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仗义每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句话到底有几分道理?

时间:2023-11-04 07:29:01

相关推荐

“仗义每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句话到底有几分道理?

真实世界,往往是布衣多竞争而权贵多合谋。

之所以“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多是把历史故事当成了真实世界。慢慢地,这就成了我们的一种聚焦错觉。

再加上为富不仁的又一经验认识,然后这个错觉也就越来越强了。

先讲一下这个典故的出处吧。

明朝末年,广西右参议曹学佺审理了一起恶犬伤人案件。

桂林的宗室家奴纵容斗犬随意撕咬路人。恰逢一个路过秀才躲闪不及,被恶犬扑倒撕咬。秀才性命危急,一个屠夫冲出来,用刀砍死了恶犬,救了秀才性命。见自家斗犬死了,这伙宗室家奴不干了,要屠夫以命抵命,仗着人多势众就把屠夫绑到了官府。

审理此案的曹学佺,早就想整治一番这伙为非作歹的宗室家奴。于是,判决屠夫杀犬无罪,而且家奴们还要赔偿秀才的医疗费。

但,后来,这伙家奴仗着属地藩王的背景,硬是花钱买通了秀才,让他做出假口供,说是与斗犬相好、互相嬉戏,屠夫却无故屠戮斗犬。

曹学佺再审此案,怒斥秀才忘恩负义、与狗为友,陷害救命恩人。于是,顶住各方压力,判屠夫无罪、秀才革去功名。同时,在案卷中写下: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只是一起个例案件。但,曹学佺借题发挥了,把秀才归为读书人一类、把屠夫归为屠狗辈一类,然后在认识上做了抽象。凡事一旦被抽象,往往就具备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用。

一提起兵书,我们往往都会想到《孙子兵法》。但,古代将军真是按照《孙子兵法》来打仗吗?

智瑶水淹晋阳,就完全是没按《孙子兵法》操作。因为《孙子兵法》总结的是春秋战争,而春秋末期的战争就已经升级了。所以,孙子兵法里没记载水攻之术,而智瑶却把水当成了攻击武器。

同时,你很少听过哪个将军天天研究《孙子兵法》的。吴起求学儒家曾申,但儒家也讲兵法吗?吴起大概率学的是《左传》。关羽夜读春秋,但春秋是列国大事记,真得没啥可读的。其实关羽大概率读的也是《左传》。西晋名将杜预,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同时还是《左传》大家。杜预注的《左传》成为通行版本。与其说《孙子兵法》具有指导战争作用,不如说《左传》才是将军作战的指导教材。因为《左传》里面有大量的战争战例。

但《孙子兵法》为什么火到现在?不仅打仗可以用,而且经商、政治都会言必称《孙子兵法》。原因就是抽象,孙子把一般战争抽象到了规律这个层面。于是,《孙子兵法》就具有了某种普遍意义,而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这就是抽象的意义。

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抽象的认识可能不对,往往只会成为胜利者的注脚,而失败了却可以说你没有活学活用。

所以,抽象出来的东西、传承下来的经验,都需要进行认真思考,辨析真伪。特别是“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种格言式的抽象经验,一定要仔细审视。

历代王朝末期都有农民起义,但农民起义从第一次开始就一直在为权贵做嫁衣裳。农民起义颠覆了旧王朝,但往往却是旧权贵开创了新王朝。

陈胜吴广起义,但陈胜吴广全被自己人给干掉了。最后是刘邦攻入关中、项羽章程天下。刘邦不算农民起义吗?开始算,但加入楚国集团以后,就不能再算了。

汉末黄巾起义声势连天,却没有打出一个农民政权,崛起的全是旧时代的军阀豪贵。三分天下之中,就刘备的起点低,但刘备也是汉室后裔。这里面有一个农民政权吗?

