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正冈子规:这病床六尺 就是我开创现代俳句的世界

时间:2023-09-07 03:45:01

相关推荐

正冈子规:这病床六尺 就是我开创现代俳句的世界

回头看——/擦身而过的那人/已隐入雾中(かへり見れば行きあひし人の霞みけり)

短小、轻灵,寻常数语,却能勾勒出让人浮想联翩的意境。这便是日本俳句的魅力。

荻寺珍藏的俳句屏风,上面有众多明治时代著名俳人的题句,其中就包括蜚声于世的正冈子规。

“俳句”可说是日本5—7—5—7—7、三十一音节“短歌”(tanka)前面十七音节(5—7—5)独立出的诗型,又因它是“连歌”(renga)或“俳谐连歌”(haikai renga)的首句,所以称之为“发句”(hokku)。

江户时代,“俳圣”芭蕉将之提升为具有丰厚洞察力与精神内涵、可以从俳谐连歌(江户时代称“连句”)抽离出的自身具足的艺术形式。此一时期每以“俳谐”泛指发句、连句或俳文等创作。

江户时代(1603—1867)的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1763—1827)是举世公认最伟大的三位日本俳句诗人。到了1890年代(明治二十年代),正冈子规(1867—1902)以“俳谐之句”(俳諧の句:haikai no ku)的简称“俳句”(haiku)命名独立出来的“发句”。在1894年3月9日发表于报刊《小日本》上的一篇文章《雏之俳句》(雛の俳句)中,子规用“俳句”一词指称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单一诗人所写、非附属于“连句”的此独立诗型。俳句就成为世人所知、所爱——不独属于日本,也属于全世界——的文学类型了。

日本诗歌史上,像正冈子规这样跨俳句、短歌两大日本传统诗歌类型,左右开弓、质量均丰的巨匠,是绝无仅有的。单就为“俳句”定名且流播世界一事,正冈子规就足以在日本或世界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原文作者|陈黎 张芬龄

摘编整理|李阳 张进

正冈子规,自7岁起便开始修习汉文、汉学,19岁时习短歌,也开始俳句的创作。正冈子规不惧传统的束缚,认为诗人应该因应时代所需进行创作,大力倡导“俳句写生主义”,并通过积极举办俳句会,发行俳句刊物等,致力于俳句的革新与推广,对日本现代诗歌的进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生只活了三十四年又十一个月的正冈子规,是明治时代的文学巨人。俳句、短歌、新体诗、汉诗、小说、评论、随笔无不兼擅。他是日本近代俳句与短歌的重要改革者,对日本现代诗歌的进展有巨大的贡献。他的俳句、短歌一反传统写法,认为诗人应该因应时代所需,以简洁、当代的语言如实反映事物,让传统形式获得新生命。

子规一生所写俳句数量,或说一万八千多首,或说二万三千多首(讲谈社1975年版《子规全集》)。搜寻子规家乡松山市立“子规纪念博物馆”中的子规俳句检索库,我们可以找到二万五千多首子规的俳句——里头有些俳句只有一两字之差,可视为同首俳句的异体。

大量创作俳句之余,他一生写了逾二千四百首短歌,推崇真挚质朴的《万叶集》,贬抑优雅柔和的《古今和歌集》,提倡基于万叶风的“写生”主义。在子规1898年发表《与歌人书》(歌よみに与ふる書)系列歌论,以此论点着手短歌革新运动前,他已在所推动的俳句革新运动中,写了《俳谐大要》《俳人芜村》等俳论,彰显与谢芜村(1716—1787)的“绘画式俳句”,确立了子规自己参考西洋美术写生理论而成的“俳句写生主义”。

01

唤牛呼马世应毁,今是昨非吾独醒

子规的少年时代

正冈子规本名正冈常规,1867年(庆应三年)10月17日生于今爱媛县松山市花园町,幼名处之助(ところのすけ)、升(のぼる),是家中长男。父亲正冈常尚,于子规六岁时过世。母亲八重(本姓大原)小父亲十二岁。子规七岁时在外祖父汉学家大原观山的私塾修习汉文,并进入寺子屋(私学馆)式的小学“末广学校”。1875年(明治八年)1月转入新开办的胜山学校,4月外祖父去世,改随土屋久明习汉学。

