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王勃这首重阳思乡诗 后两句很巧妙 但前两句更关键

时间:2023-11-06 04:19:01

相关推荐

王勃这首重阳思乡诗 后两句很巧妙 但前两句更关键

今天是重阳节,我祝愿所有的朋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写重阳节的古诗很多,而且不少作品流传很广。

王勃的《蜀中九日》,就深受历来读者的喜爱。

这首诗的后两句很有味,反问看似无理,却很有情。

但如果从诗文的结构来评价,我认为前两句更关键。

为什么?

我们来读一读。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写作背景: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

您看,这首诗用词简单,诗意也很容易读懂,我认为它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难分伯仲。

那么这首诗的结构有何巧妙之处呢?

我们来仔细读。

1、九月九日望乡台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在这首诗中指玄武山。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登上玄武山回望故乡。

起句看起来很平常,点明了时间、地点,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那么,这一句有什么可读的呢?

还真有!

诗人为什么要写“九月九日”?

我们知道,一首七言绝句只有28个字,为了写出更丰富的内容,诗人一般都会精炼语言。

表达重阳节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重阳、九日等。

甚至可以和王维一样在诗题中注明,毕竟诗题不限字数。

但王勃这首诗非常独特,不仅在诗题中注明了“九日”,更在开篇不惜笔墨,用四个字来表示重阳节。

显然这里有深意。

我认为有两点。

(1)诗人特意追求音律美。

您看前两句,是不是对仗很工整?(您先不用考虑平仄,因为格律诗此时并没有定型)

出句和对句中使用重复字,读起来郎朗上口,连绵不绝,这也称为连绵对。

(2)强调今天是重阳节。

这和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一样,反复用“八月十五”来强调中秋节。

数字给读者的印象比较深刻,何况连用两个“九”,读者一眼就知道这是“重九”。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强调今天是重阳节呢?

当然,肯定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

但更重要的是 ,为次句中的送客做铺垫。

我们来读次句。

2、他席他乡送客杯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在他乡设酒席送朋友离开。

您看,这一句很奇怪:诗人没有再继续写思乡,而是写送别朋友。

这种写法也比较少见。

很多人会简单地理解为:诗人思乡之愁和送别朋友的离别之愁,这两种感情进行了叠加,所以诗人心中更加愁苦。

这种思路并没有问题。

但这首诗很特别。

就是“他乡”两个字。

诗人用了两个“他”字,着重强调是在异乡为朋友饯行。

那么在异乡送客和在家乡送客,这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如果您刚好也在异乡,就更容易理解了。

在家乡,亲友很多,即使送朋友离开,也不会特别忧愁;

但在异乡,认识的亲友本来就少,现在还要送朋友离开,朋友是不是更少了?

诗人想到朋友离开以后,自己会更孤独,所以感到格外愁苦。

诗人的愁苦还不止于此。

偏偏今天还是重阳节。

团圆佳节,诗人却见不到亲人,很孤独,这已经令人愁苦了;

但是今天朋友还要离开,这就更加令人愁苦了。

因为诗人今后会更加孤独。

这就是诗人前两句表达的感情。

您看,诗人没有一个字写愁,我们却能读者诗人心中满满的愁苦。

这就是诗人用“九月九日”和“他席他乡”强调“重阳节”和“他乡”的妙处。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得如此愁苦呢?

就是为诗人的无理反问做铺垫。

我们继续读后两句。

3、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厌,厌倦。南中,南方,这里指蜀地。那,为何。北地,北方。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心中已经厌倦了客居南方的愁苦,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这个反问,实在太巧妙了!

深秋时节,北雁自然南飞,但诗人偏要反问,好像是怪罪鸿雁不应该从北往南飞。

这看似很没有道理,却表达出了诗人的深深的思乡之情,因为诗人的家乡正是在北方。

所以历来的读者都喜欢这一句。

但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问?他为什么会如此思乡?

原因在于他“已厌南中苦”。

诗人已经厌倦了客居南方的愁苦,所以他才会无理地反问鸿雁。

那么,诗人客居南方有什么愁苦?

就是前两句表达出来的愁苦:不仅见不到亲人,而且身边的朋友还要离开,诗人很孤独。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用“厌”字?

这个“厌”字用得非常巧妙。

因为它把愁苦之情的时间延长了!

也就是说,诗人思乡不仅因为今天是重阳节,而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诗人送朋友离开也不是从今天才开始,之前已经送了很多朋友离开。

诗人长期思念亲人,却见不到亲人,而身边的朋友反而越来越少。

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所以他才感到厌倦了。

他能怎么办呢?

实在没有办法,所以他才无理地反问“鸿雁”,这是孤独而又不能归的痛苦无奈之情。

您看,这首诗的后两句确实很巧妙,但诗人的无理反问之所以能让读者感受到“有情”,关键就在于前两句已经表达出深深的愁苦之情。

我们还可以假设,如果诗人只写“重阳思乡”或者只写“他乡送客”(前两句只有其中之一),诗人的“无理反问”还会让我们感觉到痛苦无奈吗?

很显然不能。

因为只写其一,诗人的孤苦之情还不够深。

您现在再来看前两句的连绵对,是不是也觉得非常有味?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Amidst the passing2023-12-27 10:13Amidst the passing[湖北省网友]103.29.130.35
    王勃这首重阳思乡诗后两句很巧妙,但前两句更关键。
    顶10踩0
相关阅读
王勃这首诗写得很孤独 仅开篇就充满了忧愁 结尾更是句句伤感!

王勃这首诗写得很孤独 仅开篇就充满了忧愁 结尾更是句句伤感!

王勃是初唐朝时期杰出的诗人,并且还是一位少年天才,尽管他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岁,但是却留下了无数经典的名篇佳作,所以王勃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诗人,

2023-01-04

王勃的这首五言绝句 写得很含蓄 诗人有什么妙笔?

王勃的这首五言绝句 写得很含蓄 诗人有什么妙笔?

全文共2500字,读完大约需要6分钟,需要您暂时没有时间,建议先收藏哦王勃的冬郊行望,可能您没有读过。这没关系。凡是没有读过的诗,我们都把当好诗来读

2022-12-03

王勃一首经典的绝句 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 短短4句令人回味

王勃一首经典的绝句 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 短短4句令人回味

但是,每个人对于这样一种的一种情绪,其中的滋味是因每个人的心境、成长环境、阅历等而异的

2023-07-12

王勃的一首绝句 短短20个字 层层迭进 不愧为造微入妙的佳作

王勃的一首绝句 短短20个字 层层迭进 不愧为造微入妙的佳作

绝句虽然在汉魏时代就已初具规模,但真正形成一种新的诗体和严格的格律,则是在初唐时才规定下来

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