天

当哈利向他们展示我们的最新款式时,他们礼貌性地微笑

2022-11-30 #经典句子

古人说话也是满口文言文吗?不 这是一场天大的误会

古人说话也是满口文言文吗?不 这是一场天大的误会

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孔乙己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2023-12-06 #经典句子

古人云:“两腮无肉不可交” 下半句更经典 老祖宗的识人智慧

古人云:“两腮无肉不可交” 下半句更经典 老祖宗的识人智慧

老人言也就是那些有生活经验的老人总结出来的小句子,而这些小句子都会很全面,而且会告诉我们很多道理

2023-09-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