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中考语文冲刺宝典」之文言文答题技巧全面梳理!

时间:2023-11-05 04:05:01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冲刺宝典」之文言文答题技巧全面梳理!

上期为大家分享了记叙文的答题技巧「中考语文冲刺宝典」之记叙文答题技巧全面梳理!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梳理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考点一:实词推测

1.用成语联想:

成语中一般保留文言词语的词汇意义。我们可以借助成语记住一些词的词义。如:

①“举目无亲” “举”,抬起、举起。

例:

A.死即举大名耳。

B.肩举驴上,引避道左。

②大举进攻 【解释】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兴起,发动

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③举直错枉举:选拔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例:

A.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九下)

2.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

古汉语讲究工整、对仗,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或者根据词性判断,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

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意思。

此外如“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亡就是逃跑,追和逐都是动词,词义也相近。)

3.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

4.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节词来表示。如文言中的“书”可组词为“书信”。

如普陀区17年课外文言文(1)吾更为武 ( ) 更可以组词更改,更换,答案是更改。松江区17年课外文言文(1)百姓有过( ) 过可以组词过错,过失,过分,过去等,这里是过失,过错比较契合。5.语法分析推断法

(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将军身披坚执锐(披和执是动词“坚”“锐”充当宾语应为名词,所以翻译为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

6.代入检验法

(即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解题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义。如果解释准确无误即为正确答案。

7.根据形旁推测字义

在用手机或电脑打字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奇奇怪怪的字,他们看上去明明就是乱码或者某种神秘符号,但是字典不会说谎,它们千真万确,真的就是汉字!

看到有人写“巜”,你多半会以为它是书名号的左半边“《”。错了!它是一个汉字哦,读作kuài。释义古同“浍”,田间水沟。如粼,形容山石间水流清澈。

其实“丶”也是一个汉字!不过可千万别把它读成“点”,因为它其实是“主”的异体字,读作zhǔ。古人读书时断句的符号。而主的本义指灯芯。

一个“丶”是汉字,四个“丶”加在一起,变成“灬”也是一个汉字!当然,它也不读“四点”,而是读“huǒ”,意思和“火”是一样的。也读作biāo 表烈火。这下明白《说文》中为什么说,“然,烧也”了吧?看字形就知道了:大家围着篝火烤肉,旁边还蹲了一条狗。

和上面这些心机boy比起来,“丿”就老实多了,它就读作“piě”,意思是“不”。古代造字的时候常有这样的运用,比如把“丿”加到“戈”上面变成“戊”,意思就变成了“不动之戈”。

三个“丿”加在一起就成了“彡”,看起来像歪的“三”不过它读作“shān”,意思是用羽毛来装饰,须毛和画饰的花纹,毛长。其实我们看看也能明白,这个字长得就像是孔雀背后漂亮的羽毛大尾巴。形,本义,动词:着色加彩,突显图案。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修,本义是纹饰。

廾 gǒng 两手捧物,今作“拱”。与双手有关。丬 pán 古同“爿”劈开一半的木柴,用作偏旁。攵 pū 古同“攴”与武器有关。辶 chuò 同“辵”,与走有关。冖 mì 古同“幂”,覆盖。彳 chì 〔彳亍〕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样子。与行走,人的行为有关。8.实词趣谈

汉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大概源于依类象形,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先从自身开始寻找灵感,因此甲骨文中与人相关的字,所占比例极大。下面试举一些例子。

