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沈从文与《边城》中的人物:只因她叫翠翠 注定是两个男人的悲剧

时间:2023-10-07 07:02:01

相关推荐

沈从文与《边城》中的人物:只因她叫翠翠 注定是两个男人的悲剧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连续写三篇解读《边城》的第二篇作品,这一篇我准备讲一下沈从文在《边城》中利用人物名字埋下的情怀。第一篇文章:《边城》不是城,它是沈从文游历精神世界的故事,是潜意识的梦境

俗话讲:“无规则不成方圆。”上篇提到了《边城》写的是水,沈从文借自然之水解读人世间的“边城”,以一座小城窥视复杂的人性。

《边城》让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圆形世界”,水在天地造化下,循环往复,它包容一切,滋润生命,洗尽铅华;人在包容之下懂得生存之道,在滋养之中明白生活的意义,在成长后脱离世俗的烦扰,留下清净的心性。

很少有人会写通过“自然之力”解读人性,沈从文通过人与水的渊源来解读人物内心的潜意识行为,进而深入人类内心世界,从翠翠的梦境、老船夫的微笑,天保与傩送的话语中了解淳朴人的心境。这些人的名字简单,却蕴含着作者隐藏的深意。

1.名字的力量

《边城》里虽然有很多自由、优美、浪漫的文字,我却感受到了这份自由里藏着沈从文的悲伤。

因为它是束缚的,沈从文刻意把这份自由“锁进”一个曾经被遗忘的“边城”。沈从文越是敞开自由之翼去抒情,他就越是悲伤,这份悲伤首先从名字开始讲起。

名字在上古时期就被认定人类成长的最重要的标识,有了名字不仅有了身份,还代表着这个人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祖先燧人氏源起于昆仑山脚下,这里是东方人重要的血脉之地。

燧人氏创建华夏第一个姓“风”,燧人氏风姓分支使得他族人通过姓氏辨别不同的工种,有打猎的、建房子的、祭祀的等。血脉相传就是从“姓”开始的,后来大禹铸九鼎命名九州更是注重名字的“力量”,他把天下奇闻异事和怪物的名字都刻在九个鼎的表面,只要有人记住并喊出一些怪物的名字,它就会被吓退。

名字虽然在今天来看起来应用得很普通,但在计算机领域,它仍旧拥有十分强大的“力量”,通过一个“代号”的字母可以很快查询它下边所有的信息,删除或者修改都是可以的。

那么穿插在《边城》小说里的人名它又有啥意义呢,上边咱们提到了名字引导性,即名字之下的内容代表这个名字的“力量”,比如一个家族的后代传承,一个电脑代码后边的信息。

在小说里,名字有着双向的力量。小说人物的命名往往要追溯着这个字的本义,读者还要了解作者起名字的目的;还有作者给这个人物命名的时候自己内心的想法,还有作者考虑通过名字对小说故事进行铺垫。

2.名字的意义

沈从文在主要人物的名字之前都做了十分详尽的解释,在描绘人物名字之前,我想提下一个未被命名的人:老船夫,还有一个动物:黄狗。

老船夫老船夫没有被命名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他泛指勤劳、朴实、憨厚的劳动人民;第二他一人要“饰演”多重角色。

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沈从文《边城》

老船夫的公职是帮人渡河,但是乡亲们为了求个心安理得,还是会给老船夫钱的。但是老船夫总拿这些钱去茶峒买了茶叶和草烟,把上等烟草慷慨奉赠,到了六月,还会烧好茶水给路人享用。

在沈从文的《边城》题记中说:“我对着农人怀着不可言说的温暖。”他笔下的劳动人民在职务上终其一生,这些人正直、诚实,有些时候他们让人感受是和蔼可亲的,有些时候他们在生活中又让人感到了极其的伟大。每当提到中国农民,我们总能想象到一张黝黑的,布满皱痕的脸,还有一双磨出老茧的手掌,略微弓着背。他们凡事也求个心安,为自己和家人考量多,待人接物都比较友善。

