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孩子的语言如何发展?父母的适时帮助 会让词汇量和表达得以飞跃

时间:2023-11-05 06:18:01

相关推荐

孩子的语言如何发展?父母的适时帮助 会让词汇量和表达得以飞跃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最近,朋友圈里一位新手妈妈激动地分享:她家孩子4个月,今天喂完奶之后,说了声“mama”。

对父母来说,这种时刻自然是值得纪念的,但实际上,孩子在4-5个月大的时候,只是无意识发出mama,baba的音,并无所指,哭闹时更加明显。

就跟父母教小孩1、2、3一样,他虽然会数,但并不知道都代表什么,无法与现实数量级对上。

等到8-9个月大时,孩子才能把mama和baba的发音和人对应起来。

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这样才能在每一个阶段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0-3个月:简单音节阶段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实际上就是声带第一次发声的开始。

随着身体一天天长大,婴儿的听力发展也变得更加敏锐,对语音也敏感,具有一定的识别声音能力。父母会发现,即便孩子不太能听懂你在说什么,也会用身体回应。

1个月内,他们用哭声回应外界的刺激,发生哭闹也是很普遍的,也没有什么差别。

1个月后,孩子可以根据外界的刺激做出细微的反应,仔细听可以听出来,他们哭闹时,音调有高低,声音持续性也开始分化。

到了5周以后,孩子可以通过自我探索,有意识地练习发音器官了,可以发出一些有趣的声音,就像说话一样,实际上就是摩擦声带发出的声音,这让他们觉得很有趣。

4-8个月:连续音阶阶段这也就是家长常说牙牙学语的阶段,这种咿咿呀呀的发音就像大人重复性的语言。

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辨别语气、语调、音色的变化,而且还会加入一些辅音,同时发出的音更像说话,呈现连续性,比如mama、baba、nana,但并没有实质意义。

对孩子而言,这只是一种发音游戏,他在逗自己玩,练习发音器官,慢慢掌握,把他控制得更好,这也是孩子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9-12个月:语言萌芽阶段孩子的咿呀学语阶段达到了高峰,开始模仿家长的发音,发出不同的声音,各种音阶也掌握得更熟练了。

此时同一音节在不同场合发出的音高也是不同的,比如和家长互动时音高一些,但自己躺在床上看摇铃时音就低一些。

发展到1岁左右,孩子就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了,饿了、困了,有特殊情况时就会发出声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此时也是孩子自我意识最初的萌芽。

但孩子具体什么时间开口说话,和内外因素均有关系,是综合决定的。

1、对词语的洞察力

孩子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6个月大时听力很敏感,就能够分隔短句,捕捉说话的韵律了。

表面上看上去孩子好像在听你说话,但实际上是在处理这个短句的词汇,如果他觉得韵律好玩,就会笑起来,也算是回应大人。

比如家长和孩子说:“宝宝准备喝奶了”,他的大脑便会进入这样一个步骤。

将这句话分隔得到:宝宝,准备,喝奶,然后对应家长的动作——将他抱起来,拿着奶瓶在眼前晃动,从而得知喝奶是个动词,就是现在这个场景。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条件反射,一看见奶瓶就知道要喝奶了,真正把词语的意义理解透彻。

可见,孩子语言的洞察力,一定是和多种感官共同进行的,需要慢慢分隔并结合实际,才能记住。

2、对语言的理解力

孩子开口说话之前,必须先理解每一个词汇的意义,这在1-2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家长在这个阶段给孩子准备了绘本,教他认识了这上面“小狗”的形象,但他们并不知道现实中的狗长什么样,就只能把它归纳成四条腿的动物。

因此,出门看见猫,甚至动物园的动物,他也觉得是“狗”,心理学上将之称为过度泛化,是种正常现象。

直到他发现现实中的小狗时,才能把两者结合一起进行理解记忆。

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都会叫奶奶、爷爷,但到了外面就不会叫人了。这其实是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家里的奶奶才是“真”奶奶,外边的就不是。

心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为过度窄化,但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到了2岁半左右就会改善。

3、遗传和语言环境

如果家里直系亲属有说话晚的,孩子也会说话晚。

当然,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更多取决于语言环境是否充足。如果家庭中父母工作太忙,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老人只要求孩子乖,不与其互动,孩子说话可能也会晚一些,或者表达不清楚。

其实只要多和孩子说话,孩子吸收得好,说得自然也就顺畅了。

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家长应该保持观察,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引导,会让孩子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0-3个月:多进行感统训练

