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狂人日记》:文学作品里 说实话的总是那个疯子

时间:2023-11-25 07:01:01

相关推荐

《狂人日记》:文学作品里 说实话的总是那个疯子

说起《狂人日记》,你会想到什么?

作为一个金句频出的经典,什么“赵家的狗”“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鲁迅那个时代延续到现在,至今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我们现在的时代,距离《狂人日记》的发表,已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了。《狂人日记》在文学意义上的地位自然是不必我来赘述,作为中国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他的头衔太响亮;同时,创造性的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日记体的格式、文白兼备的语言、细致的心理描写,凡此种种,鲁迅先生都摆脱了那个时代白话文的青涩。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就成熟的如此可怕,可怕到过了一个世纪的我们读《狂人日记》都不觉得生涩,好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似的。

但是我们这次,暂且都不关注这些。我们要知道的是,优秀小说之所以是优秀小说,采用了什么技巧,其实是不很重要的事情。历经了近百年的时光仍然光辉不灭,能做到的只有,永恒的思想价值。

一:一个狂人的养成

在讨论什么思想之前,我们不妨来探讨探讨,在《狂人日记》里,怎么才算是一个“狂人”?.

开头鲁迅先生就很有意思的点出来,这是一个“迫害狂”的日记,还顺便提及了那个“迫害狂”如今的境遇,“赴某地候补矣”,也就是说,“狂病”被治好了。我们不难发现,《狂人日记》中,“狂病”被治好的状态是“候补”,通俗点来说,也就是准备当官去了。“狂人”的“病”已被治愈,“赴某地候补”,仔细一思量,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反过来再想一想,“狂人”的第一个症状,不就是像贾宝玉一样不醉心于功名利禄吗?

在《狂人日记》里,狂人不止一次对“吃人”,产生了恐惧。他把为他把脉的,他的大哥,都想象成吃人者。封建道德伦理是什么?兄友弟恭;封建里怎么看医生?医者父母心。

狂人不这么想,他说他们都是吃人者,吃自己的肉!并且在日记里,写了以下这段话: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看来要成为“狂人”,你还得不信那些封建说教,能从字中看出字来。

如果只是这两点,我们现在人好像确实有点优势,但是鲁迅先生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写出了第三点,第四点。

狂人发现了“吃人”这一可怕的事实之后,他马上想到了自己早逝的妹妹,觉得自己“吃了她的肉”,这种反省与思考,使他的人生层次,再次提升了。

接着便是憎恶自己的灵魂,自己也是“吃人的人”,然后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号召。自己已然是一个“吃过人的人”了,不能让下一辈也做“吃人者”。

当我们把狂人的几个特质组合起来,不醉心功名,不迷信封建说教,人难得的悲悯与反省再加上对下一辈的责任感,我想,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好像比那个时代的正常人更像一个人。

二:赵家的狗和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

《狂人日记》里,提到了两个颇有意思的意象。

赵家的狗和陈年的流水簿子。

余华对“赵家的狗”那句话大加赞赏,说鲁迅一句话就写出了精神病人的样子,也是,正常人,谁能注意到多看自己一眼的赵家的狗呢?

赵家的狗,这个意象,有个形容词,“赵家的”。赵家是哪家?是赵贵翁的家。赵贵翁是谁?文中并没有明说。

但是从我质问大哥为什么不给租户减租,可以大体推断出,赵贵翁其实身份地位和我大哥,是一类人,不然又怎么能与我大哥交流呢?

古久先生的流水簿子,是一种带有鲁迅意味的象征,代表着封建的历史。《狂人日记》中,狂人踹了一脚,就等于狠狠打了一次封建的脸,作为古久家的不认识但休戚相关的代表人,赵贵翁自然是对于狂人,很是愤怒,但是尊贵的老爷自然是尊贵的,于是乎,狠狠瞪“狂人”的,自然只有赵家的狗了。老爷不方便做的事,奴才当然要体察上意了,这就是狗的思维。

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刻画了一个病态社会,让我想起《走向共和》中的一句台词,“大清国人人有病”。而在这种人人有病的环境下,谁要是没病,谁就成了他者口中的“狂人”,“狂人”想要解救“赵家的狗”,打倒赵贵翁和无处不在的古久先生,但是可悲的是,“赵家的狗”对“狂人”警惕,对赵家热爱。

正如《权力的游戏》中奴隶的解放者丹妮莉丝所言,“枷锁戴久了,也会有人爱上它”一样,奴隶们不想解放自己,他们宁愿在得过且过和烈士们的鲜血馒头中苟且的活着。狂人们在这种境遇下,也就只剩两条路了,要么“候补”,算作“治愈者”,要么像夏瑜一样,在墙内孤独的死去,而墙外,总有华老栓来买他的人血馒头。

三:“狂人”想说什么?

