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中庸》中的这三句话 学会了一句 余生就顺了

时间:2023-10-08 07:34:01

相关推荐

《中庸》中的这三句话 学会了一句 余生就顺了

中国人对个人的修养是极其看重的,不论是做大事者还是普通人,如果不注重个人的修养,那么注定就会一事无成。因为人在社会上,最为主要的关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不注重自己的修养,他就不会得到其他的认可,也就不可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国几千年来关于个人修身方面的指导大多数来自于儒家的四书五经,而在四书五经中,关于个人修养和道德的最高标准,就是来自于《中庸》了。

《中庸》是战国时期的子思所写,顾名思义,《中庸》的中心思想就是“中庸”,在这本书中,要求一个想成为君子的人,就必要要有坚定的“诚”念和掌握中庸之道。原本《中庸》只是礼记中的一个篇章,后来因为它对中国人的修身处世实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到了宋朝的时候,就把《中庸》单列出来,和其他三本书合称为“四书”。《中庸》在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官方指定的必修科目,也是任何一个读书人都需要身体力行去践行的知识。

儒家经典《中庸》,可谓是字字珠玑,可以说如果能够通读里面的道理,那么将会得到人生的大智慧,可是对于一般人来说,《中庸》里面的内容显得太过晦涩,真正能弄懂全部太过麻烦。但是既然是作为经典,那么就有能够见微知著的深度,因此这篇文章,仅仅通过对三句话的解读,就能够让你的人生拨云见月。

第一句话:“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这句话是孔子所说的,孔子是在称赞上古的帝王“舜”,说舜是一个十分智慧的人,这是孔子对他下的定论,为什么要说舜是有大智慧的人呢,因为舜谦逊好问,这是孔子对舜所推崇的优点。孔子一直很看重的品格就是“不耻下问”,而舜不但可以做到不耻下问,而且还可以体察对方的言语中,所没有显露出来的其他意思。

一个人最需要做到的就是“谦虚”,只有内心谦逊的人才能够做到不耻下问,做到“好问而好察迩言”, 没有一个谦逊的态度,怎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呢?又怎么会甘愿去向别人发问求知,没有这样的态度,一个人就会故步自封。对于舜这样的君主来说,经常的向别人发问,就能够寻听到其他人的意见,获得不同的反馈,进而可以更好的治理天下。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虽然没有治理天下的重任,但是能够在和人的讨教中,知道自身的不足,进而去完善自己,达到修身的一个完美结果,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收获。

第二句话:“隐恶扬善”。如果仅仅是做到不耻下问,舜也并不能就被孔子成为一个大智慧的人,更主要的是舜这个人能够“隐恶扬善”,替对方遮掩过错,去颂扬对方的优点和做出的好事。

谦逊是内在的修养,而外在的修养则是对待他人的态度,舜的做法就是隐恶扬善。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瑕的人,也没有不会犯错的人,对于舜这样的人来说,如果是别人的过错,他就会替别人多加遮掩,而如果是别人做了一件值得送样的事,舜便会大力的帮别人去颂扬。人最大的欲望满足并不是美色饮食,而是自我满足感,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会十分注意别人的尊严问题。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却常常做的是隐善扬恶,对于别人做得好的地方经常是视而不见,对于别人的过错和纰漏,则会抓住不放,这样一来,只会遭受到别人怨恨,除了自己呈口舌之快,没有任何别的用处。

第三句话:“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舜能够做到这两点,因此在个人修行上,就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大智慧的人了。舜不但是在个人修行上可以做到这么完美,身为一个帝王,他还能做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就是《中庸》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学会谦逊,这是能够让自己得到完善的修身之道,学会隐恶扬善,则会让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感激和拥护,做事处于中庸之道,则不会走向极端,能够保持平和中正。现代社会因为商品经济的繁荣,人们对于修身的淡漠导致很多人际关系都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而对修身的重要性,是中华文明的最源远流长的传承之一。中国人的民族性就是温文有礼的谦和君子,能够虚怀一切的包容性,才使得我们中华文明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伫立良久。从《中庸》之中学会做人的智慧,然后进而能够感知到老祖宗们对于为人处世的智慧提炼,这也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中国人都从中所吸取到的人生经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克己复己真己2023-12-09 17:37克己复己真己[山西省网友]43.228.118.15
    读完《中庸》真觉得这三句话很有道理尤是合起理解受益匪浅。学会了新句余生就顺了!
    顶2踩0
相关阅读
儒家经典《中庸》十条经典名句 人生正道贵“中庸”

儒家经典《中庸》十条经典名句 人生正道贵“中庸”

所以中庸开篇便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023-05-16

《中庸》经典20句: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

《中庸》经典20句: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2023-05-16

儒家经典《中庸》最经典3句解读 领略中庸智慧 更好把握人生!

儒家经典《中庸》最经典3句解读 领略中庸智慧 更好把握人生!

1 原文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2023-05-16

读懂《中庸》这五句话 你将初窥中庸之道的门径

读懂《中庸》这五句话 你将初窥中庸之道的门径

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以后,被拿出来与论语、孟子和大学一起并称为四书

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