隋末乱世也是如此,瓦岗寨就是一众屠狗英雄,而且这里面满是情怀。但开创新王朝的,却是出自关陇贵族的李氏父子。

唐末乱世,冲击力最强的是黄巢起义,但黄巢首先遭遇的不是沙陀骑兵,而是自己人的背叛。接下来的五代乱世,除了后梁朱温,余下权力游戏的主角全是豪贵和军阀。

农民起义能成功的,可以说只有朱元璋。但朱元璋杀起功臣来,则是雄冠整部中国历史。这里面不要说没有屠狗辈的仗义,就是连一般的合作都没有。

权贵们呢?为什么权贵最后能成功?因为没有那么多的人脉算计和人性善恶。搞合作就是权贵的一贯本色。即便有权力斗争的你死我活,但只要有合作的可能,权贵往往都会合作共谋。

秦末乱世,就是一场六国权贵余党的合谋。除了齐国田氏小家子气、不合作,其他诸侯的合作程度,已经到了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步。

章邯围攻巨鹿,巨鹿在今天的河北省。最强援军来自哪里?来自于今天的山东南部和江苏地区的楚国集团。

东汉乱世,虽然打得你死我活,但诸侯之间却一直在合作中竞争。你看刘备的依附轨迹就知道了,到哪里都能受到礼遇,都能谋得机会。群雄兼并战争,那是天下大乱以后,而但凡合作能产生利益,权贵们就一定要把合作贯彻到底。

为什么权贵多合谋?

一个原因是权贵能够控制的利益足够大,而权贵的数量又一直非常有限。

而只要合作的利益足够大、参与的人数不多,那就一定会出现合作的局面。而这个局面就是博弈的终点,合作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因为这样做不仅对大家都有好处,而且能够达成博弈的终局。

一个原因是权贵之间构成一种熟人社会网络,大家的博弈次数会足够得多。

宇文泰关中改革,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关陇贵族内部搞通婚,结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其实,通婚只是加强了合作,没有通婚这伙人也一定要合作。因为关陇贵族之间构成了一种熟人社会网络,大家不是博弈一次而是频繁博弈。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会结成某种同盟。旅游景点的饭菜又贵又难吃,因为人家就要做一锤子买卖;而小区附近的饭店却要苦心经营,因为要与常客合作。

这就是权贵合作的道理,合作也就成了权贵的路径依赖。

而布衣为什么多竞争呢?

利益本来就不多,参与的人数却是无限的,所以往往都是算计者胜出而善良者吃亏。但凡遇到某种混乱的局面,就往往是有今天没明天,合作也就一次了事。

所以,这里没有什么人性好坏之分,都是博弈局面所决定的。

至于“负心多是读书人”,读书人可能看得更通透,或脑子更快,能够看到什么时候最该算计。至于“仗义每从屠狗辈”,也是可以讲通的,因为在一个熟人社会的网络中,大家都是频繁博弈的。你这一次背叛了,以后也就没法混了。读书人和屠狗辈,可能只是所处的博弈局面不一样,或者各自认为的博弈局面不一样而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浮云战神2024-01-21 08:40浮云战神[浙江省网友]124.108.13.158
    有些仗义的人并不是屠狗辈,也有读书人不负心的。
    顶5踩0
  2. 云落归处2023-12-13 08:04云落归处[甘肃省网友]222.193.108.168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有一部分道理,但不能一概而论。
    顶8踩0
相关阅读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总是读书人 这句话说的到底正不正确?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总是读书人 这句话说的到底正不正确?

这句话说的到底正不正确?一个人骂人会不会捎带脚的把自己给骂了?这就像说,某人骂街说我家的人大多是混蛋!这句话出自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一字

2023-02-04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古语 说得有道理吗?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古语 说得有道理吗?

为何一聊到读书人的时候,人们的评价永远都是什么 百无一用是书生,负心多为读书人等等,好像只要身为读书人,就理应要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批判一样,给

2023-12-11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为读书人 这句俗语你觉得有道理吗?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为读书人 这句俗语你觉得有道理吗?

至于这句对联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是否有道理?先看看曹学佺这幅对联由来的故事就知道了,根据相应的明朝史料的记载,在桂林等地有着皇室宗亲

2023-11-06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请别拿这句话当不读书的挡箭牌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请别拿这句话当不读书的挡箭牌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不是个秀才,不是个举人,而是个进士!还不是一般的进士,人家是闽中十子之首曹学佺!曹学佺,福建福州人,明朝万历二十三年进

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