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文化交流: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时间:2023-09-03 02:22:01

相关推荐

文化交流: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学课本必背诵的文章,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可是,这真是个世外桃源吗?原文前后矛盾的地方太多,也暗藏了许多神秘色彩。

你了解桃花源吗?

你并不了解桃花源。

桃花源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所以他肯定有原型但是没有具体位置,也有可能是陶渊明将很多个地方的美景以及质朴的村民结合起来,写下了《桃花源记》,并且表达了一种厌世和对乌托邦的向往。各种美化、赞誉的都有,但是我却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桃花源不那么简单,为什么这么说呢,请跟着我的思路一点一点的往下看,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码不容易,也可能比较凌乱,但是我将还原一个真实的桃花源。

首先在古代,科技没有那么发达,人口没有那么多,也没有所谓的工业污染,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观,有桃花源自然不奇怪,换句话说有一些科学解释不了的事也不奇怪,为什么建国后要“破四旧、扫除一切牛鬼蛇神”?那自然是说明在神州大地是有“牛鬼蛇神”的,无知者无畏,没见过不代表现在没有神仙妖怪,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没去过就不代表没有仙境或者精灵。几千年来传下来的各种神话故事比比皆是,我相信一部分认为杜撰,但是杜撰也得有杜撰的基础吧,文学来自于生活,更何况,古人是以吃饱穿暖为奋斗终生的, 读书人毕竟是少数,写书的人或者文化人哪有那么大的想象力呢。那么,桃花源到底是陶渊明真实经历还是一场梦呢?我们扒开了揉碎了细细的说。

第一点,原文中说“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并且落英缤,但是前文有提到桑树繁茂,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桃树开花一般在三月,桑树枝叶繁茂却在六月七月左右,怎么可能在外面看到桑树繁茂,进去一个山洞“豁然开朗”之后,经过“数百步”就到达了桃花林落英缤纷呢?这里外差别整整是四五个月啊,这一点违背自然常识吧。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科学的来说,洞内外的气候气温不一致,但是我自己就给否定了,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相距四五个月的太阳照射角度也不一样啊,达到落英缤纷的效果至少共用同一个太阳,是不可能落英缤纷和桑树繁茂同时存在的。唯一的合理推断就是:陶渊明进入了一个不是现实的世界,到底是仙境还是梦境,请接着往下看。

第二点,陶渊明首先阐述了阡陌通往每家每户,换句话说,这里实现了“户户通”,而且房屋整齐划一,古代就有规划局了么?古代房屋,即便是现在的农村都是依水顺路而建,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可能整整齐齐呢?但是我们都知道古代乃至现代的坟墓确实是一排排、一座座的,何况原文用了“阡陌”这个词,这个词原意是通往坟墓的路。好吧,结合上一点,陶渊明进入了一个不是现实的世界,开始陶渊明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然后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种描述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种差异和神奇吧。那么进入到什么世界了呢?进入到一片坟墓之上的世界,那就是鬼界。为什么鬼界要用桃花呢?为什么不写梅花、樱花呢?那是因为古今中外桃树木都是用来辟邪的。继续往下看。

第三点,桃花源的村民看到陶渊明后,都很热情,纷纷上前打招呼,这些人“不知有汉,更不知有魏晋”,这说明这些人没有经历过东汉西汉、王莽的新朝、乃至后面的三国,没有经历过这说明这些人至少也得是秦朝人吧。既然是秦朝人,那么怎么原文又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一句否定了有人要问:这些人从秦朝隐居在此,好吧我承认隐居在此,但是衣服装饰跟着时代走,至少也得出去学习采购或者外面人进来制作吧,只要有沟通和交流,就不可能不知道“汉、魏晋”吧?难道这些人自己能跟着时代潮流走?这说不通啊,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人都是秦朝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因为战乱而死,死后凝结成魂,一直在生活在这里,所以不知道有汉和魏晋很正常,穿着打扮又和现代人一样,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是这些人在外面现实世界的后代烧给他们的衣服服饰。这下大家看懂了吧,这些人都是死人,这一村子哪里是人,这一村子都是鬼,这是一个鬼界。

第四点,第三点我们说到渔夫(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作者本人)看到山有小口,小口若有光,于是“便舍船,从口入”,这描述了渔夫从正常的现实世界进入到一个“鬼界”,与这些鬼进行了交流,出来后,就报告太守,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个也违背常理,自己的辖区发动那么多人,却怎么也找不到,活人找死人,现实世界多人找灵异世界的人,你怎么找?大家还记得我们找彭加木事件吗?发动了多少人,多少飞机、汽车都找不到,这不也是个灵异吗?最后,这一村子的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般的活人仅仅是叹惋吗?那还不兴奋的跟打了鸡血似地出去享受花花世界,怎么会一句叹惋就沉默了呢?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之后就魂归地府,该怎么着都怎么着了,那么太守这帮人还怎么找呢?

第五点,这一点也很关键,原文最后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刘子骥这个人特别加了一句高尚人士,说明此人胸怀坦荡,听说这件事也去找桃花源,一个高尚人士找一个灵异世界,结果是什么,肯定是找不到,找不到就算了,结果大病一场,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沾染了鬼气,至少也算中邪之类的吧,要不然怎么找一个地方找不到就要大病一场呢?最后还是“寻病终”意思是因为寻找的原因生病而且死了,结果自然是后遂无问津者。

整部《桃花源记》,就是一个描写现实世界的人偶尔进入一个不为外人所认知的灵异世界,这也说明古代或者说民间确实是有一些灵异事件的,只是不知道没见过,再加上现代科学的洗脑,这篇文章就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你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这只是其中一件而已。

这就是我对《桃花源记》的理解,欢迎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一起讨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飘艺阿杜2023-12-27 02:41飘艺阿杜[陕西省网友]202.47.128.49
    读完《桃花源记》我觉得陶渊明是在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真正平静和自由这种精神境界真令人向往。
    顶0踩0
  2. 静月浅秋2023-10-30 14:31静月浅秋[天津市网友]203.10.84.159
    陶渊明《桃花源记》让我觉得人与自间和谐实是可能这种思想真很打动人心。
    顶7踩0
相关阅读
陶渊明经典诗句 意境深远 脍炙人口!

陶渊明经典诗句 意境深远 脍炙人口!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2

2024-01-03

田园归隐者:陶渊明 会不会种田?他的一句诗道出真相

田园归隐者:陶渊明 会不会种田?他的一句诗道出真相

现在许多人都喜欢到农村,去体验生活。也有许多小视频,专门拍摄农村生活。其实,在古代,就有一些人,为了逃离官场,到农村生活,其中最有名的还属陶渊

2010-04-11

陶渊明《饮酒(其五)》: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书写

陶渊明《饮酒(其五)》: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书写

她以语言游戏的形式,讲述着一个故事,投注着一种情感,内敛着一种文化,张扬着一种精神,引导我们走进一种诗意地栖居的生活方式

2023-05-01

文人志士陶渊明 清风高节忠君主爱民 宁愿饿死也不愿服软

文人志士陶渊明 清风高节忠君主爱民 宁愿饿死也不愿服软

可在淝水之战后他本想去收复失地可他却不被晋孝武帝重用一直早到排挤最后也是含着自己的志向而死

200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