1878年(明治十一年)夏,土屋久明导引十二岁的子规入汉诗之门,子规有一首绝句《闻子规》即写于此际,这也是他目前所见其最早的汉诗:

“一声孤月下,啼血不堪闻,半夜空欹枕,故乡万里云。”

翌年12月,子规自胜山学校毕业,于1880年(明治十三年)3月入松山中学校,得到汉学家河东安静溪(子规后来的弟子河东碧梧桐之父)的指导。此阶段的子规持续写诗、为文,并与同好集稿成册传览交流,受自由民权运动演说影响,逐渐关心政治,期盼能去东京游学。1883年(明治十六年)5月,子规从松山中学校退学。6月,获在东京的叔父加藤拓川同意,启程前往东京,先入须田学舍,10月时入共立学校(现开成中学校高等学校)。不甘当池中鱼,离开松山游向大都会、大时代的子规,当时有一汉诗颇能明其志:

“松山中学只虚名,地少良师从孰听,言道何须讲章句,染人不敢若丹青。唤牛呼马世应毁,今是昨非吾独醒,忽悟天真存万象,起披蛛网救蜻蜓。”

1884年(明治十七年)9月,18岁的正冈子规考上“东京大学预备门”,同级生包括日后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国学家芳贺矢一(1867—1927)等。1885年7月,子规暑假回松山探亲,经小他一岁的秋山真之(后为海军中将)介绍,随歌人井手真棹习短歌,也开始俳句的创作。

23岁身着棒球服的正冈子规

此后两三年子规颇热衷于棒球运动。1887年暑假子规回松山,拜访俳人大原其戎(1812—1889),请其指点自己所作俳句,8月大原其戎在其所编俳志《真砂志良边》上刊出子规作品:

“穿过野地虫鸣声/我踏出/一条小路。”(虫の音を踏み分け行くや野の小道)

这是子规第一首铅印发表的俳句。

1888年7月子规从第一高等中学校预科毕业,暑假期间寄宿于向岛长命寺境内的樱饼屋“山本屋”(子规名之为“月香楼”),写作以秋之七草为名,包含“兰之卷”(汉文)、“萩之卷”(汉诗)、“女郎花之卷”(短歌)、“芒之卷”(俳句)、“蕣之卷”(谣曲)、“葛之卷”(地志)、“瞿麦之卷”(小说)等七卷作品的《七草集》。8月,与友人们出游镰仓江之岛,途中初次咯血。9月入第一高等中学校本科,从月香楼搬进常盘会寄宿舍。1889年1月,因为对单口相声“落语”同感兴趣,23岁的子规与夏目漱石开始交往,由此缔结了两人间终生的友情。

5月9日晚,子规突然咳血,持续一周,当晚他写了四五十首以“时鸟”(即布谷鸟、杜鹃鸟或子规)为题的俳句,并以“杜鹃啼血”之典取“子规”为号——“正冈子规”从此“诞生”了。

1890年7月,子规从第一高等中学校本科毕业,9月入东京大学哲学系就读。次年2月,子规转入国文系,3月底到4月初出游房总半岛,写成游记《隐蓑》(かくれみの)。5月时通过碧梧桐认识其同学高滨虚子(1874—1959),开始和其通信——碧梧桐与虚子后来成为子规门下双璧,也是其一生挚友。

这年的12月,子规从常盘会搬到驹込追分町住,着手写作小说《月之都》,想要成为小说家。但当他带着《月之都》完稿拜访小说家幸田露伴(1867—1947),请其指教,却未获好评,子规从此断了写小说之念。

是月月底,经陆羯南介绍,子规搬至下谷区上根岸町88号租住,在羯南家西侧。5月,纪行文《浮桥记》(かけはしの記)在羯南的报纸《日本》上连载。6月26日,子规在 《日本》上开始连载《獭祭书屋俳话》(共38回,至10月20日),致力于俳句革新。子规在东京大学学期考试不及格后放弃补考,决意退学,回松山省亲。11月,子规将母亲八重与妹妹正冈律接到东京,一家三口同住。12月,子规进入《日本》新闻社工作。