简单来说,就是把孩子当下感受到的总结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感受到的是什么。家长还要结合视、听、嗅、味、触多种感官,让孩子充分体验。

比如家长给小婴儿喂奶时,先用自己的声音吸引孩子,在他眼前轻轻摇晃奶瓶,用手轻轻敲敲奶瓶壁,再让宝宝的小手摸摸奶瓶。当然,摸之前一定要测试好水温,不能太热。

正式喝奶之前可以再强调一次“我们要喝奶了”,用奶嘴轻碰孩子的嘴唇,引起兴趣,再喂奶。

这个过程就是将感觉和语言联系在一起,说得准确一些,动作轻柔一些,就把学习融入到无形中去了。

这个阶段孩子听什么也很重要,可以准备自然响动的乐器,比如摇铃、响棒等和宝贝互动,玩听声寻物的游戏。

视觉上,可以带着孩子看黑白大卡,红黑大卡,慢慢吸引孩子的捕捉能力。

感觉训练可以用纱、丝绸、触觉球等安全的物品,和孩子进行互动,告诉他这些都是什么,摸起来的感觉是怎样的。

这些都是刺激语言发展的细节,家长多花一点点时间,孩子就能获得浸入式的体验。

3-6个月:多说叠词,帮孩子分隔语言

家长可以适当使用婴儿语言,让孩子听到更多次想让他记住的词汇。

玩球时告诉孩子:这是球,球,玩球,而不是玩球球。孩子的思维是记住后半部分的词汇多一些,因此“玩球”是孩子记住的,要多说一次,让孩子捕捉到重点词。

不仅如此,家长应该在此阶段养成孩子的生活规律,经常玩的玩具、布书,就可以多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找到固定的词介绍给孩子。

千万不要总是换来换去,否则孩子刚记住又变了,会很头疼,也会对语言产生模糊混乱的感受。

6-12个月:创造情景理解语义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知道他的“捏响玩具小熊”,并不是真正的熊,还能根据情境和发音,回应外界的刺激。

因此,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以游戏的形式在情境中带孩子学习。

首先是指认游戏,家长可以手绘一些小动物,让孩子指认哪个是羊,哪个是猴子,助其建立起初期认知,等待孩子慢慢说出来。

其次就是表演,孩子通常更喜欢耍活宝的爸爸,他们总是会夸张表演动物的形态,让孩子的感官接受刺激,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促进语言发展。

最后,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听自然界的声音,比如鸟声,风声,雨声,狗叫猫叫……这些都会让孩子对外界更加关注,激发他们表达的冲动,有的孩子也会模仿这些声音,就像是游戏,很有乐趣。

总而言之,孩子的语言发展是个需要耐心引导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ly丶苦逼2024-02-06 02:58ly丶苦逼[青海省网友]203.31.181.58
    家长要有耐心和方法,适时地给予帮助,孩子的语言能力会有明显提升。
    顶8踩0
  2. 身边溪流2024-01-06 04:05身边溪流[海南省网友]117.11.237.178
    我觉得孩子的语言发展需要有耐心和恰当的激励,不能急躁。
    顶10踩0
  3. 可可少女2023-12-06 05:11可可少女[河北省网友]150.223.101.64
    父母的引导确实很重要,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顶7踩0
相关阅读
3岁时词汇量悬殊 6年后差距明显 抓住黄金期帮孩子做好语言启蒙

3岁时词汇量悬殊 6年后差距明显 抓住黄金期帮孩子做好语言启蒙

主持人问她爸爸妈妈是谁,Lucky 说:爸爸是李承铉,妈妈是戚哥

2019-09-27

孩子总是说个不停?父母别烦 做到4点或能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孩子总是说个不停?父母别烦 做到4点或能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同事1:我家孩子仿佛一个小话唠一样,自从从幼儿园接到他那一刻开始,就开始喋喋不休讲着他在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能够把从早上进入到幼儿园一直到晚上放

2022-11-25

孩子语言发展期不能错过 父母巧用“3T原则” 提高孩子语言能力

孩子语言发展期不能错过 父母巧用“3T原则” 提高孩子语言能力

引子谁都知道,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很重要,既是孩子人际关系的基础,又是培养孩子逻辑和推理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将来社交的重要媒介。可见,孩子的语

2023-10-11

把握孩子“语言敏感期” 做到这3点 帮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把握孩子“语言敏感期” 做到这3点 帮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奠定了思维能力的基础

200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