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古文赏析:求之不得是最美

时间:2023-09-10 06:56:02

相关推荐

古文赏析:求之不得是最美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那种很喜欢很喜欢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得不到的情况。那种情况下,你也会感到失落和难过吧?

这样的求之不得的心情,《诗经》里是怎么说的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集,总共收集了305首诗,而这首《蒹葭》,是我最喜欢的。

所以,这一段,我只带你想象一个画面:

秋天的水面上,大片的芦苇已经开花了,有个人影,模模糊糊在河对岸。那么近,又那么远,想要到她的身旁,非常不容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为什么一定要说是秋天?因为白露为霜了嘛,白露变成了霜。结霜的天气,说明是深秋了。

前面分享过,秋天会给人带来悲伤、凄凉的心理感受。开篇两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给整首诗营造了这么一种朦胧的、清冷的意境。

蒹葭就是芦苇,芦苇迎风飘摇,河边风凉水冷,思念的人求之不得,这样的情景,即便是三千年前的人的悲伤和遗憾,今天的你跟我也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我们自己也都会有这种求之不得的经历。

求之不得,当然是一种苦。把它跟生、老、病、死并列,算作人生八苦的一种。人很害怕这种求之不得,总想追求完美, 付出就想有回报。但你想过没有,如果你有所求,要求必有所得,没有遗憾,就算你追求的东西得到了,这些东西还会让你觉得那么美、那么好吗?

所以人的心理是很矛盾的,越是求之不得的东西,就越是放不下,越是难忘。求不到,反而是一种人生动力,逼着你“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这就是文学家屈原说的“上下求索”。

你看,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没说“所谓伊人”是哪里人、什么样子、多大了。甚至没说是男是女,就是那么一个远远地站在芦苇深处的影子。正因为形象不具体,反而可以唤起每一个人心里的映射。他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东西,甚至是抽象的理想。

这恰恰是能引起今人和古人共鸣的地方--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你有一件可望而不可得的东西,只要你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你就符合了所谓伊人、道阻且长、在水一方这个情景。

这首诗美,美就美在起头的两个字,蒹葭。我们前面说了,蒹葭就是芦苇。你试试看,把诗里的蒹葭替换成芦苇,“芦苇苍苍, 白露为霜”。为什么就没那么美了呢?

首先,芦苇你太熟了,而陌生更能带来美感。而且,“蒹葭”这两个字,还有秘密。你发现没有,这两个字的声母是一样的, 都是j,我们叫它双声。

蒹葭两个字单拆开讲,每个字都没什么意思,必须合在一起,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芦苇。这是汉语里很有趣的一个构 词法。汉语当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词,比如仿佛、冷落、琵琶、吩咐等等。因为两个字声母相同,念起来就有一种特别的韵味, 蒹葭这个词就比说芦苇要诗意得多。

这样的构词法,除了双声,还有叠韵,就是两个韵母相同的字组成一个词,比如葫芦,都是U,苍茫,都是ang,还有苗条、 晶莹等等。

双声和叠韵,两个字因为有相同的声母或者韵母,连在一起用,在变化中又有重复,就有了一种韵律感。你想想自己唱过的歌,是不是总有重复的副歌和那些交替变化的段落?我们说诗歌诗歌,诗和歌是不分家的,双声词和叠韵词在诗词里特別常见,就是因为它能增加语言的音乐性。

说完了很美的“蒹葭”,我要再跟你说一个字“之”,“溯洄从之”的“之”。形容古文是“之乎者也”,这是有道理的,这几个字确实是古文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它们本身的意义比较虚,功能又比较复杂,确实是学习古文的难点。但学习它们又很有用,因为出现频率高,学懂了,自然用的机会多,管的事儿多。

