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身患绝症 他向死而生 唯一一次落泪竟是因为一句话……

时间:2023-11-27 05:44:01

相关推荐

身患绝症 他向死而生 唯一一次落泪竟是因为一句话……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保尔·柯察金

11月12日这天,张建42岁了。

他对时间有着特别的敏感,作为一名经侦警察,他努力追赶群众等待案件侦破的时间。不过,还有多少天可期待?十年?二十年?

也许还能久一点,能等到医疗技术可以治愈小脑性共济失调呢......

但如果再给张建一次机会,他大概仍会将迄今为止的人生,按照原定的时间点,重走一遍。

他会在18岁那年陪发小报考北京警察学院,确定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他会在21岁时走进经济犯罪领域,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尖儿;他会对26岁时一见钟情的女孩儿立下誓言;他会在8年前得知患有绝症后选择隐瞒,独自抗下所有.....

张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成为现在的张建。他与时间和生命进行着看似无尽的拉扯,承受了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沉重。

他本人常常是少言寡语,但身上有一种克制的隐忍,就算沉默不语,也会让人感受到巨大的风暴。

他身体已经使不出劲儿,却用全部的意志力与疑难重案进行着较量。

他的双腿开始不受控制,走起路来歪歪斜斜,可内心的力量不容置疑:“我信命,但我不认命!”

1

有生之年

张建,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探长。

人们熟悉他风尘仆仆出差的身影,习惯了他默默扎在办公室的角落里钻案情,却对他身患的罕见绝症有点陌生。

遗传型小脑性共济失调目前无药可治,随着小脑萎缩和其神经传导通路受累,患者会出现行走不稳、言语含糊不清等症状,继而引发其他并发症。

更为残酷的是,此病有一定的遗传几率,张建的几位亲人都被此病夺去了生命。他的母亲也因此病去世。

父亲看着张建不无担忧地说:“儿啊,你也去医院检查一下吧。”年轻的张建并未放心上:“命运不会这么不公的。”

彼时的他身强体健,是热爱绿茵球场的追风少年,即使被对手撞倒,永远是嘿嘿一笑从来不恼,接着爬起来再跑。

他最喜欢北京老国安队中“跑不死”的李洪正,他也深陷巴乔在射丢世界杯点球后的忧郁眼神,他说那眼神仿佛在昭示:“总有一天我会再回来的!”

2012年,也是在球场上,他的视线突然出现重影,队友也笑他怎么平时走路也像“带球”一样。

张建不想因视线障碍耽误工作,没多想就去眼科医院做了磨球手术。术后医生说要至少休息一个月,而张建因为侦办一起合同诈骗案,第二天就回到单位。

分管队长安少冬让他回去好好休息,张建说:“没事儿,现在只是有些畏光,我戴一墨镜就解决了。”

现在安少东还很自责:“事实证明那次手术失败了,张建视物严重重影,只能永远戴上厚厚的特制棱镜。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时没休息好的原因......”

不止是视线障碍问题,张建走路越来越不受控,说几句话就要运运气,他心里也越来越害怕。

必须承认,即使现在有着坚强意志力的张建,也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那时的他会恐惧、有不安、甚至不愿去面对:“只要检查结果不出,我就会怀有一丝希望,我就还能继续工作。”

同事吕晓宇回忆:“2018年夏天,张建连续两周在看守所提审嫌疑人,讯问结束后,毫无征兆地跌倒了,还不止一次。张哥只是说没事儿,就是头晕。”

支队领导坚持要带张建去医院,张建只好道出实情:“怕是遗传了小脑共济性失调。”

检查结果出来的那天,张建并没有太多悲伤,他用8年的时间,早做好了准备。只是,领导问:“要不要带孩子去查一下?”

张建沉默了,眼睛盯着一处,一动不动。过了半晌,一字一字顿出:“算了吧,孩子,还是别查了......”眼泪也随着话音一起淌了下来,这也是他面对病情时唯一一次落泪。

孩子是张建心中的最最软肋,也是最最痛点,如果时光能倒流,他真想回到父亲让他检查身体的那一年,如果知道是现在这样,他或许不会结婚,更不会有孩子......

从2012年出现病症到现在,张建选择一个人承受所有,所有的煎熬、矛盾、纠结、愧疚、甚至是绝望。

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玻璃罩,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罩子中的他有些坚强,也有些脆弱。在每一次艰难的过往中,他都不能将自己掰开,向大家展示全部的自己。

没有人知道张建度过了多少个辗转反侧的夜晚,网页上有过多少偷偷搜索病情的记录,那些只有在办公桌上才会出现的保健品药片,能有多少治疗效果,他还有过多少次的欲言又止......

