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3000万词汇”拉开的不仅仅是语言发展的差距 还有贫富的差距

时间:2023-11-07 06:04:01

相关推荐

“3000万词汇”拉开的不仅仅是语言发展的差距 还有贫富的差距

一讲到“语言启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读绘本?听儿歌?或许还有更为关键的事实我们没有了解到。

一、“3000万词汇差距”理论

在一项“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及其对最终学业成绩的影响”的调查研究中,美国人类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费时两年半,跟踪调查了42组家庭,记录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最终发现:出生在接受救济福利家庭中的孩子,到4岁时,与那些出生在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相比,会少听到3000万个单词。

并且,在调查研究结束时,测试各组家庭孩子的智商发现,接受救济福利家庭组的孩子的平均智商是79,而脑力劳动者家庭组的孩子则是117。后来在孩子10岁时的回访跟踪结果也显示:那些接受更多词汇量的孩子,学习成绩表现会更好。

事实上,这个研究背后所反映的“发展差距”,也不光光是词汇量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父母与孩子交流时传递给孩子的肯定反馈。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时,一千句的“你好笨”都比不上一句“让我们再试一次”。

很多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积极正面的语言,会对孩子的认知、思维方式、情绪控制和道德观的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语言对大脑的重塑

神经通路的构建

人自一出生,大脑就已经发展出一千亿个神经元,蕴藏着无限的潜能。而这些潜能的发挥,有赖于神经元之间的有效连接。

当你对孩子说一个词语时,此时大脑里的某两个神经元会因为同一刺激而被激活,产生“突触”,形成神经通路。在以后的日子里,该词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多,神经通路就会越稳定。

那是不是连接越多越好呢?也不是。在孩子3岁之前,大脑每一秒都会产生额外700-1000条神经连接,如果这些连接被长期保存,我们的大脑将不堪重负。

因此,我们的大脑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通过“突触消减”的机制,消减不必要的连接,淘汰较弱或者不经常使用的部分。

每个婴儿与生俱来就具有辨别各种语言语素的能力。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某种语言的环境,最终此种语言也会成为孩子的母语,而对于其他语言的感知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丧失。

所以,孩子早期的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脑特定神经通路的丰富性和稳定性。缺少环境的有效刺激,大脑潜能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

认知差异

人对于事物的认知,是客观世界在内心的呈现。而不同的语言系统,会建立不同的认知模式。

举个例子。在我们的汉语体系中,对应蓝色就只有一个基本颜色词——比如蓝。但在俄语体系当中,对应一个蓝色有两个以上的基本颜色词,分别对应着我们所说的“浅蓝色”和“深蓝色”。

有相关研究证明,一个词的差异,就让我们和俄语母语者在颜色认知上有巨大的不同。他们很快就能分辨出略有差异的蓝色(9和10),而我们就很困难。

成长型思维的保护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就是当面临一个选择的时候,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倾向于不断挑战自己,或许会失败,但不会气馁,而是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尝试做好准备。

孩子天生具有成长型思维,每天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可是,我们周边的成人却会在无意当中把这份美好破坏掉。

当孩子通过不断练习获得某项技能时,成人会习惯性的称赞孩子,“你真聪明”。殊不知,这句夸奖,背后是对孩子努力的不在意。慢慢的,孩子会越来越在意结果,会越来越在意别人对自身天资的评价。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研究领头人德韦克教授认为:“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称赞,它就会变成一种负面力量,一种让孩子消极且依赖他人观点的麻醉剂。

而这,是需要我们时刻警惕的。

自控力的培养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孩子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照顾他们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处于被命令的状态,他是无法学会自我控制的。

比如当孩子每次玩完玩具,“快点把玩具收拾了“等命令式语言会让孩子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发展出自主行为。而“玩完玩具,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提供孩子自我思考的机会,同时支持了孩子拥有对玩具的自主权。

当父母鼓励孩子自我思考,孩子慢慢就会了解自我与外界现实的差距,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期望。因此,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命令式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而是应该采取“建议提示型”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三、如何使用语言为孩子“赋能”—4T模型

我们都了解到了早期教育中语言的重要性,那如何让语言帮助孩子赋能,4T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且便于操作的沟通方式: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take turns)和关掉它(turn it off)。

共情关注

相信给小baby读过绘本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深刻体会,“安静不过三秒。”

他们根本就不会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而是眼睛瞄几眼绘本,然后摸摸旁边地地毯;你好不容易重新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回来,没过一会,他的头又转到别处去了。

这时候,你就会想:“读个绘本咋就这么难呢”?你会生气、挫败,甚至忘了读绘本的初衷—帮助孩子丰富语言,而纠结于改掉孩子读书不专注这个“坏习惯”。

那当面对如此的情况时,我们的家长该如何做?首先就是学会共情。

孩子不像我们成人有那么强的自控力,而且他们只愿意关注当下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更容易追随孩子,也就是他们关注什么,我们也关注什么。即便孩子关注的东西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我们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

