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俗语“老牛吃嫩草” 下一句才是经典所在 值得每个人牢记于心!

时间:2023-09-29 02:16:01

相关推荐

俗语“老牛吃嫩草” 下一句才是经典所在 值得每个人牢记于心!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分支,民间俗语正是其中的一种。俗语就像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常青树,穿越历史风尘而至却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亦高于生活,俗语虽然通俗易懂却包罗万象,能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牢记一些俗语的意思,更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世间万物都在快速的发展,很多俗语随着历史的进步,已经诞生出了许多新意,比如今天这句“老牛吃嫩草”。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这句俗语已经略微带有一些贬义,形容的是那些年龄比较大的男人,去找一些年龄很小的女人当结婚对象。那么这句俗语的真正含义到底如何?

我国古代基本上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牛又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劳作,所以那时候的农家都会养上一头牛,以方便自家能够有个更好的收成。但是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大多数都是看天吃饭,如果遇到收成不好的日子的话,人们字迹都吃不饱饭,更不用说买一些饲料去喂牛了。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人们会在外面割一些草来喂牛,或者是带着牛去外面吃草。人们在牛吃吃草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牛一般会选择吃一些嫩草,尤其是那些工作多年的老牛。这个也非常好理解,牛吃草一般是需要用牙齿咀嚼的,随着年纪的增加牛的牙齿也会退化,所以老牛为了能够进食方便,它们自然会去选择那些好咀嚼的嫩草。

古人的这个俗语是在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选择,不能一成不变的不知变通。但是随着这个俗语的流传,它的意思已经完全变了模样,现在多指那些老夫少妻的情况。其实关于“老牛吃嫩草”,下半句才是经典所在,可惜的是知道的人太少,它就是“吃鸡要趁早”。

古代农村基本上家家都会养一些鸡,因为鸡不仅可以下蛋供人们日常食用,也可以把多余的拿出去卖补充家用。现在基本上过节都会杀鸡吃,但是在比较艰难的古代却不会如此,因为人们更愿意把鸡养着下蛋。上了年纪的鸡,它的肉质不会那么的鲜嫩可口,吃起来的口感又很差,这样的鸡不能下蛋也不能食用,人们扔又舍不得,所以才衍生出了这么一句“吃鸡要趁早”。

和“老牛吃嫩草”一样,这句俗语到现在已经有了其它含义,那就是告诫我们做事不可以犹豫,当我们面对机会的时候犹豫不决,就会让机会白白逝去。即使我们有着很多精妙的想法,不去身体力行的行动起来的话,我们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俗语“老牛吃嫩草,吃鸡要趁早”都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虽然现在的理解有一些歧义,但是其中的道理仍然值得我们牢记。

尤其是俗语的下半句才是重点,一旦机会来临就要牢牢抓住,如果在机会溜走之后后悔不已,恐怕就已经为时已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殇,太鎂2024-01-25 23:01殇,太鎂[陕西省网友]203.26.115.144
    这个俗语句肯定非常有智慧我很想知道。
    顶3踩0
  2. 一步天堂2023-12-17 08:06一步天堂[重庆市网友]119.252.102.177
    @野地百合这个俗语句是什么呢?请赐教。
    顶28踩0
  3. 野地百合2023-11-07 17:11野地百合[山西省网友]123.103.77.165
    这个俗语真很经典但我还不知道句是什么。
    顶10踩0
相关阅读
俗语“朋友妻不可欺” 男人几乎都能做到 下半句女人却很难做到

俗语“朋友妻不可欺” 男人几乎都能做到 下半句女人却很难做到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俗语文化是比较接地气的,它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因为其通俗易懂的文化特点,几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

2023-11-28

俗语“一人不进庙 二人不看井” 下半句才最精辟 却少有人知!

俗语“一人不进庙 二人不看井” 下半句才最精辟 却少有人知!

正所谓话糙理不糙,这些俗语虽然简短通俗,但是它们所蕴含的道理可一点都不含糊

2023-12-20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下半句更扎心!做父母的都应该牢记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下半句更扎心!做父母的都应该牢记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穷秀才,他的家境贫寒,但是这个人的性格却非常的坚毅,自学成才,从小就报读诗书,出落得很有文采,也正是因此,他被当地的一个才女看

2023-08-21

为什么有钱人 不愿意拉穷亲戚一把?老祖宗的3句俗语揭示了真相

为什么有钱人 不愿意拉穷亲戚一把?老祖宗的3句俗语揭示了真相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虽然科技在发展,文化在进步,但是人性的东西却是亘古不变的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