老船夫拥有多重身份,他是翠翠的爷爷,承担着抚养翠翠的责任;他也是翠翠的父亲,替翠翠操心婚事;他也是翠翠的母亲,教会翠翠唱山歌;他也是大伙的朋友,小黄狗的主人,一位平凡善良的老人。

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沈从文《边城》

翠翠是他唯一的牵挂,翠翠是天(时间的管理者),也是他生活的动力。他把船和黄狗当作朋友,并不因为他没有朋友,而是他没有时间去与人相处,逢年过节喝酒也不敢喝醉,因为他有自己的工作,无论刮风下雨,生病都要支撑着去帮人渡河。

老船夫也是一个传统、固执、执拗的人,他想要翠翠过好日子,却不知道如何更好处理人情世故,因为一个小小的宠爱而把束缚了翠翠的爱情。

老船夫虽没有被命名,却贯穿整个故事始终,他并不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却被别人误解一生。一位想要为翠翠奉献的人,却没有能力帮助翠翠更多。而这样的人在上个世纪30年代乡村很普遍,他们还拥有着传统的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以自身的实力已经无力拼搏,只能随波逐流,或被时代遗弃,或被生活打败。

黄狗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沈从文《边城》

要说这只黄狗,爷爷不在身边的时候,全部由它做翠翠的“保镖”和“保姆”,护着翠翠也陪着翠翠聊天。黄狗喜欢与翠翠一起衔木头做游戏;还会竖起耳朵听爷爷讲故事;独自陪伴翠翠去集市买东西;黄狗也比较独立,空闲的时候它也有自己的兴趣,就像个孩子一样到处跑,自由自在去船上看热闹。它好像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动物,是孤独的陪伴者。

老船夫与黄狗都没有名字,却贯穿整部小说,他们的存在,就像是旁白一样,反射出其他角色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在读《边城》的时候,读懂他们就懂得了人物内心。

翠翠翠翠是老船夫女儿留下的孩子,他女儿与一位军人私定终身,最后两人都因爱而去了。文章里虽然没有太过细致地描写翠翠母亲,但却从殉情的故事里看到悲情与痛苦。这也是老船夫一辈子无法理解和抹不去的阴影。

在《边城》的故事里,老船夫看到住处背靠的竹林,把每天都能看见的竹子做了比喻,给孙女起了个土生土长的名字翠翠。这个名字既是翠色逼人而来的清净,又读起来朗朗上口,被称作“近身”的名字。翠翠,这个名字虽说是老船夫随便起的,其实沈从文对她却别有用心。

关于这个名字,追溯到了翠的本义来看,翠字形声从羽,卒声。本义:专指雌性的翠鸟,翠以羽自残(翡翠鸟因羽色之美而被残杀)。

这名字的引入直接可以追溯到了沈从文写《边城》的初心。

沈从文经过四年的追逐,终于把张兆和接到了青岛游玩,两个人在青岛崂山北九水路上,看到有死者“报庙”,一小女孩奉灵幡引路。出殡的队伍与崂山本仙境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现实的残酷,无论拥有大多的成就,思想多么的高深,我们仍是在凡间,经历着艰难的一生。

沈从文想到这些不仅回忆起了湘西的茶峒,原本是一个美丽的“边城”,却因为战乱而毁尽。沈从文曾经这样描述所见所闻:“开拔日微雨,约四里始过渡,闻杜鹃极悲哀。是日翻上棉花坡,约高上二十五里,半路见路劫致死者数人。”

看到了杜鹃很容易想到:“杜鹃啼血”、“啼血深怨”。在《边城》里沈从文把杜鹃叫声比作翠翠名字的真义,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是寄托着他心中“边城”曾经的美好,写翠翠是为了追忆。

《边城》里的翠翠也是孤独的,两个人因为她“唱歌”而造成了故事的反转,其中一个死去,一个离开。原因自然不是歌声,而是歌声背后大家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后的心理变化。

所以翠翠这个名字隐藏着巨大的悲伤,它与故事本身所描述的美丽有着极大的反差。翠翠是沈从文对已逝去的人的追忆,他写下这个故事的目的:虽然往事已如烟雾一样淡去,但是书中的生命却可以长久“活着”。