“之”在古文里有两个特別重要的用法,你应该记住。

一个就是咱们这段“溯洄从之”的“之”,它是一个代词。所谓代词,就是能够指代别的东西的词,比如“你”“我”“他”这样的词,都叫代词。“溯洄从之”的“之”代表的就是那个“伊人”。这种“之”往往是出现在一个动词后面的,比如这句 里的“从”,“从”在这里是个动词,是“跟随”的意思。

“溯洄从之”里的“之”,就是代词。

语言里为什么要有代词呢?因为人说话的时候,提到一个东西,不能总说名字,太啰嗦了。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人家的名字, 怎么办呢?用代词。

古代的第三人称代词,跟在一个动词后面,往往用“之”。这个位置上,我们今天说“ta”,意思是一样的。

不过,我们今天口头上的“ta”,写成汉字分別是三个字:他/她/它,是不同的。但在古文里,都用一个“之”字。“溯洄从之”指的就是“逆流而上去寻ta”,你看“之”就是“ta”,但到底是男是女,我们其实不知道。

写文章、说话,在合适的位置用代词,能显得很有效率、很简洁。比如这句话:“过生日的时候,我请小明来我家玩。今天早 上他给我打电话,说他生病了,我说明天我去他家看他。”你试试看,如果把这句话里的他全都换成“小明”,是不是就很啰嗦了?

除了代词的“之”,还有一种“之”,放在名词后面,相当于现在用的“的”。比如《逍遥游》,“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就是大鹏鸟的脊背。我们今天还在用“赤子之心”“文明之光”,这里的“之”就相当于“的”。

你可能也很奇怪,为什么古文里一个字要有那么多用法,能不能简单一点?我们现在说话,两个字的词,在句子中占了大多数。但在古文里,句子大部分都是由单个单个的字组成的。而常用的字数量又是有限的,所以人就不得不让一个字多承担一点工作。就像学校里如果只有一位老师,只好让他数学、语文、英语什么都教。当然,这么一来,有些字,尤其是常用的字,负担就太重了。这也是古文有点难的原因。

但是,古文虽然有点难,也是那个“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因为有难度,理解不容易,果真读出它的美,就会觉得特别有收获。

最后个人总结:

1、《蒹葭》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清冷的秋天景象,设置了一个求之不得的“伊人”,因为朦胧、不确定,反而成了后面几千年,我们中国人求之不得的怅惘心情的代言。

2、“蒹葭”两个字,声母相同,这叫双声。韵母相同的字叫叠韵。双声和叠韵能让语言更有音乐性,所以这两个字在这首诗里特别美。

3.“之”字在古文里,有两种常见用法,值得你记住:一种是放在动词后面,指代前面提到的某个人或者某样东西。另一种是放在名词后面,相当于“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猫er2023-12-30 03:57猫er[内蒙古网友]43.248.174.79
    古文饱含哲理真正智慧。
    顶0踩0
  2. 青春的资本2023-11-04 17:26青春的资本[广西网友]103.15.96.251
    这句话太有深意了出了人们对于无法得到事物向往和追求。
    顶0踩0
相关阅读
情人节到了 网友用古文向女孩表白!太有才了 这次能成功吗?

情人节到了 网友用古文向女孩表白!太有才了 这次能成功吗?

不做标题党,专心写好文!网友小A,从中学开始就暗恋上一个女生,该女生人长得漂亮,学习又好,一直是小A心目中的女神

2023-11-01

中国最美的经典古文名篇10篇

中国最美的经典古文名篇10篇

今天分享10篇最美的古文,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作为中国人,我觉得一生一定要读一次呢

2024-01-10

古文赏析:古人打比方的艺术

古文赏析:古人打比方的艺术

宛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心里想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地说,而是含蓄、曲折地说出来

2023-10-07

《古文观止》中引人深思的10句话 精辟深刻 值得收藏!

《古文观止》中引人深思的10句话 精辟深刻 值得收藏!

古文观止中引人深思的10句话,精辟深刻,值得收藏!1 亲贤臣,远小人。赏析: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君主要能够做到亲近贤能的臣子,远离奸邪小人。2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