(1)与生命周期有关的字

胎儿期:异,上面是巳,头朝上的婴儿,下面是手,双手接生头上脚下的婴儿,为不正常的,正常为头下脚上。

长成期:夷,尸与夷同形,从大,从弓。東方之人也。尸表示横躺的死人。

衰老期:施,一人拿旗行动,旗帜飘动的样子。

(2)人的姿态变化

双脚站立的人:见,見,从目,从人,象睁着眼睛看形。

说,解释说明。从言兌声。用语言表意,说着尽兴,听着高兴,心服。

跪坐的人:御,与繁体禦合二为一,合体象事字,象人持鞭驶马在路上的形状,本义是驶马。禦,主持祭祀活动。

命,上面是口的变形,下面是跪坐的人,象口对下人发布命令,本义是命令,命令转注,可以互相解释。

躺卧的人:居,古代祖先卧躺之地,表示可以长久安歇。一说在家休歇体现“安居”目的性意义。

病,疒字旁,从人,从床,象人卧床,代表卧病在床。本义是患病。

与他人互动的人:比,象两人并肩而立。本义:两人并肩挨着,并列,亲密。引申为较量,比较,相比。

从,從,象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本义:两人相随而行,随从,跟随。

消失的人:竭,曷从一,从去,表示一去不返回。一说流亡的人向天求问为什么。后加立从曷聲。表示站立地上举重,本义是用尽。

离不开土地的人:任,从人,从工,一个人抱负木杵,进行夯土。

邻国人:方,边境上的人民。一说在人的颈部位置加一个代表枷械的指事符号,表示披枷的罪人。表示流放。后借为方国的名称,地方。施,同上。

於,(于)将大旗插于某地之上。一说为迂的本字,表示曲折。

人的躯体:穷,窮,从穴,躳声。洞穴不可行进的终极处。一说躬身在洞穴,表穷困。

(3)和女人有关的

好,从女,从子,女子抱着孩子,新生命诞生,是美好的事。

归,歸,从阝,指土山,从止,从帚,女与帚合成妇,女子出嫁经过丘阜之形,有回归之意,本义是女嫁,又谓返回。一说女人拿扫帚追随丈夫的脚步。

(4)其他由人衍生的字

及从人,从又(右手),一人在前,后面有一只手在捕捉。本义为追上,赶上,捕人。

伐从人,从戈,象拿戈砍人头,本义是刑法砍人头,武力杀戮

众眾,从众从目,看见好多人。

(5)与人体器官有关的字

月与肉:月代表夜晚,船(舟),还和肉有关。名,夕指暗处,口传声以示存在。一说晚上看不清,因此喊名字来辨明。一说天黑了,喊孩子回家。

骨的衍生字:胜,左边“月”和“肉”很像,因此“月”字旁一般与肌肉、人体相关,表示肌体能承受,“生”表声,也表示有生命力。因此本义是能承担,能承受。勝,有能力担当。从力”朕声。朕,表示船舵,表示掌舵的能力,能担任。

心的衍生字: 誌,标记。从言,志声。志,意愿。从心,之声。(之,前往)慮,从思,虍聲。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一说思考、谋划王霸之事。

与手有关的字:

启,以手推门窗;一说手持工具将门户开出一个缺口。

求,从皮衣中伸出手求救。

更,象手持鞭子,本义为用鞭子教训,使改正。一说手持火钳,拨弄炉灶的柴火。

寻,尋,从手,从席,象伸两手度量物长状。

興,甲骨文从双手,从凡,从口,象两人相对伸出双手举起器械。

得,手拿贝壳。

兵,双手持兵器。

异,双手接生头上脚下的婴儿,而一般婴儿出生为头朝下,所以显得很不正常。繁体字“異”是一人上举双手戴头饰,或说戴鬼头面具表示怪异,奇特。

为,手牵着象,替人干活,本义是“作”,“服役”。

专是“轉”(转)的本字。甲骨文右边为缠绕着丝线的纱锤与转轮,左边为手。

具,从鼎,从双手,双手举鼎,本义放置,一说准备食物招待贵客,备办。

擧(举),两手相对,同时举起。从手,與声。

(6)其他相关的字

与足有关的字:如定,进,徙,涉等。与房屋相关字,间,向,当,穷,定,鄙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参考资料:许慎的《说文解字》,廖文豪的《汉字树》,司马森的《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象形字典》。

附:汉字构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文中象……形指象形。

9.构字法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所以本次我们只对前四种进行梳理。

象形字(不确定的字可以查象形字典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3059 或者字源网http://www.fantizi5.com/ziyuan/)

象形字作为一种造字方法,东汉的许慎下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月亮缺多于圆,用一弯新月来表现他的特征自然是最为合适的。

那么甲骨文中哪些字属于象形字呢?

