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过年钱怎么花 老祖宗留下了两句话

时间:2023-10-09 04:30:01

相关推荐

过年钱怎么花 老祖宗留下了两句话

过年钱怎么花,老祖宗留下了两句话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有好几个,但春节无疑是最富有浓郁民族风情和文化色彩的。过年在中国人的乃至全球华人的心目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寄托着悠远的乡愁。

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律,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里,一切关乎个人存亡、家庭兴衰、国计民生的农业生产活动,必须与时令、季节、节气等由“年”来囊括的节律密切结合。从物质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层面,“年”就已经与炎黄子孙骨肉相连了。

从情感的层面说,从朝廷到乡野,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重亲情、重血脉、重传承的中国人,都非常重视祭祀。而时光轮回中那个循环不已、生生不息的新起点“年”,则是祭祀主题最多、祭祀规格最高、祭祀活动最为集中的节日。皇帝要代表普天之下的臣民祭祀天地万物、祭祀宗庙社稷,这在皇家是不亚于新皇登基的重大事件。百姓则要祭祀自己的祖先,祭祀各路神祇。

中国人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或者品质是不忘本,保持本心、不忘初心。也往往是不忘来处的人,才能找准归途,才会走得更远。如果将中国人的祭祀单纯看作迷信,那就太过极端和武断了。从情感和文化的角度,祭祀其实最重要的意义并非是祈求那些遥不可及的神秘力量赐予幸福平安,而是一种感恩表达、情感回望、心灵栖息。

如果说祭祀是与“彼岸世界”的沟通,是一种无法直接听到回音的喊话,那么借着过年走亲访友则是与“此岸世界”交流。孩子们必须去给自己的长辈磕头,长辈又会以压岁钱、红包的方式表达对晚辈的祝福。许久没有见面的亲朋好友,互相带点礼物串串门。对于重情重义的人而言,时间和距离并不会让情感雪藏,而过年期间互道一声“新年好”或者“恭喜发财”,只能使双方的心灵更加贴近。

正是物质生产和情感寄托的双重需要,使得“年”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过年期间也是农闲时间,忙碌的人们有充足的理由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放假,就连家畜们也要格外施恩,减免劳役。在北方的许多地区,大年初一“迎喜神”的时候,家畜们还要披红挂彩、“盛装”登场。“债主不上门,衙门不拿人”,正月初一到元宵节的十五天时间,非但各种社会纠纷要停歇,就连衙门的捕快捉拿案犯的“公务”也要停歇,一切中国人眼里的不愉快、阴暗面都要远离“年”的“势力范围”。在礼法并重的古代社会,这是一种公序良俗。“年”的恩泽可谓惠及苍生。

“妞妞要花,小子要炮”“穿新衣、戴新帽,大人孩子哈哈笑”……没有回报的付出容易让人疲惫,没有希望的奔波终会变成折磨。辛苦一年了,如此盛大的节日,怎么能没有来自物质的自我犒劳?从经济学的角度,过年是中国人一年里的一个消费高峰。从来信奉“勤俭持家”的老祖宗们,这个时候也不会用“家从俭处来”“起家如针挑土,败家如水冲沙”的戒条来框范儿孙们,往往会放出“宁穷一年,不穷一天”的话来,让家人们该花钱就花钱、该消费就消费,操持出一个殷实、宽裕的“年事”来。

中国人历来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情感,后来衍生为那句“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再艰难的父母,总会将最好的东西给儿女;再贫困的家庭,也不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一个相对丰盛的年,相对充盈的物质享受,既是对劳作的补偿,也是对身心的濡养,借着一个盛大的节日回报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也有利于给人心里种下一个盼头、一份期待。中国有句俗语叫“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关键地方与核心部位绝不马虎,“宁穷一年,不穷一天”的过年“消费指南”其实也是这种思维逻辑的产物。

“宁穷一年,不穷一天”,大不了其余的日子勒紧裤腰带,年还是要过得“奢侈”点,这是一种豪迈与豁达。如果从保守的角度说,这种豪迈与豁达似乎又显得不那么理性,非常类似今天被人广泛鼓吹的“钱是赚来的,不是省来的”等超预算消费、透支消费等毒鸡汤。对于那些过度豪爽和任性的人,要是将这个理念发挥到极致,就极容易将本来的善意变成日后的恶果,“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朝喝凉水”也绝非巨大多数人乐意面对的结局。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式的智慧,从来是圆融和持中的,偏执和极致从来不是中国式思维的风格,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既是学术思想也是中国人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倘若子孙们在过年的时候大手大脚,挥霍无度,造成不要的家庭经济负担和资源浪费,给日后的生活埋下隐患和苦难,老祖宗们就会拿出另一句训诫“年好过,月难过”,来让狂热的头脑冷静下来。

如果说“宁穷一年,不穷一天”的古训所代表的是豪迈和感性,“年好过,月难过”的训诫又充满了谨慎和理性。毕竟日子是一天天过的,路是一步步走的,再盛大的节日其本质也不过是时间长河里的一个点滴,再澎湃的激情也需要在无数平淡和宁静里滋生和濡养。

办得丰盛,就是“富年”;办得节俭,就是“穷年”。两句古训,分开是两种新年氛围或者生活态度,合起来且能灵活使用、把握尺度则是一种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智慧。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本自媒体号并参与互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ゝ不安分的小情绪 、ら2023-12-10 06:55ゝ不安分的小情绪 、ら[湖南省网友]114.28.65.51
    过年钱要理性花不要乱花乱用。牢记老祖宗留“有志者事竟成天无难事”箴努力拼搏创造美好未!
    顶8踩0
相关阅读
俗语“好汉不正腊月钱”老祖宗的话还有道理吗?腊月你在干嘛?

俗语“好汉不正腊月钱”老祖宗的话还有道理吗?腊月你在干嘛?

但是,还有一些内容,因为时代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早已经落后,甚至有的还带有着封建迷信色彩,那些都是应该被我们摒弃的糟粕

2023-10-12

俗语:“父子不同桌 叔侄不对饮” 老祖宗的经典名言 有何讲究

俗语:“父子不同桌 叔侄不对饮” 老祖宗的经典名言 有何讲究

一种是留存在了历史记载之中,另一种则是留在了老百姓的众口相传中

2023-12-11

农村俗语“男怕八月 女怕腊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话还在理吗?

农村俗语“男怕八月 女怕腊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话还在理吗?

俗语的覆盖面很广,其中有很多是和我们的生活有关系,比如今天要说到的俗语男怕八月,女怕腊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为何男人会害怕八月,女人害怕腊

2023-09-18

俗语:“正月不理发 腊月不搬家” 老祖宗这话啥道理

俗语:“正月不理发 腊月不搬家” 老祖宗这话啥道理

现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那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究竟有没有道理呢?一、正月不理发首先我们先来说正月不理发,说这个习惯其实是

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