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知识 模板和能力 高三语文复习更应该关注哪一个

时间:2023-10-18 07:18:01

相关推荐

知识 模板和能力 高三语文复习更应该关注哪一个

随着高2021届高考落下帷幕,高2022届高三学子已经全面开始高考复习了。而在所有学科中,恐怕最让各位“接班人”担心的莫过于语文了。

其他问题暂且不提,就看《考试大纲》都能把高三学生吓一大跳——语文的考试大纲从来不提具体的知识点,只是强调考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以文学类文本为例: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语文的《考试大纲》既不像数理化生那样明确表示要考什么公式定理,也不像史地政英语那样明确告知要考什么知识点,甚至把考点及对这个考点的要求详细地罗列在《考试说明》里面,而语文附录的只有“高考必背64 ”

那么问题来了,备考复习中,语文的“抓手”到底是什么?终极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今天老田和2022届的各位“接班人”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语文知识有多重要?

很多学校的一轮教材复习只关注古诗文,每一课的重要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等不厌其烦地强调强调再强调,大家可能也会产生这种感觉——这些知识老师不说,我还真忘完了。

但是,老师强调了,你也真的很用心地背了,就一定能记住,就一定会运用?如果真的是这样理想的话,当初认真地又记又背,怎么现在都忘完了,这些课文简直就像没学过一样?

“既”这个文言实词很简单吧,《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就有“既东封郑”一句,翻译出来就是“已经”“在……之后”的意思,可是2021届考生中,有多少人不会翻译“而既知其不可”(2021年全国乙卷)。这一课的标题中“退”是使动用法,这个点老师肯定强调过吧,但是还有很多人不会翻译“录状以闻”(2021年全国乙卷)。

知识点最密集、知识复习最扎实的古诗文尚且如此,更别说灵活散乱的现代文了,知识的积累,其效果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大。

比如《荷塘月色》,从知识上讲,你能收获什么呢?生字词?好词佳句?别逗了,那是小学生该追求的东西。换一个写景抒情的散文,你会自主解读吗?

更进一步讲,《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游褒禅山记》《过大孤山小孤山》《滕王阁序》这些名作,单篇知识的积累只能熟练地阐述个例,在知识形成体系后,才可能归纳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规律,才有可能在既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解读陌生文本的能力。

新课学习最大的功能是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复习课最大的作用是系统归纳,构建知识能力体系。

总之,着眼于知识的语文复习,如果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知识体系,零碎的知识对于语文应试能力的形成,效果非常有限。就算你把语文书背过了,语文成绩也未必能提高,如同你将数学课本上所有例题都背过了,未必能得高分一样。高考考查的是能力,绝不仅仅是知识,语文尤其如此。

答题模板有没有作用?

在留言中,老田看到很多同学在问,语文答题模板到底有没有用处?在哪里可以找到权威的答题模板?老田能不能推荐或者制作一些能拿高分的答题模板?

在老田看来,答题模板不是说没有什么用处,只能说看什么人在使用它,或者用它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因为绝大多数答题模板是在总结大量试题的“共性”,也就是哲学中所讲的“普遍性”,而考试题是有其个性特征的,也就是所谓的“特殊性”。政治老师一定告诉过你,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个性”大于“共性”。

举个例子:

一定听说过,小说的作用类的试题,答题的套路是: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小说的环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019年全国II卷】《小步舞》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如果按照答题模板来回答,勉强能算对的只有一条——推动了情节发展。也就是说,只能得到1分。这可是一道6分的题啊。

再比如【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到梨花屯去》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参考答案】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开展提供自然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若按答题模板来回答,可能会得到2——3分,这也是一道6分的试题。

老田总结一下,答题模板适用于语文成绩特别特别低,比如每次分数在80—90分之间,甚至更低的同学。恰当地使用答题模板,在保证选择题正确率的情况下,成绩可能会快速提升到100——115之间。四道主观题,总分是24分,就算拿到一半分数,那也有12分呢。作文再用个什么模板,比如有些培训机构教学生的写作模板是“宫·商·角·羽”,很装,很有格调,也很能唬人,字儿再写漂亮一点。作文分数至少能得到一个二类中,也就是45分上下吧。

语文成绩本来就在120分左右,想要突破130,或者想要达到更高的目标,答题模板之类的,只能作为一个方向性的指导,不能作为答题的依据,也不可能拿到高分。

语文复习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能力! 应试能力!语文应试能力!

一个朋友说: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可能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一定不会坐视学生被语文蹂躏。老田非常认可。

在语文复习中,语文老师最大的作用恐怕就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形成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应试能力。

简单讲,让学生在高考中不吃亏,能拿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分数。

作为学生复习中的引路人,把准方向就非常关键了。

也就是说,老师的责任的就是研究高考试题,把握最新动向,分析能力要求,梳理知识框架。

各位“接班人”应该做的就是,在老师的指引之下,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把握考试题的方向要求,形成作答的应试能力。

老田劝大家先收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宏伟目标,把自己送进理想的高等学府,然后在学界大咖的指导下,再向学术高峰攀登也不迟。

能力培养这事儿好像说起挺容易的,但是要想操作却很难找到一个抓手。

实际上,教材的编写者,教参的编写者早就替大家想好了一切。

每个单元聚焦一种文体,着眼于一个问题,每一道课后题都会告诉老师应该培养的能力方向。

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第一题

这道题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形成什么能力,规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倘若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充分理解并接收教材编写者的善意,一步一个脚印形成了相应的语文能力,何至于“拔剑四顾心茫然”将语文玩成了靠运气的“玄学”呢?何愁语文成绩不高呢?

总结一下:零碎知识的掌握作用有限,答题模板的运用空间有限,应试能力的形成才是关键!

最后,作为高三这条大河上老船工,老田送各位高2022届 “接班人”四劝诫:

1、认真听讲,明确方向——正确的方向比伟大的精神更重要;

2、积极参与,形成能力——提出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水平;

3、强化落实,注重实效——生活是最差劲的群众演员,结果不会配合你表演;

4、调整心态,轻松面对——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浪子心语2024-01-14 05:00浪子心语[西藏网友]123.249.221.85
    在高三语文复习中知识和模板固重要但更重要是能力提升要注重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顶0踩0
  2. 你是最棒的2023-12-01 06:09你是最棒的[黑龙江省网友]103.228.178.111
    知识+模板是基础能力+高三语文复习更重要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
    顶6踩0
相关阅读
高考作文专栏祝高三考生金榜题名

高考作文专栏祝高三考生金榜题名

01、关于高考作文范文专栏的初心这一切要从2018年开始,当时,一位云南的高三家长找到我,希望指导下他孩子的作文,孩子成绩不错,平时也能拿到600多分,

2015-12-03

中考语文:初一到初三必看 修辞手法全解及易混淆知识点解析

中考语文:初一到初三必看 修辞手法全解及易混淆知识点解析

接下来一段时间,小编将针对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的28分,把相关考点分类别梳理成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08-10

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知识点总结

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知识点总结

一 公文实用文一直是浙江专升本考试中的重点,考察内容分为实用文知识和实用文写作两个部分

2023-09-12

高考语文成绩 想考到120分以上 有什么可行的措施?

高考语文成绩 想考到120分以上 有什么可行的措施?

高考语文成绩怎么达到120分以上呢?有什么可行的措施?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201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