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明话散语之九:蜀人祖先其实并不好色 只是后人把一些事情想歪了

时间:2023-08-19 05:24:01

相关推荐

明话散语之九:蜀人祖先其实并不好色 只是后人把一些事情想歪了

文|周明华

他们的首领廪君,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不为声色所惑。当他带领部落经过盐阳时,当地的“神女”千方百计想把他真心加真身地留下,结为夫妻共同统治那个地区,他为了部落的利益,彻底斩断自己的欲望所惑,竟然果断地射杀了爱他的“神女”,带领部落继续前进……

历代史书,从《史记》到《华阳国志》,都认定巴蜀的祖先是黄帝、高阳氏的后代支庶。多半根据的是传说。而巴蜀人自己的传说,时代显然较近,都更为具体、更接近真实,也就更让人信服。

巴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廪君。据说巴人有五个姓氏,居住在武落钟离山(又名难留山,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山上有赤、黑二穴,巴氏住赤穴,其余四姓住黑穴。别小看这个一红一黑,那可代表着一种层级与阶梯。他们决定选出一个首领,把五姓人统一起来,便于生存。

怎么选法呢?在那个时代,不可能比哪个能写诗词,比哪个更有文化,大多还是比武功什么的。所以,他们先比赛投剑,谁能中穴,谁为首领。结果,巴人务相投中,其余不中;又比赛乘船,船是泥土做的,那四姓人坐上去都沉没了,唯独务相的船漂浮水面。大家决议立巴人之子务相为首领,号曰“廪君”。

按今天的思维来看,同样的泥船,咋务相同志的就不沉呢,怪球得很。这岂非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罩”着他,难道他天生一副首领相,从进入娘胎里就注定了“泥船”入水不化、人立上头不沉?世间万事,风云水起,由不得你去细考,解释不清的东东实在多着呐。

廪君率领五姓人组成的部落,乘船历经艰险来到西南地区。自此以后,他们的子孙遍及川东、湖北西部及贵州东北一带,春秋时代建立以江州(今重庆)为中心的巴国。

从廪君的选择方式上可以看出,早期的巴人,是以狩猎、捕鱼为主的部族社会。他们经常要和猛兽打交道,因此居石穴,而死后化为白虎,以虎为图腾。事实上,高山险峻之间,你不得不与这些彪悍的野兽打交道,躲不过、避不开,那就认真面对吧,狭路相逢勇者胜。

于是乎,他们就养成了“质直好义,土风敦厚”以及“尚武善斗”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失于“重迟鲁钝,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引文均见《华阳国志》),也就是不够机灵,不善言辞,不喜争辩。有啥子争的嘛,不必在嘴上翻动莲花,较劲着没完,直接付诸刀棍弓箭吧,看哪个的臂力更过人,看谁的脚杆更硬。

他们的首领廪君,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不为声色所惑。当他带领部落经过盐阳的时候,当地的“神女”千方百计想把他留下,结为夫妻共同统治那个地区。看到玉肌美目的人间尤物“神女”,廪君最初恐怕与大多数男人一样,要心动一会儿的。但这一过程持续不久,像一阵风一样很快从他的心里掠过。说准确点,廪君充分考量娶“神女”与部落利益之间的得与失,最后,他做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地动作——“拨剑四顾心茫然”,射杀了爱他的神女。

有人会问了,作为男人的廪君咋能如此肉心滴毒汁、手段恶劣呢?廪君作为男人队伍中的一员,尽管身处数千年之前的草莽时代,巍巍群山铸就的勇猛与无情,但他的心壁应该与现在的男人并无二别,也是吃五谷杂粮、六畜尸肉长就的。即便在森林大山中偶喝几大口狼奶,人的本性是一致的,是无法“喝”变的。

那么,我们似乎就只能从首领的角度去揣测,廪君作为一群之主,他必须舍私欲顾群欲,拿今天较为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舍小家顾大家,个人利益必须让位于集体利益。这样一想,似乎就能畅通。后来,廪君带领部落继续前进。他和后来那个“割头保土”的巴蔓子,都是巴人的“民族英雄”,反映了巴人彪悍仗义的性格特征。

巴蜀巴蜀,连在一块,是不许分家里。巴蜀文化,离开任何一个字,就是欠缺。接下来说说蜀人的祖先。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柏濩、“鱼凫”。三代而下是望帝杜宇、鳖灵,或说是蒲泽,其后是开明。蜀与“镯”通,即野蚕。蚕丛“目纵”,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蚕丛、柏砱、鱼凫3代都有数百岁,“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绩是“教民蚕桑”。从《蜀王本记》到今日川西民间口头故事都有很多这方面的故事。