充分交流

多跟孩子说话,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词汇库。如果一个孩子能接触广泛的词汇,长年累月,孩子的认知、情绪、社会交往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那我们如何与孩子进行充分交流呢?有以下3种方式。

1.平行谈话

即把正在经历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我们在和孩子吃饭的时候,可以这样说:

“宝贝,这是西兰花,是绿色的。”

“我把西兰花放在碗里。”

“这个是叉子,你可以用这个叉子把西兰花叉起来。”

“我看到你把西兰花吃了。味道应该不错。”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慢慢将实际看到的内容和谈话的内容联系起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不过,我们在一开始与孩子说话尽可能避免使用代词,比如“请把那个拿过来”,这样的表述会让孩子无法清楚的明白你想表达的内容。

2.联想扩充

即脱离当下语境与孩子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与孩子更多的是讨论当下正在经历的事情。等他们稍微大一点,我们就可以用语言交流过去发生或者想象中的事物,是一种非现实的交流。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在幼儿园交了哪些朋友、最喜欢玩什么游戏等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根据自身的语言水平来理解未知的概念。

当我们常常与孩子进行联想谈话时,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提升,因为它要求说话者具备高级思维、信息处理能力和反应能力。

3.语言的扩展

即通过扩展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进行完整的表达。如果你希望孩子能说出富有逻辑的句子,首先,他必须要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句子。

比如孩子说“喝牛奶”时,我们可以这样说:

“你饿了,所以你想喝牛奶了,对吗?”

久而久之,孩子会习得因果式的表达方式,“妈妈,我饿了,所以我想吃东西了!”

轮流谈话

轮流,意味着你来我往。这里的关键是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耐心,等待他们的回应。

孩子在刚开始学说话时,常常会因为理解错误或者发音不准,自创了很多我们难以理解的词语。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语言信息,根据当下的情况,积极回应。重要的是,当我们在等待孩子回应时,也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来搜寻回应的词语。

开放式的话题会更有利于对话的开展,比如“怎么办”和“为什么”,这也有助于孩子学会思考,逐渐的学会解决问题。

比如,当孩子把水洒出来了,我们可以说:

“水洒出来了,怎么办呢?”

“为什么这块积木搭不上去?”

关掉它

在现代社会,电子产品的出现一方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剥夺了我们的注意力。

孩子也不例外,很多父母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电子保姆”,美其名曰为“智力学习”。然而孩子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试错-反馈”模式来获得的。电子产品既无法共情,也无法轮流,更别说反馈了。

帕特丽夏·库尔博士的团队将9个月大的美国婴儿放在汉语普通话的环境中。其中一半婴儿听的是真人亲口说出的中文,另一半婴儿听的则是录音或视频设备播放的中文。经过12次实验后,听到真人说话的婴儿能辨别出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另一半则毫无反应。类似的实验还有让孩子观看视频和真人演示动作,实验结果同样是只有观看真人行为的孩子能轻易模仿该动作。

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美国儿科协会建议2岁以下的小孩尽可能避免使用电子产品,而澳洲儿科协会则是严令禁止2岁以下的孩子使用。

对于孩子来说,积极的社会互动,才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结语:

在现今社会,物质条件基本能满足的情况下,父母的教育意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语言蕴含着我们曾经忽视的巨大力量,如果我们能善于运用,我想,孩子或许能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zdxhorse7262024-02-06 16:58zdxhorse726[天津市网友]42.187.200.34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并为解决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顶30踩0
  2. 黯然销魂2024-01-07 05:20黯然销魂[宁夏网友]43.250.171.155
    真正的教育应该让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语言机会,打破贫富差距。
    顶0踩0
  3. 好人好梦2023-12-07 17:42好人好梦[浙江省网友]103.249.139.40
    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语言和贫富差距之间的联系令人感到哀叹。
    顶9踩0
相关阅读
几句话让你知道中国的贫富差距有多大

几句话让你知道中国的贫富差距有多大

那么,中国的发展确实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吗?下面小编带你看一下中国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2023-01-30

买保险 我们到底图什么?这3句话 足以让你看懂贫富人群的差距

买保险 我们到底图什么?这3句话 足以让你看懂贫富人群的差距

简单的说,在丘吉尔看来,保险就是家庭的守护神,它能在有钱时帮你守钱,在你没钱时给你支援

2023-09-30

同是种地打工 为啥农民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村干部3句话戳中重点

同是种地打工 为啥农民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村干部3句话戳中重点

暂且不追求生活质量分有多高,很多时候连吃上一顿饱饭都是最大的奢望

2023-06-05

几千年前鬼谷子一句话揭示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为什么穷人越穷

几千年前鬼谷子一句话揭示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为什么穷人越穷

为什么大部分穷人越来越穷?鬼谷子: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