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红楼梦中这一句话读懂了 方解曹雪芹“一把辛酸泪”!

时间:2023-10-13 05:52:01

相关推荐

红楼梦中这一句话读懂了 方解曹雪芹“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以下简称红著)文学价值不菲早有论断。所谓,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笔者以为,红著最为成功之处便是颠覆传统的陈规弊制,如实反映人生百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所揭示的人生哲学与处世理念发人深省,确实不愧为警示名著。遗憾的是,今天的很多文学作品依然徘徊在单一片面的维度上,致使300年来文学发展踌躇不前。红著立说的根本便是众生平等无为而为,这是一条主线,也是芸芸众生的终极追求。用今天的话来说,红著是实话实说,精髓是实事求是。红著的首创有这么几条,一是为闺阁裙钗立传,二是探讨人性本质,三是揭露伪善假真,四是为世人指明出路。或许不止这四个方面,单就这四个方面一一展开来说也是长篇大论,今天就选取曹雪芹的一句话来略作探讨,望列位看官斧正。这句话便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字面上的意思便是:若人人都把假的当作真的,这“真”便是假的;若人人都把不存在的硬说是存在的,这“有”便是捏造的。如果曹雪芹倾尽毕生心血只写出这么一层意思,恐怕等于白说了。马克思说过,人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若把自然属性简单地理解为生物属性,很容易就理解了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曹雪芹比马克思出生早100年,但他对人性本质的领悟一点也不比马克思差,甚至,他更深刻地洞悉了人性,才会发出惊世之叹诲人之说。那么,依据马克思关于人性本质的论断来理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意思便是:若人人都把假的当作真的,原本的真相便会被掩埋,无人问津,与假的无异,结果是真的被人抛弃,人们离真相越来越远;若人人都把不存在的硬说是存在的,原本存在的东西便会被人们忽视,仿若不存在一般,归于虚无了。把上述这句话中的“人人”换成所谓的“圣人”、“专家”、“智者”、“尊者”等,得出的结论一样。这就是曹雪芹之所以写宝玉读庄子《南华经》一节的缘由,具体见后面分解。对生活在世上的人们,如果不辨真假有无,把假的当真的,把没有的当存在的,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便会背道而驰,放大一点来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实在毫无益处,反而有害。曹雪芹写红著的立意根本,就浓缩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十四个字里,为的是让世人拨开迷雾,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不盲从,认清本质,求得发展,脱离苦海闲愁,真正悟道而为。

先来看红著所引用《外篇·箧》(即《外篇·胠箧》)中最经典的一段,若觉得烦琐难解,可跳过下面这一段话:“故绝圣弃,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攊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这段文看起来复杂,简单讲,意思就是:抛弃圣人和智者言论,(被少数人利用的)“大盗欺世”的行为方可制止;扔掉玉石珠宝,小偷小盗的行为不会兴起;毁掉符节玉玺,百姓才会朴实无华;折断斗器量具,人们才不会有争执祸端;毁去所谓圣典法令,人们才可以畅所欲言;废去六律,毁坏琴瑟,塞住瞽旷的耳朵,天下人才能听到不同音律的美妙;毁去文章,遣散五彩,蒙上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才能明辨世间五颜六色。割断钩绳丢弃尺规,折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的手脚才能得以解放变得灵巧,(可以建造出多样的工艺和建筑)。这是庄子无为思想的浓缩,意思就是抛弃所有的限制,人类才会自由发展。然而,寻求绝对的自由,最终的结果便是混乱,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庄子更深层的意思是,当遵循规律随势而为,不可乱作为,不可以框框条条的形式来限制了自由发展。曹雪芹引用庄子的言论,实际上是借了其中的精髓,通过红著中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又副册)的命运、马道婆与贾雨村等反面人物的得失以及贾宝玉的痴、迷、悟,来告诫人们一个道理:当拨开迷雾,认清为人的根本,为追求真善美,宁可抛弃皮囊身,笃定而行,修行一生。