1893年(明治二十六年)2月,27岁的子规在报纸《日本》“文苑”版上辟俳句栏,推广俳句。这年3月,从东京大学正式退学。7月19日,子规出发前往奥羽地区(日本东北地区)旅行,前后一个月,遍访各地俳谐宗匠,于8月20日回到东京。这一年恰为芭蕉二百年忌(逝世满199年忌),此行可视为子规踵继芭蕉《奥之细道》行脚的诗歌朝圣之旅。11月13日,子规开始在《日本》上发表其《芭蕉杂谈》(共25回,至翌年1月22日)及奥羽纪行文《莫知其终之记》(はて知らずの記)。

这一年,子规写了四千多首俳句,是生命中产量最多的一年,有许多是旅途上即兴、写景之作,子规谦称“滥作”,有些的确是。但子规从此提出的“俳句写生主义”,却向日本诗坛固守的陈腐积习发起挑战,创造出一种维新风雨沐浴下的“新”俳风。

《我去你留两秋天》作者:(日)正冈子规,译者:陈黎 张芬龄,版本: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1月。

02

跟十二层高的大楼相比,夏天的富士山,只有五层高

子规的“新”俳风

起始于1867年,打破锁国政策、迎向西方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在政治、经济、教育上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日本人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深远影响。俳句作者在西化与传统价值之间摆荡,寻求新的方向。有些俳人续守过往的写作方针,有些则另辟蹊径,包括舍弃沿用了数百年的5—7—5诗型。

1867年正是正冈子规出生之年,第二年即为明治元年。此时正值日本文学式微的低谷期,各类文学创作质量不断滑落,虽然一般读者对此厄境未必有所感。半个世纪前活跃文坛的诸多小说家只剩五六位还继续写作,内容多半是老旧题材反复套用,缺乏新意。诗歌在表面上看似逐日茁壮,许多人自命为“俳谐宗匠”,以替弟子修改诗作或以传授芭蕉风的创作秘诀维生。这类的师徒写出的俳句数量众多,却无任何可观者。

《芭蕉·芜村·一茶》作者:(日)松尾芭蕉 与谢芜村 小林一茶,译者:陈黎 张芬龄,版本: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8月。

此一惨淡的诗歌境况直至正冈子规出,方获拯救。子规的诗和诗论最先只在四国岛港市松山流传,不久就遍及全国,蔚为风潮。松山居然成了文学改革的发源地!子规坦言松山虽非毫无文化之地,在文学上却不具任何重要性。当地俳人、歌人对少年子规在诗歌创作上或有启蒙之功,但当子规投身于诗歌革新之途时,他们所传授的几乎完全派不上用场。

子规“俳句革新”之功首要有二。其一,他坚认俳句是文学的一类,既非类似“川柳”(senryū)之类搞笑居多的打油诗,也非像许多未曾明乎此的俳谐宗匠所想的,仅将俳句视作某种有助实现神道教德行或佛教顿悟之具。子规在1889年所写的《诗歌的起源与变迁》一文中,即认为俳句虽短,但意涵丰富,意指俳句的价值不输篇幅较大的小说等,实应以文学视之。在1895年所写《俳谐大要》第一节“俳句的标准”中,子规明确地说:“俳句是文学的一部分。文学是美术的一部分。故美的标准即文学的标准,文学的标准即俳句的标准。亦即,绘画、雕刻、音乐、戏剧、诗歌、小说,皆应以同一标准论评之。”

子规此一信念,促使俳句在逐渐迈向二十世纪、文化标准动荡未定的那个时代里得以占有一重要位置。

其二,他提出植根于现实的“俳句写生主义”之说。他深觉被俳谐宗匠所主宰的传统俳坛已奄奄一息,活力尽失,俳句如果要新生,要存活下去,必须扫除掉那些老派老调、拘泥于太多无谓规则与限制的俳谐宗匠套式,另寻新的方向。写生或说写实主义法,虽非彻底革命性的写作方式,起码能让俳句挣脱旧有的束缚,获得某些自由。就某种意义而言,子规对“写生”的强调是一种阶段性的手段,为使俳句写作不再局限于以老套方式处理老套主题(固定的名胜、事件、意象、季题……),或者沦为以诗仿诗、据诗写诗的智力游戏。“写生”如是让周遭无数的自然或人事现象皆可以成为诗的题材,为气数将绝的俳句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正冈子规在荻寺手书的发句竹简。