每一次身体上的变化,像一场又一场的浩劫,他都靠自己挺过来。张建有着惊人的韧性,他就是球场上那个永远“跑不死”的人。

——“为什么不告诉其他人,替自己分担一些痛苦呢?”

——“这就是他的性格,他不想把自己的痛苦带给身边人,能不麻烦别人的事情他都自己去消化、解决。”张建的同学,也是他的好兄弟刘鹏说。

也许,因为有时候结果还不够好,因为有时候所爱的人们值得得到更好的结果,因为有时候人们的信念值得得到回报。

如果可以,他想把病痛的秘密封起来,直到耗尽它。

如果可以,他希望他身边所有的人,有生之年,健康快乐。

2

向死而生

命运带来的苦痛,并不会阻碍张建向往阳光,汲取力量。

他坦诚:“一开始我也埋怨过命运的不公,可是埋怨有什么用,既然让我活着,就不能白活。”

怎样才能在这滚烫又无常的岁月里,没有遗憾地活一场?

张建把人生的意义融入了工作中,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工作也是他的解药。

张建工作起来也是韧劲儿十足。其实,他的韧劲儿不是发病后才被激发出来,而是体现在侦办的每一起案件中。

至今他都记得师傅教授的第一课就是 “死磕”的工作态度:“搞案子,永远不能放弃。”

张建对案子有异乎寻常的执着,20年,一向如此。

一合同诈骗案,嫌疑人拒不认罪,因没找到有效证据,嫌疑人取保候审。张建始终对这起案件“耿耿于怀”,一直坚持梳理线索收集证据,三年后嫌疑人再次被抓获,面对确凿的证据,承认了犯罪事实。嫌疑人对张建说:“张警官,三年你都没放弃,我服了你了。”

“话不多,事办妥”,这是所有同事评价张建时的一句顺口溜,无论是以前老预审的同事还是现在经侦支队收的新徒弟,在他们看来,张建仿佛有魔法,前几天还是错综复杂的案件,落到张建手里,过几天他都能拿出清晰的思路来,找到关键点和突破口。

哪有什么魔法,只不过是愿意扑在在案子上花心思、花时间。

不曾有人注意,张建边说话会边揉腿,因为每天他的腿都隐隐作痛。“晚上疼得睡不着觉,我就想案子,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捋。每天早上都是疼醒的,就继续想。”

张建把这当做病痛的“赏赐”,他直言,要对得起所受的苦难。

同事吕婕说:“张建钻进案子里,就是‘废寝忘食’这个词的真实写照。我们承办的案件证据疑点多时,他一拿到案子就开始捋材料,午休后我们回到办案室,他还在看卷,问他吃饭了吗,他抬头笑着说了一句‘忘啦’,就又低头继续看。晚饭时仍是这样,直到深夜才回去休息。”

这几年,张建还是会经常忘了吃饭,并且迈步变得费劲了,但他不肯放慢脚步。

从师不久的刘海洋,很快发现了师傅一大癖好——爱划拉案子。“老预审留下的陈年积案,派出所破不了的疑难案件,见着就划拉回来,就跟拾荒的一样。”

徒弟张莹也发现了这一点。一次张莹去上级部门培训,临出发前,张建拿给她提前整理好的在逃名单,让带过去核查一下新的动向。也许只有一个小线索,张建都抓住不放,动辄辗转四五个地方去寻找证据。

“师傅平时说话都是不紧不慢,可是出差找线索都风风火火,就怕来不及。”以前徒弟们都很疑惑。

张建心里清楚,他异常珍惜还能走路的日子。“我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去度过,每起案件都当做最后一起案件来办理,能多破获一起案件,心里的缺口就补上一块。”

只有我们敢于谈生死,我们才不会被生死所桎梏。只有我们敢于面对死亡的确定性,我们才能找到比回避死亡更高的意义。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3

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

张建说,他小时候生活在家属院里,每个见到他的人都认识他的母亲,都能叫出他母亲的名字,张建觉得这实在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所以在他12岁的时候,他居然就会想,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他希望能有一些人来参加他的葬礼,这些人都能叫得出他的名字。

所以在那些为事主奔走的日子里,张建付出了自己的日日夜夜,为了那些本来与自己并不相关的生命。

无数的人,无数的远方,都与他有关。

“我们感谢张警官”,这是数十名聋哑人用手语表达的心声。

2018年2月7日,张建带领的探组接到了一起特殊的报案,百余名年近六旬的聋哑人被合同诈骗,嫌疑人已经携款逃匿,去向毫无线索,许多被害人损失了所有积蓄,焦急万分。

正在休年假的张建听探组同事说起案情时,想都没想就暂停休假、参与到案件的侦办中。

这些聋哑人在外地,交流沟通是关键。为便于直接交流,张建自己找专业老师进行手语速成后,与多名被害人互加微信,了解案件细节,一面查找嫌疑人线索,一面耐心安抚情绪。

手语表达不清,就以打字辅助,一遍表述不清就再一遍,每次交流就需要1个多小时甚至更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劝张建:“这样太费劲了,让他们来北京谈吧。”张建说:“这些聋哑人没什么经济来源,来一趟北京要花不少钱,再说,时间不等人啊。”