(1)与人相关

在这里举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些字,有些直接是人体的器官如口、齿,有的是表示同相应的人体器官有关的其他意义如言、父,有的是表示各种人的名称如人、儿,有的是表示同人的行为或情态有关的各种意义如妾,天。

(2) 与动物有关的字

这些字有的以部分表示全体,如牛,羊;有的用整个动物形体来表达,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等等,如鸟,马,鱼。

(3)与植物有关的字

这类字既有草本植物也有木本植物,还有和蔬菜粮食相关的字,总的来说名词比较多,具有很强的象形性。

(4)与自然现象相关的字

类字主要是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如:

指事

指事一般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或用纯符号组合来创造新字的方法。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有以下两种情况:

(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符号,用来指示所要说明的事物。

例如:

(本):在木下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根。

(寸):在手腕上加一短横,表示手下一寸的地方。

(甘):在口字中加一短横,表示口中含着甜美的东西。

(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在陷阱里放置的致命的危险物(交叉而置的箭)。

这类指事字都是指示事物的具体部位的,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示符号来表示词义的。

(2)用纯粹的符号来指明或象征某种事物、某种意义。

例如:“上”和“下”都是以一条长横线表示位置的界限,线上加一短横表示“上”,线下加一短横表示“下”。其他如表示抽象的数目的“一”“二”“三”等字都属于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

指事字虽然可以表示某些概念,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多为抽象事物,而无具体形象可画,所以往往在象形字上加上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汉字中用指事方法造出的字最少,在《说文》中指事字共只有125个。指事字同象形字一样,一般都是单一的形体,不能再分为两个字,所以也是独体字。

常见的指事字如下:

朱、本、末、未、刃、中、回、寸、天、左、右、立、王、上、下、旦、白、甘……

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如:休、牧、从、比、步、益、采、炙、囚……

常见的会意字如:兵、看、集、伙、尘、双、轰、秉、初、伐、戍、休、告、哭、步、品、难、林、信、劣、卡、忐、忑、舀、甭、孬、歪、终、泪、既、即、几、祭、解、鲜、益、友、匠、淼、磊、森……

那么会意字有哪些分类呢?

会意字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偏旁组合起来的,也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 不同偏旁组合起来的。前一类叫同体会意字,后一类叫异体会意字。

(1)同体会意这是用相同的偏旁组合成新字。例如下文:

从: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比:两人后向并立,表示比较。北:本即“背”字。两人相背而立,表示方向相反。众:三人重叠,表示众多。林:双木重叠,表示树林。森:三木重叠,表示树木很多。炎:二火相重,表示烈火旺盛。友:两手相助,引申为朋友。晶:三日重叠,表示光亮。(2)异体会意这是用不同的偏旁组合成新字。例如:

休:人靠着树,表示休息。采:上爪下木,表示手在树上采摘东西。匠:木匠,“匚”是装工具之器,“斤”是斧子。炙:把肉放在火上烤,引申为烤熟的肉食。益:本即“溢”字。上面从水,表示水漫出器皿。牧:手持木棍赶牛,表示放牧。看:手搭在眼上,表示观看。见:人抬头睁目,表示看见。烦:“页”是人头形,从“火”,表示发热头痛。解:用刀把牛角砍向一方,表示分解。初:从刀从衣,本义是用刀裁衣为制衣之初,后泛指行动的开始。这类会意字较多,又如人言为“信”,小土为“尘”,日月为“明”,大力为“夯 ”,少力为“劣”,不正为“歪”,不好为“孬”,不用为“甭”,山石为“岩”,合手为“拿”,两手中分为“掰”等等。

语言中有许多抽象的词无法用象形、指事方法造出字来表示,会意造字法正好弥补了它们的不足。

形声字

形声是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法。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表示声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例如:“柑”便是一个形声字,“木”是形旁,表示“柑”字字义所 属的类别;“甘”是声旁,表示“柑”字读“甘”的音。