说子规对“写生”的强调是一种“阶段性”手段,是因为子规明白徒有“写生”有时会失之简浅而有所不足。子规一生所写诗论、诗话甚多,不同时期观点颇有变化或看似矛盾处,但实为一日趋圆熟的创作者一心之多面。为了修正“简单写生”或略嫌粗糙的直描、白描可能之弊,子规另提出“选择性的写生主义”之观点,让自己或其门生在“写生”功力已备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个人的美学趣味或想象。“写生”虽伴子规一生,但他未曾让其扼杀自己不时迸出的奇想。主观的印象与客观的写实虽然有别,但真正的艺术家应知如何巧妙融合两者,忠于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子规说:“太写实的诗容易变得平凡,缺乏新奇……诗人如太执着于写实主义,会将其心囚于眼睛所见的微小世界,而忘了遍布于广袤时空中的珍奇、鲜活诗材。”他进一步提出一种“内在的写生主义”,以个人“内在的现实”为写生、观察对象,描绘诗人的自我——写生之“生”此际已转为指内在的“生命力”——那使人类生生不息的无形动力。他以“诚”(まこと,makoto,真诚、真实、信实)这个字指称此法。

在1899年所写,评论前辈歌人橘曙览(1812—1868)之作的《曙览之歌》一文中,子规说:“‘诚’是曙览歌作的本质,也是《万叶集》歌作的本质。是《万叶集》歌作的本质,也是所有和歌的本质。我所谓的‘据实描写’就是‘诚’而已。”在1897年发表的《俳句废纸篓》(俳諧反故)中,他早已说:

“俳句表达诗人的‘真诚’感受,即便在创作过程中他试着将之变形,在诗中某处此‘真诚’感受明白在焉。”

到了晚年他更简要、确信地指明此变化:

“起初我客观写生。后来我变得喜欢客观写人性。”

1891年的“紫阳花”诗是子规25岁之作,将“生机”(花)与“腐意”(坍塌的墙)以及能生能腐的“雨”同框,是颇具深意的写生句:

紫阳花开——/坍塌的墙上/飞雨猛击(紫陽花や壁のくづれをしぶく雨)

写于1892年的“夏月流银——/打烊后的鱼市场/鱼鳞四散”,颇有俳圣松尾芭蕉轻盈捕捉事物本质、美感的功力。“熟睡于石上之蝶啊/你梦见的是/我这个薄命人吗?”,融客观写生、庄子典故与子规内心感受于一炉,甚为感人。写于1893年的这一首“红蜻蜓”更是被选入教科书的大气、大画面名句:

筑波秋空/无云——红蜻蜓/浪来浪去(赤蜻蛉筑波に雲もなかりけり)

日本浮世绘大师喜多川歌麿绘制的红蜻蜓、蚱蜢与铃花

子规极力抨击众俳人们被传统俳句规范绑死而不自知,但他自己并未全然弃绝之,而是自觉地加以翻新,死里求生找活路。虽然他认为工业化的明治时代新日本过于粗鄙丑恶,未有适合诗或文学的题材,并且新时代许多新意象很难引发诗意,但他还是承认现代世界已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现代事物当然可以入诗。他照样使用“季题”(季语),但不受传统季题套路所囿,把当下、把周遭生活的新元素、新酒……注入旧瓶,生出“新”俳句。。他精明、鲜活地使用新名词,自在混用外来语(西洋语)、汉语、雅语、俗语。他作品数量太多,有时也未能免俗,顺手写出一些过节应景之句(恰是他所批评、反对的!)——譬如某些贴春联式的新年之句——

全民之春——/同胞/三千九百万(民の春同胞三千九百萬)一年之计在正月/一生之计/在今朝(一年は正月に一生は今に在り)

但他还是为我们迸出许多美妙的俳句的新火花:

跟十二层高的大楼相比,/夏天的富士山/只有五层高(十二層楼五層あたりに夏の不二)火车驶过——/烟雾回旋于/新叶丛中(汽車過ぎて煙うづまく若葉哉)有新绿嫩叶的房子,有新绿嫩叶的房子,有新绿嫩叶的房子……(家あつて若葉家あつて若葉哉)月夜——/野雁沿铁路/低飞(汽車道に低く雁飛ぶ月夜哉)