两周的加班加点,经过细致了解和缜密侦查,成功抓获3名嫌疑人,追回了部分损失。

多名被害人自发来到经侦支队,用手语诉说心中的感激。这场漂亮的结案,让人很受鼓舞,张建可是与被害人反复沟通了十几次,每次沟通完张建都要缓上好一阵子。

这个案子结束后,还没休息两天,张建又在另一个案件中拼命,在讯问另一个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嫌疑人痛风犯了,张建二话不说就弯下腰,把嫌疑人一步步背上了二楼审讯室,浑然忘记自己生病的事实。

同事劝他休息一下,他却只是笑笑摇摇头。

又是连续一个月的昼夜奋战,案子办得很漂亮,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抓获多名重要嫌疑人,挽损亿余元。

然而,张建笑不出来:“这个案子不能就这么算了,主犯还在外面飘着,事主天天眼巴巴等着呢!”在每次和案子较劲的那些天里,凌晨1点左右睡觉,清早5点起床,已经成为张建的家常便饭。

同事们有时会抱怨工作强度大,可是看到张建还在坚持,就立刻充满了斗志。两个月,将主犯缉拿归案。

侦办经济案件时,也会遇见受害人不理解的情况,张建脸上永远挂着笑容,耐心倾听。受害人都说跟谁急都跟张建急不起来。

张建不在乎生死,却很在乎群众的感受。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在乎自己是否履行了服务“人民”的职责、是否担当了“警察”肩负的使命。

支队领导心疼张建,提出给张建调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张建摇摇头:“我身体扛得住,不想换岗位,我喜欢破案。我就一个请求,就是有上勤任务时可不可以不穿制服,我怕走路姿势影响警察形象。”

其实经侦警察平时很少穿警服,他们珍惜每一次穿警服的机会,张建更是如此,提出这个请求时,他在内心中斗争了很久。

所以每次张建在穿着警服走路时,都昂首挺胸,步伐坚定有力。

我们不知道他需要调动多少的体力和意志力达到这样的状态,但我们感觉得到,他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但他自己也能走出一条命运之路来!

继续

我们眼前的张建,深知小脑共济性失调的结果,但他却不惧未来,只愿活在当下。

人不应当害怕离开这个世界,所应害怕的,应当是在短暂的一生里,未曾真正地、绚烂地活过。

2016年12月份,张建奔跑在绿茵场上,他拼尽全力跑满了全场。那天的阳光很充足,把张建的身影拉的长长的,长长的......

之后,张建再没踢过球。

现在,他会坐在球场边,安然地观看球赛。

球赛的时长不重要,球赛的内容更重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一&念@之间2024-02-11 11:38一&念@之间[上海市网友]203.23.107.238
    一句话竟然触动了他的情感,生命真是充满了无奇不有。
    顶10踩0
  2. 故鄉的雲2024-01-17 01:40故鄉的雲[四川省网友]118.226.196.75
    他向死而生,这种勇气让人钦佩。
    顶0踩0
  3. 遂古天问2023-12-22 15:42遂古天问[重庆市网友]103.239.195.98
    听到身患绝症的消息,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
    顶0踩0
相关阅读
李佳琦的一句话 戳中城市里的2000万年轻人

李佳琦的一句话 戳中城市里的2000万年轻人

李佳琦说,自己三年前非常在意数字,观看人数是多少,当天销售额是多少,就像游戏打怪一样,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非常难受

2013-09-21

《比句点更悲伤》:超越死亡最好的方式 就是把此生活成天堂

《比句点更悲伤》:超越死亡最好的方式 就是把此生活成天堂

比句点更悲伤是国内第一本由一线殡葬业接运员记录的生死故事集,也是一部很及时的生死救赎书,书中记述了36篇作者在殡仪馆亲身经历的有关生离死别的故事

2023-12-01

近期小说里让你惊艳的温柔句子

近期小说里让你惊艳的温柔句子

某某3、向死而生,倪迦并不是把陈劲生从深渊里拉出来,而是陪他一起呆在深渊里,这才是向死而生,在深渊里有着自己唯一的希望

2022-12-05

人到中年 突然就会读懂一句话: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

人到中年 突然就会读懂一句话: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

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