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左形右声:如校、哼、蝗、城、爬、胸、河、犷。

(2)右形左声:如功、期、剃、顶、欣、鸠、领、切。

(3)上形下声:如草、笆、景、骂、宇、窥、崇、零。

(4)下形上声:如盒、盲、煎、恩、梨、毙、裂、堡。

(5)外形内声:如固、近、府、厦、衷、裹、阁、病。

(6)内形外声:如闻、闷、问、闽、辨、辩、辫、哀。

考点二:

从课本内得到的道理和启示类回答术语

《劝学》: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橘逾淮为枳》: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伤仲永》: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卖油翁》:熟能生巧。

《王顾左右而言他》: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善于提意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中造就人才。

《孔孟论学》:

第一条:学习的作用,能使人终生受益。第二条: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要精密结合。第三条: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习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第四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止步不前,要持之以恒。第五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第六条: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黄生借书说》:要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需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

《黔之驴》:敢于、善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狼》:对待坏人和邪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黠鼠赋》: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考点三:拓展常见的道理启示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因材施教,不能拔苗助长;

3、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4、实践出真知;

5、对待别人的错误应该宽容仁慈;

6、要学会感恩;

7、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

8、做事要把握机会,才能事半功倍;

9、做事不能目光短浅,要有远见;

10、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 该退则退。

11、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

12、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或如果环境险恶,人们也会裹足不前)

13、背弃诺言没有好下场。或: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出尔反尔。

14、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盲目行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做事不能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解决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

15、凭一己私利为人处世,最终受害的反倒是自己。

16、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或家长、学校、社会注重孩子教育,则不能束缚他们,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17、人难免犯错误,知错能改仍不失为人才。

18、人有宽容之心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我们要有宽容之心。

19、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

20、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

21、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22、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

23、一个人无论水平有多高,只要患得患失,就难以成功。或:做事情不能患得患失。或做事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成功

24、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鲁莽从事要不得)

25、要实事求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要清醒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26、人和人之间交往不能仅仅为利,应该讲究信用。

27、要珍重眼前的真实的人与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实际的东西。(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8、学习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29、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0、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31、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

32、有时用善良和宽容来感化身边有错误的人,或许会更有效。

33、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

34、不要妄加猜疑;或不要胡乱地怀疑自己人;不要被敌人的假象所蒙蔽。

35、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36、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37、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38、人与人交往时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

39、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自以为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否则就会造成工作和学习的失误。

40、我们不能不辨是非、听信传言、盲目从众,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

41、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只会遭到失败;遇到突如其来的困境时,要冷静沉着,要善于思考,积极应对。

考点四:人物词语积累

本文由公众号“上海启文辅导”公众号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疯敛2024-02-06 02:58疯敛[辽宁省网友]103.62.53.53
    @长发如你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在文言文考试中游刃有余。
    顶10踩0
  2. 长发如你2024-01-06 03:20长发如你[广西网友]203.56.240.96
    这本宝典应该能帮助很多同学在中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
    顶3踩0
  3. 一座城花开城中2023-12-06 03:42一座城花开城中[宁夏网友]103.248.65.148
    文言文答题技巧这么重要,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顶0踩0
相关阅读
中考语文:文言文易错字专项练习 附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易错字专项练习 附答案

论语十二章3.子曰: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2008-03-28

初三如何逆袭中考?看完这篇你就懂。原创干货(语文基础文言文)

初三如何逆袭中考?看完这篇你就懂。原创干货(语文基础文言文)

很多同学在面临中考时都会迷茫,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些各科目学习时的一些技巧和知识点

2023-08-03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积累一词多义“之”多少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积累一词多义“之”多少

这里就给大家整理了中考常考的之的用法和意义并附有例句,收好了哦之辍耕之垄上 动词,去、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022-12-30

2019中考语文备战: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考前看一遍 考试不担心

2019中考语文备战: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考前看一遍 考试不担心

文言实词释义题,这些主题大部分都是为了研究古典语言中的词汇多义词,而这些经典词汇基本上是由学生在中国古典文本中学习的

201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