林黛玉是红著中第一个认清真假的人。宝玉摔玉,她就知道宝玉的秉性纯良,视人人平等。宝钗劝宝玉吃热酒,宝玉言听计从,文中写黛玉“含酸吃醋”,借雪雁送手炉发作,实际上作者的意图是写:黛玉怕宝玉这块璞玉被宝钗这样的人儿教得乖顺,而失去了本来的“反叛”个性。宝玉吃酒,奶娘李嬷嬷不许,黛玉便公开怼李嬷嬷,这是黛玉的真性情,也是宝玉性子中自由随性的一面。黛玉的“小性儿”、“刻薄”、“争强好胜”、“流泪”,是因为她有一颗玲珑心,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也是敢于反叛的表现,更是对“浊雾”笼罩下的世界的无奈。黛玉深谙庄子言论,不劝宝玉读经书的“无为”,点化宝玉幻灭情绪、教香菱学诗、重建桃花社的“有为”,她的发泄与沉默,均是当为则为的表现。黛玉认清真假,明辨是非,虽身世凄凉孤苦少友(只有宝玉、湘云、香菱、紫鹃这几个知己朋友,余者皆不算),却并没有幻灭情绪,只是与宝玉相守这唯一的心愿都没有结果,病入膏肓痴情断绝的情况下,才泪尽而逝。

薛宝钗也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儿,可是她太会做人反而显得没有个性。然而,或许更多的人误解了薛宝钗,薛宝钗的生命意义就在于她天生就是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儿,她不是为了求取什么,只是为了求得心理平衡,在封建纲常制度下规矩做人这是她的选择,是她心甘情愿的选择,如果非不让她这样选择便会打破她内心的平衡,她不会安生。所以,薛宝钗是一个好人,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过于留恋于情感,她比其他人务实得多,在乎眼前的平和,希望世界处处都是和谐的,这是她的追求和使命,并不是有人说的她心机重城府深,这是曲解。

贾宝玉是一个痴人。他秉性纯良,这是佛性的根本。贾宝玉的痴,便是对人间真情的痴,他对长辈情、姐妹情、兄弟情、儿女情留恋沉迷,因为痴,所以处理不好这么多复杂的关系,于是常常无所适从。如果贾宝玉没有碰到林黛玉,那么他永远只能是个“痴儿”,最后会蹉跎一生,无法悟道成佛。

综上,无论贾宝玉、林黛玉还是薛宝钗,以及红楼梦中每一个人,无论正邪善恶,都痴迷人生,有的人醒悟得早抽身而退如甄士隐,有的人半醉半醒混乱糊涂如贾政、王熙凤,还有的人悟透而反乱中取利如贾雨村、马道婆,另有少数人如黛玉、鸳鸯是悟透正为,还有的人是痴而后悟如宝玉,等等,给我们揭露了人间万象。何以取舍?痴迷者俗,清醒者圣,当为则为,追求真善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夜雨xs夜潇2024-01-12 01:38『夜雨xs夜潇[黑龙江省网友]203.34.187.201
    真不能够想象辛酸泪这个词语蕴含情感真是太揪心了!
    顶0踩0
  2. Dont give A sh!tノ+2023-11-27 15:45Dont give A sh!tノ+[火星网友]101.204.109.245
    这句话真很有含义啊读完整个故事情节都更加丰富有感情了。
    顶6踩0
相关阅读
读《红楼梦》 品味其中的词文化 方知曹雪芹用心良苦

读《红楼梦》 品味其中的词文化 方知曹雪芹用心良苦

陈维熬词承苏、辛豪放风格,朱彝尊词宗姜、张婉约风格,纳兰性德自然超逸主清词风气

2023-10-13

唐国明回复关于读者对再现出《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疑问

唐国明回复关于读者对再现出《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疑问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2024-01-06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为什么她的下场最凄惨?曹雪芹一句话说明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为什么她的下场最凄惨?曹雪芹一句话说明

而金陵十二钗中的妙玉,古来颇多争议

2023-10-16

曹雪芹《红楼梦》的这句名言 用在现代都不过时 依旧能警醒世人

曹雪芹《红楼梦》的这句名言 用在现代都不过时 依旧能警醒世人

多数醒悟之时,都已过半百人生,悔恨莫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