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流放后创作一诗词流传千古 开篇首句家喻户晓

时间:2023-11-11 03:55:01

相关推荐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流放后创作一诗词流传千古 开篇首句家喻户晓

杜甫的诗词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是沉郁顿挫,每首诗的文字都很精炼,被称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忧国忧民的杜甫能创作出这种风格的诗词主要跟杜甫生活的社会背景有关。

杜甫经历了大唐盛世,也经历了唐朝衰败时期,见证了百姓疾苦,社会动荡,所以我们在欣赏杜甫的每首诗词的时候,都会感到沉郁,忧伤之情,即便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景色的诗词,也会体现出这种情感。

杜甫经历了大唐盛世转变为硝烟四起,战乱不断的衰败过程,白骨累累的社会现象让杜甫不忍直视,他不是救世主,无法去平定战乱,只能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忧国忧民之情。

在流放成都中,杜甫居无定所,好友不忍心看到他落魄,不得不出资帮助他在西郊处修建了一座草堂,作为杜甫的暂住地,这座草堂也是我们现如今最为熟知的杜甫草堂。

杜甫在这里生活期间,是寂寞孤独的,整日只有身边的自然风光景色陪伴自己,在欣赏这些美景时,杜甫心绪涌上头,为此特意创作一首《绝句》。细细品读这首诗,虽然里面的景色,语言非常美,但诗意却很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的前两句,家喻户晓,就连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倒背如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悠扬地歌唱,一队队整齐排列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可以说前两句诗词富有生机直接切入到自然美景,给人营造出一种特别清新轻松的氛围,初春时节,万物复苏,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过再细细品味后,我们会发现虽然杜甫把黄鹂、白鹭描写得很生动,其实也是从侧面描绘了自己渴望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人束缚自己,不会被任何烦心事打扰。

对于现在的杜甫来说在面对人生困境之时,他依旧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触景生情: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杜甫希望多年的战乱能够得以平定,看到窗外的融雪,不得不联想到了西岭,并用千年雪代替描述窗外残雪,融入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而最后用一个“泊”字,可谓是寓意深长,杜甫一直都是漂泊不定的,在他的心目中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家乡,这种睹物生情,思念故乡,单用一个“泊”字就已经描述出了杜甫这种寄希望与徘徊在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杜甫对大唐王朝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小就是伴随着唐王朝一同成长的,在父亲的影响下,七岁的杜甫就学会了作诗,面对大唐王朝衰败的景象,杜甫把沉郁的风格都体现在每一首诗种,人到中年的杜甫流落到成都后,创作这首《绝句》,描绘了一幅独立的风景图。

但是杜甫却一以贯之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心绪之情,在构成统一的自然风景图时,我们看到杜甫用联想手法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寄托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暗示了他对当朝皇帝还是抱有很多希望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屋顶2023-12-30 10:33#屋顶[云南省网友]45.123.123.211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作品永流传,流放后的创作更是家喻户晓。
    顶0踩0
相关阅读
杜甫流落成都 写下一首诗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人人会背!

杜甫流落成都 写下一首诗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人人会背!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杜甫这种诗歌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原因便是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各种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加上

2023-10-04

宋朝著名词人65岁和歌妓相爱 写了首情诗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宋朝著名词人65岁和歌妓相爱 写了首情诗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陈圆圆原为一名秦淮歌姬,吴三桂受到邀请在酒局中见到陈圆圆,姿容艳丽让其一见倾心,之后李自成攻进北京,其部下将领把留在吴三桂府中的陈圆圆掳走,吴

2023-12-11

苏轼生平第一首《南歌子》 开篇10个字没点文化的人还真读不懂

苏轼生平第一首《南歌子》 开篇10个字没点文化的人还真读不懂

根据现有的记载来看,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开始作词,年三十七岁

2023-11-14

李白最具理性主义色彩的一首诗 开篇就是名句 读完令人激情澎湃

李白最具理性主义色彩的一首诗 开篇就是名句 读完令人激情澎湃

一头毛驴,托着醉醺醺的男子,打远处慢吞吞而来

201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