“狂人”,想说什么?

一言以蔽之,正是那句金句“从来如此,便对么?”

“狂人”是一个迫害妄想症患者,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被合理的异化了,他觉得赵家的狗知道这场阴谋,疑心小孩子也被“吃人者”带坏,怀疑大夫给他把脉是为了把他养肥了在吃,最后开始陷入了自我怀疑——他,竟是吃人者的兄弟!

如果我们从正常人的视角看,村里的人只不过是正常生活,大夫只不过是想要为他医治,他的大哥也尽到了大哥的责任,全心为他着想,他却敏感地曲解每个人的行为、话语,并为此惊惧。

可狂人新颖的思考却也不无道理: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接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崇。所以他们大家联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从上面我摘抄的一系列狂人的心理活动中,很明显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话中有话,他需要借“狂人”的嘴,来传递他的思想。

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所有的道德在“狂人”这里已经完全的揭示了他的荒谬性,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就是揭示了一个人如何在都是“正常人的社会中走向死亡”。

像祥林嫂,孔乙己,还有这个“狂人”,我们不能说“狂人”的周边人做的不对,因为他们那个时代,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如此;我们也不能说孔乙己的消失,祥林嫂的死亡,他的周围的人都是不正常的,鲁四老爷很正常,丁举人也很正常,正常到那个时代的人,都对他们的举动,不会发出一点声音。而悲剧的是,一群时代的正常人间,总是夹杂着几个“狂人”的命。

错的不是他们,错的是整个时代。这是莫大的悲哀。

如今的时代,也常常见到有人感叹,说鲁迅是常读常新的,好像他写的那些东西,在当今这时代,依然一针见血,虽然百年已逝。虽然那个封建年代已经被我们扫进了坟墓,可旧时代里长期养成的国民性,并不会一下子就无影无踪。那种种压迫、强权和愚昧并没有消亡,它们好似戴着面具的恶鬼,藏匿在每个人当中,一遇上机会便要“吃人”。而小说中那一个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形象,“赵贵翁”、“赵家的狗”、“大哥”,以及“狂人”本身……很不幸的是,他们还活着,只是戴了面具而已。

值得警惕的是,从古至今,这个社会的进步其实远不如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大,总有人厚颜无耻的借公理正义的美名,打着正人君子的旗号,戴着儒雅的面具,以蓬勃的民意为武器,以春秋笔法含沙射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连质疑的勇气都没有,就被裹挟着走上一条莫名的道路。

幸运的是,鲁迅先生早已经借“狂人之口”说出那句:

“从来如此,便对么?”

文/扒拉文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胡家安2024-02-11 02:37胡家安[黑龙江省网友]59.151.100.15
    总觉得疯子说的话更真实,更能打动人心。
    顶49踩0
  2. 你的微笑zz2024-01-16 04:05你的微笑zz[吉林省网友]43.226.81.56
    《狂人日记》里的疯子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
    顶36踩0
  3. xzwp2023-12-21 05:33xzwp[黑龙江省网友]119.30.56.142
    疯子的内心世界真是让人触及到深处啊!
    顶0踩0
相关阅读
时隔十年 再读狂人日记 我竟被那句救救孩子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时隔十年 再读狂人日记 我竟被那句救救孩子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毛泽东与鲁迅虽然未曾谋面,但在公开评价鲁迅时,称他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而今天我要讲的是他对孩子们的呐喊

2023-07-21

第一部现代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部现代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对中国的影响

在东方的文化世界里同,谈到古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李白、屈原、苏东坡、陶渊明等历史上的大咖

2023-12-30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 让人震耳发聩的几句话 你听过几个?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 让人震耳发聩的几句话 你听过几个?

小编个人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无论是狂人日记还是其他,我都觉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文学成就,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功课悦读,当我们沉浸在鲁迅先生美妙的

2023-11-25

月光穿过一百年——纪念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

月光穿过一百年——纪念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

手稿交给新青年杂志发表之前,他第一次署上了鲁迅这个笔名

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