第一首诗中的“不二”(富士山)是古来短歌、俳句中屡现的名胜(歌枕),在子规笔下却意外窜出一栋十二层高的“摩天楼”与之争锋。二、三首中的“若葉”(新叶、新绿嫩叶)是传统俳句表示夏天的“季语”之一,但第二首的叶丛间萦绕着柴油火车喷出的烟雾,而第三首里诗人运用了今日电脑时代“复制”的概念,大胆地把整个“家あつて若葉”(音ie atte wakaba:有新绿嫩叶的房子)重制一遍贴上,显现出一列火车/两车厢奔驰过一间又一间嫩叶茂生的家屋的曼妙动感。

明治维新时代西洋事物涌入日本,这幅浮世绘即表现了当时日本开化之风的情景。它们也成为了正冈子规俳句的创作题材。

03

记忆的病床六尺,就是我的世界,而六尺病床对我来说还是太宽了

子规啼血,向死而生

1894年(明治二十七年)2月,子规一家搬到羯南家东侧的上根岸町82号——此屋即至今犹在的“子规庵”。2月11日,报社另外发行了家庭取向的报纸《小日本》,由子规负责编辑。创刊号上推出了子规小说《月之都》连载。2月23日,子规以“竹里人”笔名发表短歌。次年,中日战争爆发,这年4月,子规以记者身份在海外采访了当军医的小说家森鸥外(1862—1922),此为这两位日本近现代文学重要人物首次会面。一个月后,正冈子规在回国的船上咯血,病况严重。5月23日入神户医院,后于8月20日出院回家乡松山疗养。

夏目漱石当时任教于松山中学校,子规借住其寓所“愚陀佛书斋”一楼,从8月27日至10月17日共五十二日。当地俳社“松风会”会员频频至子规处请益,举行诗会,漱石后来也加入。10月辞别漱石回东京之际,子规写下名作“我去,/你留——/两个秋天”(行く我にとどまる汝に秋二つ)。10月19日,子规于松山三津滨登船,经广岛、须磨、大阪、奈良等地,在奈良时顺路参访了东大寺周边、药师寺、法隆寺等处,写下另一首名句:

“柿子/入我口,钟鸣/法隆寺……”(柿食へば鐘が鳴るなり法隆寺)。

他滞留松山期间所写,系统论述俳句写作与美的标准、不时强调“写生”(写实)之必要的《俳谐大要》,从10日22日至12月31日,分27回刊载于报纸《日本》上。

日剧《坂上之云》中正冈子规踏访日本名胜时的情景。

此年诚然是子规生命中剧烈变动的一年。第二年的1月3日,30岁的子规在“子规庵”举行新年俳句会,森鸥外与夏目漱石都参加了,据说是两位小说巨匠首次会面。31日,森鸥外主编的文艺杂志《目不醉草》(めさまし草)创刊,此后成为在报纸《日本》上力倡写实主义的子规所领军的“日本派”俳人们发表作品之园地。2月,子规左腰肿胀,剧烈疼痛。3月时诊断为因结核菌引发的脊椎骨疽,并动了手术。此疾使他此后(生命最末)七年,行走困难,卧床日多,但病榻上的他仍创作不懈。随笔集《松萝玉液》于4月至12月间在报纸《日本》上连载,7月19日、23日、24日三天之文都在介绍棒球。《俳句问答》于5月至9月间在《日本》上连载,子规严厉批判了由俳谐宗匠所主宰,拘泥于老套规则、每月例会的“月并俳句”的陈腐与僵硬,提倡植根于现实、从生活取材的新俳句。

1897年(明治三十年)1月15日,由松山俳社“松风会”会员柳原极堂筹划,正冈子规作为精神领袖的俳句杂志《杜鹃》(ほととぎす)在松山创刊、发行,杂志名称取自子规(杜鹃)之名,由子规、高滨虚子、河东碧梧桐等人负责选稿。3月与4月,子规又做了两次腰部手术。他非常重要的评论文字《俳人芜村》于4月13日起,分19回在报纸《日本》上连载,至12月29日。此文以独特、大胆的观点,扬与谢芜村而抑俳圣芭蕉,让芜村在去世110年后一跃而为日本俳句史上的大师。4月20日,子规病情恶化,医生暂禁其讲话。6月,叔父加藤拓川出钱雇请红十字会护士帮忙看护约一个月。9月,医生在子规臀部穿刺两个洞,脓始流出。12月24日,子规在子规庵举行第一回“芜村忌”俳句会,与会者有二十人。