翠翠之所以是两个男人的悲剧,是因为现实的茶峒已经被毁,沈从文触景生情,在写《边城》的时候,想到是那些曾经逝去的美好,写一个圆满的结局没有一个悲剧的结局更具有启示。所以沈从文设计一个得不到的爱,启示着美好的爱情需要勇敢地向前,冲破一切的束缚。

关于翠翠还有一些需要说明,那就是翠翠身上有谁的影子,她在沈从文笔下拥有三个人的影子,沈从文曾经在《水云》里说过与三个“偶然”的相遇。

(沈从文人生的三个“偶然”女子,左起张兆和、周铭洗、高青子)

第一个偶然:翠翠外表像张兆和,皮肤黑黑的,却掩盖不住秀气。翠翠身上还有张兆和善良和纯真的性格;

第二个偶然:翠翠的爱更像是沈从文对青岛遇到白兰花女子周铭洗的追忆,是那种想要又得不到的爱;

第三个偶然:翠翠守候爱的故事是沈从文对于高青子爱情的叙述,外界所猜测的“出轨”并非是他不爱张兆和,而是他曾经被高青子执着的追求感动过。

顺顺和他的大儿子天保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他的大儿子叫天保,顺顺觉得天保最像他,所以起了个“愿天保佑你”的名字。

顺顺是一个前清就开始在营伍中混过日子的人物,后来因为脚疯痛回家乡,有了八只船,一个妻子,两个儿子了。比起与他同时入伍的人,有的成了伟人,还有的被杀头。这里并不是因为顺顺单因为脚伤儿回来,而是因为顺顺这名字所表现的性格,顺顺当当的生活才是本义,所以平静的日子才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大儿子天保像他,自然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日子人。天保豪爽、慷慨,他与弟弟同时爱上翠翠,最后因为珍惜手足之情让位给弟弟,自己为了消除心中失望去远方干活。弟弟则为翠翠唱一夜歌,而老船夫就因为此很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

最终天保在外出的途中意外死去,大家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一个会水的人怎么会被淹死,这一定是天意。天意与天保佑这两个词也贯穿到文章始终,大家解释不了的时候,都要尊称为天意。最后老船夫的死,翠翠也这样想:“天保佑你,死了得到西方去,活下的永保平安。”

二儿子傩(nuó)送作为顺顺的二儿子傩送,从名字可以看到父亲的溺爱。傩是上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的一种仪式,保佑百姓过安宁日子的。所以顺顺把二儿子看作是“神”,大家赞颂他美的外表和细腻的心性,给他取个外号“岳云”,是像极戏台上神气的小生。

前面讲到翠翠名字的深意,而傩送则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发现自己爱上翠翠的时候,才知道哥哥爱上了翠翠。老船夫收到了天保的提亲后,又得知翠翠喜欢傩送,所以老船夫犹豫不决。这件事反而使得傩送在哥哥死去后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二老(傩送)说:“至于我呢,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的为人弯弯曲曲,不索利,大老是他弄死的。”——沈从文《边城》

这个黑脸宽肩膊,虎虎有生气的傩送因为爱情变萎悴了。大家都说他和翠翠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爱情,相互深爱着对方。但是傩送却离开了茶峒,他并不是逃避,他选择了不爱。

伤他的正是身边人的嫉妒、猜忌、利益纷争。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包括他的父亲、老船夫,媒人,长年,杨马兵等。没有人注意到傩送。他是那么的善良,淳朴,因为哥哥的死悬在他心头上,所以不愿意反过来再伤害大家的自私。

我认为傩送不会再回来,沈从文选择用这样一句话描述着傩送为什么不会回来。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沈从文《边城》

首先白塔是翠翠心中的家,既然家都安好了,那人没回来,其实这也就是结果了。

其次灵魂轻轻浮起的意思是翠翠曾经做过一个会飞起来的梦,熟悉上一篇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梦代表着青春少女的身体特征发育之梦,飞翔代表着无限的快乐。

所以这里提到梦更说明这是翠翠人生必然的经历的离别,一切都随着自身成长而流逝了。

沈从文《边城》仅仅用了几个名字就让我们了解到故事背后深意,可见沈从文对人物内心把控能力很强,这些都与沈从文自身经历有关,在《边城》里,这些悲情色彩给予我们追去爱的启示。

3.名字的情怀

最后再回到沈从文“美与爱”的情怀,这些情怀源于《边城》这些主要的人物背后的思考。他们代表着沈从文内心的无限悲伤。为什么这样说呢?