鱼凫即鱼老鸹,本是一种捕鱼的水鸟,这是神话中蜀人祖先,部落的图腾,现温江一带有不少关于鱼凫的故事和遗迹。温江,古蜀鱼凫王都所在地,从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建制,已有4000多年历史,这里至今留存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鱼凫村遗址、清代民居陈家桅杆、宋代文庙等历史文化遗存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古风古韵。

不过,这些帝王名号,让后来的川人甚感怪异,但答案却无解,因为史料匮乏,正如诗人李白喟叹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长久以来,古蜀国的历史一直是云遮雾罩,成为困扰着人们的难解之谜。这诗句出自《蜀道难》,蚕丛,又称蚕丛氏,传说中是上古时代蜀国首位称王的人。据说他是位养蚕专家,“蚕丛”即由此而来。蚕丛的眼睛像螃蟹一样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的左边是斜着分了叉的。

蚕丛的居住环境相当恶劣,相关于卧薪尝胆,他最早他居住岷山石室中,为了养蚕,率领部族从岷山迁到成都居住。在夏桀十四年,夏桀派大将军扁攻打蚕丛和有缗氏。此时,论势力,蚕丛当然占下风。如何退兵。左思右想,突然计上胸来,俺蜀地美女如云,而夏桀又是一个酒色暴君之徒,何不“以美攻之”?如此这般这般,蚕丛选绝色美女献上,夏桀果被美女所惑,竟然退了兵。

再到西周时期,蚕丛被其它部落打败后,蚕丛的子孙后代,都各别逃到姚和雟(两地于今四川西昌一带)。这时,又出来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重新统一了古蜀国,此人就是鱼凫。

那么,古蜀王国是真实存在的吗?有关古蜀初期蚕丛和鱼凫两代的记载,只有史料中的寥寥数十字而已,他们是想象出来的还是确有其人呢?前文提到的《华阳国志》中说:“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

人是铁,饭是钢,连吃三碗硬绑绑。但光吃饭,缺食盐,身体是难以硬绑绑的。所以,从蚕丛到鱼凫时代,古蜀人曾到川东三峡地区购回食盐。巫耋和巴人纷纷溯江而上运送食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哪个该多,哪个该少,往往在获利分钞票时,纷争就此而生。在贩盐利润的分享上,巫、巴间也存在矛盾。巫耋的盐产量高于巴人,而巴人紧邻长江,得舟楫之便。双方若发生争执,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影响到古蜀国的食盐供给。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作为西南最强大的政权,古蜀王鱼凫一面派出一支队伍驻扎在瞿塘峡以西地区,以阻止巫、巴的纷争,保证长江盐运畅通无阻,一面暗中自己动手采盐制盐,以避免古蜀国的食盐供给因巫巴之争而间断。这支队伍在白帝城西的河滩上垒石扎营,据说石垒纵横8行,共64垒。自己动力采盐,在西南一带就有大量的遗迹作证的。

有人认为,古蜀国的营垒被后人误认为是诸葛亮为阻击东吴陆逊追兵而设的“八阵图”。其实不然,这是似乎更像是鱼凫同志派出的“保盐部队”留下的一个个排兵布阵的脚板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剑走偏锋否?2024-01-15 05:04剑走偏锋否?[江苏省网友]123.49.162.225
    历史常常被重新诠释也许我们需要更客观态度去审视祖行为。
    顶5踩0
  2. 久居深海蓝透人心2023-11-26 13:11久居深海蓝透人心[黑龙江省网友]203.11.109.57
    这就是典型断章取义真相往往不是表面起那样。
    顶5踩0
  3. dere2023-10-07 21:17dere[宁夏网友]203.27.0.90
    有候人想象力真很丰富祖可能只是个普通老实人已。
    顶0踩0
相关阅读
经典反思:在外谋生 请记住祖先的三句话

经典反思:在外谋生 请记住祖先的三句话

刚毕业走上社会,是有潜力的新人,别人不会因为你是新人就总照顾你,终究要靠自己成长壮大

2023-01-12

小寒节已到!祖先传下的5句种地“法宝” 据说不是农民不懂得!

小寒节已到!祖先传下的5句种地“法宝” 据说不是农民不懂得!

很多时候,父母都是以种地种田的一些道理来教育及鼓励我们去学习,去为人处世

2023-06-05

安徽人的祖先来自河南 江淮话和粤语谁才是洛阳语言?

安徽人的祖先来自河南 江淮话和粤语谁才是洛阳语言?

但其实粤语说真的,和洛阳雅言其实没有关系

2023-12-04

《祖先的摇篮》仿写 二年级精彩范文集锦 文中还有写作指导!

《祖先的摇篮》仿写 二年级精彩范文集锦 文中还有写作指导!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课后题

2023-09-20