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诗鉴赏14

时间:2023-10-15 04:37:01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古诗鉴赏14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渤澥(xiè):大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声夺人,渲染出江潮磅礴的气势,并且巧妙地用雷声来衬托潮声。

B.颈联以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等为背景,写大潮远远到来的壮丽景象。

C.整首诗采用夸张、比喻、烘托等手法来层层渲染,表现大潮澎湃的伟力。

D.这是一首咏钱江潮的名作,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句句紧凑,结构谨严。

15.尾联极富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6分)

参考答案(含分析):

这首诗是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人漫游吴越,至杭州,约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十五,与钱塘县令颜某同观钱塘江潮,写下了这首诗。诗作充分体现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与艺术特征。写钱塘潮,与观潮层层深入,张驰有度而富于变化,结构谨严却摇曳生姿。诗歌的意境雄浑开阔,表现手法丰富,夸张、比喻、照应、烘托渲染运用巧妙而有艺术感染力。诗作总体难度适中,比较适合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第 14 题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时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形象、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评价诗歌的风格特点。能力层级为 D 级。

【试题分析】

首联的叙写诗人与好友颜钱塘忽然听到百里之外传雷霆般的巨响,很惊奇,被深深吸引,于是暂时停下手中正弹奏的琴而凝神细听。这里主要是用曲笔侧面表现江潮。A项表述“用雷声来衬托潮声”理解失误,诗歌用的是比喻,“雷震”喻指潮声,并非实指雷声。

颈联主要写景。从上到下描绘了高迥的“照日”、“秋云”,辽阔的“浮天”、“大海”,重点表现远望海潮到来的壮丽景观。作者把“海潮”置于天、地的壮阔背景中来描写,境界宏大。因此B项表述正确。

在艺术表现手法层面看,诗作运用了“夸张”,譬如“百里闻雷震”,运用了“比喻”,譬如“雷震”、“雪”,运用了“烘托”,譬如颈联用“太阳”“秋云”“浮天”烘托钱塘潮。因此C项分析正确。

D项是对本诗的总体评价。结构上以人物感受为主线,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以情感开头,以情感结尾,结构严谨。情感及叙事张驰有度,第一句紧,第二句驰,第三句驰,第四句紧。因此,D选项表述正确。

第 15 题

【参考答案】

(1)“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视听结合,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

(2)“凛生寒”呼应“来似雪”,侧面叙写观潮人的感受,江潮扑面而来,使人凛然生寒,烘托了钱塘潮的骇人气势,意味隽永。(每点3分)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题分析】

解答此题,必须先认真审题,明确命题指向。“尾联极富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已经指明答题的思维方向,即需要考生思考分析尾联的艺术表现力,也即采用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作用。考生必须回归文本,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综合考虑,找到答题的有效切入点,最后分点具体作答。

尾联采用的手法主要有:比喻、视听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前后呼应。由采展开分析,答案不难得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如若&晴天2024-01-12 20:57如若&晴天[国外网友]182.23.207.161
    希望能够继续推出更多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为备战高考学提供更多帮助。
    顶10踩0
  2. 回首丶谁等谁的相濡以2023-11-29 00:47回首丶谁等谁的相濡以[甘肃省网友]43.226.192.240
    这个专题练习真很有帮助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顶4踩0
相关阅读
2020年高考倒计时 高三学生还有可能提高语文成绩吗?学习有重点

2020年高考倒计时 高三学生还有可能提高语文成绩吗?学习有重点

一、高考作文的复习突击作文是语文的大头, 建议考生一定要保作文

2010-10-14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攻略 你掌握了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攻略 你掌握了吗?

从这个角度看高考,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在未来的高考中,考生要想得高分,首先得拿下语文,只有拿下语文,才有可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2023-09-08

郭军民大海笑长:文言文决定孩子中高考区分度 做好这件事考高分

郭军民大海笑长:文言文决定孩子中高考区分度 做好这件事考高分

正因为这样,它却是中高考生拉开分数最大的分水岭!尤其是2020年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都开始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中高考正式迈入改革阶段

2007-03-18

初中语文:7~9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归纳 中考出题率大!一定熟记

初中语文:7~9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归纳 中考出题率大!一定熟记

这一制度的改革,无疑是给同学们增加了复习的难度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