沈从文14岁去参加预备军训练,而后进入军营生活,经历着军阀混战的年代,亲历无辜被杀害。还有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一个个因为生病、战乱、意外而离开,而当他再重回到故乡的时候,看到的是那些沉冤的灵魂无处安家。

以此经历,他心痛是无法宣泄,于是他要有一个计划,“弃武从文”去北京求学,在北京的沈从文过着近乎“乞丐”一样的生活,蜗居在存煤间改造的住所里写作。他有着拼命都要学习的信念,并不是因为自己太穷,还是这个世界不够“美丽”,“爱”还没有被世人所发掘和宣传。

后来前往上海,沈从文经历着长达四年恋爱,追求到了张兆和,但是他心中对爱的理想还没有真正地解读出来,此时,他重要的伙伴胡也频、徐志摩也离开了他。带着这份悲伤,他写下了《边城》。

《边城》中有一句描写烟花巷里的女子为爱牺牲的话:“性格弱一点儿的,接着就在梦里投河吞鸦片烟,性格强一点儿的,便手执菜刀,直向那水手奔去。”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女孩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放弃去爱。

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却直戳我的内心。正因为这些话与《边城》中翠翠、天保、傩送的故事是是相反的。它才是沈从文最想表达的爱:人不分贵贱,爱更是无私的。

“在岸上蹲着的这一个,便皆呆着打发这一堆日子,尽把自己的心紧紧缚定远远的一个人。尤其是妇人,情感真挚痴到无可形容,男子过了约定时间不回来,做梦时,就总常常梦船拢了岸,那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

这些女子想要的爱是真挚的,直白的,无可形容的,要的是一个拥抱,一个亲吻。

沈从文回想起他的离去的朋友们,再也没有选择爱或者不爱的权利了。

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有拥有过爱,沈从文看到出殡的小女儿想到了是他的那些朋友们,所以:不如写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世人,要勇敢地去爱。

感谢您今天的阅读和持续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更新《边城》第三部,主要内容为:《边城》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LOVE 亭52002024-02-09 22:42LOVE 亭5200[天津市网友]103.26.64.96
    沈从文塑造翠翠形象饱含悲剧色彩她命运注定让两个男人陷入无尽痛苦。
    顶0踩0
  2. 蓝雨【亮亮】2023-12-09 02:52蓝雨【亮亮】[重庆市网友]203.174.122.32
    《边城》中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沈从文笔翠翠命运坎坷成为两个男人悲剧注定令人唏嘘不已。
    顶2踩0
相关阅读
沈从文《边城》:朴素善良的好人们 却造成一段坏透了的爱情悲剧

沈从文《边城》:朴素善良的好人们 却造成一段坏透了的爱情悲剧

边城虽然被归类为乡土文学,但沈从文强调它不是写给农民看的,不是写给大学生看的,也不是写给评论家看的,是写给没有进到体制的、没有读大学的、但又关

2012-05-07

沈从文《边城》:故事里所有的悲 源于那份纯真的执拗与野性

沈从文《边城》:故事里所有的悲 源于那份纯真的执拗与野性

因为这句话,边城值得一读再读

2017-12-18

一幅意味深长的文人画——读沈从文《边城》有感 文/叶炘睿

一幅意味深长的文人画——读沈从文《边城》有感 文/叶炘睿

如今,学习新文化史,专门把边城找来研读,看过以后,大吃一惊,好厉害的文字!闭上眼睛,翠翠的倩影、傩送的歌声、老船夫心安理得的神气劲、古希腊悲剧

2020-12-18

“湘西儿子”沈从文:悲凉与无奈的一生 《边城》寄托人性的美好

“湘西儿子”沈从文:悲凉与无奈的一生 《边城》寄托人性的美好

游离动荡的年代中,纯善至美是他毕生的梦境,不公和黑暗却角逐着他的一生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