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俗话说 得民心者得天下 古人的这句话里面蕴含了怎样的玄机呢?

时间:2023-09-12 03:05:01

相关推荐

俗话说 得民心者得天下 古人的这句话里面蕴含了怎样的玄机呢?

写在前面的话:

入国学殿堂,汲经典精华。用通俗易懂的话解读经典中的妙语,让国学成为人人可以学得会的国学,我是国学遗珠,接下来让我们接着来看古代典籍中的微言大义。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人为什么会这样说,里面蕴含了怎样的玄机呢?今天,让咱们来历数一下,圣贤帝王为了得民心都用过哪些政治制度?

韩信云:"项王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诸葛亮曰:"荆州之名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今将军诚令猛将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由此言之,人心不服,其势易破。故王者之道,降心服志也。

大意感悟:韩信说:"项羽所过之处,杀人放火,恣意残害生灵,老百姓不顺从他,就用武力劫持。这是以势压人,名义上是称霸天下,实际上丧失了人心。他所谓的"强大"是很容易衰弱的。"诸葛亮说:"荆州的兵士虽然在名义上归顺了曹操,但实际上是迫于大军压境,并非心悦诚服。现在将军(孙权)只要命令猛将与刘豫州(刘备)同心协力,合力破操,一定能胜利。"由此言之,人心不服,建立的威势很容易被打破。所以说:"王者之道,降心服志也。"

霸主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士疏,赏毁士不为用。

故曰:理国之本,刑与德也。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也。天以阴阳成岁,人以刑德成治,故虽圣人为政,不能偏用也。故任德多,用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仗刑免任德少者,五霸也;纯用刑,强而亡者,秦也。

大意感悟:霸主的治国之术是以权势来驾驭、以信誉来团结、以赏罚来使用人才。不讲信用,人才就会疏远;赏罚制度毁坏,人才就会离去。

所以说,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怎样用刑法与仁德,正确的方针是二者都不偏废,相辅相成。天以阴阳二气构成一年四季,人以刑德二法构成治国之道。所以即便是圣人执政,也不可偏用其一。以这样的观点来看,运用仁德较多,刑法较少的是五帝,刑德并重的是三王,刑法较多、仁德较少的是五霸,只用刑法暴力、不用仁德而亡国的就是秦了。

古之理者,其政有三: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故化之不变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胁之,胁之不变而后刑之。故至于刑,则非王者之所贵矣。故虞南云:"彼秦皇者,弃仁义而用威力,此可以吞并,而不可以守成。此任刑之弊也。

大意感悟:古代治理国家,其政可分为三类,一是王者之政,靠的是人文教育;二是霸者之政,靠的是刑法的威力;三是强权政治,靠的是暴力酷刑。其规律是人文教育不起作用就用权势威迫,权势威迫不起作用就用刑法胁迫,刑法胁迫也不起作用就暴力镇压。至于暴力镇压,就不是王者所赞同了。所以唐太宗的名臣虞世南说:"从前秦始皇弃仁义而用暴力,以此虽然可以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然而坐天下就不行了。这就是运用刑法治国的弊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暗2023-11-24 08:44[国外网友]203.10.74.244
    这句俗话深刻地揭示了治理者获得人民支持和信任是统治关键不愧是古人智慧晶。
    顶5踩0
相关阅读
基建爽文|得民心者得天下

基建爽文|得民心者得天下

碎碎念短评:通篇看下来爽到起飞,虽然金大腿真的巨无霸,有很多地方没有逻辑,但是看完之后,真的有种再开三百章的冲动

2019-04-04

韩信用一句话描述项羽为何会败给刘邦 而此人却只用了一个字

韩信用一句话描述项羽为何会败给刘邦 而此人却只用了一个字

当时项羽一直是位居上风的,但是刘邦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总是屡败屡战,越战越强,终于在最后关头把项羽的军队击败,而走投无路的项羽就选择了跳江自刎

2023-11-16

孟子写了一句话 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 下令将其牌位扔出孔庙

孟子写了一句话 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 下令将其牌位扔出孔庙

他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孔伋,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2022-12-30

仅因《孟子》中的一句话 朱元璋大怒下令:将此人的牌位移出孔庙

仅因《孟子》中的一句话 朱元璋大怒下令:将此人的牌位移出孔庙

而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稳固统治,稳固天子的权利

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