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充满了多源性的汉文化 楚文化对汉文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时间:2023-10-08 04:33:01

相关推荐

充满了多源性的汉文化 楚文化对汉文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比起秦文化,汉文化毕竟多了些文采风流。不是么,秦王朝尽管有阿房宫这样规模巨大的群体建筑,尽管给后人留下了轰动世界的兵马俑,却没有一篇传世的文学佳作。鲁迅曾慨叹道:“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但就是李斯那一篇久负盛名的《谏逐客书》,也还是秦统一之前命笔的。没见过秦始皇写过什么诗歌,可刘邦在衣锦还乡时,就唱出了气盖一世的《大风歌》。

令匈奴丧胆的汉武帝,在“怀佳人兮不能忘”时,就吟出了慷慨深婉的《秋风辞》,写出了情辞哀婉的《悼李夫人赋》,到河东郊祀皇天后土时,写出慷慨激昂的《瓠子歌》。而且这些歌都是用楚调写出,用楚声唱出。究其原因,就在于汉文化在指导思想尤其是在文学艺术方面,本不同于先秦北国,而是从楚文化中得到滋养的。

汉文化与楚文化

楚文化在汉文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与其自身的成就关系很大。较之先秦北国的其他六种文化,楚文化是以文采风流著称的。而且,这种文采风流不是秦文化的刚健质朴,不是齐文化的典雅凝重,而是绚烂鲜丽。

在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话传说中,充满着充沛的浪漫激情。如果说,北方文化属于史官文化,那么楚文化则是典型的巫官文化。史官文化重思辨,重理性精神,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把远古神话、传说、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话人物历史化,把奇异的传说附会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

巫官文化重想象,重感性色彩。这在屈原的《九歌》、《离骚》、《天问》、《招魂》等作品中表现得很明显。楚国的这种文化特色,是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形成的。

从殷商到春秋战国,经过儒家、道家思想的冲洗,北方的宗教观念有很大的进展,从“先鬼而后礼”到“事鬼敬神而远之”。但在南方的楚国,巫术迷信的宗教风气,却仍然非常流行。这一方面是导源于殷商文化的深远影响,一方面也与楚国独立发展,不与中原诸侯交往有关。

西周时代,中原诸侯还把楚国看作野蛮的异族。《小雅·采芑》记叙周宣王南征楚国时就恶狠狠地指责“蠢尔蛮荆,大邦为雠”,并把“蛮荆”与北方的俨狁、戎狄并列。《鲁颂●闷宫》即说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楚国先祖熊渠也承认:“我蛮夷也。”

由于不与中原诸侯交往,所以相对于北方各诸侯国来说,楚国的国家制度不够成熟,尤其是用于维护统治秩序、等级关系的政治与伦理思想远不及北方严密,而原始的巫教自然就非常盛行了。当然,楚国那种高山大泽云烟变幻的自然环境,也适宜于神鬼思想与宗教迷信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汉书·地理志》即谓:“楚人信巫鬼而重淫祀。”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序》中也说到:“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正是在这种巫术迷信的风俗中,孕育着丰富的神话传说资料,培育着楚人充沛的幻想与激情,产生出美丽的歌辞和乐章。这些神话、传说便成为屈原《九歌》的创作素材。其<离骚》、《天问》、《招魂》等作品中也借助神话传说来驰骋想象。

应该说,在文学艺术方面,楚文化是远远超过中原文化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不是产生在曾孕育出《诗经》的黄河中下游的先秦北国,而是生长在长江流城的楚国土地上,原因就在这里。

同时,楚国的经济条件也较北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汉书●地理志》说,楚国“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菰贏蛤,食物常足"。因而,楚人便不须单纯地为维持生存而日出作,日人息,而有精力投入更高级、更复杂的物质生产。

春秋以后,楚国的“子女玉帛”、“羽毛齿革”,已远较北方国家丰盛。楚地的青铜器代表了先秦时代青铜器冶铸的最高水平。楚国漆器、丝织品的精美,是北方根本无法比拟的。屈原在《招魂》中对楚国宫廷建筑、宫中饮食、器皿的生动描绘,就说明了这一点。

因为在南方谋生相对比较容易,楚人不需要组成强大的集体力量以维护生存,没有形成像北方诸侯国那样严密的宗法政治制度,因而个人受集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识比较强烈。这对于楚国同北方国家的对抗是不利的,对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却极为有利,因为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强烈鲜明的个性色彩。

丰富的物质条件,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的生活情感,不仅是楚国的文学艺术高度发展,楚文化超过中原文化的主要原因,也使得导源于楚文化的汉文化,较之秦文化更多了些文采风流。

