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语文篇幅较长的课文 这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定深受好评

时间:2023-10-04 07:18:02

相关推荐

语文篇幅较长的课文 这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定深受好评

自从笔者推出了《讲公开课,听课、评课有技巧,别让自己表现得像个小白》专栏之后,该专栏深受欢迎,借助本专栏,笔者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经常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建议并大胆尝试,帮助不少年轻教师解决了不少疑惑问题。最近,又有好几位青年教师朋友向我咨询“篇幅较长的课文,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问题。是的,篇幅较长的课文“抓手”比较多,如果我们什么都想抓,什么都追求面面俱到的话,恐怕花费四五个课时都难以把一篇课文讲解完。

如果,我们选择了篇幅较长的一篇课文进行公开课展示,我们应该怎样设计教学环节,才能让公开课获得好评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深入把握文本,对文本的结构、语言、思想内涵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文章所在单元的教学任务,再结合编者的意图,确定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环节了。

确定出文本的教学重难点之后,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展现自己的语文素养。

1.深入解读文本, 2.巧妙设计问题, 3.精心创设活动

下面笔者就以不同的课文为例,给大家详细解读如何用以上三种方法讲授长篇课文,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深入解读文本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是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我们就以这节课为例,看看名师们是如何运用“深入解读文本”的方式来进行示范指导的。根据这篇文章所在的第二单元总的教学任务,可以确定出这篇文章教学重难点应该为: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2.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根据以上两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引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概括小标题”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需要师生都沉下心来深入文本。学生会概括出如下小标题: 1.母亲好劳动 2.面对灾难,坚强不屈 3.送子读书 4.给予慰勉 5.母亲给予我的教育和影响。概括出的每个小标题,都是一个典型事例,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母亲”的性格特点,就容易多了。

本文语言以记叙为主,但也有不少地方穿插了议论性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找出这些句子,并讨论交流这些句子的作用。比如议论性的句子可以把事情蕴含的意义解释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彻底等。

这样进行教学设计,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感受到朱德母亲的感人形象,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还能培养学生通过小标题的形式,学习文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学会通过品味文章语言来探索人物性格的方法,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且这样设计还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二.巧妙设计问题

篇幅非常长的文本,如果教师不懂得取舍,什么都想让学生学的话,时间上是肯定不够用的。我们不妨设计出几个能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品读的问题,以避开传统教学中的“一讲到底”的弊端。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12课《台阶》课文长度达七页之多,这样的散文,如果我们逐字逐段进行分析,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会破坏文章的意境。讲这样的公开课时,我们不如设计几个引导性强的问题,引导着学生自主学习后,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深入到课文中一桩桩,一件件的具体事件中,体会父亲的执着与坚韧,以及失去劳动力后的若有所失的心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133577070582023-12-07 06:2813357707058[安徽省网友]203.30.152.130
    这样语文教学设计定能让学生受益匪浅长篇课文深度阅读能够拓展视野培养阅读能力。
    顶0踩0
相关阅读
语文考试90分以上的孩子 他们是如何训练阅读理解的?

语文考试90分以上的孩子 他们是如何训练阅读理解的?

那么拉开孩子分数差距的,往往是阅读理解、看图写话或者作文

2007-03-15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填空及课文理解汇总 预习复习必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填空及课文理解汇总 预习复习必备

在试卷中的同样一个题目,13年级更多是按照课文内容直接填空,而四年级以后是要求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后再填空

2024-01-05

小升初语文:诗歌 课文默写各类型题汇总 考试题型“一网打尽”

小升初语文:诗歌 课文默写各类型题汇总 考试题型“一网打尽”

从中不难看出,语文对课本中的必背课文,古诗词的考查力度加大了,这也提醒同学们在课后复习的时候,要多多回顾以往所学的课文、古诗词,指不定考试中就

2023-09-15

初升高: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有什么不同?

初升高: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有什么不同?

从我们会听人讲话,与人交流开始,我们就在学习或运用语文了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