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1月,子规在子规庵开办《芜村句集》轮讲会,此后毎月一次。2月12日,开始在《日本》上连载《与歌人书》(10回,至3月4日),着手其短歌革新运动。3月,子规与俳友们初次在子规庵举行短歌会。7月13日,子规自书墓志铭,寄给河东碧梧桐之兄河东可全保存。

子规在新《杜鹃》第一号上发表了《古池之句辩》及一篇描写子规庵小庭园的散文《小园之记》。子规的妹妹律和俳友们为了宽慰病榻上的子规,在小庭园里种植了各色草木:竹、松、米槠、萩花、芒草、鸡冠花、桔梗、牵牛花、秋海棠、紫茉莉、雁来红、百日草等。子规为这些草木都写了俳句,《小园之记》里还绘了一张图标出它们的位置(子规喜欢的蔷薇和象征子规庵的丝瓜,此时尚未种)。小园草木给病中子规及其创作带来极大的动力,它们是“病床六尺”上的子规生命的小宇宙:“小园是我的天地,花草是我唯一的诗料”(小園は余が天地にして草花は余が唯一の詩料となりぬ)。文末他附了一首俳句——“我家小庭园/花花草草/杂乱植……”(ごてごてと草花植し小庭)——此园诚然乱中有序、乱中有力,乱中给受病痛之苦的子规安定感与生命力。

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1月,子规先前连载的《俳谐大要》由《杜鹃》杂志社结集出版,印数3000册。3月起又在子规庵定期举行短歌会。5月,子规病情再次恶化。10月,高滨虚子在子规病室装了一个煤油暖炉。秋天时,子规用画家朋友中村不折(1866—1943)送他的水彩绘具画了一幅秋海棠。

正冈子规的写生画,虽然笔力朴拙,但却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稚趣。

这一年,卧病的子规预感自己死期将尽,五月是草木茂盛季,面对大地充沛的活力,苟延残喘的病者反而自觉无力与之竞争而萌生死意。他写道:

新的年历——/五月啊,将是/我的死日(初暦五月の中に死ぬ日あり)

但他终于熬过了这一年。子规面对死亡还是生意、斗志盎然的,不时迸出一些可爱、有趣之句。试举一些他写的人事、佛事、猫事、鸭事、蛙事、鸟事、马事、牛事、蜗牛事、蜻蜓事之句:

哈,六十岁的妇人/也被称作是/“插秧姑娘”(六十のそれも早乙女とこそ申せ)大佛全身凉爽——/啊,它没有/大肠小肠纠缠(大仏に腸のなき涼しさよ)夜临——/我们家的猫“苎麻”/等着隔壁的猫“多麻”呢蜗牛——/挺着大触角为饵/勾引雨云(蝸牛や雨雲さそふ角のさき)运河上,一只蜻蜓/以九十度/端端正正回转(堀割を四角に返す蜻蛉哉)

天性开朗的子规长期卧病,生命悲苦,但不时苦中作乐,像自幼坎坷多难的前辈俳人一茶一样,以自嘲的旷达,从简陋中偷窥美,在困窘处以轻(松)举重。很难说两人中谁更苦,谁更超脱:

一年又春天——/啊,愚上/又加愚(春立や愚の上に又愚にかへる:一茶)美哉,纸门破洞,/别有洞天/看银河!(うつくしや障子の穴の天の川:一茶)朴树果实四处散落……/邻家孩子最近却/不来找我了(の實散る此頃うとし隣の子:子规)啊,睪丸是个/累赘的邪魔,让我/热暑不得凉!(睾丸の邪魔になつたる涼み哉:子规)

《坂上之云》中,香川照之饰演的正冈子规伏在病榻上撰写俳句的情景。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1月26日,子规在《日本》上连载其随笔《墨汁一滴》(共164回,至7月2日)。6月,请人在小庭园中搭建丝瓜棚,据说丝瓜藤中的汁液可取为帮助病人止咳化痰的“丝瓜水”。9月2日,开始写作日记体随笔集《仰卧漫录》。10月13日,母亲与妹妹外出,子规兴自杀之念,不断哀号哭泣,在《仰卧漫录》里画了小刀和小锥子。11月6日晚上,子规给在伦敦的夏目漱石写信,信中说:

“我已成废人矣。每日无缘由地号泣,不再给报刊杂志写稿,书信全然停止。久疏问候,今夜突思修一特别之书函予君。你的来信非常有趣,是近日我心头唯一喜悦。你深知我早想出去见识西洋世界,但病人如我,遗憾只能读你信,聊替亲临西洋,亦快意也。得便,能再给我一信吗,趁我两眼犹明未闭?诚无理之求啊……”

这是子规写给漱石的最后一封信。

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36岁的子规生命最后一年。在他所写随笔集《病床六尺》,第一篇第一句就说:“病床六尺就是我的世界,而六尺病床对我来说还是太宽了……”(病床六尺、これが我世界である。しかもこの六尺の病床が余には広過ぎるのである……)此话读之令人悲。因病而身躯缩小,而世界缩小,寿命缩小……而他“果敢在死路里寻求一条活路,贪图一点点安乐……”(僅かに一条の活路を死路の内に求めて少しの安楽を貪る果敢なさ……)。写作就是最让他安而乐之的事了,如同他生命最后的春天中此诗所见——

啊,终日作诗/作画,作/惜爱春光人!(春惜む一日画をかき詩を作る)

这年春天,子规病情急剧恶化,连续使用麻醉剂止痛。香取秀真、高滨虚子、河东碧梧桐等弟子轮流于夜间陪伴、看护。5月5日,随笔集《病床六尺》开始在报纸《日本》上连载(共127回,至9月17日——死前两日)。9月18日近中午时,在妹妹律与河东碧梧桐协助下,提笔写下《丝瓜诗》三首——

丝瓜花已开,/痰塞肺中/我成佛去矣(絲瓜咲て痰のつまりし佛かな)痰一斗——/丝瓜水/也难清(痰一斗絲瓜の水も間にあはず)前日圆月/丝瓜水/亦未取(をととひのへちまの水も取らざりき)

写完此绝笔俳句后,子规终日陷于昏睡中,并于当晚去世。这一天是阴历八月十七日,满月后的两日。

“子规辞世。十七日月明之时。”

日剧《坂上之云》表现正冈子规写下绝笔《丝瓜诗》三种的情景。子规努力地创作,也努力的活着,直到生命的终点。当他去世时,一直守护在他身旁的母亲说:“阿升,你尽力了。”

本文经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授权摘编整理自《我去你留两秋天:正冈子规俳句400》,内容有增删。原文作者:陈黎 张芬龄;摘编:张进;整理编辑:李阳;导语部分校对:赵琳。封面图为日剧《坂上之云》(2010)剧照。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延伸阅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新文2023-11-21 06:11新文[湖南省网友]103.250.248.149
    正冈子规创作影响深远她在病榻创作俳句充满了生命力量和深刻感悟。
    顶43踩0
相关阅读
俳句男孩:这些取自俳句的名字文艺高雅 让你的宝宝风采出众!

俳句男孩:这些取自俳句的名字文艺高雅 让你的宝宝风采出众!

法国人安德烈·贝勒沙尔的评价大概描绘出了这种体裁轻快优雅的特点

2011-08-29

日本美学里的侘寂 俳句大师13首经典俳句推荐

日本美学里的侘寂 俳句大师13首经典俳句推荐

有我们熟知的樋口一叶、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坂口安吾、泉镜花、织田作之助、太宰治、田中英光、森欧外 而正冈子规正是凭借俳句诗歌,成为日本文学史上

2018-12-17

努力创造奇迹 拥有未来 再看作家丘文亮先生的俳句

努力创造奇迹 拥有未来 再看作家丘文亮先生的俳句

痛苦 快乐 平静 悲喜交集 人生的四种状态看一看前辈 我倒是接着上路 继续往前一目了然 一知半解 无知无畏

2019-09-02

日本经典俳句欣赏

日本经典俳句欣赏

第一次读到日本俳句时,就被其隽永质朴的内容,温郁深沉的情感所吸引

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