汉起于楚,汉文化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也导源于楚。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即起源于楚。正是由于尊崇黄老而与民休养生息,创造了汉初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才得以在战后经济濒于崩溃的废墟之上,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也才在焚书坑儒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治民聘贤,广招贤才,培养了一代知识分子较少压抑而显得活泼的生活情感。

你看,邹阳、枚乘又一次周游于诸侯王之间,上书陈言,献辞讽谕。贾谊、晁错也跃跃欲试,疏陈治国安邦之策。贾谊在遭到权贵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湘水边徘徊低顾,寻找知音,为心目中的精神领袖屈子一酒同情的泪水。

司马迁周游天下名山大川,在长沙汨罗江边考察时,想起百余年前在这里投江的那个人,也悲从……在西权文人的身上,流动着楚国文化的血液。文采风流的屈子,成为他们灵魂的慰藉者。

汉初,君臣多以楚人为主干。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汉文化依然保存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西汉定都在秦朝故地,长安的宫廷里却早已舍弃了“弹筝搏脾,歌呼呜呜快耳目”的“真秦之音”,盛行着楚歌、楚舞。

不仅刘邦带头唱楚歌,其宠妾戚夫人也善楚歌、楚舞,“于是江湖激昂之士,遂以楚声为尚"。一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还对楚声保持着浓厚的兴致。他不仅写出《秋风辞》,还喜欢读《楚辞》。庄助把朱买臣推荐给汉武帝,“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

之后的汉宣帝对此兴致更高,专门召来了九江被公,给他诵读《楚辞》。在这样清越的楚歌声中,兴于楚而盛于汉的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也就自然地相继产生了。

与其他文化一样,楚文化也是多源性的,这自然也影响到汉文化。从春秋初期开始,楚国开始向北方观兵问鼎,声威赫赫,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中原的政治舞台上崭露了头角。中原地区较高的文物制度、思想文化也影响了楚国。

据《国语·楚语上》记载,楚庄王让士謇做太子箴的师傅,士壹请教楚国贤大夫申叔时,用什么教太子。申叔时主张:“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淫”。这里所说的《春秋》、《诗》、礼、乐等即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性典籍制度。

当时的许多楚国学者到北方去学习儒家学说。楚人陈良便因“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称赞他说:“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北方的文学艺术也影响到楚国。在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热潮中,楚国君臣在重大的外交场合,也喜欢引用《诗经》的句子,曲折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如《左传》自宣公十二年至昭公二十四年的传文中,先后八次记载楚国君臣或谈话引诗,或盟会赋诗,对诗之原义还有引申发挥。屈原作品中所称说的古代圣君贤臣,指斥的暴君奸人,绝大部分出自北方的史事或神话。屈原所表现的儒家、法家思想,也属于北方的思想体系。

如前所述,汉文化在意识形态和文学艺术领域,保存了南楚故地的传统。既然楚文化本身就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汉文化渊源所自,在意识形态方面以黄老为指导,又杂以儒家、法家,在文学艺术中既以楚声为主调,又融合北方文学的雄浑气魄,以展现汉帝国的声威,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了。

参考资料:《汉书·地理志》

作者简介:本文系作者敏伟聊文化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manalyma2024-01-09 22:42manalyma[山东省网友]103.233.106.191
    不文化间融合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文化风景让人感到无限欣慰和骄傲。
    顶34踩0
  2. 彼岸花开^^花无叶2023-11-24 01:37彼岸花开^^花无叶[香港网友]45.112.212.50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汉文化和楚文化间交融和共生!
    顶8踩0
相关阅读
万里尚为邻 “汉文化”飘香拉脱维亚

万里尚为邻 “汉文化”飘香拉脱维亚

11月4日是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10周年

2008-10-12

朝代巡游 汉服有礼 现场AR体验……疫情常态化下 第九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有何不同

朝代巡游 汉服有礼 现场AR体验……疫情常态化下 第九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有何不同

2021年10月30日上午9点,第九届西塘汉服文化周下简称文化周正式举行

2016-09-23

水上武打 汉服走秀 现场AR体验……第九届西塘汉服文化周现场精彩纷呈

水上武打 汉服走秀 现场AR体验……第九届西塘汉服文化周现场精彩纷呈

2021年10月30日上午9点,第九届西塘汉服文化周下简称文化周正式举行

2007-04-30

汉EV自驾山东 算圣刘洪老家临沂的蒙阴 逛刘洪文化园景区

汉EV自驾山东 算圣刘洪老家临沂的蒙阴 逛刘洪文化园景区

今天我来到了临沂的蒙阴县城,这是刘洪的老家,我们知道的刘洪是蒙阴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东汉鲁王刘兴后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201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